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壶山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福建壶山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6 矿 业 工 程 

Mining Engineering 第15卷第1期 2017年2月 

・矿山地质・ 

福建壶山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王成晨 

(福建省197地质大队,福建泉州362011) 

摘要:在总结壶山铅锌银矿床成矿地质背景、 

式,认为其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 

义。 

0 引言 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该矿床成矿模 

对该区及类似地区开展找矿与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 

关键词:铅锌银矿床;矿床特征;成矿模式 

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550(2017)01—0006—03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壶山铅锌银矿床进行了一系列的 研究l_】],但对成矿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弱,通过对成矿模式 

进行研究有助于查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及组合特征,提高 

预测找矿的成效,对今后的找矿预测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成矿地质背景 

壶山铅锌银矿区位于福建省永春县境内,大地构造上处 于政和一大埔断裂带东侧,闽东火山断坳带亚级构造单元周 

宁 华安火山断隆带中段。区内发育地层由老至新为上石炭 

统船山组下二叠统栖霞组( c—P q),下二叠统文笔山 

组(P1w)、童子岩组(P t)、下侏罗统梨山组(J 1)、上侏 

罗统南园组(J。n)。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而强烈,岩浆岩分 

布广泛,主要侵入岩有印支一华力西期碎裂片麻状似斑状中 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卅 )和燕山早期似斑状中细粒黑 

云母花岗岩( 。 ),花岗岩岩石中Pb、zn含量较高,有 

利于富集成矿_2]。区内断裂发育,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 

其中北东向断裂是该区重要的热液活动通道。 

2矿区地质特征 

2 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上石炭统船山组下二叠统 

栖霞组(c。C-一P q)、下二叠统文笔山组(P w)、童子岩 

组(Plt)。 上石炭统船山组一下二叠统栖霞组(C3r P】q):出露于 

矿区中部,呈南北向条带状,主要由深灰色灰岩、燧石灰岩、 

硅质岩、底部夹粉砂岩组成。大部分受桂洋岩体侵入而形成矽 卡岩矿化带,矽卡岩蚀变强烈,赋存有铅、锌、银矿(化) 

体,在地表氧化带中含有锰、铁矿(化)透镜体。 下二叠统文笔山组(P w):出露于矿区东部,灰色薄 

层泥质粉砂岩、泥岩,偶夹细砂岩,为海相沉积,岩性细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首批野外科学观测基地建设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O16一O7—12 作者简介:王成晨(1990一),男(汉族),安徽凤阳人,福建省 197地质大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田地质、金属矿山勘探工 作。 腻,具有轻微区域变质现象。 

下二叠统童子岩组(P t):仅见于矿区的西北部边缘,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中厚薄层炭质粉砂岩、页岩,夹灰 色中厚层状石英细砂岩和煤线。 

2.2构造 褶皱。矿区处区域性剑斗一阳山北东向下古生界 背斜之南东翼,地层总体倾向东或南东,倾角35。~75。。 

受后期构造影响,次级褶皱发育。 断裂。矿区受区域性北西南东向的永安一晋江 

断裂影响,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方向与区域性的 

主干断裂一致,总体呈北西一南东向展布,部分呈北东 

南西走向。主要发育有北西向断层和北东向断层(见图 

1),其中北西向断层有F 、F。、F 、F 、F 、Fs,北东向 断层有F1、F7。 F 断层:该断层位于矿区北西角,断层走向北东,延 

伸长331 m,倾向北西307。,倾角52。。地表有地质点 

D178、D180、D181、D187控制,深部有PDI2、PD13的 

巷道控制。区内Ⅲ号矿体产出于F 断层的下盘,并沿断层 

走向延伸,F 断层为Ⅲ号矿体控矿及导矿断层。 

F。断层:该断裂发育于矿区北部,断层走向北西,延伸长 

大于409 m,倾向北东54。~7O。,倾角57。~73。。该断层切 

割I号矿体、矽卡岩带及文笔山组地层,断距约10 rn,深 部切割矿体。地表有地质点D40、D52控制,深部有钻孔 

ZK1402及巷道控制。 F。断层:该断裂发育于矿区中部,断层走向北西,延 伸长大于240m,倾向北东64。,倾角3O。~62。,平均倾角 

49。。该断层切割Ⅱ号矿体与文笔山组地层,地表有地质点 

D64、D66控制,深部有钻孔ZK101、ZK9O1及SD1、SD2 

的巷道控制。 

F 断层:该断裂发育于矿区中部,断层走向北西,延 

伸长142 ITI,倾向北东76。,倾角57。。该断层切割Ⅱ号矿 

体与文笔山组地层,地表有地质点D64、D66控制,深部 

有钻孔ZK1O1、ZK9O1及SD1、SD2的巷道控制。 F 断层:该断裂发育于矿区中部,断层走向北两,延 

伸长116 m,倾向北东71。,倾角5O。。该断层地表有地质 

点D84及TC7控制。 F 断层:该断裂发育于矿区南部,断层走向北西,延 

伸长273

 m,倾向北东66。,倾角69。。该断层切割Ⅱ号矿 201 7年第1期 王成晨 福建壶山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1 

体与文笔Ilj组地层.地表有地质点I)1O0、D96控制,深部 有钻孔ZK1 701、及SI)1 0的巷道控制。 

F 断层:陔断层位于矿区南部,为区内发现一条 断 层,断层走向北东,延伸长l18 IIq.,倾向南东1()8。,倾角 

l(】。。地表有地质点I)118控制.深部有SD9的巷道控制. 

切割部分矽卜岩带。 F 断层:该断裂发育f矿区北部.断层走向北阿.延 伸K 83m,倾r口】北力≮5O。.倾角58。。该断层切割T 矿体、 

矽十÷岩带 文笔I J1组地层,地表有地质点D22、TL、l8控 

制,深部有钻孔ZK180l肢PD3、PD3风井、PD7、PI)l 2 

的巷道控制。 

l匝;司2圃3囡4圃5囤6圈7 § 图1 壶山矿区地质构造简图 

1 印支期黑 母仡岗:2 V二叠统文笔lit组;3矽 措;1燕 山早期巾粗粒黑厶f:』=仡岗 ;5 lJ三断层及其编号;6 逆断层技 编号;7矿体及 编 

2.3岩浆岩 内柑体北边为燕IlI晚期苦坑仔岩体钾长仡岗 体 ( ‘),两边为华力两 印支期桂洋岩体片麻状似斑状熙 

云母仡岗体( ; ),尔、南为燕山早期盖德岩体”t,丰1l粒 

黑云坶花岗 ( )所包同。其中.华乃两 印支期棒 

洋岩体与本区的成矿父系密切,岩性为碎裂片麻状似歙f状 

黑云母二K他岗 ,浅灰色,似斑状巾细粒化岗结构.片 麻状构造,片理,J 向 引)(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即沿北尔2()。 

方向展布。据镉建省 域地质志资料,梓洋岩体岩 化学 

成分(半均值):Si() 71.22 ,Ti()?0. 13 ,AI () 

l3.5 Li ,Fe ()3 0.7 ) .FeO 2.36 ,Mn()0.04-1 . 

Mg()0.69 ,Ca()1.64 ,Na,()3.10 ,K ()4.25 . P ()。0.¨6 。岩体If1{数量元素W、Mo、Cu、Pb、Sn、 

Ag等儿素禽艟偏高.稀 元素总量(EREE一235.96 f,g/ g)偏高。 体 钾长 的Rb—Sr年龄为223 Ma,K—Ar 

年龄值为2()1 Ma 具替加一重溶型花岗岩特征,捕虏体 

多,超浅成 脉发育.衷[IJ1岩体剥蚀较浅。岩浆活动对区 内矿床的控制作用…方面表现 直接形成 j之有天的岩体、 矿体,另一方而为岩体的外接触带多金属成矿提供了热源 

和物质来源。 

2 4围岩蚀变 

区内与成矿天系密切的同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 化、碳酸盐化、矽 岩化等,其【f1矽 为矿区铅锌银矿 

体的贮矿岩石。 

3 矿床特征 

3 1 矿体特征 通过前期地质I 作,矿区内主_耍罔定d条铅锌银矿体, 即I号、II号矿体赋存j 船“I组俩霞组矽卡岩带和Ⅲ号、 

Ⅳ矿体赋存于船…组 栖霞组I—j仕洋 体接触带中,严格 

受地层控制。 I 矿体(见罔2):分布丁矿区北rf1部,矿体呈透镜 

状沿南北向延伸.往垂向上 I 人F小的喇叭状,走向近 NS,倾向E,倾角37。~61。。已控制矿体沿走向长约 147 

n1.延深25~94 n1真厚度1~lJ.0 m。平均厚度6.3 ITI。 

矿石品位Pb 0.08 ~1。25 、平均0.15 ;Zn 2.87 ~ 

4.5O 、平均3.42 ;Ag 54~30 I g t、平均品位95.O5 

g I。 Ⅱ号矿体:分布于矿区南I}1部.矿体 面上呈透镜状. 

垂向上星上大下小的喇叭状,走向近NS,倾向E,倾角 

24。~49。 已控制矿体沿走向长约56[)n1,延深20~68 n1, 

真厚度1~8.5 m,平均厚度3.8m。矿 位Pb 0.14 ~ 

0.67 、平均0.43 ;Zn 2.02 ~4.9l 、平均3.27 ; 

Ag50~21 6 g/t、平均品位73.1 3 g/t。 Ⅲ号矿体:分布于矿1)(北 角.矿体 面上呈透镜状, 

垂向上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走I旬近NE,倾向NW,倾 角26~52。。已控制矿体沿走向K约1 55 m,延深2O~6o 

m.真厚度1~6 m,平均厚度3.3 n1。矿 品位Pb 0.1 9 

~0.41 、平均0.34 ;Zl1 3.1 6 ~3.97 、平均 

3.50 ;Ag36~81 g t、平均I 57.28 g t。 

Ⅳ号矿体:隐伏于矿区深部.jf}片麻状似斑状黑云 化 岗岩与船山组 柄霞组地层接触带呈透镜状分布。矿石品 

I)1)0.01 ~0.50 、平均0.09 ;Zn 1.1 3 ~3.4】 、平 均2.01 ;Ag34~72 g/t、平均【u『位5,1.87 g/t。 

图2壶山矿区14号勘探线剖面示意图 

1 印支期黑云母花岗;2下_I髓统史笔…组;3矽卡岩;4钻 孔及其编 ;5逆断层及其编 ;6矿体及J 编号 

3 2矿石特征 矿石的矿物成分。矿 巾主要金属矿物有方铅矿、

 8 矿 业 工 程 第l5卷第1期 

闪锌矿、硫锑银矿、碲银矿,次要金属矿物有磁铁矿、黄 

铜矿、褐铁矿、软锰矿等。脉石矿物有透辉石、石榴子石、 

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石英、萤石 

等。 矿石结构、构造。铅锌银矿石以细脉浸染状构造、 

斑点状构造为主,次为块状构造;氧化矿石主要为土状, 

见皮壳状、条带状、蜂窝状构造。其结构以他形 半自形 

粒状结构为主要形式,见交代残余结构、纤维状一不规则 

细粒状结构等。 矿石类型。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铅锌矿石、锌 

矿石、铅锌硫矿石,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 矿、银矿物。矿石工业类型:硫化物矿石类型、氧化物矿 

石类型。 

4矿床成矿模式 

徐强等 依据矿体产在内外接触带矽卡岩矿化带中及 

接触带两侧围岩的裂隙之中,初步认定永春壶山铅锌银矿 床与屏南黛溪铅锌矿床及政和铁山铅锌矿床为层控式矽卡 

岩型矿床。 二叠纪一中三叠世由于下地壳中变质火成岩部分熔融 

形成花岗质熔体,在拉张环境下向上侵位,到达壶山矿区 

浅部时发生固液分离,花岗岩结晶的同时分异出富含挥发 

分、携带大量Ph、Zn、Cu、Fe等金属络合剂的超临界流 体 。超l临界流体继续向上迁移,经过船山组一柄霞组 

(C c—P,(1)时,由于接触面岩石化学成份为CaCO。,同时 又是构造薄弱部位,成为十分重要的成矿地球化学障。因 

此,超临界流体很容易直接顺层灌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与碳酸盐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石榴石、透辉石、硅灰石、 

透闪石等矽卡岩化。矽卡岩形成以后,由于碳酸岩类岩石 

脆性较大,在应力作用下岩石产生裂隙,含矿流体沿裂隙 上升,使矽卡岩普遍受热液蚀变。当含矿流体沿矿区断层 

自下而上运移,压力减小.成矿系统的温度、PH降低, 

地下水的成分逐渐增多.成矿环境转为还原环境.含矿流 体中的金属络合物开始大量沉淀.导致铁、铅、锌、硫等 

成矿物质发生了大规模的卸载、沉淀(见图3)。 

图3壶山铅锌银矿床成矿模式图 

1一童子岩组碎屑岩;2一文笔山组碎屑岩;3~船山组一柄霞组灰 岩;4一矽卡岩;5一花岗岩;6一矿体;7断层 

5 结语 

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永春壶山铅锌银 

矿体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层位,多产于船山组一下二叠 

统栖霞组石灰岩层矽卡岩中,属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找 

矿标志为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体与船山组一下二叠统栖霞 组石灰岩接触带中的矽卡岩。其次,透辉石化、阳起石化、 透闪石化等蚀变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周闽.浅析永春壶山铅锌银矿矿床地质特征[J].西部探矿 工程.2006(4):112 11 3. [2]地矿部福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建省地质图说明书(1: 5o万)[M].福州:福建地图m版社,l 998. [3] 徐强,薛卫冲.福建政和铁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 地质学刊,201 3(4):647 652. [4]来守华.陈f二义,张达,等.福建潘田铁矿床花岗岩岩石地 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代学及其与成矿的关系[J].岩 石学报,20I4(4):1 78O—I 792. 

Metallogenic Model Study of Hushan Lead__Zinc‘_Silver Ore Deposit in Fuj ian 

WANG Chengchen 

(Fuj Jan Provice 197 Geological Unit,Quanzhou 36201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ummary of metallogenic and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Hushan lead—zinc—silver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e,and ore deposit characteristics,the paper established the metallogenic model for this ore 

deposit.It considers that the genetic type of this deposit belongs to stratiform skarn type ore deposit.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developing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works in this area or similar area. 

Key words:lead—zinc—silver ore deposit;ore deposit characteristics;metallogenic model 

困团圆圈. 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