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Times Finance
2012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72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 NO.2,2012
(CumulativetyNO.472)
一、对高校进行财务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特定的评价指标和科学的评价方
法,对照合理的评价标准,对高校的财务行为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
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反映高校资金投入和产出效
益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区域间高等教育的
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争取更多的财政投入,很
多高校办学走综合化、大型化路线严重。另外,2010年7月颁布
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到“推进政校分开、管
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校、自主管理、
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
间新型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地位日趋显著,
在大学治理结构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变化都要求高校
在进行财务绩效评价时要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而不仅仅
是基于政府需要。
二、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类指导作用较差
现有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少特色项目评价指标,
没有与大学办学的定位和目标密切相关,因而分类指导作用较差,
未能体现对高校办学特色的导向性功能。被评价高校的领导者很
容易为追求短期的评价结果而重视规模外延建设,却忽视自身长
远定位的发展。
(二)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目前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多是基于政府需要,基于高校
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较少。但是面临政府颁布《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新形势,
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将在以后的大学治理结构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
用,他们不仅可以为大学提供人、财、物等有形资源,而且作为
高校核心资源的大学声誉的创造更是与众多利益相关者紧密相关。
(三)评价纸条缺乏可操作性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在众多高校中
应用,但是有些指标所需数据资料不易采集,数据不足一直制约
着我国高校绩效指标的广泛运用,影响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工作
持续、高效地开展。
(四)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绩效指标中并非所有的能测量的数据都
能代表学校的绩效,有些指标所代表的结果也并非完全由学校控
制,评价指标的制定和运用具有较大的任意性,评价指标不稳定、
经常变更,或者已确定的指标不被连续的测评使用,这就导致很
难看出某一方面的发展趋势。
三、优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思考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指挥棒”,对高校
发展有导向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运用应充分发挥分类指导作用
高校财务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与教学、培养人才目标
相联系,要关注被评价高校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高校未来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对不同类别的大学如综合性大
学、行业性大学等进行分类,对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地方普通
高等学校、高职院校也须采用结合学校特色的个性指标,以强化
针对性。
(二)增强除政府以外其他利益相关者层面的指标设计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信息使用者除政府以外,还有投资者和
债权人等。从投资者的角度,他们主要关心高校的盈利能力和资
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可增加相应指标设计如收入增长率、资本增
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从债权人的角度,他们侧重于关心学
校的资产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这些从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
数、现金流动负债比例等指标中可以体现。此外,资金筹集能力、
资金运行效率、财务发展潜力等也是高校利益相关者比较关注的,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制定相应的、科学完善的指标来评价。
(三)加强数据采集,提高评价指标可操作性。
要提高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尽量使所有
评价指标所使用的数据都可以在现有的高校财务报表和基本统计
表中获取,以这些可验证的资料为基础,才能确保评价的客观公
正;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财
务绩效评价信息数据库,大力推进相关信息、资料的采集和积累,
为财务绩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四)增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稳定性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价工作的组织实
施、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等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制度规范。在设计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把握稳定性、连续性原则,尽量使指
标体系的建立与所有高校指标能横向比较,且对本校各历史时期
指标能纵向比较,或通过换算能进行对比,以达到增强指标体系
稳定性的结果。最后,将指标体系以文件、制度等形式固定下来,
并设立财务绩效评价机构,使评价指标的运用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构建完善合理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
高高校管理水平,合理筹集和分配资金,在保证高校教育质量逐
步提高的前提下,使有限的教育资金投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这不仅对高校自身规范管理、改进办学实践具有重要
意义,而且还能帮助政府更科学、更准确地对教育工作进行决策,
从而适应财政改革和中长期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促进我国高等
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建平,章大为.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刍议[J] .文
教资料,2011(02):185-187.
[2] 李祖超,石昊.英美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及
启示[J] .评价与管理,2010(3):38-39.
[3] 鲁曦,王菱艳.浅谈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弊端与设计
构想[]J .商场现代化,2011(01):180.
[4] 张慧.高校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探讨[J].时代经贸,
2008(08):27-29.
[5] 唐小惠.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探析[J] .经营管理者,
2011(10):299.
作者简介:刘敏(1984-),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就读
于西华大学,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责任编辑:赵春辉)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刘 敏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本文从进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入手,简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
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希望为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财务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