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探析

关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探析

经 济科 苑 l ll
郑瑛 琨

关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问题探析
( 中共黑龙江省委 党校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8 ) 50 0
摘 要: 黑龙 江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并原则通过 了“ 八大经济区” 规划, 立足 于充分发挥黑龙 江省资源优 势和开辟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结合这一省 情, 本文深入探讨我省区 域经济发展 总 态势、 体 发展优势、 问题及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等。 存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建设“ 八大经济区” 的规划构想是 在 20 年底召开的黑龙江省经济工作会上省委 08 适时提出的 , 同时确定 了“ 十大工程” 的推进措施 , 明确了应对金融危机、发展经济的努力方向和产 业布局。2 o 4月 , 09年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并 原则通过了“ 八大经济区” 规划 , 于充分发挥 立足 我省资源优势和开辟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 对我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 1 域经济发展成效显现 . 1区 目前,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 的 成效 , 0 年全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D ) 2 8 0 G P 8 1.亿元 , 30 0 按同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 1 %, 8 连续五年保持 l 6 以上的增 幅,整体经济继续 】% . 在较高的增长平台运行。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1 9 亿元 , 0 . 81 增长 8 %; . 第二产业增加 值 4 6. 2 35 9 亿元, 增长 1. 第三产业增加值 25 亿元 , 2 %; 1 85 增 长 1. 三次产业构成为 1.: . 3. 第一、 2 %。 4 3 55 4 。 12: 4 二 、三产业对 G P增长 的贡献率分别为 78 D . %、 5. 和 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77 , 5% 7 6% 5 12 元 增
市场前景广阔, 发展潜力 巨 大。 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 2 自 . 然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2 需而形成的 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 的内 在 我省的土地资源丰富, 国土面积为 4 .万平 联系。 5 4 由于我省企业多数是各 自为战, 与本地 区的 方公里( 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 , 国第 6 居全 位。全 相关企业产业关联度不高 ,因而规模效应难以充 省耕地面积 17 万公顷, 17 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拥 分发挥 ,尚 没有形成区域内或区域问成熟 的产业 有林地 面积 1 1 万公顷 , 99 森林覆盖率 占全 国的 链条 ,因而在竞争中 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所具有的 4. 居全国首位。 2 %, 9 全省草地面积4 3 3 万公顷, 是 优势 地 位 。 全国十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此外 , 我省石 4黑龙江省 区 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油、 煤炭等矿产贮藏量居全国 前列 , 采掘工业增加 目 , 前 黑龙江省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较明 值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5 个百分点。 4 充足的能源供 显 , 区域经济运行面临不少困难 , 需要按照省委确 应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投资者提供 了新的发展 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采取有力措施 , 努力从 商机。 根本上解决我省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23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 41 . 构建结构优化的区域产业集群模式 我省生态环境有着其 他省份无法 比拟 的优 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重 点产业 调整和振兴 势, 生态旅游特色明显。冰雪资源堪称全 国之最 , 规划 , 做好我省相关产业调整规划与国家政策对 是全国滑雪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湿地拥 接 ,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提升传统产业 有 44 3 万公顷之多, 极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大湿 的装备水平、 技术含量和生产能力。 同时要重点推 地优势; 全省江河纵横 , 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 , 进产业集群模式 , 用大项 目 带动大发展 。 产业集群 有黑龙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 , 的构建不仅涉及区域功能定位 、产业分类选择和 有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世界三大冷泉 生态建设, 还涉及政策法规、 价值观念 、 科技水平、 长 l. 1 %。 7 之一五大连池 ; 境内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 60 人 口 4 个, 素质、 生活方式 、 消费模式和人文环境等的根 1 . 2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态势良好 构成了大湖泊优势。 本转变。 自1 8 9 年至今 ,我省先后投资千亿元进行 9 2 . 4区位优势潜能巨大 4 . 2探索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区域持续发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住宅建设和村镇建设, 年均拉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中心, 是区域经济发展 展之路 动国民 经济增长约 1 个百分点以上 , 同期经 的重要基地 , . 5 是 为东j亚各国问的贸易往来创造了 E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 济增长最活跃最强劲的行业之一 。 在水利建设方 便利条件。毗邻俄罗斯是国内其他省份无法替代 化和经济发展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要结合建设 面, 我省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推进农村饮水安 的天然地缘条件。 从地理位置看 , 我省的东部和北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 全、 加快农村水电建设步伐。在交通( 、 公路 铁路) 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 34 公里水陆边界线 , 05 是 需求 , 制定区域经济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 开展社 建设方面, 我省计划到 2 l 年底, o1 新建设 的 3 4 国内通往俄罗斯的重要通道。 02 凭借沿边地理优势 , 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 , 指导和引领政府、 企 公里高速公路 、 0 4 公里一级公路 、93 2 2 1 公里二级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 , 我们已经开通 了2 个对 业 、 5 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可在东部煤电化 公路、09 公里农村公路将覆盖全省“ 67 9 八大经济 俄贸易 口岸 , 构成了水陆空健全、 陆海空联运、 客 基地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 在电力、 区 ”直接拉 动我省 G P , D 增长 16 亿元 , 20 提供直 货运兼有的过境通商方式。 交通 、 、 建筑 冶金、 化工 、 石化等能耗 高、 污染重的 接、 间接就业岗位 40余万个。 0 3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行业先行试点示范 , 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 1 . 3区域经济政策逐渐成熟 3 . 1区域经济发展的视野不够开阔 域, 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 积极构建 “ 低碳经济发展 根据 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 , 。 思想解放不够、 视野不够开阔, 科学发展理念 区” 并结合我省 自 身优势提出的“ 八大经济区” 政策 , 不强、 服务意识不足、 创新意识不强是制约我省经 4 . 3依托地缘优势促进东北亚的交流与合作 为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济 发展 的首 要 问题 。思想认 识 如果 不 能与 科 学发 我们应该筛选一些有实力、信誉好的边境公 推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提供 了 展观保持高度一致, 不能将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 司与省内外的科研所结合 , 积极参 与大型项 目的 机遇。 通过“ 八大经济区” 建设, 将使我省区域经济 和思维方式转化为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 , 势必会 发展与建设 , 不断提高对俄经贸合作水平。同时 , 结构在总体呈现“ 分工合理 、 优势发挥, 东西呼应、 影响我省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 、 更好更快发展。 走技贸结合 、 团化 、 集 专业化发展 的路子 , 可以增 南北互补 , 内外相联、 全面跃升” 的发展局面, 成为 3 . 2资源枯竭导致资源型产业衰退 加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 提高出口 产品的附加值, 东北地区 产业快速成长的隆起带 ,全国新 的重要 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大省, 七个资源型城市( 地 提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 在巩固远东市场的同时 , 利 经济增长区域。 区)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总数的 4%, 占 7 占全省城 用转 口贸易逐步 向周边 国家的市场渗透和扩张 。 2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市总数的 5%, 4 七城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 7 % 只有这样, 0。 我省对俄经贸合作才能形成一定规模 , 2 . 1产业基础雄厚 但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最大困境 , 就是随着石油、 煤 获得持续、 、 稳定 健康的发展 。 我省最大的产业优势在装备制造业 , 在全省 炭等资源的枯竭而衰退。这些资源产业是资源型 参 考 文献 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 已形成了以发电设 城市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是城市 I 张可云. 1 1 中国重要的区域问题与统筹区域发展 备、 机床设备、 机车车辆、 农业机械 、 工程机械、 微 G P、 D 产值、 就业 、 财政收入的主要创造者。因此 , 研究『 首都经济 贸易大学学 ̄ , o ( ) J l t o 42 . 2 型汽车 、 石油化工、 煤化工等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 加大科技创新和体{创新的步伐 ,寻找新的经济 r1刘习平- 5 j 2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选择m. 党 的工业体系。 除装备制造业以外, 我省在加快发展 增长点已经成为资源型产业集 中区域面临的迫切 政干部学刊,O9 1. 2 O( ) 石化、 食品 、 医药、 电子、 汽车、 煤炭 、 机械、 电力等 而严峻的任务。 重点产业 , 这些产业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 33产业关联度低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