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创业l 一 N
对我国翻译职业的思考
由于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相互交往与 交融成为必然,于是对翻译人员就有了很大的需求。从人 类历史发展和整个世界动态的角度看,翻译为推动人类社 会的进步、世界资源的整合、经济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起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数世纪的发展,翻译必将或者已 经成为一门现代职业。 一、翻译是一门职业 首先,翻译作为一门专门职业并具有一般职业的共 同属性,即服务他人,获得收益。其次,文化的传播,尤 文/王浩 然掀起了一场革命。中国的合格翻译人才确实太少,急需
培养,这也正是我国2005年独立设置本科翻译专业和2007
年独立设置翻译硕士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西方和香港的
高校早在20世纪7O年代就开始培养翻译方向的本科生、硕
士生和博士生)。从这里能看出,中国的翻译行业是一个
有潜力的行业,可以断言未来的翻译职业肯定是需要有很
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复合型职业岗位,当然也是一门
现代职业。
从翻译者来看,目前大部分从事专门翻译的人员,都
是兼职或自身工作需要。这些人包括大学教师、高学历懂
其是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的广泛,使得翻译的存在成为必 外语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以
然。第三,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促进 语的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或涉外工作人员,
了翻译单独作为一门专业技能的可行性 的多元化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推动了 的建立和发展。第五,随着电子和计算 翻译出现了新的形式,其内涵和外延不 来越强大。第六,翻译成为文化教育的 此,翻译不仅是交流手段,还是一门需 。第四,职业发展 翻译作为一门职业 机的问世和发展, 断扩大,功能也越 重要组成部分。因 要训练方能掌握的 技能,更是一种非常有实用价值的职业。随着人类社会进 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翻译也势必成为一种现代职业。但就 中国的现状而言,情况如何呢? 二、中国的翻译 1.中国翻译能否成为一个现代职业 就中国而言,笔者认为目前在中国翻译不能简简单 单说是一门现代职业或不是一门现代职业。从职业分类和 要求来看,目前中国的翻译人员,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 只有少部分人具备了相关素质和资格,大部分从事翻译的 人员还不具备一个合格翻译者的素质。中国作为一个新兴 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上的各种地位与日俱增,这给中 国的翻译产业和从业人员带了无限的空间和机会。在现在 和未来,都需要专门的翻译人员来解决各个领域的翻译问 题。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O1O年的上海世博会给中国的 外语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导致在中国的翻译领域悄 囵 OCCUPATION 2O11 3 的本职工作或专业领域,拿着一份自己本职 及必须掌握外 他们都有自己 工作的薪水,
而并非靠翻译来发展自我或养家糊口。目前我国的现实情
况是,在没有行业标准和人人都可以做翻译的错误认识的
社会环境中,一个专门从事翻译的人员,可能都无法养活
自己,更谈不上的自身发展和职业追求。所以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目前中国的翻译还不是一个特色鲜明、标准明
确、讲求专业和被社会认可的一个专业岗位或一门现代职
业。
但从世界翻译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翻译也会与
世界的翻译一样发展成为一门职业,并有比较成熟的行业协
会,有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及翻译素质和技能规范。到那一
天,中国的翻译行业和翻译人员必能大展宏图,成就非凡。
2.中国的翻译人员地位如何
翻译和其他从事各行各业人员的地位一样,收入越
高,地位越高,越受人亲睐。翻译人员的社会地位取决于
行业受人重视的程度和经济回报。究其原因,涉及到很多
方面:
(1)中国翻译起步晚。中国真正的翻译发展直到晚清
时代才开始,起步晚,且多是引进性翻译,即外译中,而
不是出口性翻译,即中译外。那时中国的翻译多在于满足
政治需求,翻译者多为那些进步青年和心存救亡图存的政
治领袖,翻译很少关照到经济需求和生活的需要。所以发
INSTRU(:TION职业指导
编辑I骆潇l E--mail:zhiyezazhi@l63.com
展方向的偏离,势必造成翻译这一工种都谈不上是一种职
业,也就无从谈起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到了现代,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翻译服务于政治、经济和社
会生活并开始成为主流,有了翻译职业,从事翻译的人员
社会和经济地位开始上升。 (2)翻译人员的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中国的翻 译人员的社会地位参差不齐。对于翻译高手来说,如果有 机会的话。那么翻译收入肯定不菲,甚至能改变个 运。这样的人社会地位自然就高;而对于绝大多数 译“童鞋”的人来说,要想通过从事翻译有较高或 的收入恐怕除了坑蒙拐骗的伎俩之外,很难有什 了。在现代社会,人们很难为了冒那么大的风险来 个前途尚未明朗的职业而花费太多的精力,所以很 从事翻译的人员也就另谋其它职业了。 (3)中国的翻译人员大都自身都有一份全职工 人的命 都是翻 者很高 么方法 追求一 多本来 就业与创业 断学习各种知识的精神。要具备这些技能和素质,真可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翻译要以市场为导向。任何职业都要考虑市场 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翻译的载体就是市场,没有市 场的翻译,就不可能带来收益,也就不可能有人会从事翻
译,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翻译的价值。翻译者就无从谈其
社会地位。但就目前我国的翻译市场来看,鱼目混珠,良
莠不分,没有行业规范,导致翻译市场极其混乱,方方面
面都对翻译者不利,甚至导致翻译者的生活难以为继的尴
尬局面。
(7)中国的翻译有圈内和圈外之分,圈外的翻译人
员鲜有机会进入圈内从事翻译。据了解,在某一地区或城
市,无论笔译还是口译,只有那么一圈人在从事或者说垄
断从事着该地区或该城市的口笔译工作。先不论这个圈子
作,翻 里的人是否都能从事翻译工作,但在这个圈子内,
译只是兼职。在笔者认识的很多老师或者同事和同学中, 口译或笔译可以相互介绍业务, 就有很多业余从事翻译工作的,也经常有人请笔者给他们 同维系着这个圈子的存在,也维 翻译一些东西。在他们看来,一个学英语的人,肯定能从 且,就是在这个圈子里的也未必 事翻译。其实,我们自 工作。无外乎是想试试 这个面子,或者根本上 从未进行过专门翻译训 果硬耍说能 “制造垃圾” 己都知道,自己是否能够从事翻译 自己到底行不行,或者是想丢不起 还是想挣点零花钱。殊不知,一个 练的人,是根本做不了翻译的,如 那肯定是在痴人说梦,如果硬要为之必是 危害社会和人民。这样的翻译,社会地位 如何提高,恐怕只会越来越低,让更多的人看不起翻译这 个职业。当然,在中国目前现有的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和人 人都可以做翻译的错误认识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专门从事 翻译的人员,可能都无法养活自己,更谈不上自身发展和 职业追求。 (4)中国的翻译人员大都是从事文学翻译而非实用翻 译。据统计 剩余的90% 非文学翻译 是文 的人 译人 学翻译 ,真正的文学翻译只占整个翻译领域的1O%,而 都属于非文学翻译,即实用翻译。文学翻译和 的标准完全两样,中国现有的大学翻译课程多 ,实用翻译课程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培养出 才与社会实际需求不能有机对接或吻合。培养出的翻 才做不了真正的实用翻译,翻译出来的文字在实际生 活或工作中不能工作,目标语言的使用者看不明白,起不 到交流和工作的目的。而实用翻译要求有专业的严谨性、 准确性和正确性,这是文学翻译人员无法做到的。 (5)翻译收效比较慢。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磨练才 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翻译人员,才能较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翻译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本族语和目标语的文字功底,有 良好的文学和文体功底: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专业 的翻译技巧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和不 在圈子之外, 谓的圈内。当 领域和翻译图 也过于高昂。 或者相互予以照
他们的
顾,共
系着这个圈子的利益。况
人人都能胜任翻译工作。
往往具备翻译素质和资格的人
然,还有很多正在不断求索,
内的人士,对他们来说前途并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是无 的高贵地位和不菲的经济收入的。 3.对中国翻译职业现状的反思 第一 社会,服 质和水平 课作为一 也无法进入所 试图进入翻译 不明朗,代价
法享受到翻译
中国的翻译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服务
务群众方才能有出路。第二,中国翻译人员的素
亟待提高,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翻译培训,把翻译
门外语公共课程来处理。第三,有选择地进行专
、]的翻译人才培养,即培养实用的翻译人才,从事专门的
翻译工作。 经过专门训 第五,翻译 为市场服务 不当竞争, 第四,努力提高翻译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只有
练,达到行业标;隹的人,才能从事专业翻译。
课程的设置和翻译的内容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
第六,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避免
管理和促进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翻译业已成为一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职
业,中国的翻译同样也会成为一个现代职业。但是要实现
这一目标,以至于让中国的翻译人员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和
经济地位的专业人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认识、
体制、机制、教育、行业、市场、社会等众多方面努力。
正如姚锦清教授所说的那样,中国的翻译领域正发生着一
场静悄悄的变革,但同样引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革
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的翻译如此,中国的
翻译教育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OCCUPAT10N
2O11 3
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