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学2011年7月第32卷第13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ly.2011.Vo1.32.No.13 5O(4):434—438. [7] MOHAMMADIZADEH F,GHASEMIBASIR H,RAJABI P,et a1. Correlation of E—cadherin expression and routine immunohisto. 『9] chemistry panel in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J].Cancer Biomark,2009,5(1):1—8. [8]HOLMQVIST P,LUNDSTROM M,sTAL O.Apoptosis and Bcl一 2 expression in relation to age,tumor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纵隔肿瘤62例外科治疗体会 in breast cancer.South—East Sweden Breast Cancer Group『J]. Int J Biol Markers,1999,14(2):84—91. LEE K H,IM S A,OH D Y,et a1.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bcl—-2 expression in stage m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ho had re— ceived doxombicin and cyclophosphamide followed by paelitaxel as adjuvant chemotherapy[J].BMC Cancer,2007,12(7):63—72. (收稿Et期:2011—04—02编辑:林培德)
吴文基 ,谭基明 ,彭品贤。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胸外科(529600); 广东医学院附属松山湖医院胸外科(广东东莞523808);。广州医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广州510260)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纵隔肿瘤外科诊治水平。方法 对行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62例进行诊治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62例中治愈49例 (79.0%),缓解10例(16.1%),恶化1例(1.6%),复发1例(1.6%-),死亡1例(1.6%)。结论外科治疗是纵隔 肿瘤的基本治疗手段,效果确切,围术期的处理也很重要。 【关键词】 纵隔肿瘤;诊断;外科手术治疗
国内外对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组织类型与发病情况 报道不一。国外报道神经源性肿瘤居第1位,国内报 道以畸胎瘤最多见,特别是100例以上的大组报道 者 。我院胸外科自1997年7月至2010年7月手 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62例,现对其资料作回顾性分 析,并就其诊断和外科治疗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 例,男女比例为1.3:1;年龄8—89岁,≥50岁12例, 31~49岁17例,≤3O岁33例;就诊时间1周至10年, 大部分于1个月至1.5年内就诊。 1.2 临床表现62例中,无症状体征者22例,占 35.5%,均经体检时偶然发现,胸背痛18例(29.0%), 咳嗽咳痰17例(27.4%),胸闷气促11例(17.7%),重 症肌无力2例(3.2%),单侧呼吸音减弱3例(4.8%)。 1.3部位及大小 前纵隔26例(41.9%),其中左前 纵隔16例(25.8%),右前纵隔10例(16.1% );中纵隔 15例(24.2%);后纵隔21例(33.9%)。肿瘤大小3 cm×2 cm×2.5 cm~25 cm×20 cm×18 cm,瘤体直径 <5 cm者8例(12.9%),5—10 cm者36例(58.1%), >10 cm者8例(12.9%),大小不详10例(16.1%)。 1.4 病理类型 术后病理报告:胸腺肿瘤26例 (41.9%),其中恶性胸腺瘤或胸腺类癌6例(9.7%); 胸骨后甲状腺肿2例(3.2%);心包囊肿3例(4.8%); 神经源性肿瘤12例(19.4%);畸胎瘤13例(21%);淋 巴瘤2例(3.2%);支气管肿1例(1.6%);平滑肌瘤2 例(3.2%),内胚窦癌1例(1.6%)。 1.5诊断方法全部病例做x线胸片正侧位检查,大 部分病例加选做CT扫描,小部分病例加选做超声、纤 维支气管镜、核磁共振检查。各类常见纵隔肿瘤的主 要x线胸片或CT扫描特征如下:胸腺瘤,常如圆形或 椭圆形,边缘清晰锐利或有分叶,位于前上纵隔,贴近 胸骨后面,胸骨后甲状腺肿也有类似x线表现;畸胎类 肿瘤,略低位于胸腺瘤,单侧性较多,阴影中有钙化或 骨齿样增深影;神经源性肿瘤,位于单侧,脊柱旁后纵 隔,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密度增深而均匀的肿 块,有时脊柱椎孔有扩大,或有椎体骨质破坏及缺损。 62例中术前明确诊断52例,占83.9%,误诊10例,占 16.1%。 1.6手术方法手术在单腔或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进 行,本组选择胸骨正中切口22例,前外侧切口l9例,后 外侧切口19例,颈胸联合切口1例,颈横切口1例。 2结果 本组6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肿瘤切除43 例(69.4%),扩大切除14例(22.6%),姑息或部分切 除3例(4.8%),单纯检查2例(3.2%)。治愈49例 (79.0%),缓解10例(16.1%),恶化1例(1.6%),死 亡1例(1.6%)。死亡患者为巨大前纵隔肿瘤(疑恶 性胸腺瘤),麻醉前在手术台仰卧体位时发生窒息,经 气管插管吸氧后一度好转,但不久又出现呼吸衰竭,放 弃手术护送回重症室抢救无效死亡。术后第5天发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经呼吸机辅助呼吸等综合 治疗恢复良好出院。胸腺瘤术后10年复发1例 (1.6%),再手术切除治愈出院。 广东医学2011年7月第32卷第13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ly.2011,Vo1.32,No.13 3讨论 3.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本组以胸腺肿瘤居第1 位,达41.9%,可能是病例选择之故。由于纵隔内组织 和器官较多,胎生组织来源多样,所以纵隔内肿瘤组织 来源和类型也繁多。发病年龄3个月至70岁,各个年 龄段均可发病,约30%病例无症状或早期无症状。纵 隔肿瘤首发症状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及有无 侵犯周围脏器及合并感染等。笔者认为,纵隔肿瘤最 常见的早期症状是胸闷和气促,往往是由于肿瘤压迫 或干扰了心肺功能引起的,晚期症状常常是肿瘤严重 侵蚀或压迫气道引起窒息,压挤心血管引起循环障碍, 进而心肺衰竭或全身衰竭致死亡。部分胸腺瘤患者伴 重症肌无力(本组2例伴肌无力表现),另外,本组胸骨 后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 ,说明纵隔肿瘤 除了压迫和侵犯表现外,还可兼有神经或内分泌紊乱 等表现,这点有可能是特异症状。 3.2诊断和鉴别诊断 纵隔肿瘤常无典型的症状和 体征,症状严重时往往是纵隔巨大肿瘤或恶性肿瘤,胸 腺瘤或恶性胸腺瘤常伴胸骨压痛。胸部x线检查多可 发现纵隔异常 ,x线胸片诊断率可达93% 。x线 胸片和多角度透视可以发现和了解肿瘤部位、大小及 形态 。x线胸片下肿瘤影与纵隔边缘交角等三法 则 ,可帮助确定诊断。cT和MR的应用极大地提高 了纵隔肿瘤的诊断率。x线或CT检查已成为纵隔肿 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胸部CT的造影检查,可详 细了解肿瘤血运、肿瘤与纵隔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和相 邻组织间有无脂肪层,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侵袭 性)M。MR对后纵隔的神经源肿瘤和中纵隔的淋巴 瘤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彩色B超下的液性暗区对鉴 别支气管心包囊肿、包裹性胸积液等诊断有帮助。对 于CT显示靠近纵隔的肺癌(纵隔型肺癌),可做纤维 支气管镜检查并穿刺活检加以鉴别。MR检查可确定 椎管内病变,对诊断哑铃型肿瘤有特殊价值 。 3.3手术治疗 众所周知,纵隔肿瘤一经确诊,无论 良恶性,应尽早手术治疗。由于纵隔内大神经、大血 管、气管等生命器官密集,增大的肿瘤极易使周围脏器 受压、移位,增加手术风险,甚至导致邻近脏器破裂出 血、感染及恶变。手术切口的选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因素之一,手术径路应根据肿瘤部位、性质、大小、可能 侵蚀的毗邻器官及有无并发症而具体设计 。笔者认 为,手术切口的选择与术者的经验习惯和手术器械有 关,例如胸骨锯的产生和应用之前,为避免胸骨破胸的 缓慢和大量出血,不少人可能习惯选用前外侧切口和 后外侧切口。前者对前中纵隔肿瘤效果较好,可不切 断肋骨,后者对后纵隔或巨大肿瘤比较适宜,而且这两 者在当今流行双腔气管插管的全麻下,使患侧肺萎缩, 对术野的显露也是宽阔的。当便利的胸骨锯被应用
后,正中开胸速度加快,出血总量减少,术野清,易辨认 前纵隔及心血管等结构,所以胸骨正中切口在近20年 又流行起来了。对于具有完整包膜或包膜钙化的良性 肿瘤,手术摘除是不太困难的,而对于浸润性强的侵袭 性肿瘤是很难做到彻底切除的;对于后者只能看具体 情况作不同程度的姑息切除,以达到减瘤目的,术后辅 以化、放疗以巩固疗效。 3.4 手术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 由于纵隔内心 脏、大血管、气管及心包等器官组织易被侵犯而易造成 术中损伤,所以手术中要先明确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 系,细致全面地探查,然后视肿瘤性质小心分离。对纵 隔巨大肿瘤与重要组织结构粘连紧密者,手术操作要 格外小心 ,可分块切除肿瘤内容,难于彻底切除的残 留囊壁组织可电灼或碘酒灭活 ,被恶性胸腺瘤侵犯 无名静脉可修补或结扎处理。对于白色条索不要轻易 剪断,以免误伤血管 。对蒂位于椎管内或椎管旁的 肿瘤不宜用力牵拉,宜用血管钳钳夹后再断蒂,以免椎 管内出血或损伤脊髓造成截瘫;对于椎间孔扩张并有 哑铃状椎管内生长的后纵隔神经源肿瘤,宜注意采取 措施防止术后发生脑脊液胸腔漏。前正中切口可能并 发术后胸骨骨髓炎致胸骨切口愈合延迟,特别是术后 作气管切开术时,更易引起切口感染或炎症。本组1 例巨大胸腺瘤切除后发生呼吸困难而行气管切开术, 并做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输液管,引起胸骨柄和胸锁 关节炎,经积极冲洗引流和换药治愈。我们认为该例 很可能是“气切”和“锁穿”的损伤和污染所致。笔者. 建议对于胸骨正中切口纵隔肿瘤术后发生气促者,尽 量避免早期气管切开,而采取气管插管通气为妥。另 外,巨大肿瘤压迫致肺不张者,术毕易发生复张性肺水 肿或纵隔移动,甚至术前就发生窒息等问题,这些也是 要注意的,也提醒我们要注意围术期的管理。
参考文献 [1]严嘉顺,宋玉忱,杜喜群,等.纵隔肿瘤14_4例的外科治疗 [J].中华肿瘤杂志,1981,3(3):195—198. [2] 刘宁.原支性纵隔肿瘤206例外科治疗[J].医药论坛杂志, 2005,6(11):44—45. [3]吴文基.颈胸弥散性甲状腺肿并甲亢手术治疗1例[J].实用 医学杂志,2000,16(5):400. [4] 李开河.原发性纵隔肿瘤46例诊治会[J].河北医学,2009, 15(4):439—440. [5]王建立,张文.原发性纵隔肿瘤58例诊治体会[J].陕西医学 杂志,2010,39(7):885—886. [6] 邹仲.胸部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300—322. [7] 甘克定,李化升.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