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研究范围和特点?
宗教社会学的性质:是宗教学与社会学交叉的边缘学科和实证社会学科。
1、宗教社会学以宗教学发展为前提。宗教学:以宗教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不同于一般宗教观的特点是:其在学科上的独立性及内容上的系统性。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解释宗教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宗教社会学是社会学的重要分支。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范围:
戴康生:研究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及其制度、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现代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宗教的特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的变化状况。
孙尚扬:宗教社会学研究围绕秩序与意义主题进行,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如何构建神圣的秩序,如何与社会秩序(道德规范、价值)以及体现这些秩序的社会实在发生互动关系,如何为行为主体提供关于其行为的意义资源。
☆宗教社会学研究范围:1.研究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行为。2.研究宗教组织及其制度。3.研究社会的宗教功能。4.研究宗教与现代社会变迁的关系。4.研究当今宗教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宗教的特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的变化状况。
宗教社会学的特点: 1、自觉地置身于宗教之外来看待和解释宗教现象; 2、宗教社会学家大多标榜价值中立,坚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其研究对象 ; 3、重视经验依据,坚持研究能够观察到的宗教现象,拒绝非经验性问题; 4、比较分析法是重要特点
二、 简述宗教社会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观点?
(一)关于宗教与社会关系的思想渊源
1.传统的社会思想遗产(中世纪以前)
柏拉图的理念论
奥古斯丁的宗教论
2.怀疑主义与思辨理性时期(17、18C)
3.浪漫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反动作用
18世纪末,浪漫主义者反对把宗教完全归为一种粗俗的迷信,认为在自然界后边有某种精神或生命力在起作用,人成了具有宗教性的人
4.现代社会学理论的直接贡献
孔德人类社会三阶段和人道教;斯宾塞把祖先崇拜作为宗教的起源,进化论成为比较宗教研究的首要方法。关于宗教社会的思想和观念:孔德斯宾塞对宗教的研究,但宗教是为建立起社会学体系服务的,还不是独立的真正的宗教社会学研究。
(二)宗教形成时期的理论
1.迪尔凯姆的贡献
1899《宗教现象的界说》宗教是社会性特别突出的东西
191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2.韦伯的贡献
宗教对社会发展变化过程的作用
宗教观念对世俗伦理和经济的影响 3.齐美尔的贡献
区分宗教与宗教性的概念,宗教性是宗教产生的先决条件,宗教性是宗教灵魂的基本存在,产生于人与人的交互关系中。
开启个体宗教研究视角
宗教功能分析,宗教整合有利于社会整合
4.马克思的贡献
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起源发展和消亡
(三)发展阶段
1920——1950 处于休眠阶段
苏醒后重心转到美国:美国兴起宗教热潮;欧洲学者到美国呈多元特征:理论多元、研究内容多元、研究方法多元、倾向微观研究
主要理论:
进化论:宗教与生物有机体一样和社会一样经历了由低到高发展阶段。泰勒万物有灵论。
灵魂观:人活着灵魂寄居于人身体之中,人死后,灵魂就可以离开人身体而单独互动,便产生了灵魂不死观念。
万物有灵观念:人们把这种灵魂观念扩大到他们所接触的自然界的万物产生了万物都有灵魂观念。
功能论:正负功能分析
冲突论:宗教是社会分裂的源泉 补偿论:宗教是以超自然的假设为基础,主要致力于提供一般性补偿的人类组织。
宗教市场论:斯达克——宗教新范式,用经济学的供需关系来解释宗教
三、 什么是宗教市场理论?该理论对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有何启示?
宗教市场理论:斯达克——宗教新范式,用经济学的供需关系来解释宗教,主要观点有:1、一个社会的所有宗教活动构成宗教市场,包括信徒、宗教组织、宗教文化; 2、宗教选择是理性的; 3、宗教市场无管制则自由竞争,形成宗教超市; 4、如管制则导致宗教参与总程度降低
启示:
四、 社会学如何界定宗教的含义?宗教有哪些特征?
宗教的含义:宗教是一种对超自然超人间的力量或神圣信仰与崇拜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通过特定的组织制度和行为活动来体现这种意识的社会体系。
宗教的特征:1、是一种社会群体现象; 2、是有一套崇奉超自然、超人间力量或神灵为核心的信仰体系; 3、具有一套特定的实验活动; 4、具有特定的情感与体验;5、是一种文化现象
五、 如何理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宗教?
1、宗教与人类文化同时形成,是人类文化早期阶段的主要表现形式;
2、宗教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之一; 3、宗教是各种文化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 4、宗教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六、 如何测量宗教性? 宗教性的测定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信教者及其虔诚度的标准,有三个方法:
1、一维测定法:只用一个单一的标准,以参加宗教仪式的频率为标准;
2、主观态度测量法:根据被询问者自己的陈述表明是否为某一宗教群体的成员或表示个人对宗教的态度来判断宗教性;
3、多维测量法:八个维度:体验,仪式,虔敬,信念,知识,伦理,社会关系,个人得救信念。
七、 什么是宗教认同及宗教皈依?
宗教认同:对宗教的接纳和认可,宗教信仰是宗教认同的必然结果。
宗教皈依:个人信仰的变化过程,在某个宗教观点上发生的体验转变过程,对自我的重新定位,宗教皈依的实质是一种制度化的宗教认同。
是否正式皈依是判断是否是宗教徒的标志。
宗教皈依有两种形式:
由不信仰某种宗教转变为积极的宗教信仰;
从一种宗教信仰改信另一种信仰(改宗)
八、 结合实例说明宗教皈依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皈依时间的长短与皈依类型
2.更多体现为渐进型和内生型。没有剧烈的情感波动而逐渐产生的皈依,皈依者通过内在心理的体悟而产生的皈依,多数宗教皈依者属于渐进型
宗教皈依的过程:约翰.罗弗兰德——皈依模型
第一阶段:个体内在的精神紧张与情感困扰及宗教解决策略 第二阶段:外在的机遇与条件的作用与配合;宗教团体的影响、准皈依者与宗教团体成员的联系。
皈依正是发生在情景与社会环境的先决条件与个人的心理需要及可能性的某种结合的特定时期。
意义与认同的整合是现代社会人们皈依宗教的主要动力。
影响因素:
1、自然灾害
2、社会因素(生产力落后、阶级压迫、社会转型、现实中的苦难)
3、文化因素(宗教家庭氛围、宗教团体影响、宗教道德吸引、宗教文化如建筑、音乐影响)
4、认知和心理因素(认知的偏误、人生不幸导致心里紧张、对生老病死的关切、拯救灵魂、完善自我)
九、 巫术与宗教的关系?
巫术:是由从事神通接鬼的女性宗教职业者主持的活动。
巫术与宗教的关系:
1、在反映人神关系中,二者目的相同,手段各异。
2、巫术企图命令和控制超自然力量,宗教则对之祈求。
3、(弗雷泽) 巫术先于宗教产生,巫术失败后产生宗教,宗教失败后产生科学。
4、(吕大吉)把巫术看成是宗教的现象形成,是宗教处理人神关系的一种手段。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同时产生,交替为用。 巫术的功能:1、提高战胜恐惧和困难的信心 2、原始社会的整合力量 3、巫师是文化人 4、巫术公务职能,形成神权统治 5、负功能:错误认知形成具有蒙昧色彩
十、 宗教禁忌的功能有分析?
禁忌:为了避免某种有害于己的结果发生而不做某事的行为。
宗教禁忌的功能: 强化宗教意识,克己顺从;对内认同标志,加强团结
十一、 宗教礼仪的含义及类型?
宗教礼仪:是一种象征性的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符号化、规范化和理性化的象征意义。
宗教礼仪类型:
宗教物象礼仪——以物的形式向神祭献的宗教礼仪行为,表达对神的敬畏和意愿。
宗教示象礼仪——以符号化的特定规范活动方式来达到人神沟通目的的行为。(又可分为:崇拜礼仪、祈求礼仪、宗教节庆礼仪)
宗教意象礼仪——通过特定的符号动作来体现信仰者内在的宗教意识。是最高层次的宗教礼仪。要求从内心理性来承受宗教信仰的含义,只有少数精英才能够达到。从低到高又有三个层次:教规(戒律),恪守教义(世界观高度),宗教修行(超越尘世)
十二、 什么是宗教群体?
宗教群体:是以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共同的宗教情感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群体,是由同一宗教的信徒自由构成、介于宗教组织和宗教信徒个人之间的宗教信徒人群。 具有超血缘、超地缘、超种族、超经济甚至超阶级的特点。
十三、 举例说明宗教家庭的含义及功能?(甘肃东乡县和新疆疏流附县的宗教家庭)
甘肃东乡县和新疆疏流附县的宗教家庭:表现为邻里关系的回汉居住格局反映着异民族之间社会交往或社会结构的相互进入的程度。回族倾向于绕清真寺聚居,与本民族家庭比邻而居;就社会交往和互惠性礼仪交换而言,回汉之间的关系不易维持平衡
宗教家庭的含义:整个家庭成员都信仰某一宗教的家庭; 家庭是宗教发展的社会单元,是初级宗教群体。
宗教家庭的功能:(宗教群体的功能)
1、对信徒个人:获得安全感、满足交流和情谊需求、满足自我确认、增强自信心和力量、获得关心和帮助
2、对宗教组织: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扩大对外吸引力、是宗教教职人员的拥护者和助手、宗教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和能量辐射体
3、宗教群体的自我结构功能: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关系以满足群体不断变化的需要:适应、确保目标、整合、维持模式
4、处理好宗教群体的关系:它与政府、其他社会群体、国外宗教群体以及其自身内部教、派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具体做到:信仰上相互尊重、政治上平等合作、文化上交流互补、习俗上包容尊重。
十四、 宗教社区的构成要素及类型?
宗教社区的构成要素:宗教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宗教徒以某一宗教作为本社区成员所认同的主体文化和社区意识而形成的地域共同体。 1、物质尺度:社区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的地理区域;
2、社会尺度:在该地区域内生活的居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沟通和互动;
3、心理尺度:这些居民有共存感,从属感和认同感
宗教社区的类型 (广州的哲玛提为例):清真寺,家庭型或家庭联合型,公司型或公司联合型,清真餐厅型,学生构建的哲玛提,国外旅行宣教团,网络哲玛提。
十五、 宗教组织的理论有哪些?举例说明宗教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宗教组织:一种与统一的宗教信仰目标与行为体系相联系的、共同遵照一定的制度规范的信仰者所结成的社会群体。
宗教组织的理论:
欧美宗教社会学对宗教组织的研究:
1.20c70s以前:
注重宗教组织类型和宏观功能的探讨:
⑴教会-教派类型及其与社会变迁关系的研究;
⑵对宗教组织内部的权力结构和体制结构的研究;
⑶奥戴关于宗教组织制度化的五种二律背反
2.20c70s以后的研究:
⑴一般组织理论的运用:
开放系统理论:强调宗教组织的发展与周边环境的相关性,组织内部因素的作用;
新制度主义:是开放系统理论的分支。强调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强调社会性的建构观念体系和制度对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