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8月第8卷第24期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August.2011,Vo1.8 No.24 .133.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34—135. [2]中华神经病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9(6):379—380. [3]李志强,朱林平,孙仕润.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 效观察.光明中医,2008,23(3):359. [4]薛亚光,荣光影.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l临床疗效观察.黑龙 江医药科学,2010,33(3):110. (收稿日期:2011一O5—3O) (本文编辑:梅宏伟)
经鼻内窥镜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与传统
鼻中隔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冯淑仙李莉张智风
【摘要】 目的 比较鼻中隔三线减张法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缺点。方法对经鼻内窥镜鼻中隔三线减张 法矫正术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患者的I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鼻内窥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43 min,传统组平均55 min;鼻内窥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 ml,传统组平均37 ml;鼻内窥镜组术中疼痛占23%,传 统组占32%;鼻内窥镜组后位及高位复杂偏曲矫正满意度为88%,传统组为53%;鼻内窥镜组黏骨膜完整占92%, 传统组占70%。结论两组总体手术效果均满意,在处理复杂偏曲及伴行其它鼻腔、鼻窦手术时经鼻内窥镜手术组 明显优于传统组,但在手术技术、设备要求上也明显高于传统组。 【关键词】 内窥镜;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引起鼻塞、 头痛、鼻出血等多种症状…。鼻中隔偏曲的原因首先是发育
异常或外伤所致,也常同时伴有同侧或对侧鼻腔结构异常, 如鼻甲、钩突以及半月裂等解剖异常,从而易于诱发鼻窦炎、
鼻息肉等病症 。具有临床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才可以诊断 为鼻中隔偏曲症,而且一旦诊断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 ]。行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以明显缓解及改善各种临床不适症状,
减缓鼻窦炎的发生并有助于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随着鼻 窦内窥镜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起来。笔者所在科室于2009年5~
11月采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及传统鼻中隔矫正两种手
术方法,分别进行了65例和15例手术,结合2007~2008年 传统术式25例,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鼻内窥镜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以 下简称鼻内镜组)65例,男47例,女18例,年龄16 56岁,
中位年龄为27岁,鼻中隔C形偏曲9例,S形偏曲4例,棘突 或嵴突25例,混合形偏曲14例,高位偏曲l5例,后位偏曲
10例。其中伴鼻窦炎、鼻息肉者11例,单纯鼻中隔偏曲者54 例。临床症状为鼻塞者35例,鼻出血者6例,头晕、头痛者9
例,流涕者5例,嗅觉减退者7例。传统鼻中隔矫正术(以下 简称传统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8~58岁,中位
作者单位: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冯淑仙,张智风);陕西 省延安人民医院(李莉) 通讯作者:冯淑仙 年龄为30岁,鼻中隔C形偏曲9例,s形偏曲8例,棘突或嵴
突2O例,混合形偏曲7例,高位偏曲10例,后位偏曲8例。
其中伴鼻窦炎鼻息肉者4例,单纯鼻中隔偏曲者36例。临床 症状为鼻塞者35例,鼻出血者4例,头晕、头痛者5例,流涕
者7例,嗅觉减退者2例。
1.2手术器械STORZ鼻内窥镜及摄像显示系统,Medtron—
ic鼻用磨钻动力系统,We12chAllyn头灯,鼻中隔手术常规器
械等。
1.3手术方式鼻内镜组均在鼻内窥镜辅以显示系统下操
作完成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传统组均在头灯或额镜照 明下完成鼻中隔矫正术。鼻内镜组选择仰卧位,传统组选择
坐位。所有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以1%地卡因+0.1%
肾上腺素棉片行双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共三次,每次3—
5 min,1%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数滴行双侧中隔术区黏 膜、软骨膜下及切口处浸润麻醉。术中出血均以吸引器吸引
留存以统计出血量。鼻内镜组中,C形、S形及混合形偏曲者
行常规左侧中隔皮肤与黏膜交界稍后处切口,对于棘突或嵴
突者选择棘突或嵴突前2~3 mm处切口;传统组选择常规左
侧中隔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切口。鼻内镜组及传统组均选择
常规剥离子。术中采用剥离子进行粘软骨膜及粘骨膜剥离,
前中位偏曲者于切口稍后取中隔软骨做第一线减压,自该处
伸入剥离子剥离对侧粘软骨膜,后位骨性偏曲者,于中隔软
骨与筛骨垂直板交界处离断两者做第二线减压,并于该处伸
人剥离子剥离对侧粘骨膜,充分暴露偏曲部位。根据中隔软
骨偏曲程度及部位,
行上颌骨中隔嵴和腭骨的中隔嵴与四方 .134. 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8月 第8卷第24期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August.2011,Vo1.8 No.24
软骨的分离做第三线减压,直接切除偏曲部位或沿偏曲部位 张力线楔形切除、“田”字型切割减压,原则为矫正后软骨基
本居中且无反弹。单纯棘或嵴突选择棘或嵴突前2~3 mm 处切口,剥离粘软骨膜并越过偏曲部位,以鼻用磨钻磨除偏
曲部位,至中隔居中。混合形偏曲者有上颌骨中隔嵴和腭骨 的中隔嵴偏曲者鼻内镜组行鼻用磨钻磨除;传统组行咬骨钳
咬除或骨凿凿除。术毕中隔前部切口均应用皮针1号线缝 合1针,棘突或嵴突前切El不缝合,伴有其它手术指征者同
期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毕鼻腔行凡士林纱条填塞固定,
术后48 h撤出填塞物。
2结果 两组鼻中隔偏曲均全部一次性获得矫正。手术时间:经
鼻内窥镜组20~70 min,平均43 min;传统组25~90 min,平
均55 rain。术中出血量:鼻内窥镜组为15~65 ml,平均 25 ml;传统组为加一80 rnl,平均37 ml。术中疼痛:鼻内窥镜
组疼痛者15例,为23%;传统组疼痛者l3例,为32%。高位
及后位偏曲矫正满意度:鼻内窥镜组共手术25例,满意22 例,为88%;传统组共手术18例,满意7例,为53%。黏膜
完整:鼻内窥镜组60例占92%;传统组28例占70%。分别 采用t检验及P检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粘骨膜完
整性,高位、后位等复杂偏曲矫正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01或P<0.01),尤其在复杂偏曲并伴有其
它鼻腔、鼻窦疾病方面,经鼻内窥镜组显示较明显优势,但在 费用和设备要求上,传统组明显优于鼻内窥镜组。
3讨论 鼻中隔矫正术关键在于矫正鼻中隔的软骨或骨质的偏
曲部分,恢复正常的鼻腔功能以及为鼻窦手术提供更大的空
间。无论是传统手术,还是经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三线减张 法偏曲矫正术,其基本方法都一样M ,总体上分为黏膜下偏 曲部全切除与保留部分软骨行软骨成型术两大类,近年来整
块切除偏曲部软骨已很少人用,许多人倾向于保留部分软 骨 J。本研究表明,鼻内窥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粘
骨膜完整性、高位及后位偏曲矫正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
组,在复杂偏曲及伴行其它鼻腔、鼻窦疾病病例方面,经鼻内 窥镜组显示较明显优势。在鼻内窥镜下手术引入了多种新
工具,如鼻用吸引磨钻等,使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更趋完善。 在鼻中隔矫正术中引用鼻用吸引磨钻动力辅助系统,增加了
手术的优越性。过去处理鼻中隔骨性偏曲常用骨凿,由于受
视野的限制,尤其是在处理犁骨嵴、上颌骨嵴等偏曲时,需要 助手锤击骨凿,而助手不能直视凿点,难以把握方向和力量,
准确性及方向性均受到了影响,导致误伤鼻中隔黏膜并易损
伤上颌动脉中隔支,使手术视野不清,影响手术进程。使用 鼻用磨钻去除骨性鼻中隔偏曲,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且术者
可独立完成,病人感觉比较舒适,没有明显疼痛感,残留骨面
光滑平整,减少了对复位黏膜的刺激,有利于术后的恢复。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具有如下优点:
(1)视野:术中使用摄像显示系统,使术野清晰放大,操作准 确,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叮有效预防手
术造成的鼻中隔穿孔;也可供指导初学者及临床教学。(2) 先进技术的应用:术中使用鼻用吸引磨钻动力系统,既町避
免出血,又精确快捷的去除偏曲骨质,减少了术后中隔穿孔 及血肿的形成 J。(3)切lYl选择:较灵活,对于鼻中隔前部无
明显偏曲者不必行前部切口,也可不分离对侧粘软骨膜,只
在偏曲部位前行小切口,手术过程简化,手术时问缩短,可以 最大限度地避免双侧鼻中隔粘骨膜撕裂及鼻中隔穿孑L。(4)
切除范围:少,对于中隔软骨多不采用大块切除而是切除偏 曲局部或受力点,保留了大部分鼻中隔软骨支架,避免r手 术后鼻中隔软弱,鼻背塌陷,对生长发育期青少年患者,如病
情严重,也可放宽手术适应证。(5)术中疼痛:在后位及高位 复杂偏曲部位麻醉时,深方可由内窥镜引导进行较为确切的
局部麻醉,从而减少了患者的术中疼痛。(6)处理合并症:对
于合并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可以很 方便地同时处理鼻窦病变和鼻息肉,一般先矫正鼻中隔,为
处理鼻窦病变或鼻息肉提供足够空间 。(7)三线减张法最 大程度的减轻了偏曲部分造成的张力,减少了需要切除的软
骨、骨质,使中隔更趋于居中,增加了术后的满意度。 同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也存在不足,总结如F:
(1)由于鼻内窥镜手术设备昂贵,手术费用及成本均较传统 手术要高。(2)术中因鼻内窥镜面贴近术野,经常被出血污 染,需反复擦拭镜面,在出血较多的病例中,增加了对黏膜的
刺激和损伤,延长了手术时间。(3)由于内窥镜深入术腔超
越近端偏曲部位,可能会因对近端偏曲关注不够而导致近端 矫正不到位。(4)内窥镜手术对术者要求高,对于没有传统
手术基础和内窥镜训练者难度较大。 传统手术亦有其优点:(1)患者取坐位,鼻腔血液流入咽
部较仰卧位(鼻内窥镜组)容易咳出,减轻了患者咽部不适 感。(2)传统手术是鼻内窥镜手术的基础,较鼻内窥镜手术
更易掌握。(3)对于处理常见的前端偏曲较鼻内窥镜更为方 便、直观。(4)治疗费用相对少,设备要求简单。
参考文献
[1]肖世德,蒲念,胡正国,等.轻度鼻中隔偏曲的新概念及8O例症 状疗效分析.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1,7(1):14—17. [2]徐源,黄晓东,李薇.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结节与鼻窦炎的父系.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1(3):123—124. [3] 国铉.耳鼻咽喉科全书(鼻科学).第2版一t 海:卜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0:252—253. [4]唐青来,黄南桂,李友忠,等.鼻内镜下鼻中隔矫 术.【f】 内镜 杂志,2002,8(1):22—23. [5]Raynor EM.Powered endoscopic septoplasty for septaI deviation and
isolated spurs.Arch Facial Plast Surg,2005,7(6):410—412 [6]马有祥,于德林,邢志敏.内窥镜鼻窦手术1268例临床分析. 华 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1):29—31. (收稿日期:2011—05—06) (本文编辑:梅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