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影响
提要:
宗教,作为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起到其他人
类文化所无法取代的。其中作为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社会所
起到的作用最为典型。中世纪的基督教在西欧起到了社会准侧乃至于法律的作
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与控制。上至世俗封建国王的王
位继承、政权的合理性以及赏赐,下至普通居民的职业、信仰以及婚姻都受到
基督教会的控制。
关键词:
基督教 西欧中世纪 王权神权 封建农业经济 经院哲学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的发展状况 :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之所以得到极大的发展,是有很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⑴基督教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原有的各种宗教大多局限于单纯的偶像崇拜,在
理论基础方面存在巨大的不足。基督教在形成以后,经过几代哲学理论家的不
断探讨,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基础。基督教神学比原有的宗教更具有思辨性、更
有号召力、更有吸引力。《圣经》在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各个封建
政权需要基督教以支持王权。在基督教的支持下,国王鼓吹君权神授,以证明
自身政权的合理性。各国国王也屡次赏赐基督教教会,使这些教会实力得到极
大地发展,成为“国中之国“。(3)来自东方的伊斯兰教的极大压力,使整个基
督教世界增加了向心力,伊斯兰教形成后,以”圣战“为旗号,大肆侵略西方世
界,直至查理马特击败了阿拉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教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相互配合,把伊斯兰教看为一种有损于基督教完整性的异类敌人。基督教在西
欧的影响力与政权结合后,更加深了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影响
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人等蛮族人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者、建立封建化国
家,西欧农业技术一落千丈,土地荒芜,,几乎又回到了刀耕火种的年代。是基
督教会的努力,帮助西欧农业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基督教会组织传播农耕技术,
修筑水利工程等,推动了西欧中世纪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修道院制度的建立使劳动修身观念得以普及
基督教会的修道院制度起源于古代埃及,但是它的普及和发展却是在中世纪
的西欧。出身于本尼狄克修道僧的格列高利一世,在当上教皇后就大力推行本
尼狄克修道院制度,使修道院制度有了第一次大发展,并奠定了西方修道院制
度的基础,而出身于克吕尼派修道僧的著名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更是推动了克吕
尼派运动,在各地广建克吕尼派修道院。在农耕文明衰落的西欧,尤其是在落
后的日耳曼蛮族人聚居的地方,每一座发展起来了的修道院使罗马的农耕技术
或改良了的新农业技术传播到了西欧各地。西欧中世纪的修道思想发生了很大
变化,抛弃了通过冥思苦想寻求心灵超脱的修道方法,强化了劳动观念。基督
教会宣扬劳动修身的思想,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督教会的这
种宣传和修道院修道士的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罗马贵族遗留的奢
侈懒惰、蛮族们好战不从事生产的不良观念,鼓励人们积极从事生产劳动,推
动农业生产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
⑵基督教教会鼓励开垦荒地,努力扩展西欧的农耕文明
中世纪的西欧农业长期停滞不前、得不到很好的积极发展,土地大量的被
抛荒,利用率及其低下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以封建小农自然经济为主体的
中世纪,土地资源无疑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取决于土
地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在西欧的土地开发过程中,基督教会组织起了很好的带
头作用,并是开垦荒地的主力军。 通过基督教会组织的垦殖活动,使法国、德
意志、大不列颠等西欧各地大量的荒山、林地、沼泽变成了耕地、牧场,极大
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积极传播罗马先进的农耕技术,不断推动技术革新
基督教会组织保存和传播了古罗马的一些农耕技术,修道院还成为中世纪唯
一的农业技术研究机组织。基督教会组织传播罗马农耕技术并进行技术改良,
不仅仅使得古代农耕技术得于传承,也推动了西欧中世纪农业的复兴。
(三)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政治的影响
基督教成为中世纪西欧的主导,与教会自身的改革是分不开的。教会自身的
改革与教皇权力的不断兴盛紧密相连。为了加强教士的纪律,提高教士的地位,
使教会摆脱世俗势力的干扰。从1049—1198年,基督教会自上而下进行了改
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克吕尼改革”。它以提高教皇权威,建立以教皇为核
心、超越一切世俗国家的神权体系。此后,基督教会逐步建立起对世俗政治王
权的控制,王权完全成为神权的奴仆,西欧中世纪政教合一达到历史的顶峰。
几个重要事件如下:
① 教皇利奥九世在位时(1049-1094),下令禁止买卖神职,禁止教士结
婚,以达到与世俗相隔绝的效果。
② 8世纪中期,在罗马的大主教与在君士坦丁堡的大主教进行了长时间的斗
争。而利奥九世的改革,则是彻底分裂了俩大教会。公元1054年,正式分裂
为天主教与东正教。
③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在位时,通过一系列改革,使神权不在臣服于世俗的政
治王权,并且通过君权神授的手段。给王权套上了神权的枷锁与桎梏。随后,
他颁布<<教皇敕令>>。他建立的罗马教廷,是西欧最大的权利中心。
④ 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时,教权凌驾于各国之上,达到了鼎盛的时代。他利
用各国之间的矛盾,迫使各国服从于他。教权达到了顶峰时代,在各个领域中
起到了绝对的控制作用。
⑤ 典型事件是德皇亨利四世与格里高利七世的权力斗争,最终德皇亨利七世
屈服于教皇的权威,史称“卡诺莎事件”。
⑥ 十字军东征则是教皇权力鼎盛的又一突出表现。在东征中,基督教义成为
整个欧洲的社会意识凝聚剂。神权独立并凌驾于世俗王权后,立即着手建立了
严密的组织,同时拥有自己土内的特权,司法权独立,对欧洲政治产生了很大影
响。
(四)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欧文化的影响
虽然说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文化领域一枝独秀,覆灭了传统的高雅的古希腊罗
马文化,但中世纪的西欧文化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为近代的资产阶级文化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基督教文化繁荣有以下两点表现:
① 文化摇篮—近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在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欧洲出现了近代大学的萌芽。从教会修道院的小型学术团体到真正意义上的大
学产生,欧洲的学术文化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以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
隆那大学为代表的萌芽大学里,学术氛围浓厚,教学活动既有严格的程序化又
充满了勃勃的生气。中古时期西欧的历史学、法学、自然科学,在大学这片肥
沃的学术沃土中有了较好的发展。
② 经院哲学的兴起,确立了中世纪西欧哲学理性与信仰的总基调。经院哲学
作为中世纪最高的精神文化产物,充斥着理性与信仰的矛盾。理性主义并不是
基督教哲学的目的,它仅仅只是一种手段、工具与方法。信仰才是最终的目的。
经院哲学来源于教父哲学,在形成中掺杂了不少鲜明的辩证法特征。以辩证求
理性,以理性达信仰。为达到这一目的,众多的哲学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安
塞尔莫的“信仰寻求理解”、“本体论”,阿拉尔伯的极端唯名论等等。经院哲学的
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为近代欧洲哲学提供了一条探索的新途径。
(五)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作用的总结
1、积极作用:促进了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化进程,保存了一定量的古希腊罗马文
化,加强了西欧人凝聚力,对哲学、艺术、文学发展意义非凡。
2、消极作用:阻碍了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精神独断僵化,不利于新文化的发
展,它自身也日益趋于腐败,在尖锐、激烈的政治权力斗争中势力削弱,沦为
一种顽固保守的封建势力。
参考书目:①《信仰与理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兴衰》河北大学出版社田薇著
②《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杨昌栋著
③《世界中古史》 北师大出版社 孔祥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