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3月
第
42卷第
2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Inner
Mon
golia
Normal
Universit
y(
Philoso
ph
y
&Social
Science)Mar.2013
Vol.42No.2
[
收稿日期]
2012
-10
-12
[
作者简介]
姜淑兰(
1964
-),
女,
满族,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马列部副教授。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提升研究
姜淑兰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马列部,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
[
摘
要]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网络政治参与正在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不
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也存在着薄弱环节,
影响并制约着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
笔者从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入手,
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
出完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政治参与;
互联网
[
中图分类号]:
D
43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1
--7623(
2013)
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櫍02
--0036
--0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信息
爆炸的时代。
互联网以超时空、
高速度、
多渠道、
大
容量和交互性等特点,
在当今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
着独特作用。
大学生是网络的先行者,
某种程度上
也是网络参与的主体。
在读大学期间又是他们的世
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政治观、
政治人格发展成熟的
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
网络已经对大学生政治态度、
政治情感、
政治立场、
政治信仰等产生深刻影响。
因
此,
网络政治参与是政治学必须关注的领域,
也成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最新、
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
网络政治与网络政治参与
(
一)
网络政治的含义及特点
网络政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网络政治
泛指在互联网所有涉及国家权力以及特定利益的政
治现象;
狭义的网络政治则特指依托于网络平台,
网
民及虚拟团体参与政治活动,
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
愿,
从而影响政治决策的一系列政治行为。
涉及政
治意识,
政治行为、
政治参与、
政治管理和政治权利
等内容。
本文涉及的网络政治参与内涵是狭义概
念。
网络政治参与依托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和一般
的政治参与相比,
有独特之处。
网络政治的特点:
一是虚拟性与现实性。
网络
活动所依托的空间是“
虚拟空间”,
它常常通过数据、
图表或者其他信息展现出来。
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
是网民或者虚拟团体,
其更多时候也都是通过匿名
或虚拟的形式出现,
很难确定其准确的法律地位。
尽管如此,
虚拟的网络的本质仍具有现实存在性。一方面网民可通过网络了解所需要的政治、
经济和
社会现象,
同时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真实想法,
乃至
影响政府决策;
另一方面,
网络政治的虚拟世界也是
以现实的存在为根据,
是建立在真实社会基础上的
客观存在。
二是平等自由性。
所谓平等指无论是政
治家或者平民百姓,
都有平等的获取信息和参政议
政的权利,
打消了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地位、
身份顾
虑及不安全感;
在互联网所构建的虚拟世界里,
带来
的是更为自由的言论空间,“
虚拟平等”
使任何人能
够自由的发表政治主张。
三是多样包容性。
互联网
承载了大量的信息,
内容包罗万象,
涉及政治、
经济、
法律、
体育、
娱乐、
科教文卫等。
此外,
信息技术本身
不断发展,
使得互联网能够承载的包括文字、
图像、
声音、
软件等传播媒介迅速增加,
各种信息爆炸性增
长并不断复制、
传播、
发展、
演变,
使得政治信息更加
具有影响力,
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政治的发展。
(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政治参与是参与主体依法通过互联网介入
政治生活,
影响公共决策的活动。
主要包括利用互
联网发布政治信息、
网上利益表达、
网上评论、
网上
调查、
网上信访、
网上选举、
网上监督等等方式,
即广
大民众通过网络方式参政议政,
通过舆论监督,
参与
社会公共管理,
行使民主权利。
由于依托于现代科
学信息技术,
网络政治参与较之与一般政治参与方
式,
其参与的主体以及政治参与的方式都已发生了
变化。
当前,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的大学生,
在网络
政治参与中逐渐活跃起来。
他们不仅能熟练的掌握
网络技术,
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而且具有充分的
·
63· 第
2期姜淑兰/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提升研究
政治参与行为能力,
能够利用公共论坛表达意愿。
通过政府信箱参与政府对话,
利用网络发起现实政
治运动等。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
新的政治参与方式,
同传统政治参与相比,
在途径、
方式、
载体、
内容、
频度、
范围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的
特点:
一是直接性与隐蔽性。
在网络政治中,
每个人
都可以代表自己,
通过论坛、
电子邮件、
聊天工具、
聊
天室等形式,
直接对政府的政策与议案发表个人看
法,
传达个人的观点,
直接进行网上投票和选举。
可
见,
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是网络政治优越性的真实表
现。
与此同时,
由于网络政治的虚拟特点,
无论是力
量较小的个人还是以群体性存在的虚拟团体又都可
以用一组代码、
一个符号代替,
以此来掩盖自己,
表
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同时又不暴露自身现实生活中
的身份。
二是多向性与互动性。
在互联网情景下,
任何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
又可以是信息的
传播者,
能够完成不同群体间的在线信息交流、
实时
互动,
而且各大主流网站相继建立了论坛,
为网络政
治参与互动提供了平台。
如天涯社区的国际观察
上,
网友可以就当下的时事政治通过看帖、
发帖的形
式随意发表意见和看法。
每年“
两会”
期间的网络社
区,
网民都有机会与国家各部委主要领导实时交流,
诸如“
总理,
请听我说”、“
我有问题问外长”、“
向部委
建言”
等,
都是主题的网站论坛栏目,
成为网民关注
的热点。
网民、
群众在参与政府的互动中,
不仅了解
了政府工作,
又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这种政府与网
民、
领导与群众的对话,
不仅可以展示亲民的形象,
而且还能够争取到他们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便捷性与开放性。
现代传媒技术使得信息以极
快的速度传播,
使得整个世界的信息都可以多中心、
交互性、
开放式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特别是逐渐平
民化、
低廉化的互联网使用费用,
相比以往,
普通人
不可能及时了解到的实时信息,
如今变得轻而易举
就能获取,
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网页,
获
取信息,
了解最新政策动向,
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
或者参与网络投票和政府决策,
甚至可以参与跨国
政治活动。
四是自由行为不可监控性。
互联网不仅
在受众上有无限性和超地域性,
且登录和使用具有
自由性。
网络政治参与者的身份、
地位、
文化程度都
掩盖在网络之下,
只要能上网,
便能够以“
隐形人”
的
身份实施参与行为。
且动因复杂多样,
有的出于自
身某些利益考虑;
有的出于其信仰;
也有非理性的冲
动;
为了宣泄自身的不满、
失意;
或者仅为了获得某
种技术突破的快感,
如黑客的行为等。
种种因素交
织在一起,
使得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监控力不足。二、
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现状、
方式及
特点
(
一)
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现状
大学生群体生活经历大多在家庭与学校之间,
相对缺少个人与社会的交流,
这也使得大学生缺少
政治生活的土壤以及参与政治的动机和支持。
但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当代大学生网络
参政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获取信息的途径、
手段
多样化,
关心国家大事,
对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
政治问题极为敏感,
网络参政意识与态度相当积极,
表现出了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诉求意识。
(
二)
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方式
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方式,
除了以上所列外,
还有自身的偏好。
比如,
高校
BBS、
QQ、
人人网等。
北京大学设立的“
北大未名”、
清华大学创建的“
水木
年华”、
同济大学创立的“
同舟共济”
等高校
BBS,
聚
拢了校内相当多大学生的人气,
是大学生讨论政治
问题、
参与网络政治的天然聚集地。
其他方式,
如
QQ、
飞信等即时网络通信工具,
在大学生群体中拥
有极高的使用率。
比如
QQ群将大学生连接为各种
群体,
便于各种网络政治事件在大学生的不同群体
中展开传播和讨论。
此外,
人人网、
开心网等网络社
群组织,
更是以其实名制、
高度互动和即时便捷的特
点发挥着显著效果。
(
三)
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特点
大学生年龄一般处于
17-25岁之间,
思维活
跃、
富有正义感、
充满激情,
对国家政治生活有着极
高的热情和兴趣。
特别是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仍处
于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发展时期。
在这种相对
不成熟的状态下,
他们较易受到一些偏激的思想和
言论的影响,
从而产生过激行为并造成不良后果。
从而导致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
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
一方面,
大学生的激情、
理想
以及时代责任感促使着他们以极高的热情参与到网
络政治中;
另一方面,
由于大学生在思想上的不成熟
及网络的无序性,
往往出现过激的、
情绪化的、
不合
理的反应,
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者利用,
产生不良后
果。
二是社群化程度高、
互动效果显著。
大学生受
教育程度高、
思想开放,
接受新事物能力和政治敏锐
性较强,
而且有着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
在
网络参政途径多样、
方式灵活快捷的情况下,
很容易
形成各种群体,
并就某一政治事件或者社会问题展
开多方面的讨论,
深入交流彼此的看法,
甚至可能展
开激烈的论战。
三是参与内容相对广泛,
且针对性强。
大学生
由于其自身特点,
关注范围涉及各种层面,
同时又有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