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血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11月 

影 与检验 ...|l -。 譬 。≯l|__-- 

综合以上分析, FCT技术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可明显提 

高标本质量,提高宫颈病变检出率,且与病理组组织学对照的诊 

断符合率高,对细胞学诊断为ASC—US应给予重视,及时进行 

高危型检测.必要时阴道镜检查。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颈癌预防的现代策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7,29(5):575. 

[2]Juah Rosai.回允中译.外科病理学.第9版.北京:北京大学 

医学出版社,2006:1532. 第8卷第27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lll _ 一 曩 曩 ,|薯。|_lll薯l1.0季篓 毒 0 誊●-。0|1I 

[3]孙耕耘.细胞病理学技术进展述评.中华病理杂志,2003,32 

(3):267—270. 

[4]刘晋荣.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当 

代医药,2009,16(5):51. 

[5]郎景和.迎接子宫颈癌变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中华妇产 

科杂志,2002.37(3):129. 

【收稿日期】2010—10一l0 

(本文编辑:程旭然) 

血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黄培胜, 

崇左市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532200) 

【关键词】血培养; 阳性率 

血培养主要应用于菌血症、败血症的细菌学诊断。但要作 

好细菌培养,首先必须从采集标本到培养、鉴定报告的全过程都 

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杂菌。由于影响因素较多,血培养阳 

性率较低。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血培养 

664例,阳性标本79例,阳性率11.9%。分析其原因如下。 

1标本的采取、处理与运送 

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血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 

验成功的关键。临床医护人员以及微生物检验1:作者都必须予 

以充分重视。 

2采血时机的掌握 

病原菌数量少。菌血症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暂时性、间歇性 

和持续性三种。暂时性菌血症只有在发病初期才能检测到病原 

菌,细菌数lO0/ml左右。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病原菌是 

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随之无细菌时期,即病原菌从局部人血, 

但并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通过循环途径到达其体 

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间歇性菌血症必须在特定时 

间内才能分离到病原菌,细菌数40/ml左右。持续性菌血症则 

在任何时间可检到病原菌,细菌数5—20/ml左右。有时虽然临 

床症状很严重,如患者伴有高热、寒战和心动过速,很可能为毒 

血症而非菌血症(败血症),毒素人血而细菌并不进入血液,这 

时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水平相当低,采血最好在患者寒颤发 

烧前半小时,此时血液中细菌量最多,当患者发烧后再采血,多 

数细菌已裂解死亡,使培养阳性率降低。最好在抗菌治疗前采 

血。对已用药而不能中止的患者,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血,可提 

高阳性检出率。标本采集时机不当。采血最好在体温升高前半 

小时,但这一时间很难把握,笔者所在医院一般都是在高热期采 

取标本,理论上也会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另外血培养的标本 

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或停用抗生素24 h后采集。目前临床存 

在抗生素应用过早的现象,正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血培养 

阳性率也会降低。 

72— 3对菌血症患者、血液培养次数建议 

(1)对怀疑脑膜炎、急性肺炎、化脓症,应在用药前在不同部 

位采集2~3份血标本;(2)对不明原因发热,第一天进行二次采 

血培养,24 h后在患者发热前再做两次血液培养;(3)可疑细菌性 

心内膜炎,在2 h内采集3份血标本,每次间隔不少于30 min,必 

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两次;(4)据实验研究,仅采血培养1次分离 

率占80%,培养2次分离率为90%,3次培养分离率达到99%。 

4标本量 

标本采集量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成人菌血症或败血症 

的血液中含菌量较少,平均1—3 ml血液中仅有一个细菌,所以 

采I血量一定要足够。取血量一般以肉汤培养基的1:5~1:10为 

宜,成人每次采血量可增至i0~2O ml以提高阳性率,新生儿与 

婴儿为l~5 ml。 

5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血培养瓶存放于冰箱,取出后立即采血进行培养,过低的温 

度抑制细菌生长。如血培养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放置常温保 

存或置35 qC一37 oC孵箱内,不能放冰箱内。 

6标本消毒时消毒酒精未完全挥发 

7抗生素的吸附问题 

血液中的抗生素会抑制和(或)减慢细菌的生长。目前的 

解决办法如下。(1)尽量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标本,但临床往 

往难以做到。(2)降低标本中的抗生素的影响:①标本稀释法; 

②抗生素中和(或)吸附法,在培养瓶内加入树脂或活性碳。 

8其他原因 

许多有高热、寒战症状的患者很可能为毒血症而非菌血症 

(败血症),毒素入血而细菌并不进入血液,所以血培养无细菌 

生长。有些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为厌氧菌,由于条件所限,笔者所 

在医院暂不能做厌养菌的培养。 

【收稿日期】2010—08—17 

(本文编辑:郎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