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表现及应用
摘要
近些年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因其成为一种传播民族灿烂文化的使者,吸引了全球众多设计师的目光。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注重对作品神韵、韵味的内心体验,强调艺术品给人的内在感受。

这种文化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偏重于品位型的。

很多国外的设计公司已经把今后几年的设计方向定位在中国元素上,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审视传统文化,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伸其“意”,传其“神”。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把握中国的人文精神、社会道德和时代潮流,结合当代的社会需求,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让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

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方面中的表现与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字:现代设计,传统文化,设计元素
1 序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作品在设计风格上回归传统。

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在设计中的回归,不是在设计上对传统图案的简单引用,而是升华为对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

中国艺术注重对作品神韵、韵味的内心体验,强调艺术品给人的内在感受。

这种文化精神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偏重于品位型的。

1.1元素的寓意
所谓元素,就是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凝结着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均可被视为“元素”。

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传统的道德观念、宗教文化、审美情趣以及艺术模式等。

中国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能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既有形而下的具体物质,也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比如自然风格元素,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动物风格元素,熊猫等;建筑风格元素,紫禁城、长城、敦煌、苏州园林等;文化风格元素,国画、脸谱、京剧、印章等;宗教神话风格元素,观音、如来佛、龙、麒麟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
都是中华文化的标志。

不仅如上所述,讲究“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属于中国元素范畴。

1.2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传统艺术的民族性,不仅仅是指一些具体的工艺品,也不只是具体的绘画形式,而是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中的气质和整体精神以及哲学观念。

它传承至今,影响着整个现代标志设计。

标志,作为公共场所的鲜明标识,是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信息图像。

而在商业领域,作为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的形象,也无时无刻不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

比如我们过马路要看交通标志,去购物要看商品标志等。

这些由文字、图形组成的标记可以统称为标志。

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并以其内在的特点,成为一种沟通的媒介。

现代标志设计是人类文明高容量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缩影。

2 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设计师在表达自身造型艺术独特性与创造性时,都会选择一些比较独立,与要表现的意境与精神内涵相关的物象融入设计中。

一些中国传统元素就是设计构成的要素,这些要素也就是根据需要做出的物象选择以及色彩安排。

景泰蓝、牙雕、雕漆、汝瓷、唐三彩、面人、泥塑、木偶、灯笼、竹编等都是立体造型设计的表现,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这需要我们对中国造型艺术做一个深层次的考量。

元素选取
艺术创作与物质生产一样,需要有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搜集与积累需要在漫长的时间与广泛的范围内进行。

丰富的材料元素,只可以看是一堆可燃物。

要让它燃烧起来,还要依赖其它条件。

最重要就是审美经验的发现与领悟。

审美经验就是点燃这些材料的活化石。

著名画家郑震的版画《薄暮时分》,画中的色彩有暖色调和偏冷的灰色调与蓝色调的对比,高耸的大树与一排瓦房的横直对比,乌鸦的飞舞与静静的大树、晚霞的动态对比。

这几层对比的美妙结合,让人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那种瞬间的组合美、对比美。

很多惊世之作都是把握了那一瞬间的迸发、偶然、奇妙,这就是创造欲望的萌动与动机的生成,这需要我们长期去观察、体验生活,充分发挥联想能力与想像能力。

设计构思
造型构思就是在选取材料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集合,在头脑中形成形
象的过程。

这实际上是很多设计创作的过程和规律。

有了主客观有机融合过的意象,再找到它的载体即表现方式与语言媒介,艺术形象或情境便在设计者心中形成了。

这时,设计构思才算告一段落。

造型生成
构思就是赋予产品精神,而造型的生成就是赋予产品生命力,使之活起来。

艺术创作中需要选择并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将自己设计构思中形成的意象最终呈现为物态的存在,使之成为具体的可感知的立体形象。

3 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使“中国”这个大品牌有着永不枯竭的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中国元素在造型方面赋予了产品强烈的审美性与文化性,不仅在外观方面可以为产品设计所运用,内涵的延展更是中国元素的精髓所在。

形态元素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形态设计要求造型元素依照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和谐、多样统一等原则,创造具有审美性和实用性,符合人机关系的产品。

设计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法则:
1)统一法则
要求把设计对象作为物理认识和精神感受的统一来对待,使形、色、装饰、材质、光等要素在统一的构想计划下,运用“调和”、“过渡”、“呼应”、“主从”等手法进行协调配置,使设计产生整体的统一效应。

2)时代法则
造型是时空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变化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存在形式。

设计时要根据人的心理感觉,针对产品的功能对造型要素进行适当的配置,使之符合时代美学和文化的特征。

因此,把握设计倾向和特点对设计者来说极其重要,造型设计中元素形态的运用不应是单纯的模仿,而应是在继承前人文明的基础上创作出新的设计。

所谓设计,就是要有创意,现在的设计师往往突破常规,运用“联想”、“反常设计法”对产品的形态、结构、部位、比例、选材、功能、工艺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

例如“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中国特有的文字和印章的形式。

文字是中国特有的,记载着我们悠久的文化历史,而印章是符号艺术的一种,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
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这是对传统造型的一种发展和提升,是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

[1]
图 3-1
我们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时,要突破其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到深层的精神领域中去探寻,在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民族形式,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且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设计。

色彩元素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没有色彩的世界是灰暗的,造型创作中最先作用于人的视觉的是色彩,尽管它必须依附于具体的载体。

不同民族在心理上对颜色的感觉是不同的,这可能是源于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或神话传说等等。

创作中除了色彩的运用,还要考虑到色彩的色相、纯度与明度的关系,只有把握好色调的相貌,才能在造型设计中更加完美地运用色彩。

首先要把握整体的色调,色调在色彩设计的总体中起支配和统一全局的作用。

例如,用暖色调有温暖的效果,用冷色调会使人感觉冷清。

大家熟知的奥运火炬、圣火盆和水立方、鸟巢就是一组冷暖对比。

另外,以高彩度的暖色让人感觉刺激、兴奋,以低彩度的冷色让人感觉平静思索;高明色调轻爽、明快,低明色调深沉、庄重。

其次要把握明度。

明度往往是由材质决定的。

如白瓷、红木雕刻等,以突出材料本身的特点为主,或配以其它颜色作为点缀,以突出整体效果。

图 3-2 奥运火炬
因此在造型应用中,要运用对比与调和,根据产品的特性制作,来提升产品的档次和价值,以此达到视觉效果与形态的统一融合。

4 总结
现在造型的设计越来越复杂,造型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不仅在物质生产上,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都有越来越重大的意义。

在多元互补的艺术格局中,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审视传统文化,就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神”。

而悠久的历史是传统艺术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掌握传统图形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把握人文精神、社会道德和时代潮流,结合当代的社会需求,寻求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让传统元素在现代造型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地方特色、个性特征的艺术品,这是我们设计者一直以来努力探索的设计道路。

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只有深入领悟、理解与消化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并结合现代西方设计
理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设计出既具民族风格
又具现代理念的设计精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