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网络舆论现状

中国网络舆论现状

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而上网用户中经常使用游览新闻这一网络服务功
能的占62.1%。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一
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用UC每月免费发短信 新浪点点通天气
2000专家为您解答 百万免费礼品等你拿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逐渐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自身
的地位,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不可须臾离弃的手段和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7月20日在京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而上网用户中经常使用游览新闻这一网络服务功
能的占62.1%。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
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
便可无所不言,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潮。也正因有这种前所未有的
相对自由、极度自如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方式,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
论导向,是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
与形成。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网络舆论的反映和形成呈现
出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的特点。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
的辩论,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潮。在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和“强国论坛”、新
华网的“新华言论”和“发展论坛”、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红网的“红辣椒评论”、
千龙网的“千龙评论”、东方网的“东方评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以及新浪、搜
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网民们每天都会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
的讨论,且对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这些来自各网站
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中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对有关
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影响。

2003年8月16日,有关媒体报道了刘涌二审被改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
团伙成员宋健飞被核准死刑并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消息,旋即在互联网上引起
了众多网民的关注。网民纷纷撰文抨击司法黑暗,间接促使中国最高人民法院
50年来第一次提审普通刑事案,并罕见地推翻沈阳高法的判决,改判死刑,立
即执行。
此外,在美伊战争、反腐倡廉、为农民工“讨工钱”、三农问题、教育乱收费、
学术腐败、处女卖淫、“宝马车撞人案”等事件与讨论活动中,网络舆论都显示出
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以至于有人把2003年称为“网络舆论年”。

正如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所说,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
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
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
步。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
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

但是,尽管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网民有了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可这类网络言
论是由网友自由随意发言、目的性不强、主题分散、导向不明,而且难免泥沙俱
下、鱼龙混杂,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社会舆论分散、网络色情问题、
隐私披露、谣言增多导致妖言惑众、偏激和非理性、谩骂与攻击、群体的盲从与
冲动、国外文化入侵等问题相继出现。

网络舆论需要引导
网络传播的特性使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都可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其中既
有理性的、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也有一些非理智的个人情感宣泄。

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聚”到一起,所关
注的主题也各种各样,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由此也造
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网民的身份是隐匿的,名字也是虚拟的,没有
道德的束缚,不受任何政治、意识形态、技术、文字和逻辑能力的审查,因此讨
论时常常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也给一些信息造假者和谣言传播者提供
了绝好的舞台,使他们能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散布虚假信息,
制造混乱。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方面的
影响力和重要性必将为更多的人所认识。但是,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为网民绕开
各种障碍提供了可能。即使自己的言论在某个网站发表不了,或者发表在论坛
(BBS)的帖子被删掉甚至在某个论坛里受到孤立,网民也可跳到别的网站与论坛
去寻找支持者。如果不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信息加以过滤和控制,不对网民
的信息发布和接收行为加以引导,势必使每个网民都深受其害。正如国务院新闻
办一位负责人在2002年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所说,互联网的大众媒体的社会属
性和其他媒体一样,在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在网络媒
体上,我们同样强调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
虽然传播主体多元化,但信息的自由流动不仅仅是自由地发布信息,还意味着
这些信息必须得到足够的接纳和注意,个人的传播将受控于少数的服务系统。政
府可以制定与完善相关法规,对经由网络发布的信息进行限制和规范。还可以在
资金、政策上对国家与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给予扶持,形成一支政府管得住网民信
得过的主流网络媒体,将国家与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传统媒体网站作为网上的大
众传媒实现对网络传播的监督与控制。并通过提高政府自身的网络新闻宣传工作
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一体化的网络新闻事业管理体制,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
来努力掌握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正确引导网上舆论。

实际上,无论个体性如何在网络中表现,人们对主流媒体的信赖感是不会轻易
改变的,而国家与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传统媒体网站无疑具有这种让人们信赖的
权威性与品牌优势。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到2003年底,获得国务院新闻办批准
具有新闻登载权的网站达到150多家,我国一个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
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传统媒体网站与商业门户网站发挥积极作用的中国互
联网新闻报道体系的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国家与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已经成为网络
新闻的第一新闻源,从2003年以来在重大问题上国家与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均是
第一时间主动出击,贴近网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时刻关心网民的需求,取
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如20日上午10时30分(北京时间)许,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空袭,举世关注的
伊拉克战争爆发。10点33分,新华社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
英文快讯;10点34分,新华网据此迅速发出中文快讯,在全球互联网站中率先
播报。而在非典期间,北京8家网络媒体从4月23日至6月24日旅游解禁,
有关非典新闻发布累计达到11.67万条,共制作有关非典防治专题90多个,专
题页面浏览量累计约9.03亿人次。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针对北京封城、飞机
撒药等谣言,各网站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指导下及时发布辟谣新闻,迅速
稳定了社会和民心。

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永恒的主题,近几年来我国的网络媒体特别是国家与地方
重点新闻网站为我国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摸索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如利用技术手段过滤的方式、人民网“强国论坛”与新华网“发展论坛”等网站实
行的定时开放版主全职管理模式等,就使一些垃圾信息与不适合发表的言论没有
了存身之地。几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人民网“强国论坛”为网络论坛的舆论引导
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比如将论坛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以适应不
同的网民,利用深水区的紧与浅水区的松对论坛进行张驰有道的管理;无论国内
外发生任何大事件及网民关注的民生社情问题,强国论坛都会请来有关政府官员
与相关专家及当事人做嘉宾访谈,用主流、权威及真实可信的声音占领论坛,在
与网友的讨论中,整合、梳理论坛上杂乱无章的信息,在互动中引导舆论等。

实践证明,以主流的声音特别是主流论坛的政论、时评来影响和统理“公众”舆
论非常有效。权威的言论可以及时地帮助网友把对舆论客体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
识转化。言论栏目现在已逐步成为一些国家与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引导网络舆论的
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