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还原反应碳基电催化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氧还原反应碳基电催化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31卷第2期 2017年4月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0l-31 No.2 

Apr. 2017 

文章编号:1004—4280(2017)02—0007—06 DOI:10.16442/j.enki.qlgydxxb.2017.02.002 氧还原反应碳基电催化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盖利刚 (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济南250353) 摘 要:氧还原反应(ORR)是金属一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实现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换的关键反应。在简要概述 金属基ORR电催化剂发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无金属碳基ORR电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碳基ORR电催化 剂的分类、ORR催化机理和发展趋势。指出了该领域目前研究尚存在的科学问题。提出了基于吡咯氮、醚键氧、噻 吩硫及N,0,S一多元杂原子掺杂碳基ORR电催化剂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氧还原反应;碳基电催化剂;综述 中图分类号:0643.36 文献标识码:A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es on Carbon・based oRR Electrocatalysts 

GAI Li—gang (School of Chemistry&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an 250353,China) 

Abstract: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is a type of key reaction for metal—air batteries and fuel cells to achiev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In this review,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carbon—based ORR electrocatalysts without metal elements is highlighted based on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tal—based electrocatalyst counterparts.This review involves category,ORR mechanism,and recent trends of the carbon-based ORR catalysts.Scientific issues are pointed out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recent studies.New ideas are offered for prospective research on carbon.based ORR electrocatalysts containing pyrrole N,ether O,thiophene S,and N,0,S-muhiple heteroatoms. Key words: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carbon—based electrocatalysts;review 

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是 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实现电化学能量储存与转 换的关键反应_l j。由于ORR需要较高的活化能, 电极(阴极)反应动力学缓慢,这成为制约电化学储 能器件工作效率的关键性因素 。 贵金属铂具有ORR活性,将纳米铂或其合金分 散在多孔碳载体上,获得的铂/碳(Pt/C)、铂一钴/碳 (Pt3-10Co/C)催化剂能显著降低ORR活化能,提高 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性能 J。但铂资源稀缺,铂基催 化剂在工作过程中性能容易衰减,对甲醇、一氧化碳 耐受性差,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阴极为铂基催化剂 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商业化应用 J。为了降低 ORR催化剂的成本,科研工作者将来源较为丰富的 过渡金属(如Mn、Fe、Co、Ni)配合物或无机盐与多 孔碳混合,经高温(≥800 oC)氨气氛中煅烧,获得了 可与铂基催化剂相媲美的掺氮碳负载过渡金属电催 化剂 , ,如掺氮微孔碳负载铁催化剂 和掺氮碳 负载铁钴催化剂 J。但此类碳负载过渡金属催化 剂容易被强酸电解液腐蚀,其工作稳定性仍有待 提高 一 。 

收稿日期:2017—04—12 网络出版时间:2017-04—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2143) 作者简介:盖利刚(1971一),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化学;liganggai@qlu.edu.cn. 8 齐鲁T业大学学报 第31卷 l 碳基ORR电催化剂研究现状 为进一步降低ORR催化剂的成本并提高其 作稳定性,近年来,有荚无金属碳基电催化剂的合成 受到了科研T作者的广泛关注 。碳基电催化刹 l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本 碳催化剂 这里的“水 碳”是指样 品巾除了c、H和微世O,没有别的与碳成键的元 索, 氧元素足纳米碳材料巾无法排除的元素, 为 无法避免样品与空气接触。 2)杂原子掺杂碳催化剂 一 这里的“杂原 于”是指不同于碳元素的非金属元素,如B 、 N ¨’ 、O 、F 、P 、S ¨・。4 和Se 、“掺 杂”并不意味着杂原子取代sp 杂化碳网络巾的碳 子(后述) 3)分 掺杂碳催化刹。这里的“分子掺杂”是 指将芳香性小分子引入到碳基面 例如:20】4年, s.Wang小组利用自f}1基反应,将硝基苯通过C—C 共价键结合到 墨烯表面,获得_lr石墨烯杂化硝基 苯(或硝基苯改性石墨烯)复合物(陶1),该复合物 有比单独石墨烯更好的ORR催化活性”;。 GO and CNT Suspension 南于本征碳ORR活性低,文献中关于本征碳 ORR催化剂的例子并不多 。2014年,Y.Tao小组 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混合,水热反应20 h,固体 经冷冻十燥、分阶段煅烧(300 oC 2 h,800 3 h), 获得了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图2) 该复合物 的ORR催化活性与铂/碳催化剂(20 wt.%Pt/C)接 近,但稳定性明 好于铂碳催化剂 、需要说明的 足.r¨于石墨原料本身含有多种金属元素(Mn、Fe、 C(1、Ni),加上类nUnlmers法合成氧化 烯所导致 的锰元素残 , 此有文献指 :涉及类 HunInleFS法合成的石墨烯电催化剂.它们的ORR活 性 要归因于样品巾残留的微量锰元素。但是, 大多数涉及孑 器烯的ORR催化剂研究中,作者并没 彳丁挺及佯品rf1做缱金属元素的影响 如果要排 除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影响,町以往}乜解液巾加入 氰化物,如KCN”,利 氰根与金属原子较强的髓 化能力遮蔽金憾元素。判断碳基催化刹ORR催化 性是否有金属元素的贡献,或者为证实碳基催化 剂『f1有无金属兀素,可以通过比较样品 O 饱和 Ij O /CO(9:1,体积比)饱和的电解液rf1的催化性能 来判断 ・ 。 

。,・ 

图1石墨烯杂化硝基苯示意图 G-CNT ORR Catalysis 图2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物ORR催化剂的形成示意图 2009年,I .Dai小组通过在800~1 100℃惰性气 体氛中热处理酞菁铁,获得了垂直排列的含氮碳纳 米管(VA—NCNTs)样品(图3A)。该样品在除去铁 元素的情况下,存空气饱和的碱性电解液(0.1 M KOH)中,具有优于20 wt.%P[/C催化剂的ORR性 能(图3B) 此后,基于杂原子掺杂碳ORR催化 第2期 盖利刚:氧还原反应碳基电催化剂研究现状与展望 9 剂的实验 2,8,10-14,17)和理论计算 t ,懈 研究,迅速 成为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E/V VSAg/AgC 图3 (A)VA—NCNTs的SEM图(标尺2pm);(B)样品的线性循环伏安图 

图3(B)中曲线1、2、3和l 、2 、3 分别为非垂 直排列不含氮CNTs、20 wt.%Pt/C和VA—NCNTs样 品的盘电流和环电流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VA— NCNq’S样品的起始电位和极限电流均优于商业化 铂碳催化剂 。 与其他杂原子相比,N原子半径(70 pm)小于 但最接近于C原子半径(77 pm),因此利用N取代 碳骨架中的C实现掺氮碳催化剂的合成,没有异 议。但是,其他杂原子,尤其是原子半径和C差别 较大的P、S和se,它们对碳材料的掺杂到底是基面 取代 博 还是边缘修饰 ,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 此外,虽然O(66 pm)和F(64 pm)原子半径小于C 原子半径,但由于O、F不能与C形成sp 杂化石墨 型结构,故O、F对碳材料的掺杂只能是边缘修 饰 。无论是基面取代还是边缘修饰,由于杂原子 (B 2.04,N 3.04,P 2.19,S 2.58)和碳原子(C 2.55) 的电负性不同,杂原子的引入将破坏石墨型碳的电 中性,产生有利于O 吸附的荷电活性位 【。 2009年,L.Dai小组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 (DF'I")的B3LYP方法,计算了N取代C(5,5)椅式 构象CNT中各原子的电荷密度分布。计算结果表 明:氮掺杂使得N邻位C荷正电(图4a);掺氮后, O 在CNT表面的吸附由未掺氮时端对接(end-on) 的Pauling模式转变为侧对接(side-on)的Yeager模 式(图4b)。 

图4(a)(5。5)椅式构象CNT中各原子的电荷密度分布; (b)02在CNT(顶部图)和掺氯CNT(底部图)表面的 Pauling模式和Yeager模式吸附 

2014年,S.I.Woo小组采用DFT计算方法,计算 了石墨烯基ORR催化剂的反应机理,在考虑了熵贡 献和溶剂化效应的基础上,阐述了颗粒尺寸、氮掺杂 和金属杂质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j。文献 计算 结果表明:在酸性电解液中,O 在掺氮石墨烯表面 的吸附并不是ORR的必要步骤,而传统的ORR机 理认为O 在催化剂表面活性位的吸附是ORR的起 始步骤 ;如图5所示 ,ORR的起始电子转移主 要发生于位于电极外亥姆霍兹面(outer Helmhohz plane,OHP)的溶剂化O ,而非位于电极内亥姆霍兹 面(inner Helmhohz plane,IHP)的溶剂化0,;掺氮石 墨烯中的石墨氮(季氮)和吡啶氮能够提供有利于 反应中间物种HOO・吸附的活性位。但是,由于氮 杂碳中N的存在形成有多种(图6) ,有关掺氮碳 ORR活性位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