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中专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材料

职业中专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材料

1 / 32 职业中专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申报材料 第一部分 项目建设发展环境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是一个有83.5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辖15个乡镇,土地面积2063平方公里,享有“中国竹子之乡”、“茶叶之乡”、“建材之乡”之美誉。2004年,桃江被纳入全省旅游黄金热线。“桃花江竹海”、“罗溪瀑布”、“羞女峰”被评为全省老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之内。近年来,全县以稻、猪、葛、水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和以东方水泥、新兴管件、修山电站为主干的工业企业化,以旅游景点、农家乐、旅行社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制定了《桃江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立了大力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构想,我县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一、普职协调发展情况 1、桃江现有普高9所,2008年调整为7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2008年调整为4所。其中,公办职业中专一所,在校学生2158人。2007年普高有在校学生12176人,中等职业中专在校学生6083人,普职比为67:33。2007年全县初中应届毕业生共6568人,有3881人进入普通高中,有2687人进入各职业学校。普职升学比为59.8:40.2。其中,县职业中专招收新生908人,县域各职业学校招收新生 1400多人,有300多人被分流到县外就读。 全县普职分流比例和在校学生比例

普高 中职 普职比 08年招生数 3881 2687 59.8:40.2 08年在校学生数 12176 6083 67:33 高中阶段学校布局数 9(其中民办4所) 6(其中民办5所)

2、政府举办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情况 ①早在2002年桃江县委、县政府就如何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在县职业中专学校召开了专题议教会,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决定》(桃发[2002]8号文件),2005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的决定》(桃发[2005]8号文件),2007年,县委、县政府又制定了《职业教育五年发展规划》(桃政发[2007]5号文件)和《关于成立桃江县职业教育领导小组的通知》(桃政办函[2007]45号),进一步明确了我县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制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并坚持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宣传活动。 ②规范招生政策。全县每年召开高中学校招生工作专门会议,部署高中阶段招生方案。县教育局制订普职招生计划,统一分配招生名额,专人负责招生学校。2007年,教育局长詹箭星与各中心学校校长逐一签订《招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设立了违纪事件举报电话,将完成招生任务与学校一把手年终考评挂钩,实行奖优罚劣政策,确保全县普职教育发展逐步趋向协调。2008年,普职招生比已由67:33提高到了59.8:40.2。 3、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桃江县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了在制定与2 / 32

实施普通教育发展规划时,同步实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在对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时,对职业教育进行相应调整。一是把职业教育作为鼓励投资的重点项目,给予相关政策优惠。大力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桃江县鼓励投资若干规定》和《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职业教育形成了以公办职业学校为龙头,民办职业教育为主体,各类职业培训为补充的格局。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公办职业资源整合力度。2002年2月26日,县委常委议教会议研究决定,将原益阳市女子旅游学校和桃江县成人中专并入桃江县职业中专,学校规模和质量得到提升。 4、其他促进普职协调发展的措施 我县积极引进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改善县职业中专办学条件,扩大教学设施。政府牵线担保,采取由企业老板投资,学校逐年偿还的形式,引入600多万元,在学校新建了一栋男女生公寓楼,一栋洗浴中心。2007年,县政府将职业中专道路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投入近60万元完成了学校门前路面水泥硬化。另外,县教育局采用外聘、录用、调入等措施,充实职业中专教师队伍。近三年,共调入专业教师61人,保证了专业教学需求,促进了县职业中专的发展。 二、经费投入情况 1、按月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目前,全校共有在职在岗教职工187人,从2003年起,我校每年教师工资(含新增工资)全部纳入桃江县财政教师工资统发中心,保证了按时足额发放。2007年,总计拨付公办教师工资(含特教回民补)346.86万元。另外,拨付离退休教师工资(含老干费)60.3万元。 2、全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普职标准一致按规定拨付给县职业中专。2008年预算内学生公用经费共179.89万元,普职学生人均78.8元。 3、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从2002年起,桃江县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每年30万元拨付到学校。 4、近年来,桃江县政府及县内各有关部门没有向县职业中专收取调节基金,也没有摊派经费和乱罚款情况。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基础 一、建设现状 (一)办学定位 1-1 办学指导思想 ①桃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大县。近年来,我县还形成了以建材、竹、矿冶、机械铸造、电能、食品加工等为主的支柱产业,由此我们将学校定位为一所农村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学校坚持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开课程,面向技能选教材,形成了以旅游专业为主体专业,服务于桃江经济建设的职教特色。 ②学校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培养市场需求的中、初级应用技术人才,现已基本形成了符合中等职业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 ③坚持为旅游、电能、建材、种植等行业企业设置专业,坚持为桃江农业、旅游业培养技术人才,坚持与学校办学相适应来设置旅游专业大类为重点,带动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电算会计、经营管理等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 ④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须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确立了以教师为3 / 32

主体的人事聘用体制,从校级领导到教职员工树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 1-2 人才培养目标 ①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现代行业企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②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实用性和技能性较强的中专层次的旅游、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电算会计、农村经营等行业企业专门人才。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学制三年,期满颁发中专毕业文凭。 ③学校以旅游、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电算会计、农村经营等专业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来确定教学内容,开设专业课程。 1-3 人才培养模式 ①2006年10月,学校成立了《桃江县职业中专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旅游专业分别与福州航空公司、黄花机场、广铁集团、桃花江天问旅游社、长沙华天、嘉盛宾馆等行业企业实行校企合作,签订了劳务供求协议书。每学年,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双方现场参与,共同研究和制订旅游各分支专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考评细则。学校按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做到校企联动一体化。 ②学校已实行产学结合培养模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分别在嘉盛宾馆、天问旅行社合办了酒店服务和景点导游合资产业。同时,学校每期都有专业学生到桃花江旅行社、天问旅行社、美人窝旅行社,桃江县域各大中型农家乐开展实习实践和技能技术指导与推广工作。 ③学校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模式,所开设的专业均有与行业、企业协定的供求合同。2008年,就业安置了506名毕业生,有405人为订单培养对象,占毕业安置人数的85%。 (二)专业建设 2-1 专业设置 ①2006年3月,学校分精品专业和重点主干专业成立了有专业教师和现场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了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②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分别进行了充分的市场需求调研。根据服务桃江产业建设与发展的宗旨,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把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建成拥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中职培训基地。在旅游专业相继开设了航空旅游、铁道旅游、旅游英语、导游、旅游文秘、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六个分支专业,建成一专多业,形成了专业集群,成为了一条紧紧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链。该专业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4%以上。学生就业岗位有90%为订单培养。 ③学校已建立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行使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近三年来,每年有一次人才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服务。学校适时调整了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目标与方案。各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毕业生从业上岗的适应能力。通过调研,学校对不适合办学实际,达不到行业企业用人要求而撤销或停办、缓办的专业有:模具、保安、缝纫、烹饪、养殖、机电。 2-2 专业带头人 ①学校有一支能基本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的专业带头人队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有专业带头人6人,他们对该专业的做大做强起到了核心骨干作用。其中傅润兰、罗志军为省级导游员资格证考试现场导游测试员。他们在本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方案、教研教改以及专业教师培训提高诸多方面起到了带头和把关作用。 ②学校目前已开设的专业均有一名以上与任教专业对口的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且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