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构建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

最新构建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构建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
上杭县旧县中心小学 钟发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思考的起拔器。高质量的数学活动总是从特定的
数学问题开始的。构建问题驱动式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以富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
题为载体,以数学问题引发的内驱力为助推,以数学问题的探究解决为归宿,让
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对数学活动的
深度参与和主动构建。那么,如何构建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笔
者以近日参加我省小学数学教育分会2016年年会观赏到的福清市百合小学林心
恩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为例,谈3点思考体会。
一、以结构问题导趣,激发探究动力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自身特性入手,创设情境,引发认知矛
盾冲突,是激发、维系小学生内在探究学习动力的根本方法。问题驱动式的数学
课堂教学,强调有层次地呈现相关联的数学问题,不断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平衡,
持续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要立足学生的认知
发展区,根据数学知识的结构特点,体现问题探索的渐进性、结构性。
例如,在课始,教师以3只羊跑步比赛为情境,利用表格分步出示如下有关
数据信息:

羊的名称 路程
(米)

时间(秒)

喜羊羊 150
6
懒羊羊 108

6
美羊羊 108 4


1.师(课件先隐去“时间”列的数据):观察表格,你能只根据3只羊跑
步的路程,判断出哪只羊跑得更快吗?(学生经过交流、辩论,认识到只知道3
只羊跑步的路程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所用时间才能比较判断。)
2.师(课件隐去第4行“美羊羊”的数据):喜羊羊和懒羊羊跑的路程不同,
可用的时间一样多,谁跑得快?能比较吗?你发现什么?(学生讨论发现:当两
者时间相同时,跑的路程越多也就越快。)
师(课件隐去第2行“喜羊羊”的数据):比较懒羊羊和美羊羊的跑步信息,
能比较谁跑得快吗?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讨论,又发现当两者路程相同
时,用的时间越少跑得就越快。)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师(课件再隐去第3行“懒羊羊”的数据):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跑步路程
和时间都不同,谁跑得快,该怎样比较?(学生再次讨论,提出可以将路程除以
时间,计算出每秒跑的路程,再比较判断。)
这里,教师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入手,围绕着“怎样判断哪只羊跑得更快”
这一核心问题,精心设置了3个层次问题:(1)仅知道路程,能比较快慢吗?
(2)两者的时间(路程)相同,路程(时间)不同,能比较快慢吗?(3)两者
的路程、时间都不同,又该怎样比较快慢呢?这样以相关联的结构性数学问题为
驱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在破与立的思维碰撞中,
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多角度、立体式感知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
的内在数量关系,为揭示数学概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生本问题导思,主动完善新知
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思考价值,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参与
水平,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成效。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是教师主观臆想的,而
是学生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驱动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强调将问题的提出权利
还给学生,适时展示源于学生的典型性困惑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品析、交流、辨
析、补充,完善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再反省与再构建。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点拨启
发,倡导延迟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生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
题。
例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出示飞机8分钟飞行96千米;自行车5小时行
60千米等两组信息,让学生列式计算。结果学生列式出现:飞机速度96÷8=12
(千米),自行车速度60÷5=12(千米)。教师问:“看来自行车的速度和飞
机的速度一样快哟,都是‘12千米’,大家同意吗?谁能发现问题?”有学生
马上提出:“这样表示速度会相互混淆,怎样才能区分这两个速度呢?”“如果
加上具体的时间单位,就不会混淆了!”教师不作暗示,放手让学生把速度单位
补充完整,飞机速度为“12(千米/分钟)”、自行车速度为“12(千米/小时)”。
这时,教师再次引导学生:“今天学习的速度单位和以前学习的单位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学生在对速度单位的反省中,再次理解到速度与路程和时
间两个因素有关,所以速度单位要将两者都体现出来。
这里,教师从动态生成的、不易为学生关注的速度单位入手,让学生参与典
型性困惑问题(该如何准确表达速度单位)的发现与提出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参
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了速度概念的完善与准确构建的过程。
三、以现实问题导练,灵活实践运用
纯数学练习易陷入机械、枯燥的巢臼中,而融入生活化元素的数学练习将充
盈着灵动与生命。将数学练习寓于具体的现实问题情境中,不但有利于巩固数学
知识技能,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问题驱动式数学课堂教学,要
注意以具体的现实素材丰富数学练习的设计,提升数学练习的思辨价值。这就要
求教师在练习设计中,不能只是简单地给练习植入生活化情境,而是要基于数学
应用与现实情境的特点加以整合,以引发数学推理与生活经验的碰撞与交锋,在
交流辨析中发挥现实问题的启思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素养。
例如,在本课练习中,执教者设计了如下一道巩固练习:长汀县城到厦门机
场走高速公路大约有240千米,林老师预订从厦门坐飞机返程,飞机起飞时间是
12:00,林老师准备9:00从长汀出发,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前往,林老师
能赶上乘飞机吗?这是一道富有思辨价值的数学练习。学生通过计算发现80×
(12-9)=240(千米),恰是长汀到飞机场的路程,从数学角度而言,是能赶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乘飞机的。但从现实经验而言,还应考虑路途休息时间、取票时间、安检时间等,
是难以赶上乘飞机的。因此,林老师应比原预定时间提前出发,确保有足够的中
途时间,才能赶上乘飞机。这种融入现实问题的数学练习,不仅让学生学会用数
学眼光观察生活,还让学生用生活经验思辨数学,实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实践素养。
总之,只有精致的数学问题才能打造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师应紧扣数学活动
的本质核心,精心设计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以精致的问题撬动高效的数学思考,
让数学课堂因问题而增色。
羊的名称 路程(米) 时间(秒)

喜羊羊 150 6
懒羊羊 108 6
美羊羊 108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