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地带・ 杨 萍 梁广明(6901o部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7) 摘 要:物联网进入人们视线不久就引起了相当的重视,足以显现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物联网还存在许多 安全隐患。本文就将要分析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并进行一些对策分析,希望有利于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问题;对策 物联网是利用各种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化定位、跟踪、监管 的网络,在全球化的几天迅速兴起,并且形成一股热潮。再我国 重点推进物联网建设的同时物联网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 1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 1.1物联网中标签扫描引起信息泄露 由于物联网的运行靠的是标签的扫描,物联网技术设备的 标签中包含着有关身份验证的相关信息和密钥等非常重要的 信息,在扫描过程中他能够自动的回应阅读器,但是查询的结 果不会告知所有者。这样物联网标签扫描时可以向附近的l弼读 器发布信息,并且利用的射频信号不受建筑物和金属物资的阻 碍,一些与物品连在一起的私密信息就可能被泄露。在标签扫 描中个人隐私的泄露可能会对个人造成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 害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 1.2物联网中的射频标签容易受到恶意攻击 物联网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于他的大部分应用不用依靠 人来完成,这样会节省人力还能提高效率。但是,这种无人化 的操作给恶意攻击者以机会,攻击者很可能对射频扫描设备进 行破坏,甚至能够在实验室里获取射频信号,对标签进行篡改、 伪造等,这些都威胁到物联网的安全。 1.3标签用户可能被跟踪定位 射频识别标签只是对符合工作频率的信号予以回应,但是 不能区分非法与合法的信号,这样恶意的攻击者就可能利用非 法的射频信号干扰正常的射频信号,还可能对标签所有者进行 定位跟踪。如果物联网使用者涉及重大财务流通很可能被偷或 是人身跟踪威胁到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国家安全方面有可 能造成国家机密的泄露,使国家陷入危机。 1.4物联网的不安全因素有可能通过互联网进行扩散 我们都知道物联网的概念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 互联网是~个复杂多元的平台,其本身就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例 如病毒、漏洞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会受到这些安全隐 患的干扰,恶意的攻击者就有可能利用互联网对物联网进行破 坏。在物联网中已经存在的安全为题,也会通过互联网进行扩 散,使不利影响扩大化。 1.5核心技术依靠国外也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晚很多的技术和标准体系 都不完备,相对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而言水平还很低。一些物 联网的核心技术我国好没有掌握,只能依靠国外,这一特点有 作者简介:杨萍(1978.卜),女,安徽定远人,学历:硕士,工作 单位(评职称):69010部队,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梁 广明(1974.2-),男,陕西扶风人,学历:硕士,工作单位(评职 称):69010部队,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安全。 可能被恶意攻击者掌握,在技术方面设置障碍,对物联网的系 统进行破坏,影响物联网安全。 1.6物联网加密机制有待健全 目前网络传输加密用的是逐跳加密,只对受保护的链进行 加密,中间的任何节点都可解读,这样会造成信息的泄露。在业 务传输中用的是端到端的加密方法,但不对源地址和目的地保 密,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加密机制的不健全不仅威胁到物联网 安全,在国家安全上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物联网安全问题对策分析 2.1保护用户隐私 在物联网安全隐患中用户隐私的泄露是危害用户的极大地 安全隐患,所以在考虑对策是首先要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保护。可 以通过加密和授权认证等方法,通过加密让只有拥有解密密钥 的用户才能读取通信中的用户数据以及用户的个人信息,这样 能够保证传输过程中不被人监听。 2.2开发研究物联网的杨 技术 物联网核心技术掌握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手中始终 会对没有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国家造成安全威胁。所以,要 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隐患,我国应该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的开 发研究,攻克技术难关,争取掌握物联网的杨【’j、技术。 2。3注意各个层面的安全控制 (1)感知层安全。感知层的设备有多种类型,为确保其安全 性应做好加密和认证工作。感知层加密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手 段但是要提高安全等级,以应对更高的安全需求。利用认证机 制避免标签和节点被非法访问。 (2)应用层安全。在物联网的应用层面要想控制其安全性就 应该严格进行内容的塞选和数据库的访问控制,还需要一些相 关的技术如信息的保护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信息取证 技术等。 (3)网络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机制包括节点到节点的机密 性,他需要节点与节点之间严格的认证以及与密钥有关的考虑 到效率的协议。网络层安全还包括端到端的机密性,他需要建 立端到端的认证机制。 3结语 我国,刚刚起步的物联网存在安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为 了应对物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一定要尽 快的解决。这就需要对物联网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促 进其更加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臧劲松.物联网安全性能分析[J].计算机安全,2010(06). [2]郝文江,武捷.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探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2(01). [3]王贵章.IPv6在下一代互联网中的应用技术探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 报,2010(02). 日圜目硼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