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_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第8卷第3期2009年6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Jiangna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ol.8 No.3Jun. 2009

 【生态文明研究】

[收稿日期]2008-04-20[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的环境社会学研究”(批准号:08BSH034).[作者简介]同春芬(1963-),女,陕西富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等研究.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同春芬, 杨煜璇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摘 要]中国农村工业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换;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代价相当大,尤其是这些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忽视了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形成了沉重的生态负债,农村工业化和保护资源、环境、生态之间产生了日益尖锐的矛盾,面临的国土、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客观地说,农村工业的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资源高消耗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造成农村工业严重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理论研究的盲点与导向的片面性、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布局分散等。[关键词]农村工业化;环境污染;原因[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973(2009)03-0037-05

RuralIndustrializationandPrimaryInvestigationonItsCausesfor

EnvironmentalPollutioninChina

TONGChun-fen, YANGYu-xuan(SchoolofLawandPolitics,OceanUniversityofChina,Qingdao266100,China)

Abstract:Withdecadesofindustrialdevelopment,China'sruralareashasmadegreat

achievements,whichmakestremendouscontributionstothenationaleconomy,thusacceleratingtheconstructionofsmalltownsandthepaceofindustrializationinthecountrytopromotethe

conversionoftheeconomicsystem,transferringalargenumberofruralsurpluslaborforceand

increasingtheincomeofthefarmers.Therefore,theseachievementshaveplayedahugerolein

themodernizationprocessinChina.However,owingtoinfluencesfromfactorssuchassociety,economy,etc.,thecostofindustrializationinruralareaswasconsiderablyhigh.Especiallyover

theyearsofvigorouslypushingtheprocessofruralindustrializationtogoahead,weignorethe

issuesof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effectiveutilizationofresources,resultinginheavyecologicalliabilities.Ruralindustrializationisincreasinglyformingbiggerconflictswiththe

protectionofresources,environment,andecology,whichconfrontsusmorepressureonsoil,

ecology,resourcesandenvironment.Tobeobjective,theswiftgrowthofruralindustrialization

istoacertaindegreeattheexpenseofhighflowrateofresourcesanddestructionofecologicalenvironment.Causesforsevereenvironmentalpollutioninruralareasincludetheone-sidedness

ofblindlyusingtheoreticalresearchasourdirection;thedualityofoursocialstructure;

traditionalindustrializationmodelsanddispersedistribution.

Keywords:RuralIndustrialization;EnvironmentalPollution;Causes37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工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布

局分散和污染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代价相当大,尤其是这些年来在大力推进农村

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忽视了环境污染与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形成了沉重的生态负债,进而直接影响

到农村和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农

村工业化代价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一、农村工业化的成就及贡献

农村工业化是指将工业化过程引入农村地区,采用现代技术装备和工艺,以本地资源为基础,发

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从而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形成

现代农业产业。逐步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

代化工业国。”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试图探索出一条城市工业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然而由

于交通、住房、公共设施、就业、医疗福利均为国家

负担,致使城市工业化路子越走越窄。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被称为异军突起的乡镇工业的兴起,中

国农民出来搞工业了。“由于当时城乡二元经济的

对立和体制的局限,农民不能到城里去搞工业,就只能在农村里搞,从农业里边发展出来了工业。他

们以农村为基地,以地方性社区为基础,在传统手工业的基础上引进了机器。幸而这时的技术条件

以及动力的改变和交通的改善,也使现代工业分散

到农村去发展具备了条件。从沿海到内地,中国农民创办的乡镇工业很快就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

原之势。”[1]对此,费孝通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农村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发生、

发展的,而且又促进了农业发展,走上现代化的道

路。这是一条与西方工业化迥然不同的道路,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的道

路。”[1]

农村工业化的成就及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一

是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换。农村工业作为整个工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与城市工业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工业

化的发展。1978年我国乡镇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2%,1991年占32.7%,三分天下有其一;

1994年占49.4%,占据半壁江山;2000年占

60.1%,成为主要部分。乡镇企业的高速增长对农村乃至整个经济体制的转换起了十分重要的催化

作用。二是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2003年末,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13573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达到28.1%。非农收入已经

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人均获得非农收入

1216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6.37%。[2]三是加快了小

城镇建设的进程。农村工业是广大小城镇建设的

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2003年,规模以上农村工业

累计上缴补助社会性支出25.6亿元,为小城镇建

设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农

村工业已由发展初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状况,逐步走向与小城镇建设互为依托、互相促进、集

中连片、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布局状况正在发生明

显变化,聚集程度明显提高。到2001年底,乡镇企

业的聚集度,大中城市近郊区达到40%,东部地区

达到30%,中部地区达到20%,西部地区也有一定

程度提高。同时,乡镇企业园区发展达到一定规

模。到2001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乡镇企业园区9400多个,其中县级以上政府批准建立的有3900

个,农业部批准命名的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东西

合作示范区和科技园区达到638个。乡镇企业园

区工业实现的增加值达到6216亿元,占全国农村

乡镇企业总量的20%以上,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

的企业,有30%进入园区。乡镇企业职工到园区就业的,占到总数的20%。与改革初期比,以乡镇企

业园区为依托的建制镇的数量增加4倍以上,镇区

人口增加5倍以上。各具功能的特色园区逐步成

为地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区域,成为乡镇企业招商

引资的窗口和农村人口的聚集地,极大地促进了小

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3]四是推进了农业现代

化的进程。不仅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而且通过

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方式,为农业发展提供最直

接最强大的资金来源。2003年乡镇企业上缴支农、建农资金315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农支出的10%左

右,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

备水平。[2]

农村工业及乡镇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

巨大贡献,具体包括:(1)经济发展贡献。这包括经

济增长贡献和经济结构变革贡献。(2)经济效率贡

献。乡镇企业的发展成功地进行了丰富的劳动对

稀缺的资本的替代,提高了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组合效率,提高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3)农业

增长贡献。乡镇企业主要是依靠以农业为主体的

农村要素的供给起步并发展起来的,同时乡镇企业

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增长,加速了农业现代

化的进程。(4)社会发展贡献。乡镇企业的发展促

进了农村社会的各项事业,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3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