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北祁连成矿带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青海北祁连成矿带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青海北祁连成矿带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北祁连成矿带为青海省内主要的铜铅锌金等多金属成矿带,本文通过对青海
省北祁连成矿带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特征的研究,结合其成矿背景、含矿岩石
等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加之在对前人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
合两类主要的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的异同点,提出了青海省北祁连成矿带喷流
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希望能对以后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的铜多金属矿
提供一定的帮助。

标签:北祁连成矿带 喷流沉积型 铜多金属矿 找矿标志
1前言
北祁连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重要火山岩带和有色金属成矿带,东西延长
1200km,横跨甘青宁三省,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矿产资源潜力[1]。
成矿作用强烈,矿床类型复杂,主要类型有海相火山岩型、喷流沉积型、矽卡岩
型、岩浆型、构造蚀变岩型、热液型等,找矿潜力巨大。北祁连成矿带经历了多
期次的构造演化,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变形强烈,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属
性的各类地质体堆垛混杂,成矿作用复合叠加,造成不同时期的研究工作在许多
问题的认识上没有形成统一。

2典型矿床特征
祁连成矿带经历了震旦纪-中寒武世大陆裂谷演化、晚寒武世-志留纪末板块
体制演化:洋盆扩张(∈3-O1)-俯冲消减/洋盆闭合(O2-3)-碰撞造山(S-D3)、
石炭纪-现代陆内造山的构造演化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于洋脊扩
张、弧后拉张等作用所引发的大规模海底火山喷发和热水沉积作用,在不同的拉
张环境下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热水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区内喷流沉积型
铜多金属矿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赋矿岩系为黒茨沟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
段为代表的大柳沟-尕大阪铜多金属矿;另一类是以赋矿岩系为扣门子组火山熔
岩段为代表的红沟铜矿,现将该两类代表矿床进行成矿特征分析。

2.1大柳沟-尕大阪铜多金属矿
大柳沟-尕达坂铜多金属矿田是北祁连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类型,自上世纪
60年代发现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勘查和开发,浅部矿体已基本枯竭,勘查工作
已向深部发展[2]。该矿区位于祁连县城北西约10km处,由郭米寺、大柳沟、弯
阳河、下沟、尕大坂、下柳沟、白柳沟等铅锌铜矿床构成,它们构造背景和成矿
特点一致,空间分布上有联系,所以纳入一个统一的矿区。

2.1.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东西长20km,南北宽5-7km,处于野牛沟-清水沟-白柳沟大陆裂谷
型火山带上。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寒武世黑茨沟组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沉
积岩,以火山岩类为主,据近火山口相的粗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及火山喷发形
成的构造,粗略推测出火山口的大体位置,大柳沟、弯阳河、下沟矿区及南侧的
郭米寺矿床附近均处在近火山喷发中心的位置。

2.1.2矿体特征及分析
矿田内与火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铜、铅、锌等,矿体主要产于黄铁矿化绢
云石英片岩中,多呈似层状、扁豆状,与围岩界线一般较清楚,部分呈现渐变关
系,产状与围岩一致,随围岩变形而变形。

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带成矿时期为加里东早期,矿床类型与我国祁连山东部
的多金属矿床类似,在成矿环境、赋矿岩系、控矿因素等方面与白银矿田基本相
近,是海相火山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3]。

2.2红沟铜矿
2.2.1矿区地质特征
青海红沟铜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较为著名的一个黄铁矿型铜矿床。矿区所处
的大地构造单元是北祁连山加里东褶皱带,红沟铜矿床位于带内次级单元达坂山
复向斜南缘,与中祁连山前寒武纪隆起带毗邻。

2.2.2矿体特征及分析
红沟铜矿产出于火山-沉积岩系上部双峰式火山岩岩性段部位,矿体的直接
容矿岩石为双峰式火山岩中的基性火山岩[4]。矿体受细碧岩控制,其规模与细
碧岩的规模成正比,多数矿体在浅部变化较小,而深部变化较大。

3找矿标志
通过本次对大柳沟-尕大阪铜多金属矿和红沟铜矿的对比研究,认为北祁连
地区内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的产出与早古生代地层中含矿层位具有明显的
专属性,地层控矿特征明显。

3.1大柳沟-尕大阪式找矿标志
(1)含矿地层为中寒武世黑茨沟组一套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碎屑岩、碳酸
盐岩、硅质岩火山沉积岩系中,岩石均已透入性糜棱岩化,多呈构造片岩类产出。

(2)矿体均产于中酸性火山岩与基性火山岩的接触部位,且靠近酸性火山
岩的一侧。

(3)矿体的近矿围岩蚀变很强,且主要发育在矿体及其下盘。
3.2红沟式找矿标志
(1)矿体均赋存于细碧岩中,常分布于与细碧岩产状一致的构造裂隙及片
理发育处,细碧岩规模及平行裂隙的数量与大小,基本上控制了矿体的数量与规
模。

(2)赋矿地层为晚奥陶世扣门子组火山熔岩夹碎屑岩段(第四岩段),含矿
岩石主要以熔岩为主,岩性为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系发育地区是寻找该类型矿床
的有利地区,火山碎屑岩发育地段则矿化极不明显。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及
次火山岩发育地段是寻找该类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3)矿体附近往往发育有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钠长石化、碳酸盐
化等蚀变,该类蚀变组合是矿化的重要指示标志。

(4)地表铁帽、含铜磁铁矿发育地段,可能指示深部有铜矿体存在,是找
矿的直接标志。

4结语
通过本次对青海北祁连成矿带中主要两种类型的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的
分析研究,在成矿背景、含矿岩石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对比总结,提出
了此两种类型的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的特征及找矿标志,相信利用该找矿标
志,可以为在北祁连地区寻找同类型的铜多金属矿提供有利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温应江.北祁连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J].青海地质,1992,第一期:
33-39.

[2]祁正林,李衍业.北祁连下柳沟-尕达坂地区铜多金属矿田成因探讨[J].青海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卷:37-41.

[3]曹德智,王玉德,马占兰,等.郭米寺-尕大坂多金属矿带地质特征及综合
信息找矿模型研究[J].西北地质,2006年(总158期),第39卷第3期:2-19.

[4]王国强,李向民,徐学义,等.青海门源地区红沟铜矿床含矿基性火山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J].地质通报, 2011年7月,30卷第7期:1060-10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