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13年烤烟漂浮育苗技术方案
1 目的
为把凉山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按照“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烟叶生产指导方针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一基四化”、“节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州烟区自然条件、气候特点等,综合运用自主研发科技成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培养根系发达、活力高、成本低、抗逆性强的无病壮苗,达到烟株素质与效益最佳结合,特制定《凉山州2013年烤烟漂浮育苗技术方案》。
2育苗技术
2.1 总体要求:全州2013年实行100%漂浮式专业化育苗、100%中棚育苗、100%商品化供苗和100%漂浮育苗移栽;重点培养根系发达、活力高、成本低、抗逆性强的无病壮苗;大力开展育苗实用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全州示范推广砂培育苗8万亩以上、湿润育苗6000亩以上;因地制宜推广异地育苗、“棚中棚”、浅水育苗等培育壮苗技术。
2.2 成苗标准:苗龄60~65天,苗床期不超过80天;根系发达、侧根多、多为白色,无螺旋根;茎杆高8~12厘米,韧性好;真叶6~7片、叶片宽大,分布均匀,叶色正绿;无病虫害,群体整齐一致。 2.3育苗地选择:育苗场地应选择地势开阔平坦,交通便利,适当通风向阳,地下水位低,有洁净水源和电源;同时远离村庄和烤房,空气无污染、无大量扬尘和有害气体的地方。禁止在种植过烟草、马铃薯、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的地块、房前屋后的地方搭建育苗场地,避免蚜虫、粉虱等媒介昆虫传播病毒。
2.4 苗床(漂浮池)建造:全州统一使用中棚育苗,育苗棚朝向一致,以南北走向为宜,利于通风透光。中棚建造标准:长11.2米、宽3米、拱高1.8米,棚内建两个标准苗床,两厢合一棚(128盘,可供移栽16亩大田)。
2.5 水质和水量的要求
2.5.1水质:全面实行育苗用水检测,强化卫生管理。经消毒和过滤的自来水、井水均可用于漂浮育苗,水的pH值以6.5~6.8为最佳,禁止使用坑塘水和被污染的水源育苗。
2.5.2水量:州南边低海拔地区池水深度控制在8~10cm;州北边冷凉地区池水深度保证在10~12cm,于播种前一周放水置膜、晒水,以提高苗池水温。如果池中水分因蒸发或渗漏低于固定水位时,需及时加清洁水至固定水位,并保证营养液的浓度在要求范围之内。如水分过量蒸发出现盐害,用清水均匀淋洒盘面,以降低基质盐分浓度,消除盐害。
2.6 装盘和播种:装盘前先将基质加入适量洁净水拌潮,达到手握成团,松手即散为适宜(含水量在60%左右)。先将拌潮的基质堆在育苗盘孔穴面上,然后推开使每孔穴填满后,轻轻掷落2~3次,使基质填实每个孔穴,再加基质填满下凹的孔穴,刮平盘面至露出孔隔,使盘面整洁光滑。用专用压穴板压出播种穴。用播种器将包衣种播于穴中。原则上标准中棚中,一个标准厢每穴播1粒包衣种,另一个标准厢每穴播2粒包衣种,作为补苗备用,2粒分隔一定距离。确认种子没有移位后,用喷壶喷水使种子包衣充分裂解,用筛过的细基质适度覆盖后,将育苗盘放入育苗池中即可。大力示范推广全自动机械填盘播种机。
2.7 砂培漂浮育苗
2.7.1选材:选取无杂质、无污染的粒径≤3mm的软质山砂或软质河砂,容重越轻越好。在山砂或河砂均加入30-40%常用草炭基质,可提高砂体电导率,缓冲pH值,降低容重,增加营养缓冲能力。
2.7.2消毒:专用山砂可不消毒,但在开采时需将表层山砂剥去不用;河砂需进行消毒,采用2%二氧化氯稀释为100 mg/kg 溶液浇拌在河砂中,加入量达到填盘湿度要求即可,放置48小时让二氧化氯降解后便可填盘;在开采、运输、或二次加工(破碎、筛分)、填盘、播种等操作活动中必须卫生操作。
2.7.3装盘、压穴和播种:砂体中按体积比例加入30~40%的育苗基质后,加入适量洁净水混合均匀。砂体含水量应控制在手捏有湿润感即可。一般砂体含水量20%为适宜。装盘时先用砂体填装育苗盘孔隙,填装深度达到苗穴深度三分之二即可,然后墩盘1~2次,墩盘高度以10~15cm为宜,不宜过高,每穴播种2粒包衣种,播种后无需覆盖,用喷壶均匀地喷淋盘穴表面至包衣裂解后,将盘放入育苗池中。
2.7.4 砂培漂浮育苗其他相关要求
①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分为湿润和漂浮两个阶段。从播种到出苗保持砂体呈湿润状态,水深以1~1.5cm为宜;砂体水分呈饱和状态,育苗池中水位低于1cm深时应及时补加洁净水至1~1.5cm深。出苗完毕到大十字期,必须进行干湿交替,待池底营养液干,苗穴表面砂体稍发白时加入1~1.5cm深营养液,4~8天一个周期;增加烟苗根系对氧气呼吸的面积和呼吸时间,促使根系良性发育。大十字期到成苗阶段加入10cm深的营养液,使育苗盘漂浮,进入砂培漂浮育苗漂浮阶段;此时根系已将砂体固定,可防止漏砂。
② 水的加入:水应用塑料软管或洁净水桶从育苗池的侧面加入,防止冲坏砂体。
2.8 苗床施肥
2.8.1 常规基质漂浮育苗:在烟苗期(出苗50%)时用漂浮育苗专用肥进行第一次施肥,氮浓度为50mg/kg的营养液; 小十字期(20天左右)施第二次肥,氮浓度为100mg/kg的营养液; 大十字期(30天左右)施第三次肥,氮浓度为100mg/kg的营养液; 最后两周(成苗期)根据烟苗长势施第四次肥,氮浓度为50mg/kg的营养液,烟苗无脱肥现象可以不施。施肥时先将育苗肥用桶(盆)溶解在清水中,从多点注入池水中,并搅拌均匀。严禁从盘面上方加肥液和水。
2.8.2 砂培漂浮育苗:从播种到出苗育苗池中始终保持1~1.5cm深的洁净水,出苗到大十字期加入氮素浓度100mg/kg的烟草漂浮育苗专用肥溶液(营养液),待池底营养液干后再加入营养液至1~1.5cm;大十字期到成苗期加入氮素浓度150mg/kg的营养液8~10cm,进入漂浮阶段,当水位低于6cm,补充氮素浓度150mg/kg的营养液至8~10cm。营养液用塑料软管或洁净水桶从育苗池的侧面加入,防止冲坏砂体。
2.8.3 常规基质漂浮育苗及砂培漂浮育苗均需进行pH校正。在加入营养液后,用精密pH试纸测试水的pH值,并对pH值进行校正,使pH值保持在5.5~6.5范围内;每添加1次营养液,需校正1次。
pH校正方法:若pH值偏高,可加适量4.9g/L的工业硫酸(H2SO4);若pH值偏低,可加适量4.0g/L的工业烧碱(NaOH)。然后再用精密pH试纸测试水的pH值,若pH值在5.5~6.5范围内即可;若在5.5~6.5范围外,继续校正,直至pH值在5.5~6.5范围内。
2.9 苗床的温、湿度管理
2.9.1 出苗前以保温为主,盘面温度保持在25~28℃为宜,此时以注意关闭盖膜为主。出苗后盘面温度保持在28~32℃有利于烟苗快速生长,如盘面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可短时间揭膜通风,降低湿度。如盘面温度超过35℃会出现热害,要揭开薄膜通风,以免烧苗。小十字期至大十字期如果盘面湿度过大,可以适度晒盘。如遇长时间低温寒潮天气,应选择相对高温时间揭膜换气,适当降低盘面湿度。每7天左右,按对角调换盘位,确保出苗均匀、整齐。同时,可喷施抗水解﹒稳定离子钛(以下简称离子钛),提高烟苗抗低温、高温、干旱等逆境胁迫能力,防止烟苗苗床后期出现冻害或瞬间高温烧苗危害,防止大田移栽膜下高温、短期干旱和中期发生早花危害。离子钛一般从大十字期开始使用, 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雾一次,喷2次。注意苗床内相对湿度不要大于90%,以防止病害发生。
2.9.2 海拔高于1800m的烟区,苗期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可在育苗池底铺垫保温层,育苗盘面上铺盖稻草、松针等,所有保温材料必须严格消毒;或采用双拱保温育苗,在盐源坝区、冕宁、昭觉等高海拔地区采用“棚中棚”方式育苗。
2.10 间苗、补苗、定苗:在大十字期四叶一心,按照去大、去弱、留壮的原则,间去苗穴内素质较差的烟苗,同时将空穴补全,保证每穴一株,不缺苗,不多苗。
2.11 剪叶:第一次剪叶时间的选择应视各地气温而定,一般在烟苗“封盘搭荫”(烟苗叶片将育苗盘盘面遮盖,俯视育苗盘时基本已不能看到育苗盘)进行“平打”剪叶调苗,剪叶程度不超过最大苗最大叶面积的50%。第一次剪叶的主要作用是“抑大促小”使烟苗生长趋于一致。以后根据烟苗长势,一般每隔5~7天剪一次叶。每次剪叶高度以距心叶1~2cm为宜。整个育苗过程剪叶不少于3次。注意第二次剪叶时应掐去烟苗下部的老黄叶,使茎杆充分接受光照,增强茎杆的韧性。
2.12 炼苗:在移栽前10~15天,开始断水、断肥进行炼苗,并逐步揭去盖膜,使烟苗适应外部环境。炼苗程度以烟苗中午发生萎蔫,早晚能恢复为宜,如早晚不能恢复,可适当叶面洒水。通过炼苗,可以提高烟苗的抗逆性和移栽成活率,炼苗时间应不少于10天以上。
2.13 消毒管理
2.13.1 育苗场所:育苗前应使用二氧化氯稀释液对棚体及四周地块进行消毒;定期铲除苗棚四周的杂草,及时清理排水沟并进行药剂消毒。
2.13.2 育苗池:铺膜前用杀虫剂、撒生石灰等进行杀虫消毒处理。
2.13.3 育苗盘:所有漂浮盘必须消毒。各育苗点统一使用二氧化氯稀释溶液进行消毒。二氧化氯使用方法:先取粉剂1份,加入50份水中(严禁将水倒入粉剂)静置5~10分钟后搅拌至粉剂完全溶解,配成母液,再将母液稀释500倍。用喷雾器喷至漂浮盘完全湿透,再集中堆码,用塑料薄膜覆盖压实密封(堆码场及薄膜事先也应同样消毒),放置5~7天后揭膜晾干即可使用。
2.13.4 所有育苗棚,在育苗前必须使用二氧化氯溶液喷雾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处理。
2.13.5 剪叶前1~2天要对烟苗喷洒病毒抑制剂类药物,剪叶前操作人员和剪叶工具必须进行消毒,每剪1盘必须对操作工具消毒1次。推广使用弹簧剪叶器剪叶或电动剪叶器(弹簧剪叶器每剪1盘必须消毒1次,电动剪叶器每剪10盘必须消毒1次)。剪下的碎叶等杂物必须带出苗床地外,放入卫生池中集中销毁。
2.13.6 严禁在育苗区内和苗床周围吸烟,禁止在营养池中洗手和操作工具。凡进入育苗地的操作人员必须用肥皂洗手、鞋底必须消毒,尽量减少人为接触烟苗。每个育苗点设置一个观察棚,防止病毒病和其它的病害传播。
2.13.7 安全事项:所有人员尤其是消毒操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和橡胶手套,严防中毒事件发生,加强消毒药品和农药的管理。
2.14 培育壮苗重要技术
2.14.1苗床底部增温技术:利用苗床底部铺垫保温增温材料:在苗池底部(池底垫膜下方)铺垫2~3cm草木灰、稻草、稻壳、泡沫塑料或8~10cm干牛(羊)草粪等材料,进行保温增温。草木灰、稻草、稻壳、泡沫塑料等垫料可以起到保温作用,牛(羊)草粪发酵过程中可产生热量,起到增温的效果,底垫物全部用0.1%ZnSO4喷雾处理,弱(钝)化病毒活性,防止病毒传染,同时又不影响发酵有益微生物繁殖。
2.14.2苗棚空气增温技术:利用“双棚双膜”覆盖增温保温:在育苗中棚内,再建小拱棚,称为“双棚覆盖”或“棚中棚”。双棚覆盖可以提升苗棚空气温度,并且增强保温效果,在昼夜温差大的烟区效果更为明显。
2.14.3异地育苗技术:利用同一烟区或不同烟区海拔、气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