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德方言的人称代词

常德方言的人称代词

常德方言的人称代词作者:姜抗张梅静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05期[摘要]常德方言归属于西南官话,其人称代词颇有特色。

本文先从形式和用法两方面对常德话的人称代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最后归纳了常德话人称代词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常德话人称代词作者简介:姜抗(1983-),女,汉族,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6级在读硕士;张梅静(1983-),女,汉族,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6级在读硕士。

一、人称代词的形式按照人称和数的分别,可以将常德话的人称代词分组列表如下:二、人称代词的用法(一)第一人称:我、玩、玩安、我们常德话中,“我”和“玩”都用于第一人称。

其中,“玩”是典型的方言词。

外地人与常德人说话,只要听到“玩”(表第一人称),便可推知说话者为常德人。

“我”和“玩”虽然都用于第一人称,但二者有所不同。

“我”只用于单数,口语、书面语都可;“玩”既可用于单数,也可用于复数,且用于复数的情况更为普遍,具有很浓的口语色彩。

1.用于单数时,“我”和“玩”都指说话人本身。

二者相比,“我”用得更多一些,书面口头不限,其用法与普通话用法相同。

“玩”虽然也用于单数,但不及“我”用得广泛,一般只用于带有强调的意味的语境。

如:(1)我七啊饭哒。

(我吃过饭了。

)(2)莫挨我。

(别碰我。

)(3)玩不认得你,你走开些。

(我不认识你,你走开。

)2.用于复数,指说话人一方或与说话人相关的一些人(包括听话人),常德话经常用“玩”。

如:(1)玩今朝一早晨就搭车过来哒。

(我们今天一大早就坐车过来了。

)(2)门朝你过来跟玩一路走啰。

(明天你过来跟我们一起走吧。

)由于“玩”单复数均可用,因此,需要结合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其具体所指。

如:他不喜欢玩,玩客搞么得?(他不喜欢我(们),我(们)去干什么?)“我们”在常德话中也用来表复数,但这种用法在并不普遍,一般只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

表示复数,除了“玩”,还可以在“玩”后加一个表复数的后缀“安”,说成“玩安”。

“我”没有这种用法。

如:玩安昨儿就来哒。

(我们昨天就来了。

)3.直接用在某些名词前面表示领属关系,常德方言中用“玩”不用“我”。

(1)有空到玩屋里来玩啰。

(2)玩妈妈要我下学期开始学钢琴。

这种表领属关系的“玩”在常德话中非常普遍。

一般表示亲友、熟人、单位、部门以及部分表示方位、处所含义的名词,都直接用在“玩”后面,如:玩爸玩妈、玩领导、玩公司、玩楼上。

在这种情况下,“玩”后也可以加“的”,但还是不加“的”字更为普遍。

但如果是以上名词之外的表一般事物的名词,“玩”后必须加“的”才能表示领属关系,如:玩的书、玩的钱、玩的桌子。

(二)第二人称:你、您、您安、你们在这几个人称代词中,“您”是最具有常德方言特色的。

它既能用于尊称,又能用于一般称,既能表示单数又能表示复数,不过用于一般称的复数表示“你们”是它最经常的用法。

1.用于单数,“你”和“您”都指听话人本人。

“你”比“您”用得更为经常,口语书面语不限。

你七撒,我败兴跟你买的。

(你吃呀,我特意给你买的。

)校长要你下午到他办公室客一哈。

(校长要你下午到他办公室去一下。

)玩跟您比不得,您是当官的,玩是种田的。

家公,您慢点走。

(外公,您慢点走。

)“您”用于单数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一般人,不含尊敬义,口语色彩很浓。

但“您”用于这种情况并不普遍,就像第一人称的“玩”用于单数一样,它常常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如在特定的对话环境中、在某种对举时等;二是对长者或客人,含有或多或少的尊敬义。

常德话中第二人称还有一个表尊称的“您家”,但只能用于老年人。

如:您家今年好大年纪哒?(您老人家今年多大年纪了?)2.用于复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你们”,常德话中用“您”不用“你”。

您到屋里好生做作业,我回来要检查的。

门朝早晨您一路来啰。

(明天早上你们一起来吧。

)您几个今朝晚上放学哒留下来。

您想喝点么得?啤酒还是白酒?以上例句中“您”都是指复数,意思相当于“你们”。

有些例句中有与复数相对应的词语“一路”、“几个”,但更多时候句中是没有这类相应的词的。

如果是指单数或一定要看作单数的话,这个“您”一定要含有尊敬义,多是指长者或是客人,否则便不能理解为单数。

与“我们”一样,常德话的“你们”也带有书面语的味道,也不如“您”用得经常。

像“玩”一样,“您”也可加后缀“安”说成“您安”来表复数,如:您安暑假里准备到哪里客玩客?3.用在表人、单位、处所的名词前,表示领属关系,最普遍的用法是“您”。

这种情况下“您+名词”既能表单数的领属关系,又能表复数的领属关系,具体是表单数还是复数要根据语言环境来决定。

您爱人哪门没有来?(你爱人怎么没有来?)您班上有好多学生?(你们班上有多少学生?)接这类名词表领属,也可用“您的+名词”,但还是不加“的”更为常用。

“你的/你们的”后接这类名词也可表领属关系。

去掉“的”字,“你/你们”直接接这类名词也可表领属关系。

但这两种用法在常德话中都不普遍,书面语味道较浓,明显是受普通话影响的结果。

若后面是其他一般事物名词,要表示领属关系有三种形式:你的/您的/你们的+名词。

“你的”用于表单数的领属关系,“您的”用于表复数的领属关系或是单数尊称的领属关系,“你们的”完全是受普通话影响的用法,一般只出现在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

(三)第三人称:他/她/它、他安/她安/它安、他们/她们/它们1.常德话中,第三人称单数代词为“他/她/它”,其用法与普通话相同。

口语中,这几个代词有时也可表示复数,这时句中往往有相应的表复数含义的词语,如:她这些女伢儿读书都蛮加劲。

(她们这些女孩子学习都很努力。

)2.在“他/她/它”后加上表复数的后缀“安”就成为最常用的复数代词“他安/她安/它安”,如:他安是搞么得的哦?到玩屋里来搞么得哦?(他们是干什么的呀?到我们家来干什么呀?)也可加上复数后缀“们”成为“他们/她们/它们”,但这三个代词很少用于口语。

3.第三人称表领属关系的用法同样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是后接表人、单位、处所的名词,用“他/她/它+名词”或“他安/她安/它安+名词”最为常用,例如:她老公、他屋里、他安村里、它安前头。

第二种情况:若是后接其他名词,则一定要加“的”,才能表领属关系,如:他的书包、她安的衣、它安的尾巴。

这种情况下也可用“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名词”,但是给人感觉较正式,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其他人称除以上表第一、二、三人称的代词外,常德话中还有一些表其他称的人称代词,如:个人、人家、别个、每、某、各、本。

下面主要介绍“个人”的用法,其它代词的用法与普通话中的用法基本相同。

“个人”是一个反身代词,在常德话中应用广泛,相当于普通话的“自己”。

其用法分两种情况:一是合用,即附在第一、二、三人称代词的后面,起强调作用;二是单用,不附着于别的词,单独指称某个人,这个人可以是听话人、说话人或其他人。

具体指称谁,要根据语言环境来决定。

我个人的事都忙不清白,哪里还有时候帮你做?(我自己的事都忙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帮你做?)我也不港哒,你个人好生想哈。

(我也不讲了,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个人都把东西拿好哦,马上就要出发哒。

(自己都把东西拿好啊,马上就要出发了。

)回客哒个人弄饭七。

(回去了自己做饭吃。

)三、人称代词的特点(一)第一、二人称代词的对称性。

第一、二人称单数常用的是“我”、“你”,复数是“玩”、“您”或是“玩安”、“您安”。

表领属关系时,不管后接什么名词,“我/你”后都要加“的”;“玩/您”后直接跟表人、单位、处所等含义的名词,可表领属关系,接其他一般名词都要加“的”才能表领属关系。

以上这些方面,第一、二人称代词都对应得相当整齐。

(二)古音的保留。

清同治元年辑的《武陵县志》第二册卷之七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常德方音的记载:“你称曰灵、我称曰玩”。

常德话现在的“您”、“玩”的读音还跟那时候一样。

(三)单音化与多音化。

第一、二人称的复数用单音的“玩”、“您”,清代已是如此,这可能是原来多音节的人称代词快读之后合音的结果。

此外,“玩安”、“您安”也表复数,这应该是后起的表达,可能是受近现代汉语双音节化影响的结果。

(四)复数后缀“安”的虚化。

李如龙在《东西方言人称代词比较研究》中提出,只有从人称代词固定组合推广到附于称人名词之后,才是真正虚化的复数式标记。

常德话的后缀“安”相当于普通话的“们”,主要用于人称代词后,也可用于表人的名词后,有时也可用在少数表一般事物的名词后,如:亲戚安、同事安、桌子安、衣服安。

因此,按照李如龙的标准,这里的“安”已经是真正虚化的复数式的标记了。

(五)复数式领属关系。

第一、二人称代词用作定语后接表人、单位、处所的名词表领属关系时,不管实际含义是单数还是复数,口语中用得最多的都是表复数的人称代词“玩/您”。

“玩老婆”、“玩同学”,在这些短语中,“玩/您”明显是实际表单数含义的。

至于“玩公司”、“您楼上”这种后接表单位和处所的短语中,“玩/您”似乎理解为单复数都可,不过在具体的表达中说话人多是将其指向说话者或听话者一个人的,也就是表达单数的语义。

这种现象不光出现在常德话中,上海话、海盐话、闽南话中都有类似的表达。

李如龙也指出这一现象,认为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方言有一种用“复数式”充当“领格”的现象。

吕叔湘从文化的角度对此给出了解释,认为“在过去中国社会家族的重要过于个人,因此凡是跟家族有关的事物,都不说我的,而说我们的、你们的。

”任何一个大小群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比个人重要的,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深层的“整体主义”观念。

参考文献[1]李如龙,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李永,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的历史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3,(9)[3]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郑庆君,常德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