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理论分析开题报告

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理论分析开题报告

可编辑

精选

XXXXX开题报告

题 目 完善和发展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理论分析

姓 名

XXXXXXX

考核人姓名

日 期

可编辑

精选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制度的“中枢”。它是公务员录用、晋升、工资福利、奖惩等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又可为人事决策的科学化和改进人事制度提供指导。客观公正的考核有利于促进公平,提高效率,保证廉洁。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是人事行政的重要一环,是发现、选拔优秀行政治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它连接了国家公务员制度从聘用到晋升,到辞退或退休这一整套的程序。它针对的人群也是诸多制度中最广泛的,一旦成了国家公务员,就是考核的对象。我国自1993年4月,颁布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为公务员的考核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把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同时我们也应发现,目前在公务员的考核中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探讨如何改进考核制、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这对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庄垂生《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竞争机制》(《地方政府管理》2001年第3期),对我国国家机关公务员考核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首先通过全面考核,激发了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使机关面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公务员普遍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促进了行政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其次通过全面考核,详细了解了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及时发现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发现在公务员的考核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 解决。(1)考核中流于形式和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同时并存,影响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这种现象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部分单位领导虽然表面上履行了考核的规定程序,但考核中并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而是个人说了算,凭个人的好恶搞内定,结果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二是部分单位领导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将优秀等次的确定交由群众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使一些政绩突出而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榜上无名,相反,一些政绩平平但“人缘好”的人却评为优秀。没有真正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2)考核结果等次偏少,而且不重视考核信息的反馈,致使公务员考核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都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为了照顾到大小不同部门,一般单位的作法是,按照各部门实际人数乘以15%的比例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将名额分配下去,结果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不管部门工作优劣,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有指标就可评优,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二是四舍五入的办法使人数少的部门获得的评优机会,反而比人数多的部门多。金太军《公务员制度与政府廉政建设》(《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指出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其作用在于:(1)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保证公务员素质优良,适应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事务的需要;(2)促进政府依法管理,公务员依法行政;(3)促进政府管理的科学化;(4)保证政府管理高效能。如果考核不公平,考核结果不能反映公务员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就起不到奖优罚劣的作用;用这种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升降的依据,则难以选出优秀人才,其后果不见得比领导干部凭个人印象、好恶选人的方式更好;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还不能客观评价公务员的行为,依此树立的典型则不仅无法起积极示范作用,甚至会起不好的导向作用,引起其他人的反感。同时不公平的考核既无法帮助行政首长发现机关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管理制度上的漏洞,也不能帮助公务员了解自己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时改进和补救,更不能鼓励公务员之间相互比较,公平竞争,提高工作效率。

可编辑

精选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简单回顾了我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过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比中外公务员制度,对中国公务员制度进行理论分析。主要从制度文本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问题,包括:制度本身方面的公务员范围界定问题、考试制度、职位分类问题及考核问题等;实践层面的考试录用问题、管理体制问题、政治社会等消极因素的制约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改善和解决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也称历史文献法,是通过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信息的方法。本文文献资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方面的文献,包括有关其定义、奖惩、分类等方面的资料;二是,有关我国现阶段公务员考核制度实例方面的资料。资料的主要来源包括:国内外相关学术论著、论文、期刊、官方公文,等。

2、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的公务员考核机制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国家机关在我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我国公务员管理也有别于其他国家。因此,本文从外部宏观因素和内部微观因素两个视角来分析我国公务员考核机制的问题,并基于此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三)论文框架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1中国体制下的公务员和各国公务员的界定与区别

1.1 国外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及相关界定

1.2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及相关界定

2 中国公务员制度出现的问题

2.1公务员考核制度10年发展状况

2.2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情况

3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3.1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差异性发展

3.2公务员制度的中国化原则

3.3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4结语

参考文献

可编辑

精选 可编辑

精选

三、研究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五、指导领导意见

[1]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国洪梅.中美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吴志华.当今国外公务员制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徐杰,李爱民.中、美、英公务员制度产生背景的比较及现实意义[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第8期.

[5]周敏凯.比较公务员制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张君峰,庄林冲.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7]汤兴荷.政府雇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与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

[8]李秀萍,郑玮华,吴梦秋.中国政府雇员制的评价与展望[J].中州学刊,2007(3).

指导领导签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