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加工和鹅的孵化与繁殖技术铜仁市川主科技助农有限公司技术部一鹅的繁殖鹅的繁殖是养鹅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也是加速鹅品种优化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持和提高鹅的适应性,耐粗性,抗病性,高产,优质等优良特性,必须高度重视鹅的产蛋机理,了解和掌握鹅的繁殖规律,配种方法,人工授精和提高繁殖力等技术,使种鹅的繁殖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保证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一] 鹅的产蛋机理(1)卵泡的生长卵潮上每个卵泡内包含一个卵子。
在性成熟前,卵泡生长缓慢,临近性成熟时,较大的卵泡迅速生长,并在排卵后10天左右达到成熟,较小的卵泡则陆续长大并成熟。
卵泡的生长和成熟是由脑下垂体前叶释放的促性湶激素控制的。
卵泡迅速生长后,分泌出雌性激素,刺激输卵管迅速发育,在短期内变的卷曲和宽大,为蛋的形状提供生理和组织结构的条件。
(2)排卵卵泡成熟后,卵子自卵缝痕破裂处排出的过程叫排卵。
排卵是由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排卵诱导素控制的,在排卵前6——8小时大量分泌到血液中,然后作用到卵泡上,使卵泡缝隙区域内的微血管逐渐消失或变淡,卵泡缝隙扩大,再加上卵泡膜肌肉纤维的长期张大的辅助作用,促使卵泡缝隙破裂而将卵排出。
(3)蛋的形成鹅的卵子自卵泡中排出后,被输卵管的漏斗部接纳,此时如果与进入输卵管的精子相遇,便发生受进精作用。
受精卵或未受精的卵子经输卵管各部形成蛋,再产出体外,这个过程需24小时左右。
(4)非正常蛋的种类和成因1)薄壳蛋:蛋壳特别薄,不能作种蛋用,也不能运输。
一般为日粮中钙量不足,钙磷比例失调,应激及疾病等使蛋壳湶碳酸钙沉积功能受到影响所致。
另外,锰的缺乏和过量都可间接地造成薄壳蛋。
2)软壳蛋:产出的蛋无硬壳,只有蛋壳膜包住蛋白和蛋黄,故叫软壳蛋。
形成这种蛋的原因可能是,饲料中缺乏钙质和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失调,或由于病理原因,子宫部分泌蛋壳的功能失常;或输卵管内寄生有蛋蛭,影响了蛋壳分泌功能;或由于接种一些疫苗反应强烈,影响蛋壳而产出体外。
一般造成薄壳蛋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软壳蛋的出现。
此外,缺锌也是造成软壳蛋的重要因素。
3)血壳蛋:产出血壳蛋的原因有两种:一是蛋产出过程中因产道壁被强烈压迫造成出血,使蛋壳胶膜外留有鲜红血迹,其发生原因是蛋白过大或产道狭窄,如种鹅育成期限制饲养不够,造成母鹅肢肪沉积过多使产道相对狭窄;二是在蛋壳形成后,因蛋壳湶黏膜弥漫出血,使蛋壳骨质层表面附着了血迹,后被形成的蛋壳胶护膜包裹而呈暗红色细小点状血壳蛋。
4)裂纹蛋:指蛋壳最外层胶护膜完整,但骨质层表面可见明显裂纹,但蛋液不能外漏或渗出的蛋。
导致裂纹蛋的原因是蛋壳形成过程中有效磷缺乏,以致蛋壳的任性较差,脆性较大,抗破列强度降低;或在蛋壳胶护膜形成前,母鹅受到外界一定程度的挤压,碰撞或子宫应激性收缩,震荡等使蛋壳出现裂纹。
5)沙皮蛋:指子宫部分分泌物的钙质未得到酸化而以颗粒壮沉积于蛋表面。
①因母鹅缺锌使碳酸酐酶活性降低,导致蛋壳沉积不匀或不全;②钙过量而磷不足时,蛋壳上发生白垩状物沉积,使蛋壳两端粗糙如沙;③由于输卵管部感染病毒使子宫部上皮细胞破坏;④母鹅受到急性应激使蛋上子宫部滞留时间太长,而沉积了多余的“溅钙”。
6)皱纹蛋:因机体缺乏铜,使形成蛋壳腺胶原和弹性蛋白的胶联减少,从而导致蛋壳膜缺乏完整性、均匀性,在钙化过程中出现蛋壳皱褶现象。
7)粉皮蛋:指蛋颜色较正常蛋壳颜色变浅或呈苍白色。
其发生原因是产蛋母鹅感染病毒或受营养、环境应激后使蛋壳腺分泌色素的功能受到影响所致。
8)双黄蛋;双黄蛋从外形上看比正常蛋大1/3左右,内有双蛋黄,故称双黄蛋。
在初产或产蛋盛期,卵巢上有两个卵子同时成熟排出,被输卵管漏斗部接纳,最后形成双黄蛋。
9)小黄蛋:一般小黄蛋蛋体较小,蛋黄较软,拿在手中有轻漂感。
主要因为饲料中黄曲霉素超标,影响肝脏对蛋黄前体物的转运和阻滞了卵泡的成熟所致。
10)无黄蛋:无黄蛋从外形上看特别小,打破察看不见有蛋黄。
其发生原因是输卵管上部严重感染病毒,卵巢上并无正常的卵子(即卵黄)排出,只是膨大部出现一块较浓的蛋白,或卵巢再现的小血块,或输卵管上部的黏膜组织脱落,刺激伞部或膨大部而引起输卵管各部功能启动,将凝固的浓蛋白等包上蛋白、壳膜、蛋壳,最后形成一个小的无黄蛋。
11)血斑蛋:血斑蛋的血斑常出现于蛋黄,是排卵时卵巢破裂,血块随卵子下降后被蛋白包围所致。
其发生原因是日粮中维生素K不足或苄丙酮豆素等维生素K类似物过量而使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卵巢破裂出血。
12)肉斑蛋:在蛋形成过程中,蛋白中混入了少量脱落的输卵管黏膜。
其发生原因是输卵管感染发炎。
13)蛋包蛋:蛋包蛋特别重、大,打破察看,可见在一个正常的蛋外又包着蛋白、壳膜和硬壳。
这种蛋的形成原因是,一个正常的蛋在子宫部形成后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生理反常现象。
或母鹅受惊引起输卵管发生逆向蠕动,将已形成的蛋从子宫部稚移到输卵管的上部,待输卵管恢复正常的蠕动后,此蛋再向下移行,刺激输卵管各部,又包上蛋白、蛋壳膜和硬壳,形成蛋包蛋后产出体外。
14)异形蛋:异形蛋不像正常蛋呈卵圆形,有长形而两头尖、腰鼓形、球形、扁圆形等。
这种蛋的成因主要是输卵管的异常蠕动和收缩造成的。
(二)鹅的繁殖规律1.繁殖特性鹅繁殖规律的最大特点是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从当年的秋末开始,直到次年的春末为母鹅的产蛋期,也就是春季是鹅的主要繁殖季节,夏秋休产。
据研究认为,这是由于长短光照周期的变换刺激引起的,因此,与鸡、鸭等家禽相比,鹅的产蛋周期短,一般鹅种全年只产3~4窝蛋,而且每产1蛋后就会出现就巢。
鹅的繁殖特性还表现在公母鹅有固定配偶的习性。
据观察,有的鹅群中40%的母鹅和22%的公鹅是单配偶,这与家鹅是由单配偶的野雁驯化而来的有关。
鹅的繁殖规律与鸡和鸭不同的是,鹅的产蛋在前3年随年龄年龄的增长而逐年提高,到第三年达到最高,第四年开始下降,因此,种母鹅的经济利用年限可长达4~5年之久,种鹅群以2~3年龄的鹅为主组群较理想。
2.产蛋规律及产蛋曲线鹅产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品种的产蛋规律差异往往很大,产蛋量低;有的冬春产蛋,有的夏秋产蛋。
掌握鹅的产蛋规律,对于科学的饲养、节约饲料成本以及安排休产期的活拔羽绒等具有指导作用。
下面举例说明鹅的产蛋规律。
我国的豁眼鹅是世界上产蛋量最高的鹅种,种鹅开产日龄为28周左右,年产蛋量90~110枚。
豁眼鹅产蛋期约40周,其中在开产后9~10周达到产蛋高峰,然后维持8周左右,之后开始缓慢下降,持续约20周的时间。
其第二、第三个产蛋年产蛋量高于第一个产蛋年,以第三个产蛋年为最高。
欧洲鹅的产蛋规律与中国鹅的相似。
从莱茵鹅的产蛋曲线(图6-1)可知,莱茵鹅产蛋期只有22周,开产后7周可达产蛋高峰,持续4~5周后开始下降,再持续10周左右停产。
与豁眼鹅相比,产蛋期约减少一半,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较低,高峰期的维持时间和下降期持续时间都较前者为短。
实践证明,莱茵鹅引入我国后产蛋期有所增长。
(三)鹅的配种方法1.自然交配指公母鹅按一定的比例组群,任其自然交配。
自然交配一般在体型差异较小的品种或品系间进行。
不论是小群、大群还是个体单配,一般能获得较高的精率。
自然交配管理成本低,但公鹅比例较高。
2.人工辅助配种在鹅的繁殖季节,为了使每羽母鹅都能与公鹅交配,提高种蛋受精率,可以实行人工辅助配种。
人工辅助配种可以克服公母体躯大小悬殊和缺少水面的地方公母鹅的配种困难。
在不采用人工受精的情况下,人工辅助配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一般是在地面上抓住母鹅的两腿和两翅,轻轻摇动尾部,引诱公鹅接近。
当公鹅爬上母鹅的背上时,一只手托住母鹅,另一只手将母鹅的尾羽向上提起,此时公鹅就会主动交配。
人工辅助配种对其他公鹅具有诱情作用,一般5~6天进行1次,可以收到良好的交配效果。
3.人工受精我国养鹅的均为地面平养,捉鹅的应激很强,加之技术不够完善,生产实践中基本未采用。
但随着养鹅方法的不断进步以及该技术的完善,人工受精技术也会有用武之地,尤其在育种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与鹅、鸭等的类似,具体操作可参考有关资料。
(四)提高鹅的繁殖力提高种鹅繁殖力是一顶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技术内容:1.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1)遗传与选育:应用现代遗传育种学原理和方法,培育繁殖性能优良的品种或品系。
鹅的产蛋性能、受精率等受品种影响较大,鹅的产蛋性能可以通过家系选择、导入杂交等方法提高;公鹅的交配能力也可以通过不断的选育得到提高。
在选育中,小型高产品种要注意淘汰抱性者。
2)营养与饲料: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可以控制种鹅的性成熟、产蛋量和蛋的品质。
鹅育成期生长的好坏、产蛋期的营养供给是否合理,以及光照制度、限制饲养等饲养方法是否妥当等,都将直接影响鹅繁殖性能的发挥。
因此,要按照种鹅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繁殖规律特点,进行科学饲养。
3)投苗与管理:鹅繁殖性能的表现还与投苗季节和管理有很大关系。
我国很多地区,习惯于在早春投苗饲养种鹅,因为,此时投苗,种鹅产收性能表现最佳。
管理直接影响种鹅的生长和产蛋。
如进行强制换羽,可以缩短种鹅的换时间、提高下一个产蛋期开产的整齐度等。
按照科学方法,对种鹅进行阶段饲喂、合理光照和营养、防病和治病以及尽量减少应激因素的干扰等,是提高繁殖力的重要措施。
4)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技术可以使单只公鹅的与配母鹅数大大增加,从而扩大优秀种公鹅的影响力,以充分发挥其繁殖潜力。
5)公母鹅的选择:在母鹅产蛋前进行。
公鹅选择体大毛纯,厚胸,颈、脚粗长,两眼有神,叫声洪亮,行动灵活,具有雄性特征的公鹅;手执公鹅的颈部将其提离地面时,公鹅两脚作游泳样猛烈划动,同时两翅频频拍打。
选择公鹅时,特别要进行阴茎的检查,淘汰阴茎发育不良的公鹅。
有条件的种鹅场,还应进行公鹅精液品质检测,淘汰精液品质差的公鹅。
母鹅的选择:母鹅在产蛋前1个月应严格选择定群。
母鹅选择的标准是:外貌清秀,前躯深宽,臀部宽而丰满,肥瘦适中,颈相对较细长,眼睛有神,两脚距离适中,全身被毛细而实,腹部饱满,角摸柔软而有弹性,肛门羽毛形成钟状。
选择时应特别检查耻骨端是否柔软而有弹性,耻骨间距应在二指宽上。
6)公母鹅比例:根据饲养品种要求,合理搭配公母鹅。
一般小型品种公母配比1:(6~7),中型品种1:(4~5),大型品种1:(3~4)。
如果公鹅太多,不仅浪费饲料,还会互相争斗、争配,影响受精率;公鹅过多,也会影响受精率。
7)种鹅更新换代:公鹅一般利用2年,不超过3年;母鹅一般利用3年,不超过4年。
每年在产蛋邻近尾声时,要对鹅群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淘汰,同时补充新的公母鹅。
规模化养鹅场,种鹅饲养提倡全时全出制,不提倡不同年龄的种鹅同群饲养。
这种情况下,鹅群一般可利用3年,然后一次性淘汰。
8)水面运动场:鹅是水禽,自然交配时,以在水面上交配受精率最高。
一般每只种鹅应有0.5~1平方米的水面运动场,水的深度1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