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规范
操作流程:培养料配制→菌袋制作→发菌管理→脱袋→排场→出菇管理→采收
1 培养料制备:按照培养料配方将培养料拌匀成混合料,加水,使湿度均匀,用手紧握混合料时,成团而不松散,从指缝间溢水又不滴落为准。
2 菌袋制作:将搅拌均匀的培养料立即装入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薄膜作成φ10cm×55cm的袋子中,扎袋口,堆放到常压蒸气灭菌灶。灭菌灶工作温度在100℃,工作时间在10~12小时,袋料灭菌后让其自然冷却,待温度降到60~65℃时出锅,降到30℃以下时按常规接种法接种,接种时,边打洞边接种,行动迅速、敏捷,用胶布或地膜等封口。
3 发菌管理:接种一周后,室温控制在25-27℃,以利菌丝定植,10天后温度可降至20-22℃,直到形成耳基。在菌丝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菌筒通风。当接种穴菌丝成放射状生长到10厘米左右时,可用5厘米左右的圆钉进行穿刺通气,共2-3次,切忌太深货穿刺丝体未吃料的地方。
4 出耳管理:当栽培袋洞穴出现耳蕾后即可将菌筒搬出室外进行排场出耳,同时在每袋侧壁上依次开洞,每个洞穴约2-3厘米。一个星期内,以喷雾保湿为主,小气候空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刺激出耳牙和长耳。随着木耳的长大,相对湿度可提高到90-95%,温度控制在18-22℃。
5 采收:一般原基出现后,经15-20天,子实体发育成熟,在耳片平展时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加工干制。
浙江纳富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黑木耳疫情监控与病虫害防治制度
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影响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别是在高温和适宜温度季节,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是黑木耳栽培中的大敌,因而,防治病虫害工作十分重要,应予重视并作好防治的工作。
(一)常见杂菌及防治措施
黑木耳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杂菌的侵染,常见杂菌有:
1.木霉:木霉污染,初期菌丝为白色,后逐渐产生绿色孢子而变成浅绿色,进而成为深绿色。木霉主要发生在菌种瓶(袋)未萌发的料内和没有彻底清除的耳基上,若不及时处理,扩大蔓延很快,病区木耳菌丝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培养基灭菌要彻底,菌袋出耳期间发生木霉,可先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再用0.1%高锰酸钾。
2.毛霉生根霉:初期为浅白色在25~35℃条件下,其菌丝及假根长入培养基后向上伸出较长的孢子柄,顶端为黑色孢子襄。其危害是隔绝氧气,争夺养分和水,分泌毒素,影响黑木耳菌丝的生长。
防治措施:参照木霉防治措施。
3.链孢霉:初期菌丝浅白色,菌丝生长速度极快,前期易在袋内产生浅黄色积水,并在袋口或塑料袋破裂处形成白色块状原基,成熟后变为桔红色粉状孢子。链孢霉主要危害是与黑木耳菌丝争夺营养。多在生产木耳菌袋时发生,对菌袋生产威胁很大。
防治措施:黑木耳菌袋生产,尽可避开高温季节,在接种方法上宜采用套袋法,避免菌袋间互相污染。发现链孢霉应及时捡出。
4.霉菌:菌丝初期呈白色,可形成圆形菌落、外观略呈粉末状,在生长期常可见有宽1—2毫米的白色边缘。表面常交织形成一层膜状物,使之与空气隔绝,并能分泌毒素,使食用菌菌丝致死。 防治措施:搞好接种室、培养室、栽培场所周围的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消毒灭菌,以减少初次污染,加强通风换气,防止青霉菌的发生和蔓延。调节好培养料的酸碱度,可用1%—2%的石灰水调节呈微碱性而抑制青霉菌的发生。
(二)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黑木耳的“流耳”(又名“醣性耳”或“水烂耳”)是细胞充水破裂的一种生理障碍现象。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期,不断地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里面的营养物质,使子实体趋于衰老,此时遇到过大的湿度极容易溃烂。在温度较高,特别是湿度较大,而光照和通气条件又比较差的环境中,子实体常常发生溃烂。受细菌和害虫的破坏也是造成耳片溃烂流失的原因。在子实体生长时期,要加强管理,及时采收。除搞好预防之外,如果已经出现“流耳”,应当及时把木耳采摘下来,快速干制,以减少损失。流耳用小刀刮除,用毛刷蘸水洗刷流耳部位,清除粘附于耳上的胶质物,以利幼耳生出。否则,不易生耳。
(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防治黑木耳的病虫害,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综合防治。在栽培生产中,应当加强实地观察,探索、研究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以便采用相应措施,做好防治工作。
上面讲到的几种杂菌、害虫及病状的发生与危害,具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共性,即大多数喜欢生活于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光照不足、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中。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应当尽可能选择良好的栽培场所,严格加以清理,保持卫生,减少病源,给黑木耳创适宜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大力提倡早接,使黑木耳菌丝体优先占据培养基,减少杂菌的入侵机会。实践证明,凡提早接种栽培的耳袋,出耳率高,生长发育快,杂菌少;而晚接种的耳袋,杂菌往往很严重。
再次,要加强科学管理,调节好栽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光照程序,加强通风管理,保持栽培场所空气清新。要不断地割除耳场的茅屋草,清扫害虫躲藏的地点,使害虫和杂菌不易繁殖。若在耳场四周挖一道小沟,灌注清水,对防止害虫入侵有一定效果。经常晾晒耳袋,可以用紫外线杀灭虫卵和杂菌孢子。轻度发生杂菌耳袋可涂刷1~3%生石灰液,也有防止杂菌入侵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及时采收成熟的黑木耳,以防成熟过度自隔分解,引起病害蔓延。
综上所述,加强人工管理,不断地革新栽培技术,是防治害虫、杂菌的一个有效措施。如果栽培场所已经发生了害虫,要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把害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耳袋上的害虫较多时,应设法驱防,减少危害。把耳木放进清水里浸泡几个小时,能够浸除耳木上的害虫。
基地管理组织机构图及机构职能权限
基地副总:
(1)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公司有关规定;
(2) 设置基地组织机构,任命有关人员,并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3) 制定基地的种植、栽培计划;
(4) 为基地农事活动的实施提供的资源保障;
植保员:
(1) 负责做好管辖范围内产前工人的技术培训;
(2) 负责对基地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控制,并认真做好记录、处理意见、信息反馈等工作。
(3) 植保员要建立田间管理记录,对基地情况进行记录;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向公司上报。
浙江纳富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基地副总
食用菌基地植保员 蔬菜基地植保员 黑木耳基地植保员 农用化学品管理制度
为能够科学使用农药,做到有效、安全、高效,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采购
购买农药时要谨防假冒,提高警惕辨清真伪。要求基地采购人员购买农药时做到以下几点:
1、 根据供方评价细则,对采购商品的厂家进行评价,确定固定的化学品采购单位。
2、不采购限制使用的农药。
3、 农用化学品设专人采购。
4、 需要购买农用化学品时,需提出申请,经基地副总批准后,方可进行购买。
5、购回农用化学品后,采购人员要立即交予农用化学品管理人员入库保存并记录品种、数量。
二、储存和保管
1、农用化学品必须由专人保管。对采购、保管人员要认真审查,要求工作认真负责。
2、严禁将农用化学品带出工作场所。
3、存有农用化学品的仓库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三、领取和施用
1、领取农用化学品时要认真填写《农用化学品记录表》中规定的各项内容,如领取品种、数量、配制比例、用途等。
2、 施用浓度要适当,施用人员在作业后,必须将剩余的农用化学品立即退回农用化学品仓库,不得私自存放农业化学品。
四、销毁和检查
1、 对过期失效和必须销毁的农用化学品,要经基地管理人签署意见由指定专人采取安全措施进行销毁。
2、加强检查,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基地管理员定期检查(每月一次),发现库存数量与帐目不符时,要查明原因。
浙江纳富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有毒有害物质检验制度
一、目的
对新鲜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监控,以保持出厂的产品持续满足其预期的质量,确保顾客满意。
二、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和实验。
三、职责
公司质检部负责收集和制定检验标准、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负责制定与检验有关的管理制度并负责执行。
四、 工作程序
1、公司设立独立的质量检验部,质检部对质量判断有否决权。
2、质检部配备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人员、经培训合格的检验人员。
3、质检部配备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检测仪器,并根据需要逐步加强。计量仪器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
4、质检部负责收集、制定、执行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卫生控制的检验标准、规程和规范。
5、 每批原料进厂前要进行进货检验,并每月将基地的原料送至有委托资格的权威检测机构检测。
6、 产品将按批次进行出厂检化验并做好记录,检验记录必须完整、准确、规范;出口产品发货前将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出口。
浙江纳富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一月一日
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使管理工作和基地实地管理工作相配套、管理更有序,真正地对基地合理地管理,在对基地管理过程有效地监控,可以达到管理过程可查询、追溯等,基地对管理过程的文件及管理过程记录文档做如下规定:
1、文件和记录的存放
1.1文件和记录应存放在单独的办公室和文档柜内,记录和文件应清楚摆放,以便查询时容易查阅;
1.2文件存放的位置要保持干燥,不易受潮的地方,以免文件糟受破坏;
2、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2.1文件应由基地负责人统一管理,收藏;
2.2文件记录基地负责人应定期收集整理归档,以免丢失;
2.3文件记录存放在比较保密的地方,不要被人误拿损亏;
2.4文件记录不经基地负责人同意,他人不得随意取阅,更不能随意更改其文件的内容及记录内容。
3、文件记录的保存期限
3.1基地地文件应保存3年以上;
3.2每年基地应把每个年度的文件收集归档;
3.3把年度出口情况汇总表完成后发往公司核查是否与公司的发货情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