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交换的应用情况
1、国际NGN的应用情况
在NGN网络的试验和商用部署方面,国外的运营商起步比较早。NGN网络
署始于1999年5月,英国的BT利用北电网络的Succession解决方案,在西班
牙建立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基于分布式下一代网络结构的电信级第二大长途网,
并投入商业运营,正式揭开了电信界向NGN网络演进的序幕。迄今为止,全球
范围内已经有多家电信运营商完成了在NGN方面的商用部署。
2、国内NGN的应用情况
随着技术和产品的成熟,NGN在我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各大
电信运营商都开始进行相关的试验或组网。其中,中国网通从2001年2月开始
试验在北京、杭州、广州、宁波等地建设商用试验网,2004年建成国内第一张
NGN长途语音骨干网,扩大了自己的话音市场份额;中国铁通于2002年3月开
始其软交换商用试验网建设工作,目前已开始运营;中国电信也于2002年初开
始在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四城市进行NGN建设,并于2004年底提出了业
务转型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各个运营商在2004年都已经充分意识到NGN的
发展是未来网络的趋势,将大力发展NGN网络作为战略转型企业规划的实施,
构建适应当前业务发展模式的新一代网络。
2004年至2008年期间,国内各个固网运营商都在积极建设以软交换为核心
的NGN网络,开始了全网软交换的商用部署。既有的程控交换逐步下线。截至
2009年,国内运营商的骨干语音网核心都已经被软交换替代,程控交换的时代
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各项技术指标的对比
1、接通率
语音接通率和系统接通率是考核交换机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语音接通率主
要考核用户应答的比例,由于受网络结构,用户使用习惯和资费政策等因素的影
响,交换局间的语音接通率往往相差很大,而且不稳定。所以考核系统接通率将
会更加真实的反映交换机的性能情况。
系统接通率的计算公式为: 系统接通率=交换机接通总次数/系统试呼总次数
系统试呼总次数=(NIN+NIN2*65535)-CAUHATT
按照国家的规范要求,接通率的达标范围为95-98%,以华为的程控交换机
C&C08和软交换SoftX3000为例,分别达到了99.96%和99.92%左右,远超过了
国家规范要求。
2、呼损率
在一个通信系统中,造成呼叫失败的概率称为呼叫损失概率,简称为呼损率,
也称为服务等级(GOS)。呼损率的物理意义是损失话务量与呼叫话务量之比。
显然,呼损率越小,成功呼叫的概率越大,用户就越满意;但是呼损率小,则说
明系统容量的利用率低。可见服务等级与信道利用率是矛盾的。。
话务量与信道数关系曲线(GOS=2%,BHCA=0.08Erl)
话务量
1
0.5
信道数 1 2 3 4 5 6 7
爱尔兰呼损表
由此可见,在信道共用的情况下,通信网很难保证每个用户的所有呼叫都能成B 1% 2% 5% 10% 20% n A A A A A 1 0.0101 0.020 0.053 0.111 0.25 5 1.360 1.657 2.219 2.881 4.010 10 4.460 5.092 6.216 7.511 9.685 20 12.031 13.181 15.249 17.16321.635 3 功,信道的利用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要想使呼叫损失小,只有让流入话务小,
即容纳用户少,这又是所不期望的。所以呼损率和流入话务量是一对矛盾,要折衷
处理,在此比较此项指标毫无意义。
3、语音质量
目前,传统的TDM交换机均采用G.711语音编码方式,在固定的64k通道
内传输,可以充分保障了语音的质量和实时性。
软交换承载在IP网上的语音编码目前主要有G.711、G.729和G.723.1。其中
G.711编码的比特率为64kbit/s,G.729编码的比特率为8kbit/s,G.723.1编码的比
特率为5.3或6.3kbit/s。
在不考虑IP网传输丢包、时延的前提下,3种编码方式下的话音质量相差
不大,但如果在IP网传输过程中发生了丢包,则G.711编码方式下的话音质量
明显优于G.729和G.723.1编码方式,而G.729和G.723.1编码方式下的话音质量
相差不大。
软交换的语音报文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IP网络的时延、抖动、
丢包和带宽保障,在承载网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可以通过MPLS VPN或DiffServ
技术充分保障语音报文在IP网络中的传送。
从对传输带宽资源的占用上看,G.729编码方式下对传输带宽占用约是G.711
编码方式的1/8,而G.723.1编码方式比G.729编码方式节省的传输带宽较为有限。
因此,在IP承载网络资源较为充裕的情况下,优先选用G.711编码方式;在IP
承载网络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选用G.729编码方式,软交换能够根据IP
承载网络资源情况动态选用G.711或G.729编码方式。充分保障了在承载网质量
不佳的情况下的语音质量,完全可以与传统交换的语音质量媲美。
4、软交换的总体优势
(1)软交换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控制、承载与业务的分离,做到了功能
模块化、接口标准化,设备选择与组网方式的灵活性得到了提高,易于和不同网
关、交换机、网络节点通信,兼容性、互操作性、互通性好。
(2)利用软交换进行建网,不仅成本低,而且能够很容易地用软交换转移、
处理那些对程控交换机来说太复杂的业务;而且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大规模网络升
级,运营者可以把新型业务下载到数据网络上。
(3)软交换网络的控制层与承载层相分离,可以采用平面结构也可采用分
级结构组网,提高了组网灵活性,且网络结构比传统TDM交换网更加扁平。
(4)软交换设备体积、重量、能耗方面,均优于电路交换设备。
(5)媒体流的传送交给承载网,软交换服务器只负责呼叫处理;软交换服
务器的呼叫处理能力远大于电路交换机的呼叫处理能力,设备交换容量可以做的
更大。
(6)可通过应用服务器向第三方开放业务接口,使软交换网络业务提供能
力优于电路交换网络。
(7)软交换网络基于分组交换技术有利于开展语音、数据与视频在内的多
媒体业务。
(8)软交换发展不仅在于软交换,还在于各层的全面技术进步。如传送层上的
DWDM、光网络技术,业务层上的API接口技术,接入层上包括无线在内的各种宽、窄带接入技术(如LMDS、XDSL等)。
三、成本对比分析
以下表为例,从5000—30000线的建设情况做出一个对比,可以明显发现软
交换性能价格比每年提高60%~80%,而电路交换机的性能价格比每年提高大
约20%;而且软交换采用开放式平台,可以很容易、很迅速加入任何网络的新
业务,易于接收革新应用。
1、软交换(红色曲线) 用户容量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
核心网价格 1600000 2000000235000026500002850000 3000000
接入网价格 780000 1560000234000031200003900000 4680000
设备总体价格 2380000 3560000469000057700006750000 7680000
平均每线价格 476 356312.6667288.5270 256
2、程控交换(蓝色曲线)
用户容量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
设备总体价格 2000000 3800000540000069000008200000 9400000平均每线价格 400 380360345328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