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练习题

酶练习题

C.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D.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10.关于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哪项不对?
A.影响必需基团的解离状态
B.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
C.破坏酶蛋白的一级结构
D.影响酶与底物结合
11.维生素D3的主要活性形式是:
A. 25-(OH)-D3
B. 1-(OH)-D3
C. 1,25-(OH)2-D3
D. 1,24-(OH)2-D3
D.催化相似的化学反应
15.关于K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酶和底物的浓度有关
B.是达到Vm时的底物浓度
C.与酶和底物的亲和力无关
D.是V达到1/2Vm时的底物浓度
16.酶在催化反应中决定酶专一性的
部分是:
A.辅酶B.辅基
C.金属离子D.酶蛋白
17.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
响是:
A. Km减小,Vm增大
线,双倒数作图呈线。
16.维生素B2在体内的活性型为
及,分别可作为黄素酶的辅基。
17.维生素PP在体内的活性型为
NAD+及NADP+,它们是多种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
18.磷酸吡哆醛及磷酸吡哆胺是维生
素B6在体内的活性型,它们分别
是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
19.泛酸在体内经肠道吸收后几乎全
部用于辅酶A的合成,该物质是
二.填空题
1.辅助因子,酶蛋白
2.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V=1/2Vm时的底物浓度
3. (1)特征性,酶的性质、底物种类、
反应条件,酶浓度
(2)不同,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3)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亲和力小
(4)不同
4.不变,减小
5.相对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立体异
构专一性
6.竞争性,非竞争性
7.下降,下降
20.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
成分之一
B.其化学本质为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C.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唯一原因是
摄入量不足
D.维生素可氧化供能
21.下列有关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A.体内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
都是酶
B.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C.酶的底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D.酶是活细胞内合成的具有催化
其他基团的作用
24.含有维生素B1的辅酶是
A.NAD+B.FADC.TPPD.CoA
25.下图是几种抑制作用的双倒数作
图,其中直线X代表无抑制剂时
的作图,那么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的作图是:
A. A
B. B
C. C
D. D
26.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
A.酶分子的空间构象
B.酶的电泳行为
C.酶的活性中心
D.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4.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使其Km值,而Vm值。
5.酶的专一性有、
和三种。
6.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Vm;抑制剂不改变酶促反应Km值。
7.反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
响表现为Vm值和Km
值。
8.乳酸脱氢酶是聚体,它由
和型亚基组成,有种同工酶,其中LDH1含量最丰富的组织是,
LDH5含量最丰富的组织是。
C.酶的来源D.酶促反应的性质
二.填空题
1.结合酶由与
相结合才具有活性。
2.米-曼式方程是说明
关系的方程式,Km的定义是

3.关于Km的意义的叙述:
(1)Km是酶的常数,
与无关。
(2)同一种酶有不同的底物时,Km
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
物通常是。
(3)Km可以近似的表示,
Km越大,则。
(4)同工酶对同一底物的Km值
9.全酶是与组成。
10.酶的活性中心是由
在酶分子中的某些区域相互靠近而形成的,酶活性中心内的基团有和两类。
11.写出下列化合物所含的维生素:
TPP含,FAD含
,辅酶A含。
12.维生素B12又叫,
内含金属元素。
13.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为FH4,
它作为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起作用。
15.在酶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作图呈
酰基转移酶酶的辅酶。
20.生物素是体内羧化酶的辅酶。
三.名词解释
1.酶
2.辅酶
3.同工酶
4.酶原及酶原激活
5.酶的活性中心
6.酶的特异性
7.酶的变构效应
8.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9.维生素
10.米氏常数
11.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12.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
13.结合酶与单纯酶
14.核酶和脱氧核酶
四.问答题
1.简述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7.酶的变构效应:体内有的代谢物可以与某些酶分子活性中心外的某一部位可逆结合,使酶发生变构并改变其催化活性,这种现象称为酶的别构效应。
8.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有些抑制剂与底物的结构相似,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阻碍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产物,使酶活性降低。这种抑制作用称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9.维生素:是存在于食物中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维持机体正常生活或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
A.别构酶是受别构调节的酶
B.正协同效应例如,底物与酶的一
个亚基结合后使此亚基发生构象
改变,从而引起相邻亚基发生同
样的改变,增加此亚基对后续底
物的亲和力
C.正协同效应的底物浓度曲线是
矩形双曲线
D.构象改变使后续底物结合的亲
和力减弱,称为负协同效应
35.国际酶学委员会将酶分为六类的
依据是:
A.酶的物理性质B.酶的结构
13.结合酶:酶分子除含有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多肽链外,还含有非蛋白部分。这类结合蛋白质的酶称为结合酶。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
14.核酶和脱氧核酶:是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四.问答题
1.酶分子中的必需基团在不同的pH条件下解离状态不同,其所带电荷的种类和数量也各不相同。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需基团往往仅在某一解离状态时才最容易同底物结合或具有最大时的催化作用。此外,许多底物与辅酶(如ATP、NAD+、辅酶A.、氨基酸等)也具有解离性质,pH的改变也可影响它们的解离状态,从而影响它们与酶的亲和力。因此,pH的改变对酶的催化作用影响很大。酶催化作用最大时的环境pH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pH.
2.简述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酶原为何无活性?酶原激活的原理是什么?有何生理意义?
4.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5.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
6.试述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7.写出米氏方程式并指出Km的意义。
8.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何异同?
9.举例说明酶作用的三种特异性。
10.米氏常数(km):是单底物反应中酶与底物可逆生成中间产物和中间产物转变为产物这三个反应的速度常数的综合。米氏常数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11.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12.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以共价键与酶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结合,使酶失活。这种抑制作用称为不可逆抑制。
8.4,M,H,5,心,肝
9.酶蛋白,辅助因子
10.酶的必需基团,结合,催化
11. B1,B2,泛酸
12.钴胺素,钴
13. FH4,一碳Βιβλιοθήκη 位代谢。14.不需氧脱氢酶。
15.距形双曲,直。
16. FAD,FMN
17. NAD+NADP+
18.转氨酶,脱羧酶
19.辅酶A,酰基转移酶
20.羧化
三.名词解释
B. Km不变,Vm减小
C. Km增大,Vm减小
D. Km增大,Vm不变
18.反竞争性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符合下列哪项特征?
A. Km减小,Vm减小
B. Km不变,Vm增大
C. Km增大,Vm减小
D. Km增大,Vm不变
19.某一酶促反应速度为0.8Vm时,
Km等于:
A. [S]B.0.5[S]
C. 0.25[S]D. 0.8[S]
1.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机体内催化多种代谢反应最主
要的催化剂。
2.辅酶是结合酶分子中与酶蛋白疏松结合的辅助因子,可以用透析或超虑方法除去。
3.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4.酶原及酶原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酶的前体水解开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致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活性。这种无活性酶的前体称为酶原。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酶原的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5.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这些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被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6.酶的特异性:酶对其所催化的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
10.酶的必需基团有哪几种?各有什
么作用?
11.什么叫同工酶?有何临床意义?
12.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A3.A.4.C5.B.6.D.7.D.8.B.9.D.
10.C.11.C.12.C.13.D.14.A.15.D.16.D.17.B.18.A.19.C.20.B.21.D.22.C.23.D.24.C.25.A.26.D.27.D.28.D.29.D30..D.31.D.32.B.33.D.34.C.35.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