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9
(四)优惠利率
是中央银行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行业、部 门的企业贷款实行差别利率,对国家重点扶持的企 业给予优惠贷款利率以促进其发展。
(五)预缴进口保证金制度。
为抑制进口过分增长,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预缴进 口商品总值的一定比率的外汇存于中央银行,以减 少外汇流失。比率越高,进口换汇成本越高,其抑 制作用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措施主要是在 国际收支经常处于逆差状态的国家使用。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13
四、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中各层次目标的位置和关系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14
(1)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最终目标(final targets)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 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操作指标(manipulative targets)是中央银行通过 货币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直接政策变量。
中介指标(intermediary targets)处于最终目标和 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某 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 标。
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的可控性从弱到强,
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中央银行通过对操
作指标、中介指标再到最终目标的跟踪,能及时有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6
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消费信用控制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之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
的销售信贷给予的控制。其内容通常包括: ➢ 对耐用消费品的分期付款方式规定首期支付的最低
额度。 ➢ 规定分期付款的最长年限。 ➢ 根据规定可用消费信贷方式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的种
类,并对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信贷条件。
➢ (4)直接干预(direct intervention)
➢ 直接干预是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放宽范围等加以干预的措施。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12
➢ (5)道义劝告(moral suasion)
➢ 道义劝告是中央银行利用其地位和权威,对商业银 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以发出书面通告、指示或口 头通知,甚至直接与金融机构负责人面谈等形式, 劝其遵守金融法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配合中央 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节、货币政策 第二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第三节、汇率政策 第四节、金融监管体系 第五节、货币理论的新发展 第六节、相关案例、经济热点(理论联系实
际)与本章小结 第七节、思考题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1
第一节 货币政策
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率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3
(二)再贴现业务
再贴现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的 未到期票据提供的资金融通。
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合格票据的贴现利率, 即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付的利率。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4
再贴现业务的政策效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再贴现率的变动向市场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 向,具有告示效应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10
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最高限(interest rate ceiling)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存款利率上限进行限定,抑制金
融机构滥用高利率作为谋取资金来源的竞争。 (2)信用配额(credit quotas) 信用配额是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经
济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 分配和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信用规模的管制。信 用配额是一种计划控制手段,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 金融市场逐渐发达,这种手段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7
(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进行的以证券为 担保的贷款,规定第一次付款的金额,并有权随时 规定保证金比率,以控制对金融市场的信贷。
保证金比率愈高,可以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比重就愈 小,从而引起该领域内信用规模的紧缩;反之,当 中央银行调低证券贷款保证金比率时,则会引起该 领域内信用规模的扩张。
货币政策与金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地产投机, 防止银行对建筑业过度贷款,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实现稳健经营。其措施一 般包括:
1. 对不动产贷款最高额度的限制 2. 对不动产贷款首期支付额度的规定 3. 对不动产贷款分期支付的最长年限的规定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
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吸收存款的
比率。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2
借助于存款准备率与派生存款的倍数间的负 相关关系,中央银行在需求过剩、信用膨胀时期 可提高存款准备率以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 在需求不足、信用紧张时期,中央银行可通过降 低存款准备率以放松银根,加大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11
➢ (3)流动性比率管理(liquidity ratio)
➢ 流动性比率管理是商业银行流动资产与存款额的比 率。比率越高说明商业银行能够发放的贷款,尤其 是长期贷款的数量就越少,因此可以起到限制信用 扩张的作用;并且高的比率也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出 现经营风险。但该比率过高却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 的经营管理和发展。
2. 融资成本效应 3. 结构调整效应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5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 买卖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的一种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的购买扩大基础货币,公 开市场的出售来减少基础货币,以此来调节货币 供应量。
一般而言,当中央银行需要放松银根时,就会买 进商业银行手中的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 中央银行需要紧缩银根时,就会卖出持有的有价 证券,回笼货币。
效地监测和控制货货币币政政策策与金的融监实管施体系效果。
15
(2)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经济 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1. 稳定物价 2. 充分就业 3. 经济增长 4. 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
16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 稳定物价。即把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之下, 一般把物价水平的年上涨率控制在2%~ 3%的范围 内作为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