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 (总第92期) 重庆林业科技 JoURIVAL OFCHONGOINGFORESTRY SCIENCEAND TECHNOLOGY 27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调查初报
程德荣t滕秀荣z陈绪明z高洪 姜明z
(1四川省仁和区林业局;2重庆市林业规划设计院)
摘要:重庆岩溶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生态环境脆弱,基岩大面积裸露,石漠化严重,且以
每年1%速度扩散,形势严峻。据全市有岩溶.,+--k, ̄327.2:77hm2,占土地面积的39.9%,其中石漠化土
地92.56 ̄hrn2,占11.3%,石漠化发生率28.3%。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分别占石漠化面积29.3%、
56.9%、12-3%、1.5%。 关键词: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调查
1技术标准
1.1地类 1.1.1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
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林业辅助
生产用地。 (1)有林地生长有森林植被连续面积大于
O.067hm2,郁闭度0.20 ̄2_L(含0.20,下同)的林地,包 括乔木林和竹林。
(2)疏林地生长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
0.067hm2、郁闭度0.10-,-0.19之间的林地。 (3)灌木林地生长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
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em的小杂 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
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
(4)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通过 自然变化、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到成
林年限,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5)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 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
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6)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
它无立木林地。
(7)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
荒山荒地和用于发展林业的其它土地。
(8)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指直接为林业生产服
务的工程设施用地和其它具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 地。 1.1.2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分为水田和旱
地。 (1)水田 有水源保证和灌溉措施,在一般年景
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 灌溉的水旱轮作地。
(2)旱地除水田以外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1.1.3牧草地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主要用于畜
牧业的土地,分为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三
类。 (1)天然草地未经改良,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
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场。 (2)改良草地采用灌溉、排水、施肥、耙松、补植 等措施进行改良的草场。
(3)人工草地种植牧草的土地。
1.1.4建设用地指建造建筑物、构造物的土地。包 括工矿建设用地、城乡居民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其
它用地(包括旅游设施、军事设施、名胜古迹、墓地、
陵园等)。 1.1.5水域指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河
流、湖泊、水库、坑塘、苇地和沟渠等。
1.1.6未利用地 目前还未利用和难利用的土地。
包括荒草地、干沟、裸岩和其它未利用土地。
1.2岩溶地区土地类型 岩溶地区土地类型分为石漠化土地和未石漠化
土地。未石漠化土地分为潜在石漠化土地和非石漠
化土地。
28 重庆)林RESTR业YJOURNAL OFCHONGQINGFORESTRY SCI科ENCE技AND TECHNOLOGY (磊乏9 2)(思弟 期)
1.2.1石漠化土地: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 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石漠化土地。
(1)植被综A ̄.兰txl/.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2)植被综合盖度<7O%的牧草地;
(3)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 未利用地; (4)非梯土化旱地。
1.2.2未石漠化土地
(1)潜在石漠化土地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
≥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潜在石漠化土地。 ①植被综合盖度≥5O%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②植被综合盖度I>70%的牧草地;
③梯土化旱地。 (2)非石漠化土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非
石漠化土地。 ①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的有林地、灌
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 地;旱地;牧草地;未利用地;
②苗圃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水田;建设用地;
水域。 1.3石漠化程度 1.3.1石漠化程度评定因子及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定因子及评分标准如下:
基岩裸露度按30—39%、40—49%、50—59%、60— 69%、I>70%评分。 植被类型按乔木型、灌木型、草丛型、旱地作物
型、无植被型评分。 植被盖度按<10%、10—19%、20—29%、30—49%、
50—69%评分,旱地作物按30—49%记覆盖率。
土层厚度按lOom以下、10~19cm、20~39era、 40em以上评分。 1.3.2石漠化程度分级及评定标准 石漠化程度.6-}4级(根据各指标评分之和)具体标
准如下:
(1)轻度石漠化(I):各指标评分之和≤45
(2)中度石漠化(Ⅱ):各指标评分之和为46~60
(3)重度石漠化(Ⅲ):各指标评分之和为61 75 (4)极重度石漠化(Ⅳ):各指标评分之和>75
2调查方法
2.1 技术路线 利用最新1:1万地形图,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林业区划、农业区划、土壤普查等专题调查资料,现 地对坡调绘岩溶地区土地,再深入地块调查岩溶地
貌、岩溶土地类型、地类、岩石裸露率、土壤类别、土
层厚度、植被类型、植被盖度、坡度等因子,了解岩溶 地区石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及程度。
2.2调查方法 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调查。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或 进行踏查确定岩溶区和非岩溶区;在岩溶区内区划
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和非石漠化土地。
根据岩溶土地类型、岩石裸露率、土地利用类
型、土层厚度、植被类型、植被盖度等区划条件区划 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非石漠化图斑。最小图斑调绘
面积为lhm:;图斑以乡为单位,按从上到下、从左到
右的顺序连续编号,图斑号不能重复或遗漏;调查图
斑的空间位置、岩溶地貌、母岩、土壤类别、坡度、基 岩裸露度(或石砾堆积度)、土层厚度、植被类型、乔灌
盖度、植被综合盖度等监测因子进行现地调查,填写
《石漠化监测因子调查表》。
3结论与分析
3.1岩溶土地
3.1.1岩溶土地类型
表3—1 石漠化土地和潜在石漠化土地按地形地貌类型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
岩溶地藐\\类型 合计 石漠化土地 潜在石漠化土地 备注
合计 178_37 92.56 85.8O
岩溶山地 136.89 68.78 68.12
岩溶洼地 17.68 11.99 5.69
岩溶谷地 14.51 7.16 7.35
岩溶丘陵 9.3O 4.64 4.
66 第2期 (总第92期) 重庆林业科技 JOURNAL OF CHONGQJ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9
调查区面积819.3万hm2,其中岩溶土地面积 327.22万hmz,占调查区面积的39.9%,其中石漠化土
地92.56万hm2,占调查区面积的l1.3%,石漠化发生
率28.3%;潜在石漠化土地85.8O万hm2,占调查区面 积的10.5%;非石漠化土地148.8万hm2,占调查区面
积的18.2%。 3.1.2岩溶地貌类型
调查区岩溶地貌类型主要有岩溶山地、岩溶洼 地、岩溶谷地、岩溶丘陵四种。其中岩溶山地面积
136.89万hm2,占岩溶土地总面积的41.84%,是调查
区最多的岩溶地貌类型;岩溶丘陵面积为9.30万
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8%,是调查区最少的岩溶 地貌类型(详见表321 o
3.1.3岩溶土地利用类型
在调查区327.22万hm2岩溶土地中,林地面积最 多,占岩溶土地面积64.29%,但因天保工程及退耕还
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岩溶土地主要集中在潜
在石漠化和非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发生率27.48%;未
利用地中石漠化发生率最高,达98.63%(详见表3— 2)。 3.2石漠化土地分布
3,2.1按经济区域分布
调查区石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集中分布在长江 两岸的三峡库区和乌江两岸的少数民族地区,零星
分布在渝西片区和主城区。三峡库区石漠化面积占
调查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55.5%,少数民族地区石漠 化面积占36.1%,渝西片区和主城区分别占石漠化土
地总面积的6.8%和1.6%。 3.2.2按流域分布
调查区石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中游干
流区间、乌江流域和沅江流域,其面积为89.8万 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97.05%,尤以长江中游干
流区间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占石漠化总面积的
54.56%。渠江流域分布最少,只占石漠化总面积的 0.08%(详见表3—4)。
3.2.3按地类分布
石漠化土地中,按土地利用类型分,耕地面积
25.1万hm ,占27.15%;林地57.8万hm2,占62.54%,未 表3—2岩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表 利用地9.3万hm2,占10.08%,
单位: ̄i'hmz牧草地面积0.3万hm ,占
合计 石漠化土地 潜在石漠化土地 非石漠化土地
合计 327.22 92.56 85.80 148.85
林地 210_36 57.8O 85.06 67.50
耕地 103.62 25.13 O.71 77.78
牧草地 0。77 0.3O O.O3 0.44
未利用地 9.46 9.33 0.12
建设用地 1.76 1.76
水域 1.24 1.24 0.32%。在林地中,灌木林地
面积最大,占林地的34.17%,
其次是有林地,占林地的 2O.o4%,无立木林地最小,占
6.36%。(详见表3—5)。 3.2.4按植被盖度分布特点
石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 植被盖度为20--49%之间,
面积为87.9万hm2占石漠化土
地的94.
93%,其中植被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