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学院第八届CD-TD科技调研大赛 非专业参赛作品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 情况调查分析
团队名称:儒雅队 队员:鹿帅 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erception of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采用总体描述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展示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有一定帮助,并通过此次活动唤醒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认知;大学生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hinese nation development hop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ffecting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even Chinese nation's great rejuven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cognition. This article uses the overall description and the sample investigation method, had demonstrat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gnition situ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and has analyze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gnition situation. Meanwhile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gnition situation question proposed that some new suggestions, hoped can as well as realizes own value maximization to university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to have certain help, and awakens everybody through this activity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ttention!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erception;University students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而谁又能给出准确理解?对于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御、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又会怎样呢?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青年一代,当出生时,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要么有严重的误解。遭遇文化缺失的这一代人,面对的这样一种格局,已经是非常严重的倒金字塔形状,如果任其发展,将有严重的后果。 尤其是大学生做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为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旨在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就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中坚,日后的国之栋梁,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只有加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才能加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才能提升本国的综合水平,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下,保持自己独树一帜的民族精神。
二、中华传统文化
1. 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产生,发展,创造而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包括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也包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包括中国古代教育,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既包括中国古代艺术,也包括中国古代史学;既包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包括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2. 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几千年的心血结晶,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民族智慧和无可限量的创造才能。它深深植根于全世界华夏后裔的心灵之中,成为一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可把全世界华人华裔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这条精神纽带曾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团结凝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历经磨劫,却是百世长存。今天,这条精神纽带同样可为实现一国两制、祖国统一,继续发挥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3.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探索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当代与未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当代和未来中国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诚信知报的高尚情操。
三、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要在人类文明中以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屹立于世界。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一个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如此。 而今,世界多元文化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唯有高擎中华文化的大旗,弘扬民族传统,加强国民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才能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学的时间是宝贵而又有限的,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学习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更能增强爱国情怀。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我们对不同大学学生进行了采访与问卷调查。本课题从“认同、知晓、态度”三个方面调查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1. 认同 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现在的许多媒体很商业化,“西化” 、“韩化”宣传使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淡化,正处于社会化阶段的青少年从服饰发型、饮食和歌舞到对国外生活价值观都极度模仿推崇,出现民族文化认同危机。 但绝大多数大学生也都认为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模糊肤浅,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更是知之甚少,但总体上大学生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仁义礼信忠孝廉耻”道德标准对大学生仍然适用,仅2%的学生表示“从不这样认为”,53%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很重要”,另有45%的同学认为“有规范作用”。 “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古代读书人的思想,大部分学生(69%)表示现在“仍会考虑”,且24%的大学生认为“那一直是我的理想”。
2. 知晓 调查中很多大学生连国际节日和本国传统节日都分不清,而国外情人节和圣诞节在他们中却很受欢迎,对中国本土宗教的了解也令人担忧,有个别大学生甚至认为基督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此外,社会媒体对本国文化宣传不到位不全面。 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21%、32%、43%。 在对传统文化艺术以戏曲为例的调查中,有81%的大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的人都不多,分别占4%和5%。81%的被调查者家里“只有一部分”文房四宝 。 对于CCTV11京剧方面的精彩演出,35%的同学表示“没兴趣去看”,12%的同学表示“看了,兴趣不大”,18%表示“看不懂”。而京剧作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未来祖国的栋梁,对她的了解却越来越少。令人担忧的是,若干年后,会不会没人懂京剧而让她消逝。 另一方面,61%的同学表示对琴棋书画等传统技艺“部分了解”,1%的受调查者表示“精通”某一门传统技艺。69%的同学表示“很有兴趣”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 而在传统文化知识方面,还有人对孔子了解一点点,只知其与《论语》有关,对于出生地是曲阜、有三孔、儒家学派、联合国孔子教育奖等一无所知;还有2%的大学生认为“吃粽子”不是端午习俗。夸张一点讲,这就好比西方人不知道有圣诞老人,这是多么的遗憾。仅有31%的同学知道中医中药和书法京剧并称“中国三大国粹”。 38%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座右铭,31%的人没有座右铭。25%的人不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只有39%的人会写毛笔字。只有21%的人知道国歌的原名是什么!„„ 在对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方面的途径调查中发现,“课本知识”和“各类书籍”是主要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但是获取传统文化的方法却有待改善。虽然课堂教育是获取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这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