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区域带教法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分区域带教法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August,2010 Vo1.24 No.8C 口角处进入口腔深部,由内向外清除口腔分泌物。口述如张口 困难,应使用压舌板或开口器。之后,边转身边自手指褪下纱 布,弃之于弯盘。另取纱布,覆盖在鼻翼两侧,自上而下挤捏鼻 翼,清理鼻腔分泌物。要求动作迅速、连贯,口述清楚。 另外,心肺复苏SOP中对相关的解剖位置和体表定位手法 也作了详细的说明,让护士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以往应用 的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中“按压定位”的操作标准描述为“确定胸 外按压的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对怎样“确定”未做详细 说明,致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定位手法混乱、按压位置不正确, 甚至不定位,直接按压的情况。心肺复苏SOP中“按压定位”的 操作标准为:操作者右手食指与中指并拢,沿病人右侧肋弓下缘 滑行,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左手食指与中指并拢,紧靠在右手食 指上方,随即抬起右手,掌根紧靠左手中指放在病人胸骨上,然 后将左手垂直叠放在右手上,双手指紧扣,准备按压 正确位置 为胸骨中下1/a交界处,男性病人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要求 动作迅速、连贯,定位准确。心肺复苏SoP中规范了定位手法, 护士经SOP培训后定位准确率明显提高。 在心肺复苏SOP的制定中,每步操作都强调密切观察病情 和迅速有效地时间观念,以培养低年资护士的抢救意识,增强其 急救状态下的心理素质。如为节约判断病情时间,要求判断呼 吸和触摸病人颈动脉有无搏动同时进行,其操作标准为:操作者 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病人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 分区域带教法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 应用 Appl ication of reg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Iinicaf teaching of students in emer— gency department 壬宁,刘臻,韩翠,刘平平,戚超 Wang Ning,Liu Zhen,Han Cui,et al(Municipal Hospi— tal of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Shandong 266100 China) 中国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0.24.048 文章编号:1009—6493(2010)8C一2236—02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实习护生逐年增多。急诊科是 护生实习计划中必须轮转的重要科室,具有急、危、重症病人多, 抢救仪器复杂,新技术操作较多的特点。护生初人急症科,面对 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众多的仪器常产生紧张、害怕、无助的心 理[1]。怎样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带教好护生,使他们在 实习期间得到适合自身的培养,是摆在我们每位护生管理者及 带教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2]。为此,我们对2008年7月一2oo9 年6月急诊科实习生96人实施分区域带教法,收到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I对象与方法 I.1对象2008年7月~2OO9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 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随即,将耳部贴近病 人口鼻,感觉有无气流,眼睛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动作。避免 操作者距病人口鼻太远,不够真实。要求判断时间为10 S,避免 时间过短。心肺复苏s0P中合理安排流程,既避免了判断时间 过短,操作不真实,也避免了用时过长,延误抢救。 本研究表明,应用心肺复苏SOP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心肺复 苏培训,避免了以往心肺复苏培训中操作标准不统一,流程描述 笼统,手法不规范等缺点,为操作者提供了一个省时、省力而又 保证抢救效果的操作规范。经过严格按照心肺复苏s0P规范 化培训,增强了低年资护士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水平,考核成绩 明显提高,真正有效地增强了救治危重症病人的能力,值得在临 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 张春舫,任景坤.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O项考评指导[M].北京:人 民军医出版社,2008:1. 作者简介陈晓琳(1975一),女,山东省滨州人,副主任,主管护师,本 科,从事重症监护及护理管理工作,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许红 梅、李翠香、马珍珍工作单位: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10—03一I3;修回日期:2010一O8—11) (本文编辑寇丽红) 

全日制大专及本科护生共96人,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 分区域带教组49人,传统带教组47人,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 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传统带教组按传统方法带教,分区域带教组方法如下: 1.2.1选拔培养带教老师 通过综合考核选拔出理论基础扎 实,热爱护理事业,语言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管理、科研能力, 技术过硬的护理骨干,使带教老师不仅具有护理专业知识和技 能,而且具有人文、社会等多学科知识口]。具有本科学历、工作 3年以上的护士,经过培训,担任本专科护生带教工作。对培养 出的带教老师颁发聘任证书,聘期2年,每年组织1次考核,对 不能胜任者不再担任带教工作。从制度上保证教学质量,稳定 带教老师队伍。 1.2.2分区域带教法的应用 我院急诊科根据其功能特点划 分为临时观察输液区,急诊外科治疗区,急诊抢救区,急诊分诊 区。根据护理部教学组年度教学计划及急诊室功能分区特点, 有计划、有目的的合理安排时间、区域进行带教,制定急诊科本、 专科护生带教周计划。护生在急诊科共实习6周,人科第1天、 第2天由总带教老师集中带教,主要介绍带教计划、目标,急诊 科特点,示范急诊科抢救仪器的使用等;第3天,护生进入功能 区,实施分区域带教。 1.2.2.1第1周 临时观察输液区。经急诊处理后,病情较轻 的病人安排在此区域,要求护生掌握查对制度,能及时发现病人 病情变化并汇报。考核内容:一般病人的病情观察,输液,皮试, 肌肉注射,吸氧,吸痰,血糖测定等基础操作。预习内容:常用抢 救药物的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 1.2.2.2

第2周 急诊外科治疗区。该区主要负责急诊病人 护理研究2010年8月第24卷第8期下旬版(总第332期) 的伤口处理,清创缝合,石膏固定等治疗。要求护生掌握无菌操 作原则及相应处理流程。考核内容:清创缝合小手术的配合,止 血、包扎、伤口处理等操作配合及应急处理。预习内容:掌握危 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1.2.2.3第3周~第4周 急诊抢救区。为院前、院内急诊抢 救病人的场所。要求护生掌握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抢救流程。 考核内容:常用抢救用药,危重症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的配合,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 洗胃机,心电图机的操作。预习内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1.2.2.4第5周~第6周 急诊分诊区。急诊分诊是急诊科 的重要功能环节区域。要求护生掌握急诊接诊、分诊流程。考 核内容:分诊登记的填写,内科、外科常见急症的分诊。按照周 计划,循序渐进,分区域完成护生急诊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每周 五下午,进行急诊科专科业务、新技术的讲座,同时对本周内带 教情况进行反馈、总结、改进。 1.3评价内容与标准 考虑到护生轮转周期长短对测评的影 响,选用杨丽丽等 制定的“急诊护生能力评价体系”进行评价。 该评价体系主要针对急诊专科能力的测评,内容包括预检分诊 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急救动手能力和应急配合能力4项。每项 满分100分,将能力等级分为5级:1级<60分、2级61分~7O 分、3级71~8O分、4级81分~9O分、5级91分~100分。根据 实习大纲要求,能力达标等级应为3级以上。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能力达标较见表1,满意率(很满意+较满意)比较见 表2。 表1两组实习护生急救能力比较 人 

3讨论 3.1调动了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区域带教,使护生 明确了学习的预期目标,能更合理安排空余时间,主动查找资料 补充不足,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参与接 诊、分诊、病情观察,使学生自身能力、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激发 了学生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3.2减少了护生在急诊科实习的紧张恐惧感 护生刚从学校 踏人l临床,面对多病种、跨学科、多区域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病情 危重的病人,使她们产生对急诊科紧张和恐惧心理。分区域带 教法,让护生先从急救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临时观察输液区开 始,再到急诊治疗区、急诊抢救区、急诊分诊区;逐步掌握由简单 到复杂的护理技术,从基础操作输液循序渐进至危重病人的接 诊分诊、抢救配合,同时也完成了从单项护理操作向以病人为中 心的综合护理过渡。 3.3提高了护生对急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由表2可见,护 生对科室的带教满意度达100 ,分析原因,分区域带教法实用 可行,逐项考核,层层质控,及时反馈和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有关。 护生的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一个转折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带教老师的思想、态度、行为等对护生产生深 远的影响。根据不同护生的需要,护士长定期征求意见,查找带 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反馈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科室的 带教向着高水平,满足护生需求的方向发展 ]。 3.4增强了带教老师带教工作的目的性 分区域带教法使护 生进入急诊科的开始即进行分区域带教,从简单到复杂,逐项考 核,使每位护生在每个工作区域实习时都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 考核项目,同时给带教老师提供了带教标准和依据,带教工作更 加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带教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妮,俞力农,何剑敏.实习初期护生心态分析及对策EJ3.解放军 护理杂志,2001,18(5):35. [2]段亚平,林萍,谢红,等.分层次带教在护理专业毕业实习中的应用 EJ3.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5):19—20. E3]杨丽丽,陈立梅,何菁菁,等.急诊科实习护生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与实践[J].护理研究,2003,17(6A):665—666. E4]李华,赵锦仲,陈文立,等.分阶段分层次开展糖尿病个体化教育的 效果评价E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50—152. 作者简介王宁(1978一),女,山东省青岛人,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 位:266011,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刘臻、韩翠、刘平平、戚超工作单位: 266011,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 (收稿日期:2010—03—24;修回日期:2010—08—10) (本文编辑寇丽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