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从古代起, 蒙古族牧民就
在这里放牧着牛羊。近一百多年来,草原出现了大面积沙漠。解放后,
在防治草原退化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从总的趋势来看,草
原退化还在继续发展。那么,内蒙古草原退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⑴气候干旱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00-400毫米之间,
而且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一年中六、七、八三个月占年降雨量
的70 % 左右, 尤其七、八两月最多, 冬春雨雪稀少, 春旱经常发生,
如遇夏早,
给草原带来的危害更大。
⑵沙多风大
内蒙古草原的土质多为砂壤土、轻壤土, 少数为中壤土, 通常
表层覆盖着砂层。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年平均大风日数在10天内蒙古
草原过去有些地区实行二季或三季放牧营地制度, 由于牲畜数量增
加, 季节营地比例失调,
因而出现乱牧、滥牧现象;畜量过高由于盲目追求牲畜数量,
结果导致草场载畜量日益加重。
⑸开垦
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大面积沙漠主要是历史上滥垦的结果。据不
完全统计,从1958年到1973年开垦草原1400多万亩,
严重地破坏了草场资源, 阻碍了牧业生产的发展。被开垦的草原
一般都是丰美的天然牧场。开垦后一般三年左右, 由于风蚀和土壤肥
力下降,
最后撂荒。由于撂荒地缺乏植被保护,
很快就变成了沙化地和沙源地。
⑹乱砍、乱伐
乱砍乱伐也对我去草原退化造成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
①砍伐野生植物。牧区绝大部分地区居民主要依靠天然植物作
嫩料、盖房、围库伦、修栩圈等也需要相当数量的天然植物,
甚至拧绳子也要用艾友草和马蔺, 因此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据伊克昭盟统计, 每年砍伐沙篙,
沙柳10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