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甲双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

二甲双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

7012 

二甲双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 

张健(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天津300200) 

【关键词】二甲双胍;临床应用;应用前景 临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多种多样,而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 尿病的一线药物有其独特的功效,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二 

甲双胍除可通过抑制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加周围组织的 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肠道细胞摄取葡萄糖而发挥降糖作用外, 

研究证明尚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脏,调节脂质代谢, 

骨保护及抗肿瘤等诸多功能。同时现代药代动力学研究提示, 

二甲双胍主要在小肠吸收,其代谢过程中基本以原型方式经过 尿路排出体外,并且在24 hA肾脏排泄可高达90%,说明二甲双 

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免疫机制 

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内分泌代谢异常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 

糖为主要临床表现。2007年~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 

会对国内近4万多人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 的患病率高达9.17%l1)。随着对糖尿病的不断认识,各种降糖药 

物被广泛用于临床,其中双胍类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可谓独树一 

帜,通过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关等作用来控制血糖 l。 

笔者对双胍类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新进展作一 

综述。 

1双胍类药物的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苯乙双胍(降糖灵片)曾被广泛应用于临 

床,后因其较高的乳酸酸中毒发生率于20世纪70年代逐渐淡出市 

场。90年代中期盐酸二甲双胍(降糖片)开始用于临床,进入21 

世纪后逐渐取代苯乙双胍。目前二甲双胍与磺酰脲类、噻唑烷二 

酮类等降糖药物的复方制剂,以及不同剂型二甲双胍的研发上 市,使得2型糖尿病的治疗更为方便和有效 ]。 

2二甲双胍的概述 

2.1 作用机制:①通过抑制糖异生和减少糖原分解来降低肝糖 

输出,二甲双胍抑制糖异生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肝脏对乳酸的摄 

取。其他机制有抑制磷酸烯醇丙酮酸转移酶潘陛,增加丙酮酸向 

丙胺酸的转化,减少糖异生;通过抑制胰岛素诱导某些物质的糖 

异生的作用及促进抗胰高血糖素的促糖异生作用来起到降糖的效 

果。②增加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 

利用。二甲双胍对周围组织的作用主要依赖于胰岛素。对伴有胰 

岛素抵抗的患者,通过提高胰岛素的生物作用来降糖;在胰岛素 

缺乏的情况下,通过促进骨骼肌细胞的糖运输来降糖。③通过抑 

制肠道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二甲双胍通过减少 

小肠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作用来降低m糖尤其是餐后血糖,葡萄糖 

的吸收减少,相应的运输至肝脏的糖就减少。 2.2降糖作用:本药降糖作用强而有效,单药治疗可以使糖化 

血红蛋白的水平降低达1.5%~2.O%。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主要是减 

少2型糖尿病患者肝糖原的输出以及改善肌肉组织对胰岛索的敏 感性,通过一系列依赖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机制拈抗血糖,最终 

减低循环中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缓解糖毒性和脂毒性而改 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 

2.3降糖外作用 

2.3.1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相对的商 吉林医学201 3年1 1月第34卷第33期 

・综述・ 

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存在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 二 

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原的输出,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消耗及 

有效的胰岛素的转运,最大化发挥胰岛素在组织中的作用。而这 

一作用有助于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削弱血糖对胰岛B细胞的刺 激,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症状 】。 

2.3.2心脏保护作用: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证 

实,二甲双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它通过改善脂质代谢,及通 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纤溶酶活性,从而对心血管产生保护作 

用。王氏证实二甲双胍对血管内皮和(或)血管平滑肌细胞可能 有直接作用 ]。刘氏证实二甲双胍能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 

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程度,从而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 

2.3.3调节血脂: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MPK)使之 

磷酸化,参与多个体内能量调节途径来调节脂代谢紊乱,从而达 

到降低1R,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嘲。翟氏证实二甲双胍治疗可 

以明显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状况 。有研究证实二 

甲双胍能有效的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篮门 

及j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从而改善脂蛋白代埘紊乱,其 

升高载脂蛋白A1及降低载脂蛋白B的作用比格列吡嗪更明显_1 。 

2.3.4骨保护作用:二甲双胍可通过促进体外成骨细胞的增殖 

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矿化,逆转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 伤,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来保护糖尿病患者的骨质…]。 

2.3.5抗肿瘤作用: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 

调节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H中 

瘤效应,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可显著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 

感性。临床研究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 险显著降低,因二甲双胍可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t ̄殖” 。 

也有研究证明二甲双胍可以通过阻断肿瘤的能量通路来抑制细胞 

的周期,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2.4二甲双胍的适应证: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肥胖的患 

者或是处=F超重状态的患者或伴有血胰岛素偏高的患者均可将二 甲双胍作为首选药物 。对于使用磺脲类降糖药物作用降低的2 

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改用或者加用二甲双胍类降糖药来达到有效 

降糖的目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可通过加用二甲双胍类 

降糖药物来达到控制血糖的波动及减少胰岛素用量的目的。此作 

用亦可应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 

3双胍类药物的应用前景 

二甲双胍除强而有效的降低血糖外,还可以改善脂代谢,改 

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以及治疗非乙醇性脂肪肝和多囊卵巢 综合征等疾病的运用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提示,二甲双胍主要在小肠吸收,其代谢过程中基本以原型方式 

经过尿路排出体外,并且在24 h内肾脏排泄可高达90%,也就是 

说二甲双胍只是经肾代谢,本身并没有肾毒性。总体来看,二甲 

双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该药对肾脏没有任何直接的损害作用, 只是对于存在肾脏功能损害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会导致乳酸蓄 

积,从而引起乳酸酸中毒,因此在肾功能正常、无缺氧情况的患 

者中使用是安全的。凶此美闰糖尿病联合会f 

ADA)和欧洲糖尿 吉林医学2013年11月第34卷第33期 

病研究学会(EASD)达成共识,认为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 

的一线用药并贯穿治疗始终。 

4参考文献 

[】】Yang W Lu JM,Weng JP,et a1.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 [2]方丽娟,刘乃丰.二甲双胍的心血管保护作用【J]_中国临床药理 

学与治疗学,2011,16(2):232. 

【3】陆祖谦.双胍类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治疗价值的重新认识[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30(1):33. 【4]王莉,顾卫琼二甲双胍减重效应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 

18(12):949. 【5]闫芳.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0,21(5):285. 

【6]王小芳,陶海龙,张金盈.二甲双胍的心脏保护作用[J].心血管病 

学进展,201l,32(1):130. 

[7]刘野,汤卫兵,丁璐,等.胰岛素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 

梗后心脏交感神经重构的影响[J】.心脏杂志,2013,34(1):28. 7013 

[8】曲建昌,祝开思,王彤.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 

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1,6(3):286. 

【9]翟军二甲双胍对PCOS患者子宫内膜GLUT4及血清TNF—OL、 

内分泌代谢的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11. 【l0】钟慧文,郎江明,叶建红.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 

抗与瘦素水平的影响 医药导报,201l,8(17):80. 

[11]甄东户,刘丽娟,汤旭磊,等.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临 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33(11):1314. 

[12]唐曦平,唐国都,方春芸.二甲双胍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 

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12,33(11):801. 【13】段洪刚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率及预后影响的回顾 

性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2. [14】梁剑梅.浅谈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和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0, 

24(7):2250. [15】赵丹.二甲双胍临床应用概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 

l9(3):164. 『收稿日期:2013—05—27编校:潘宏竹】 

《吉林医学》杂志投稿要求 

1.文稿要求:选题应具备一定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内容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进展及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 

据可靠。 

2.作者:作者次序、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标注清晰、完整。并留第一作者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及 

E—mail。 

3.摘要:研究类文章附400字左右中文、英文摘要,经验性文章仅附中文摘要。摘要采用结构式,包括目的、方 

法、结果、结论四部分,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 

政编码。 

4.关键词:摘要下标引关键词3—5个。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 

表(MeSH)内所列的词。 

5.文中标题的层次:文内层次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一般不超过4级。第一级标题1;第二级标题1.1;第三级 

标题1.1.1:第四级标题1.1.1.1。编号一律左顶格写,无编号段落开头可空2格。 

6.图表应用标准:如果能用文字简要说明的内容不必列表。图、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 

(表)应冠有图(表)序号及图(表)题。表格采用三线表,不设竖线。 

7.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GB3358—82)的有关规定书写。 

8.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编辑有权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征求作者同意 

后进行修改。来稿决定刊用后,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除以纸载体形式出版外,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 

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稿件刊登后,赠送第一作者当期杂志1册。 

9.绿色通道:基金项目课题论文,可使用本刊“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发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