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龄妇女的妊娠与分娩分析

高龄妇女的妊娠与分娩分析

2010年12月第4卷第24期Chin J Mod Drug App1.Dec 2010.Vo1.4.No.24 高龄妇女的妊娠与分娩分析 

4--r_ ̄冰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妇女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对分娩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 2010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高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60例,并将其与随机抽取的适龄孕产妇60例进 行对比,比较其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分娩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 娠糖尿病、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新生巨大儿 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孕产妇出现各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比例较 高,围生儿死亡和晚期流产率也明显高于适龄孕产妇。 【关键词】高龄妇女;妊娠;分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这 也导致了高龄孕产妇的人数越老越多…。由于高龄孕产妇 的年龄和体质的原因,妊娠和分娩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关注 。为了探讨年龄对孕产妇的妊娠期合并症、分 娩期并发症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通过在本院进行分娩的高 龄和适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 娩的高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6O例作为观察组,年龄35~47 岁,平均年龄39.3岁,分娩时孕周为28~42周,平均38.6 周,有人工流产史或药物流产史的有27例,自然流产史的11 例;选择同期分娩的适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对照 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5.6岁,分娩时孕周为28~4l 周,平均37.9周,有人工流产史或药物流产史的有30例,自 然流产史的lO例。 1.2诊断标准①高龄孕产妇指年龄在35岁及以上的孕 妇;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糖尿病疾病,新生儿窒息等标准 按照高等医学教材《妇产科学》的诊断标准。 1.3方法 针对两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 组孕产妇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结局等的差异性,分析年 龄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 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的妊娠高血压综 合征、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95・ 

0.05,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而在其他方面,如羊水量异常、 产后出血等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 表1。 表1两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比较(例,%) 

2.2两组孕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观察组孕产妇阴道分娩 数有10例(16.7%)与对照组28例(46.7%)比较,差异具有 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行阴道助产率分别为 6.67%和8.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巨大 儿6例(10%),新生儿窒息4例(6.67%),与对照组新生儿 中出现巨大儿1例(1.67%),新生儿窒息0例进行比较,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而观察组中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 照组,P>0.05,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中新生儿畸形2例、围 产儿死亡2例以及低出生体重儿3例,高于对照组中新生儿 畸形1例、围产儿死亡0例以及低出生体重儿2例,无显著 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比较 

3讨论 3.1根据我院的资料分析,高龄孕产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结合社会因素,我们发现导致高龄孕产妇增多的原因有:① 很多年轻人为了享受二人世界,组建丁克家庭,然而随着年 龄的增大,想要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同时,收到双方父母 的压力,最终选择要孩子;②医学技术的发达,为高龄孕产妇 妊娠提供医学保障;③有不孕、习惯性流产、子宫畸形等病史 

作者单位:518115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妇产科 导致妊娠失败;④为满足自己事业和教育的需要,妇女晚婚 晚育等等。 3.2本研究表明,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增加,妊娠并发症也随 之增加 。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以及前置 胎盘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损伤随着年龄的增 长呈进行性加重改变,可能导致高龄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 征的发生率增加 J。年龄也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随着 年龄的增长,胰岛素受体及胰岛素亲和力下降,动脉硬化胰 腺缺血、肥胖,可能导致妊娠糖尿病。

 ・96-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12月第4卷第24期Chin J Mod Dmg Aopl,Dec 2010,Vo1.4,No.24 

3.3本研究中,高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为83.3%,这是由于 高龄孕产妇发生难产、产程延长、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 性大,同时也与产妇恐惧、家属紧张以及医生顾虑有关。 3.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中巨大儿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 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中新生儿的平 均体重、低体重而发生率、新生儿畸形以及围产儿死亡发生 率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高龄孕产妇巨大儿发生率 明显增加,可能与其妊娠糖尿病增加,对高龄孕产妇的过度 重视、营养过度,以及例数偏少有关。同时,对于新生儿的平 均体重、低体重而发生率、新生儿畸形以及围产儿死亡发生 率的研究与有些报道不一致,这很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中例 数太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参考文献 [1]章小维,郭明彩,杨慧霞.高龄初产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中国实 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2):l11—112. [2] Cantcrino JC,Ananth CV,Smulian J,et a1.Matemal age and risk of fetal death in singleton gestations:USA,1995-2000.J Matem Fetal Neonatal Med,2004,15(2):193—197. [3] Kessler I,Lancet M,Borenstein R,et a1.Pregnancy Outcome at age 40 and older.Obstet Gynecol,1996,87:917-922. [4]Henriksen T B,Baird DD,Olsen J,et a1.Time to pregnancy and preterm delivery.Obstet Gynecol,1991,77:493-497. 

空,L,JJn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高德嵩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d'l-科手术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预后常出现骨折不愈合 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至今仍是骨科治疗中的 一个难题。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共用空心加压 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136例,效果基本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36例股骨颈骨折,男72例,女64例;年龄为35— 87岁,平均61岁,80岁以上14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Ⅱ 型l9例,Ⅲ型32例,Ⅳ型85例。按部位分型:头下型23例, 经颈型67例,基底型46例,均为新鲜骨折,所有患者均给予 术前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治疗,3~5 d后手术。 2治疗方法 2.1术前准备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四项、肝 功、心电图,老年人另查肾功、血离子、血糖及胸部x线片,术 前1 h静脉滴注抗生素。 2.2手术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或全麻下,患者仰卧 位,采用手法复位,C型臂X线机检查正侧位均满意后,切开 大粗隆3—4 cm达股骨干外侧,经专用导向器中央孔向股骨 颈内钻人1枚导针,该导针与股骨颈轴线及前倾角度平行, 在正侧位像上均位于股骨颈中央,再通过导向器周边3孔钻 人3枚带螺纹的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约0.5—1.0 em,3枚导 针呈平行等腰三角形分布。去除中央导针,测量其余3枚导 针深度后,用空心钻钻孔后攻丝,拧人3枚相应长度的空心 加压螺纹钉,并确保螺纹钉尖端位于股骨头关节面下0.5~ 1.0 cm,根据皮质情况酌情使用螺钉垫圈,冲洗缝合切口。 2.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患者穿防旋鞋,外展20。~30。位, 嘱患者麻醉失效后即刻做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 练习,床上坐起小于90。,4—6周后扶拐杖患肢不负重行走。 3结果 176例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其中骨折愈合例数 为129例(94.9%),股骨头缺血坏死7例(5.2%)。功能评 定按Harris综合评分标准,从功能、疼痛、髋关节畸形及活动 范围4项评定,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8O一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优114例(83.8%),良 作者单位:133700吉林省敦化市中医院骨科 13例(9.6%),可6例(4.4%),差3例(2.2%)。随访期内 未发现螺纹钉松动、断裂及弯曲等现象。 4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骨折后由于血供破坏,剪 切力大,稳定性差等原因,很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 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保守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空 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能在及时准确的复位后保持良好的稳定 性及断端的均衡加压,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的创伤,减少周 围血管受压,改善股骨头血流灌注,促进骨折愈合。 目前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成为国内外较 为推崇的治疗方法,其特点如下:①空心加压螺纹钉系中空 结构,即可对股骨头形成减压,又可减少对股骨头颈内微小 血管损伤,减少股骨头坏死;②空心加压螺纹钉具有强有力 的加压作用,使断端保持较大的轴向压力,更好地对抗剪切 力以防止移位,有利于骨折愈合;③空心加压螺纹钉互相平 行固定,使骨折断端上下及前后获得均衡加压,避免股骨头 倾斜或内翻成角,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④手术创伤小,出 血少,患者恢复快,可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减少骨折并发症 发生。 对于部分患者因其他内科疾病不能早期手术者,给予骨 牵引,恢复骨折对位,减轻关节囊压力,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 良好的内环境 J。及时早期复位是股骨颈骨折愈合的先决 条件,本组病例术前均经皮牵引或骨牵引治疗,大部分复位 较满意,个别复位差的病例手法复位困难时,采用C型臂x 线机透视下克氏针撬拨复位,结果良好。本组7例股骨头缺 血坏死均为GardenIV型骨折,其中2例行人工关节置换,另5 例随访时股骨头可见轻度塌陷,尚可从事一般工作。所以早 期手术,充分复位和稳定的内固定,就能减少股骨头坏死的 发生,增加骨折愈合几率。 手术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此种手术关键是专用导向器 中央孔导针钻人方向须与股骨颈轴线及前倾角平行,是其余 3枚导针正确置人的前提。3枚螺纹钉的尖端须达到股骨头 软骨面下0.5~1.0 em,螺纹须超过骨折线,术中避免反复更 换螺钉。对于骨质疏松老年人,螺钉尾部需使用垫圈,术后 需适当延长负重时限,以防螺钉松动或脱出,内固定失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