海南发展得失与展望系列--转载至天涯论坛一、先天禀赋优劣并存,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就一省而言,海南是中国第一海洋大省,扼“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冲,坐拥无尽的海洋资源和蓝色国土,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近傍粤港澳,遥望宝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地理位置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拥有优质绵长的海岸资源和国际高标准的远景规划,这一切都说明了海南省目前具备的先天禀赋优越。
而周围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雷州半岛,东南亚及邻国等这些优良的发展要素加持,使得海南省犹如镶嵌在祖国南端的一个夺眼明珠,光芒万丈。
但是海南的区位劣势也很明显,首先便是经济腹地的缺失。
同珠三角,长三角的城市对比起来,你会发现,海南经济的发展缺乏广阔的经济腹地支撑,这使它在资源要素的获取和发展经济方面缺乏纵深和广度,在对内对外经济竞争时毫无竞争力可言。
其次就是缺少工业支撑。
虽然官方和民间口径一致认为海南岛在改革开放以前是国防前线,工业水平发展落后,经济产业主要是橡胶渔业加工食品等少数几个行业而导致建省后经济发展慢,但是我们想说的是,1988年海南建省前,内地绝大部分省份和城市经济基础和工业发展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以此为海南发展现状来作解释显得不专业且太幼稚,自己不努力发展竟然去怪罪历史原因,作为对海南历史熟悉的人都清楚的感同身受,海南全省的工业发展水平,远远赶不上内地一个地级市的工业发展(注意:是一个省PK 不过一个内地市),而工业为利润之源,为税收之重头,没有工业支撑的城市在现代社会注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海南省重点发展的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虽然很时髦,但旅游业兴起一个城市快,摧毁一个城市也快,这同旅游业高度的波动性和脆弱性是分不开的。
第三,海南的劳动力资源不具有优势,不客气的说是劣势,就人口绝对数量来看,放在国内比较,海南省只能算人口小省,虽然在人口统计上属于人口净流入的省份,但是流入的人口结构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具有显著不同,据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16年最新报告来看,流入海南的人口主要是休闲养老,享受消费类人口,其中候鸟老人占比高达75%,这些新流入的人群不可能为海南提供廉价劳动力,更别说紧缺的高端知识技能型人才,没有廉价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榨取,任何一个城市也难以兴旺发达,这话虽然说得有点伤人,但是实情,是中国最大的现实。
你看帝都北京,魔都上海之所以能霓虹璀璨,灯红酒绿,除了大量资金流入积淀外,外来人口前赴后继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到春节的时候,京沪两地的户口优越感就面临生活便利性下降的困扰。
古人讲,一将功成万骨枯,城市也是如此,一城繁华万漂泪。
是北漂和海漂铸就了城市繁华。
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洪流中,海南仍旧没有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摸着石头摸了30年,就是上不了岸,我们不由得要疾呼,海南何时才能看到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天。
第四,过度押注和发展第三产业,使得海南产业发展越来越脱实就虚,从官方各种政策文件可以看到,旅游、房地产、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度假休闲、会展经济等概念的鼓励政策长篇累牍,制造等实体产业却鲜有提及,我们知道,所谓服务业支撑起一个城市是因为有工业的基石在,没有工业基础的城市,高端服务业很容易塌陷,不,是绝对塌陷。
我们虽然不能说海南抛弃了工业发展,但是从海南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来分析,结合海南各市县招商引资的成效来看,工业发展已经逐渐不被海南接纳了,特别是在全国对绿色GDP的重视,对环保的重视下,海南更加没有了工业发展的推动力,海南剩下的就是和大陆比绿色、比环保、比低碳,因为海南比不了能源,比不了机械制造,比不了制造,更加比不了信息产业,任何有附加值的产业,海南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积贫积弱,所以我们认为,海南才是中国真正应该进行产业扶贫的省份。
二、脱离城市群和都市圈,封闭的经济更加封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方面提出,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
近年来,中国城市群发展格局加快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发展规划均已相继落地,海南虽然有几个城市纳入北部湾城市群规划,但隔着琼州海峡这一天然屏障,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显然是无法和域外地区顺畅通行,从国内外历史经验来看,这一障碍的存在注定了海南无法有效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大版图,不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民间历史来看,海南更应该纳入珠三角洲城市群,所谓纳入北部湾城市群,明显就是甩锅,我们认为的甩锅就是珠三角不带你海南玩了,你自己找乐子玩,内幕在此不多表述。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的竞争,而迈向更高级的城市群竞争,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过去相邻的城市往往是相互竞争的经济体,而现在相邻的城市发展成为抱团发展的城市狼群,资源和要素在城市群中自由流动,优势互补,产业互通,形成一个大的独特的都市经济圈,从当前对于城市群的融入来看,海南没有融入任何一个城市群,前景堪忧。
三、发展形态落后,产业链缺失这里有两个数据比较玩味,一个是海南省政府发布的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房地产及相关投资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72%;另一个是2016全年,海南房地产销售买家中,82%为非海南省户籍人口。
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管中窥豹,一探海南经济的基础和脉搏,从这两个数据可以看出,房地产仍旧牢牢占据着海南经济的主体,患上了房地产依赖症,虽然海南省政府从十二五时期就开始调转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过重的问题,但是7年过去了,仍旧没有扭转房地产经济在海南省的控制性地位,就像是吸毒上瘾的人,叫嚷着戒毒缺总是戒不掉,可以说海南省与房地产现在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房地产繁荣,海南省经济就好过,房地产衰败,海南省经济就萧条,海南经济完全被房地产绑架,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地区完全依靠房地产能发展繁荣的先例,如果有,请自海南始,实际上,国内金融界和投资界,甚至许多产业界大咖人士普遍看衰海南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前景。
2018年4月,海南将迎来建省办特区三十周年的好日子,这是一个苦涩的日子,也是一个隆重的日子,怎样向国家有个交代,交付一个什么样的答卷,已经开始考验着现任海南省各级政府。
有人说届时国家会给予海南新的政策利好,但是,但是我们别忘了,国家已经给予了海南两次重大政策,一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二是建设国际旅游岛,有政策又能怎样呢。
我们认为,任何重大利好,相信大陆城市都提前实践过,况且以海南省的政策理论和实践水平,最多只是利好而已,不可能对海南经济有任何实质改变。
利好的也仍旧会是房地产投资,而不是海南发展真正急需的基础产业和产业链。
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说到海南,总是那么一句话,我们有全国最好的自然条件,有中国独一无二的蓝天碧海、阳光沙滩,椰风海韵,可能大家听习惯了觉得无所谓,可是我们认为,正是这些所谓的先天条件严重束缚了官方和民间的眼光和建设热情,总是躺在自然条件上吹牛逼,侃大山,认为我有什么什么好的祖上宝贝,资源,资金流、人流自然会统统过来,这种思维模式就是海南社会当前的现实写照。
政府现在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海南全省主导产业,以此来发展壮大海南经济,以此为出发点,谋划海南全省各产业的开篇布局,说好听点,高大上,不好听点,我们认为简直是痴心妄想。
不好意思说的比较尖锐,其理由有三:1、旅游与服务业虽然高大上,但不是随便一个城市就能发展好的,特别是旅游业,没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和旅游产业要素的集中,海南要发展现代旅游业,无异于猴子捞月,并且服务业意味中就业机会少,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个初来海南的青年,很难在海南找到一份正当工作。
以最新发布的旅游数据来看,2016年全年,海南省实现旅游总收入669.62亿元,接待游客6024万人次,横向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下图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海南全省的旅游收入远远低于大陆一个城市的旅游收入,遑论海南做旅游大省,简直是打脸吧。
此外,中国旅游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中明确列出了海南为国内旅游欠发达地区,所以不论是从数据还是从报告来看,海南旅游等第三产业是很落后的产业,甚至低于国内成都市一年的旅游收入。
图1. 2016年各省区旅游收入成绩单2、房地产经济占比过重,严重制约了海南经济良性发展。
海南是典型的房地产热,商业冷,这样的现状实际上严重限制了人、货、资金的流动,现代社会只有通过商业活动才能形成财富的位移和资金的正向流动,而房地产恰恰相反,会造成资金的水泥化,固定化,不利于社会资金的正向流动,从侧面上造成社会的活力不够。
2016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7.71%,占GDP总量的44.2%,这样的高比例,放在世界来看,可以冠绝亚洲。
3、政府执政水平不及内地,从建省以来,海南经济建设大部分时间是属于自然资源掠夺性的,不管政府还是民间投资活动,永远是想着利用未开发的土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来做建设,没有制造业,没有轻工业,没有批发业,连最基本的劳务输入输出都做不了,更何况是高新技术人才,人才也一直是海南建设的短板,这些沉积海南虽然正视过,但仍旧无所作为,好像海南除了利用资源,就没有可倚靠的发展路径了。
我们看同样是特区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不然只有深圳一枝独秀,但是其他特区发展的也不差,可是到了海南特区,基本上没人好意思再说海南是特区,因为特区不特,反而成了国家级贫困特区。
4、 2009-12-31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定位海南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可是8年过去了,海南发展成了旅游地产岛,中国养老岛,国际旅游岛的国际游客每年不超过75万人次(按旅行护照计算不超过60万人),其中俄罗斯游客占比超9成,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年,约21亿元人民币,官方总结竟然是再创新高,这样的成绩和效果,我们感到比较失望,所以我们认为国际旅游岛到目前为止的建设基本是失败的,没有达到中央当初的期望和设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个充斥炒作和泡沫的省份/城市吸引的仅仅是投机者,投机者是冷血和薄情的,一旦繁华谢幕,他们不会有一丝留恋和怜悯。
所以海南要想谋得长远的发展,仅仅依靠房地产、旅游、候鸟经济是远远不够的。
海南经济发展的对策、出路与建议一、顶层设计,谋划全局从顶层设计开始,补足传统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的短板,优化当前海南投资发展结构,形成一二三产业合理的布局空间和占比,实现经济和社会正向良性循环的产业体系;优先发展中高端制造业、信息产业、食品饮料加工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教育与医疗产业,每个产业都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建制突破,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不要贪大求全,在策略上可以单点突破,集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