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成因
昕治措胞
张小平/丈 金敏/图
兰州市的大气污染始于20世纪60
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时已非常
严重,以致兰州市成为全国环境保护重点
城市之一。尽管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为
控制大气污染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尤
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蓝天
计划”工程,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大气
质量加速恶化的趋势,但大气污染严重
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兰州市也成为
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兰州市主要的污染源有:西固区的石
油化工基地、热电厂,城关区的钢铁联合
企业、第二热电厂,七里河区的机械制造
和煤炭开采企业,红古区的有色金属冶
炼,铝厂、煤矿、大型企事业单位采暧锅
炉等。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包括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
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
氢化合物等。同时,随着交通
运输业的发展,行驶在市区的
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机动车
日排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等有害气体也达数百吨之多。
此外,广泛散布在城区的居民
日常生活用炉灶,因其排放高
度低、面广、量大且无任何处
理,因而对大气污染的作用不
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的加快,各种污染源不断增
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显著加
大。l999年兰州市的大气污
染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6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浓度
为0.066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均浓度为0.061毫克/立方米,
按照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别超标3倍、1.1倍、1.2倍。冬
季大气污染更加严重,1999年ll~l2月兰州市总悬浮颗粒物日均浓
度为0.78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日均浓度为0.093毫克/立方米,
分别超标4倍、1.6倍。严重的大气污染成为困扰兰州市民健康和城
市发展的首要问题。
兰州市的废气排放量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中等水平,然而却是全
国乃至全球污染最严重的。以1997年为例,其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居全
国第四,总悬浮颗粒物居全国第一。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大气污
染,这与兰州特殊地形影响下的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
兰州市是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其西北东南分别有乌鞘岭、华家
岭、兴隆山、马衔山、冷龙岭等大山,因此大风常被阻挡和屏蔽。市
区海拔1517米,南面皋兰山海拔2020米,北面九洲台海拔为1920米,
南北两山相距很近,窄处仅300米。这种近乎封闭的山谷盆地地形在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型工业城市中都是罕见的。特殊的地形一方面
阻挡了气流流通,使市区大风13数极少,全年静风和小风13数占60%
以上,平均风速仅0.7米/秒。冬季除个别寒潮天气外,几乎无风。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方面容易形成逆温天气,全年约有80%
的天数出现逆温,其中夏季占60%,冬季
在90%以上。兰州市的逆温天气有两个显
著特点:①逆温层厚度大。从全年平均来
看,近地面逆温层厚度约为520米,夏季
较薄,约330米,冬季较厚,约770米,最大
厚度在1000米以上。②逆温持续时间长。
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削弱了太阳辐射,致使
逆温层维持时间较长,甚至终日不散,像
个看不见的顶盖一样抑制了大气污染的
扩散稀释。可见,静风和逆温是造成兰州
市大气严重污染最重要的气象条件。
降水可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吸收和淋
洗,对净化空气是很有利的。而兰州位
于半干旱的内陆地区,降水不多且季节
分配不均,冬季极少降水,被污染的大气
很难得到降水的净化。气候干旱还使得
地表植被稀疏,也降低了大气对污染的
净化能力。
6 2002年第11期
兰州市特殊的河谷盆地地形,多静风和逆温的气象条件,使得其
环境容量极为有限。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源的增加,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并对已造成
的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在兰州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应从城市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人口、
资源、产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科学探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
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耦合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城市各项用地。
工业布局应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贯彻大分散、小集中的方
针,避免局部地区承受过重的污染负担。近城区尽量避免新建大型污
染企业,必须新建的,应布置在远郊区或小城镇中。因为小城镇规模
小,工业和人口不太集中,又紧邻农村,自然净化能力强,工业生产和
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少,也易于处理。还需注意的是,虽然偏东风
是兰州市的主导风向,但从全年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静风,静风加逆
温才是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按传统的“上风”、
“下风”来布局企业是不够的,需充分考虑静风与逆温对大气污染的
影响。同时,将生活居住区放在环境质量最好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并
对目前夹杂在居住区内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视具体情况采取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停、并、转等措施,在城市规划的全面安
排下逐步迁出居住区。此外,把加快基础
设施建设作为防治大气污染的着力点,续
建新建一批大项目,如二热供热管网工
程、煤气管网工程、南山过境公路及312
过境国道等工程,缓解城区热源污染和机
动车污染加剧的状况。
调整能源结构,推广使用
清洁能源
兰州市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占
能源消耗总量的70%,煤炭在燃烧过程中
会排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废气,
造成煤烟型污染。能源结构问题在很大
程度上制约着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成
效。因此,要把调整能源结构作为兰州
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来抓,充分利用
天然气、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污
染较小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等二次能
源,降低煤炭消耗量,从源头上减少大气
污染物的排放。
青海省天然气进入兰州,为优化调整
兰州市的能源结构提供了现实条件。要
尽快制定出大面积、大规模使用天然气
的规划。首先满足全市15万户煤气用户
的需求,并选择人口稠密、单位集中、条
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积累经验,逐步
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天然气,扩大无煤
区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直接燃煤。
调整工业结构,扶持高新
技术产业
兰州市封闭的河谷盆地地形和以静
取消分散小锅炉,实行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区密集的矮烟囱是大气烟尘的主要
污染源。采取区域集中供暖、供热,设立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替代
分散的锅炉,有利于降低燃料消耗,提高“废热”的利用效率,也有利
于集中安装高效率的除尘防尘设备。兰州市有第二热电厂和西固热
电厂两个大热源,集中供热面积都在500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开发利用
的还不到1/2,潜力很大。应在加大管网建设投入的同时,作好取缔分
散小锅炉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尘排放量,减轻污染治理的负担。
采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实行污染达标排放
积极采用烟气脱硫、排烟脱氮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安装高效静
电除尘装置,及时掌握预防和消除大气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
提高大气污染控制水平。同时,针对兰州市一段时期内能源结构仍以
燃煤为主的现实,加快开发和推广煤炭的加工、高效洁净燃烧和转化
等技术。在此基础上,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严格实行污染物达标
排放。
绿化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兰州市地处黄土、内蒙古和青藏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北距腾格里
沙漠仅200公里,西北方500公里处是巴丹吉林沙漠,荒漠化的周边环
境对兰州构成很大威胁。同时,由于气候干旱,兰州市域范围内林草
稀疏,林业用地仅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59%。因此,大力开展植树种
草,扩大绿色植被,提高城区植被覆盖率和绿化率在兰州市今后的城
市规划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砸大力进行城市园林绿地建设,
加快南北两山的绿化进程,并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兰州的周边地
区种起多道绿化屏障,以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污
染,不断提高空气质量。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5007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