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的发展对国家金融制度、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分析(一)
〔摘要〕虚拟货币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工具已经不断发展壮大。随着虚拟货币的发展,传统
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制度应该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虚拟货币使国家的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
乘数发生波动;对现实货币的供求和原有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作为新兴的产业,国家应该
加强对虚拟货币的监管。
〔关键词〕虚拟货币金融货币政策监管支付工具
虚拟货币以其便捷性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微型支付工具,极大的促进了电子商务以及虚拟网
络经济的发展,而虚拟网络经济的发展有进一步推动了虚拟货币功能的延伸是虚拟货币逐渐
具备货币的初级形态,具有传统货币的价值职能和流通职能,从而对经济金融秩序以及国家
的货币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虚拟货币对国家金融的影响
虚拟货币对金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存款创造倍数,我国货币乘数和我国货币供应量发生波
动。其详细内容主要总结了一下两方面:
一虚拟货币使存款创造倍数发生波动
虚拟货币的购买可能使存款的创造倍数上升。用户必须通过人民币购买虚拟货币,在购买时,
可能利用现金也可能是银行存款。用户用银行存款购买时,体现为购买者银行存款的减少和
虚拟货币发行者银行存款的增加,在整个购买体系中,银行中的存款总量未变,所有购买者
手中持有的现金总量也未变,所以不涉及存款准备金率,限额漏损率和定期存款准备金率的
变化。如果用户用现金购买,并且这现金不是取自银行存款,则体现为购买者现金的减少,
货币发行者银行存款的增加。总体体现为银行存款的增加,用户惯常持有的现金的减少其实
就是现金漏损率的下降。因此会影响货币存款扩张乘数。
虚拟货币的支付回兑过程可能使存款创造倍数下降。回兑过程有发行者提供高能虚拟货币到
人民币的回兑服务、持有者到第三方交易平台销售其持有的高能虚拟货币两种情况。如果发
行者提供回兑服务,在其持有者将其持有的虚拟货币回兑为人民币时,将使发行者的银行存
款减少,持有者的现金增加,若持有者并不将其作为惯常持有现金则并不会增加持有者的惯
常持有现金量,反之,则增加持有者的惯常持有现金量,结果导致漏损现金增加,最终使得
现金漏损率上升,若持有者到第三方交易平台销售其持有的虚拟货币,也有可能增加漏损现
金,最终增加现金漏损率。
二虚拟货币使我国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发生波动
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由于虚拟货币可能使漏损现金量发生变化,
进而可能影响我国的货币乘数。当法定村狂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均保持不变时,漏
损现金的减少将导致银行体系的存款增加,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币减少。也就是说,漏损
现金的减少可能影响基础货币。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均发生变化时,漏
损现金的减少将导致银行体系的存款增加,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减少,当银行体系的存
款增加时,法定存款率和超额存款金率可能一个发生了变化,也可能同时两个发生了变化,
可能发生上升变化也可能发生下降变化,可能同向变化也可能反向变化,因此,在此种情况
下,漏损现金增加也可能影响基础货币。
虚拟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相关理论是在社会经济中只有一种货币流通的情况下制定
的,虚拟货币的出现使得传统的货币政策相关理论面临挑战。
一虚拟货币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虚拟货币的发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如果用户用现金兑换虚拟货币,那么个人的现金减少
一单位,虚拟货币则增加一单位,如果网络公司将现金存入银行,则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一
单位,网络公司缴纳一定单位(假设为T)的虚拟货币准备金。如果网络公司保留现金,不
存入商业银行,并向中央银行缴纳T单位的准备金,则流通中的现金数量减少量为T单位,
虚拟货币增加一单位。如果网络公司将现金存入商业银行,并利用商业银行的存款支付中央
银行的准备金T单位,此时个人现金减少一单位,但是商业银行的现金也增加一单位。银行
体系的存款变化为网络公司增加(1-T)个单位的存款,个人减少一单位存款,存款总量减
少T单位,虚拟货币增加一单位。从货币总量看,发行虚拟货币后流通中的货币增加量为(1-T)。
如果T为零,即发行虚拟货币不需要准备金,那么每增加一单位的虚拟货币,流通中的货币
总量增加一单位,如果是百分百准备的话,则没发行一单位的虚拟货币,货币总量增加为零。
如果用户用银行存款兑换虚拟货币,此时,个人存款减少一单位,增加一单位的虚拟货币,
网络公司的存款最初增加一单位,随后用银行存款缴纳T单位的虚拟货币准备金,,因此银
行存款减少T单位,虚拟货币增加一单位。从货币总量看,其状况和用现金购买虚拟货币的
情况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