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觉与认知功能的训练

知觉与认知功能的训练


• 注意事项
1.让患者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潜在危险性,避免损伤。 2.进行触觉识别训练时,注意感觉的输入方式,以保证训 练效果。
单侧空间忽略的训练
• 临床表现:患者对来自大脑损伤半球对 侧的视、听、触或嗅觉的刺激无反应。 多见于右侧脑损伤者,主要表现为对左 侧空间的定位障碍。
• 训练设备与用具:硬币、积木、涂色图 画、拼图、训练用纸、笔等。
知觉与认知 功能障碍的训练
知觉功能障碍的训练
定义
• 是指在感觉传导系统完整的情况下,大 脑皮质特定区域对感觉刺激的认知和整 合障碍。 • 多见于各种脑部损伤的患者,临床上以 各种类型的失用症和失认症常见。
常见类型
• • • • • • • 视觉失认 触觉失认 单侧空间忽略 运动性失用 意念性失用 意念运动性失用 结构性失用
Rancho Los Amigos(RLA)认知障碍分级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 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 (NCSE)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 (MMSE) MOCA LOTCA认知功能评定量表
注意力障碍的训练
• 临床表现:患者因不能将心理活动指向符 合当前活动所需要的特定刺激,同时忽略 或抑制无关刺激,而出现执行命令困难, 学习障碍,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等情形 。
• 注意事项
1.当患者不能通过描述活动顺序来促进运动改善 时,应避免口头提示,而采用视觉或触觉提示。 2.要慎重选择需较高水平运动计划能力的自助具, 如扣纽器等。
意念运动性失用的训练
• 临床表现:兼有运动性失用和意念性失用 的两种情况。患者能做简单的和自发性动 作;能理解命令的旨意,但不能按照命令 完成复杂的随意动作和动作模仿;能够自 发性完成的动作,在指令条件下无法完成; 患者知道并能够讲述如何完成活动,但自 己不能完成。
让患者拿起杯子,他举起手,然后伸开各指,或 者停止不动
• 训练设备与用具:训练用卡片、笔、纸、 鞋带、拉链、带扣的衣物等。
• 操作步骤
1.了解患者的疾病史、个人史、生活环境及认知情况。 2.选择安静的房间,备好用具。 3.根据患者的功能水平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 4.对患者和家属说明训练的目的、内容及要求。 5.在进行特定的作业活动前,先给肢体以本体感觉、触觉、 运动觉刺激。 6.在训练中给予暗示、提醒或亲手教,症状改善后逐渐减 少提示并加入复杂的动作。
6.增加本体感觉和肌肉运动知觉的输入。 7.进行组装家具等操作性ADL 训练。 8.对动作成分进行分析,对完成困难的环节提供辅助;或 先完成部分,再完成全部。 9.对完成组装任务困难者要按顺序摆放配件,或给配件作 出顺序标记,或提供模板。
• 具体方法
图形复制:依据图形卡片上所呈现的二维或三维图形进 行复制。 拼图活动:依据图纸,完成规定的拼图。 搭积木: 依据图纸或模型,搭制积木造型。 肢体感觉刺激:在进行一项结构性作业活动前,让患者 用手触摸需要使用的物件; 在石板或粗糙地 面上画图等。
家具或模型组装: 家务活动训练:家具摆放,衣柜、碗柜、书橱的整理, 收拾台面用物等。
• 注意事项:
1.临摹作业应从简单的图形或熟悉的人、动物或物品开始, 从平面过渡到立体。。 2.在患者遭遇困难时,治疗师可以通过手把手引导的方式, 以提供肢体触觉和运动觉的指导。
感知障碍

• 具体方法
肢体活动与刺激:按揉、拍打、活动肢体。 手势模仿:由简单到复杂,速度由慢到快。 手指敲击、屈伸训练:由单指敲击过渡到轮指敲 击,由集团性手指屈伸到选择性手指 屈伸。 前臂、手的速度性活动:前臂快速旋前、旋后; 手腕环绕运动;绕动前臂活动等。
描红、抄写练习: 扣纽、拉拉链、系带练习: 折纸、扎花、弹琴活动:
5.出现动作笨拙和动作异常时,尽量不用语言来纠正,而 应握住患者的手帮助完成,随着动作的改善逐渐减少 辅助量。 6.应尽量使活动在无意识的水平上整体地出现。 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尽可能在相应的时间、地点和 场景进行。
• 具体方法
肢体刺激:通过按揉、拍打、关节活动等方式,给患肢 以触觉、本体感觉和运动觉刺激,以加强正 常运动模式和运动计划的输出。 动作或活动想象:动作或活动前进行动作想象,然后完 成动作。 动作练习:根据书面或口头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 具体方法
利用动作分解图片,逐步练习: 分解活动步骤,逐步练习: 点蜡烛:将蜡烛立起;从火柴盒中取出火柴棒;将 火柴点燃,并点亮蜡烛;吹灭火柴。 刷牙: 打开牙膏盖;从牙杯中取出牙刷;将牙膏 挤在牙刷上;将牙刷置于口中。
简化日常生活活动步骤: 改用松紧带,略去系皮带步骤。 购买半成品菜肴。 微波炉烹制菜肴。 使用全自动带烘干的洗衣机。
• 操作步骤
1.了解患者的病史、个人史、生活环境及认知情况。 2.选择安静的房间,备好用具。 3.对患者和家属说明训练的目的、内容及要求。 4.进行各种视觉搜索训练。 5.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给予忽略侧各种感觉刺激。
6.用患肢或双手交叉进行跨越中线的作业活动。 7.日常基本动作训练。 8.功能代偿训练。 9.生活环境调整。
• 具体方法
感觉刺激:包括浅感觉、深感觉与视觉刺激。 二等分训练:确定水平线段的中点、纸张的竖向中线; 水平排放硬币或物品;临摹或绘制对称图形。 视觉搜索训练:视觉追踪移动的手指、物体或图像。 图画涂色、拼图、搭积木训练:将用物置于忽略侧,并 将患者的躯干稍向忽略侧旋转。
肢体过中线活动:用患肢或双手交叉进行跨越中线的作 业活动。 日常基本动作训练:在镜子前训练刷牙、洗脸、进食、 穿脱衣物等活动。 功能代偿训练:阅读时,在书的忽略侧画上彩色线条或 贴上醒目标志,或采用手指指读、移动 至书的边缘的方式。 生活环境调整:将日用品、电视机等放置在忽略侧;与 患者说话时,站在其忽略侧等。
• 注意事项
1.搜索训练要由易到难,即从线到面、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从空间连续性搜索到不连续的大幅度搜索;搜索目标 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 2.注意将训练效果泛化至患者的日常生活中。
运动性失用的训练
• 临床表现:在无肢体瘫痪、共济失调、 不随意运动、异常反射等运动障碍的情 况下,患者因对运动的记忆发生障碍, 而失去执行精巧、熟悉动作的能力,但 对于动作的观念保持完整。一般限于肢 体,多见于上肢,表现为不能写字、穿 针、扣纽扣等。
• 具体方法
配对训练:请患者看一张图片,然后要求其从多张图片 中找出出与单独出示的图片完全相同的一张; 或将图片与实物进行配对。 照片或图片辨认:让患者辨认曾经熟悉的人物照片或物 品、颜色的图片。 描述物品:要求患者对生活用品或照片上的物品作包括 形状、颜色、表面特征及用途等特征性描述。
代偿训练:借助视觉以外的感觉通路,准确地认知和命 名物体。
活动示范:治疗师边口头讲解,边活动示范,要求患者 进行跟从性模仿。 实际应用动作过渡到指令性动作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尽可能在相应的时间、地点和场景 进行,并一次性完成整个活动过程,并反复 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 注意事项:训练时不宜将活动分解。
结构性失用的训练
• 临床表现:由于缺乏对空间结构的认识, 而丧失对空间的排列和组合能力。患者表 现为在临摹、绘制和构造二维和三维的图 形或模型时发生困难;能认识各个构成部 分,也能理解相互位置关系,但不能将其 综合成整体。
• 注意事项:训练中尽量减少口头指令。
意念性失用的训练
• 临床表现:患者因动作意念或概念的形 成障碍,而失去完成复杂精巧动作和任 务性活动的能力。表现出不能按次序描 述一项复杂活动的实施步骤;只能正确 完成少步骤的简单动作,或复杂动作的 分解动作;执行任务性活动时,出现动 作步骤混乱、前后次序颠倒的情况。
• 训练设备与用具:各种几何图形卡片、 积木、拼图、火柴棍、木钉盘等。
• 操作步骤
1.了解患者的疾病史、个人史、生活环境及认知情况。 2.根据患者的功能水平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 3.选择安静的房间,备好用具。 4.对患者和家属说明训练的目的、内容及要求。 5.让患者进行复制几何图形,复制二维、三维结构等作 业活动。
调整生活环境:如在物品上贴标签;把不能识别的人物 名字写在照片上。
• 注意事项:进行视觉识别训练时,注意 感觉的输入方式,以保证训练效果。
触觉失认的训练
• 临床表现:在触觉、温度觉、本体觉以 及注意力正常的情况下,患者却不能通 过触摸来识别原本熟悉的物品,也不能 说出物品的功能和用途。
• 训练设备与用具:各种质地的材料、颗 粒粗细不一的砂纸、不同形状的积木块、 生活用品等。
• 失认症 (一)躯体失认 (二)空间关系紊乱 (三)视听触失认 • 失用症 (一)意念运动性失用 (二)意念失用 (三)结构失用 (四)穿衣失用
没有意识障碍、感 官功能不全、智力 减退、注意力不集 中、语言障碍等
没有运动障 碍和感觉障 碍
认知功能障碍的训练
定义
• 由脑损伤所导致的认知功能的异常。 • 临床上以注意力障碍和记忆障碍最为常见 常用的认知评定量表:
视觉失认的训练
• 临床表现:在没有语言、智力、视觉等 方面障碍的情况下,患者却不能通过视 觉认识原来熟悉的物品的质、形和名, 也不能说出物品的功能和用途;不能辨 认熟悉的人与颜色。
• 训练设备与用具:照片、图片、生活用 品等。
• 操作步骤
1.了解患者的疾病史、个人史、生活环境及认知情况。 2.选择安静的房间,根据患者功能水平选择训练内容和方 法,备好用具。 3.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训练的目的、要求及内容。 4.针对具体的视觉失认障碍进行针对性训练。 5.教授患者使用适当的视觉外的感觉代偿技术。 6.调整生活环境。
把牙膏、牙刷放在桌上,让患者打开牙膏盖,拿 起牙刷,将牙膏挤在牙刷上,然后刷牙。患者动 作顺序颠倒为阳性
• 训练设备与用具:动作分解图片、各种 生活用品等。
• 操作步骤
1.了解患者的病史、个人史、生活环境及认知情况。 2.根据患者的功能水平选择训练内容和方法。 3.选择安静的房间,备好用具。 4.对患者和家属说明训练的目的、内容及要求。 5.先把活动分解为若干步骤分别进行练习,再逐步串连起 来,最终完成一整套系列动作。 6.简化日常生活活动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