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预防医学2010年3月第21卷第2期Jiangsu J Prey Med,March,2010,Vo1.21,No.2 ・67・ 表2溧阳市民间厨师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知晓情况( )
3讨论 调查显示本市民间厨师流动性大,缺乏专门卫生规 范、管理难度大,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主要表现:①无健 康证,从业者未经健康体检,没有经过从业和卫生方面系 统培训,对食品卫生法规很不了解,普遍缺乏相关的卫生 知识(包括原料采购、生熟分开、餐具消毒、食物中毒知识 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个人卫生行为也达不到相关要 求。②加工场所条件简陋,卫生设施不全;缺乏安全卫生 饮用水;原料存放、加工、制作、就餐都在临时搭建的棚中
进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③原料采购无人把关,由 于利益所趋,可能会采购一些来历不明、病死畜禽和水产 品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甚至有变质食品。 为保证农村自办宴席的食品安全,建议采取以下 对策:①加强农村食品卫生监督网络建设,充实乡镇 (村)食品安全检查员,扩大卫生院防保所食品卫生检 查员队伍,并通过培训明确工作要求。②建立民间厨 师登记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 民间厨师每年健康体检一次,未取得健康证不得上岗。 ③编写实用可行的培训教材,以乡镇为单位对民间厨 师进行培训,使其提高卫生法制观念和掌握食品卫生 安全知识。④实行农村自办宴席申报备案制度,所有 自办家宴必须由民间厨师向所在地卫生院防保所申报 备案,由卫生检查员或监督员对申报者进行现场指导 和安全监督。⑤开展群众性的法制宣传和健康教育, 普及卫生知识,提升群众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综述与讲座・ 细胞衰老与慢性肝病及对肝纤维化的调节作用 毕丽伟,施伟杰,许瑞安 (华侨大学分子药物学研究所, 福建泉州 362021)
【关键词】细胞衰老;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端粒 【中图分类号1 R57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衰老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 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现在认为 细胞衰老是由多种因素刺激,通过信号转导引起生长 阻滞的一种稳定形式。目前除了衰老机理和老龄化引 起的心脏病,心血管病等的研究外,有报道显示细胞衰 老对肝损伤后肝纤维化有调节作用,因而受到人们的 关注。慢性肝病等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 死可引起肝纤维化。肝纤维化会加快慢性肝病进程, 也是肝硬化发生的前奏和必经中间环节。因此,抑制、 阻断甚至逆转肝纤维化对阻止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 具有重要意义l_1J。 1细胞衰老相关机制 目前关于细胞衰老机制至少有3种,即DNA损 伤,致癌基因的诱导和端粒的缩短。DNA损伤是细胞 衰老根本的、不可逆的因素。致癌基因的诱导研究也 较多,例如致癌基因Ras在人或啮齿动物细胞中的表 达导致G1期捕获,同时伴有p53和p16INK4a积累。 除了Ras,其他的致癌基因还包括Raf,Mos,Mek, Myc和Cyclin E也诱导衰老 2]。其机制是被激活的 致癌基因能引发异常的DNA复制,进而引起DNA损 伤,导致细胞衰老。引起人们重视的端粒缩短机制正 在研究。端粒是人染色体的末端部分,对于保持线型 染色体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人染色体端粒末端
D0I:10.3969/j.issn.1O06—9070.2010.02.040 基金项目:国家高科技基金(AA2005AA216050);福建省自然基金(2oo7JOlO5)。 收稿日期:2O1O—Ol-26 作者简介:毕丽伟(1983一),女,山东临淄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68・ 江苏预防医学2010年3月第2l卷第2期Jiangsu J Prey Med,March,2010,Voi.21,No.2 叫shelterin,是由TTAGGG组成的重复序列(5~2O kbp)和6个端粒特异蛋白形成的DNA蛋白复合 物E8。人类体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DNA缩短约5O~ 150 kbp,缩短到约5~7 kbp时停止扩增,成为衰老细 胞。对于肝纤维原细胞的限制长度则是5~6 kbp。 将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转染到各种人体细胞 能增加端粒长度并延长细胞的体外复制寿命,这说明 端粒缩短导致了细胞衰老l3]。大部分人体细胞中因端 粒酶逆转录酶(TERT)表达受抑制,所以缺少端粒酶, 不能维持端粒长度。加快细胞周期周转是端粒变短的 主要机制,从而促使细胞衰老,而氧化应激是端粒缩短 的一个加速器E 。人类纤维原细胞在高氧环境下,会 过早衰老,并加快端粒限制性片段(TRF)缩短到约4  ̄SkbpE引。氧化应激不仅缩短端粒长度,而且在端粒 缩短到危急水平前,就引起细胞过早衰老[4]。线粒体 是活性氧(ROS)主要细胞内来源,ROS主要产生于呼 吸链。ROS也会由NOX家族在细胞质中产生_6]。研 究显示,实验性ROS( ̄温和H。()2处理或谷胱甘肽 耗尽)在细胞中的积累诱导不同细胞类型发生了类似 衰老细胞的生长阻滞,而抗氧化处理能抑制衰老l7]。 2细胞衰老与慢性肝病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被认为是B细胞淋巴 瘤和肝细胞癌的潜在因素。慢性HCV感染的白细胞 端粒比HCV病愈者和健康者更短,这可能是由于总 端粒水平低导致的而不是细胞周期周转加快l8]。另 外,肝硬化组织中细胞的端粒比非肝硬化的端粒短,主 要是在肝细胞,而不是星状细胞或淋巴细胞。另有研 究同样证明端粒缩短促成肝硬化的发病,即通过基因 治疗运送端粒酶使细胞继续分裂,避免了肝硬化E 。 研究表明隐匿性肝炎,可显著推迟端粒缩短和纤维化 进程,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持续正常的HCV携 带者的端粒长度和正常对照相似E 。这些都说明肝细 胞的端粒缩短和衰老与肝硬化组织的纤维化进程相关 n叫;感染HCV所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可加快端粒缩短, 促成复制衰老机制[=9]。 有研究显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损伤的 小胆管的胆管上皮细胞(BECs),尤其是在慢性非化脓 性胆管炎(CNSDC)时显示有衰老特征。表现为衰老 相关 一半乳糖苷酶(SA—l3~gad的表达和p16 如、 p。 pl,wAn的表达增加;PBC中损伤的小胆管的端粒缩 短和7一H2X—DNA一损伤伴随着p16 、 p21ap /WAF 表达增加[11]。 肝癌形成多数发生在肝炎和肝硬化的慢性肝损伤 情况下。肝癌经常发生p53突变和突变的p53基因失 活。此外,p15 ,p16 基因,p21ap /wAn 等基 因也在肝癌中失活。其原因主要与启动子甲基化表观 遗传机制相关。这是一个重要的DNA损伤诱导的衰 老。Bellamy等认为在持续再生刺激和缺乏营养或其他 遗传损伤因子的环境下,p53缺失很可能对细胞的存活 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个模型与人类肝癌形成有关。p53 缺失通过减少细胞对细胞因子的需求并解除DNA损伤 诱导的生长阻滞,利于慢性肝病癌变前的发展_1 。
3细胞衰老与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的特征是细胞外基质物质沉积包括胶原 蛋白、蛋白聚糖、纤维粘连蛋白等,它们能帮助缩小伤 口位置。由各种肝损伤引起的健康问题,如酒精过度, 病毒性肝炎,毒素等都会引起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 肝脏对慢性、持续性肝损伤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愈合反 应”。急性肝损伤(如CC1 )所致肝脏纤维增生是机体 对于肝实质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一旦病因去除则多 余的细胞外基质被降解,使肝组织内细胞与基质恢复 正常,因而不会产生肝脏纤维化。但慢性肝病(如 HCV,PBC等)所致的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 可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 绝对不足,因此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 化,而且肝纤维化会加快慢性肝病进程。另外有实验 显示,用CC1 处理7到9周大的雌鼠,发现最初的衰 老细胞来自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对于缺少衰老调节因 子的小鼠,星状细胞持续增殖,导致过度肝纤维化,然而 衰老的激活的星状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同离开细胞周期 时的一致,使细胞外基质的分泌减少,增加细胞外基质 降解酶和免疫监控。在体内和体外自然杀伤细胞优先 杀灭衰老的激活的星状细胞,从而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消 除,即衰老程序限制了急性肝损伤引起的肝纤维化lI 。
4肝纤维化与肝癌 肝癌中一些基因的失活,主要与启动子甲基化表 观遗传机制相关,这些改变可能在衰老旁路中发挥关 键作用。衰老旁路大多数出现在肝硬化情况下,使一 些细胞逃避衰老控制并开始扩增。在一般情况下,肝 纤维化是可逆的病变过程,但如果不能有效地阻断肝 纤维化,势必导致肝病恶化。新近研究发现细胞衰老 对肿瘤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免疫介导清 除衰老细胞,即衰老诱导了肿瘤缩小;以及端粒酶的消 除限制了p53基因突变的短端粒的肝癌进程口 。深 入研究发现细胞衰老在急性肝损伤后有限制肝纤维化 发展的作用,提示探索细胞衰老机制对肝纤维化治疗 及肝癌的防治意义重大。 江苏预防医学2010年3月第21卷第2期Jiangsu J Prev Med,March,2010,Vo1.21,No.2 ・69・ 综上所述,某些肝病如HCV、PBC、肝硬化和肝癌 等均发现有细胞衰老。而肝细胞端粒缩短导致衰老发 生并加快肝硬化的纤维化进程。细胞一旦跨越衰老抑 制,就进入不断繁殖,即发展为肝癌。细胞衰老在肝纤 维化及相关肝病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清楚,对此进一步的 研究可为肝纤维化治疗及肝癌的防治探索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许瑞安,陈凌,肖卫东.分子基因药物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 学出版社,2008:272—301. Di Micco R,Fumagalli M,d'Adda di Fagagna F Breaking news: high-speed race ends in arrest—how oncogenes induce senescence _J].Trends Cell Biol,2007,17(11):529—536. Bodnar AG.,Ouellette M,Frolkis M,et a1.Extension of life- span by introduction of telomerase into normal human cells[J]. Science,1 998,279:349—352. Sekoguchi S,Nakajima T,Moriguchi M,et a1.Role of cell cycle turnover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elomere shortening and cellular senesce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J].C.J Gastroen— terol Hepatol,2007,22(2):182—190. Aikata H,Takaishi H,Kawakami Y,et a1.Telomere Reduction in Human Liver Tissues with Age and Chronic In?ammation[J]. Exp Cell Res,2000,256(2):578—582. Blanchetot C,BC(H1Stra J.The R0 N0X connection in cancer and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