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网络语言暴力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网络语言暴力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网络语言暴力及其治理对策
【摘要】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
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网络语言暴力的频繁发生,给网络用户个人、社
会、乃至国家都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本文拟从
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出发,剖析其危害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
遏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净化网络环境的效果。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 成因 危害性 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工作生活、休闲娱
乐的各个方面都变得比以往更加便利,于此同时,其各种负面效应也伴随而来,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语言暴力。从2006年的“铜须门事件”到今年马来西亚
籍艺人因“马航事件”招致无辜谩骂,网络语言暴力现象愈演愈烈,网络语言暴力
的实行者们在对社会事件口诛笔伐的同时,也侵犯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了
和谐的网络环境。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概念
网络语言暴力目前在学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戴玉磊将其定义为专指在
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发生的以语言为媒介、对特定对象的辱骂攻击行为。程素
卿则将其定义为:“大量网民对某一具体事件中的具体对象发起的一系列具有侮
辱性、攻击性、煽动性的言论,从而影响此对象及其亲友的正常学习、生活,并
对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的事件”。

笔者认为综合网络语言暴力的特点及其发生的环境,应将其定义为大量不负
责任的网民在网络虚拟空间对某一社会事件进行的一系列具有侮辱性、攻击性、
煽动性言论,并通过人肉搜索或利用网络舆论干涉司法,将事件蔓延至现实生活
中,造成事件当事人及其亲友造成心理伤害的行为。

二、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
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空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暴力的表现
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文字形式。文字形式是网络语言暴力的最初形式。主要通过键盘打字的方式,
在论坛、博客、聊天室等网络平台发表评论,或者在网络上散发谣言,通过自己
的文字激起他人愤怒情绪,进而对特定的人进行语言暴力攻击。以2006年的“铜
须门事件”为例,一位男子在网上发表了一封长信,痛斥了一位怀疑与他妻子有
染的学生,随即数百网民就加入了攻击行列,其中更有人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
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在极短的时间内,蔓延至整个网络,这些
陌生人通过网络工具搜索这名学生的身份和地址,把其逼出大学,更令他的家人
不敢出门。这次事件使中国网民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招致国外的强烈关注,中国
网民也被国内外人士被称为“网络暴民”。
视频、音频形式。网络语言暴力的另一种主要形式是在现实中拍摄或录制包
含暴力语言的视频和音频,通过网络渠道上传到互联网上,或者对已经存在的网
络视频进行更改,加入暴力语言后重新上传到互联网上,利用视频激起网民情绪,
对特定人或事进行语言暴力攻击。以李玫瑾为例,因为其对药家鑫一案的一些不
符合常理的说法,部分网民制作视频对其进行语言暴力,她的名字被修改成各种
版本,且改得甚为龌龊,不堪入目,不仅如此,她的学历还遭受到质疑,还有她
的头衔也沦为一些肮脏的字眼。

滥用“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指通过搜索引擎和知情人士匿名公开信息,将
当事人及其亲友的信息发布在网络平台的搜索方式。这本来是一种方便网民获取
信息的方式,但这种方式被滥用的危害性却极其巨大。一旦公民因为一些不被普
遍认同的事情被人肉搜索,其隐私权会被侵害,同时也会招致网络语言暴力攻击。
以去年的“到此一游事件”为例,中学生丁锦昊因在埃及旅游时,在卢克索神庙的
浮雕刻上 “丁锦昊到此一游”,事情一经网络曝光,网民们大肆口诛笔伐,丁锦
昊很快就被人肉搜索,不仅自己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也影响了其家人的正常
生活。

利用网络舆论干扰司法。利用网络舆论干扰司法,主要是指网络上的部分个
体,在网络上散播有利于自己的信息,利用网络舆论,对正在审判的案件或者将
要审判的案件进行所谓的网络审判或民意调查,达到干扰司法的行为。以药家鑫
案为例,由于各方都利用网络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法院始终处于网络舆论漩
涡的中心,导致整个案件一波三折,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司法活动。

三、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
网络语言暴力对个人的危害。网络语言暴力虽然不能直接伤害到公民的身
体,但是却是对公民名誉权和隐私权的大肆践踏,对他们精神和心理的伤害是无
法估量的。网络语言暴力的危害不仅只是在网上对当事人造成困扰,这种伤害还
会危及他们的现实生活。

中国古人讲:“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网络语言暴力往往会导致当事人内心
脆弱不堪,自甘灭亡,或者变的暴虐异常,甚至有报复社会的行为。当一个人面
对网络语言暴力时,要么是被血淋淋的唾沫淹死,要么是变的疯狂。而且由于人
肉搜索的不正当使用,这种暴力会扩散到其家庭和社交网络,使当事人的朋友和
家人的生活陷入混乱之中。

网络语言暴力对社会的危害。网络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空间,它是目前传播
速度最快的传媒,这种快速传播信息的形式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但是也方便了
网络语言暴力的快速传播,会使得网络语言暴力由一个简单的个人侵权演变为一
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不文明的言
语方式会在网民的相互模仿中成为习惯,网络社会里的不良生活方式难免会在现
实世界里复制,现实社会因此受到影响。
网络语言暴力的发起者在网上留下的暴力言论很多都会被人复制到其他地
方,新的网民在看到信息的时候往往会不加调查,在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进行再次
传播,误导更多的人运用网络语言暴力的手段对当事人进行评价,这些语言暴力
会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影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体系。中国的网民大部分
是青少年,还没有成熟的价值观,一旦被网络语言暴力影响,会造成很严重的社
会问题。如彭宇案,一起简单的民事纠纷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甚至影响到了现
实生活中的道德滑坡,极大地冲击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网络语言暴力对国家的危
害。网络语言暴力对国家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国家安全和司法系统方面。网络
谣言是网络语言暴力的一部分,这种言论一旦被国外敌对势力利用,不可避免的
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另外,由于网络的便利和迅捷,开始有一部分人利用网
络舆论干涉司法,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现在的互联网上,不负责任的捏造的恶炒的低俗的东西有很多,越来越多的
人注重的是吸引眼球而不是文章、帖子内在的精神,而是如何以惊人的言论和图
片、视频吸引民众目光,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在这种思潮下,网络诚信和网
络道德显得微不足道。如今年美国的“杀死中国人”时间,在流传到网络后,引起
了两国网民的激烈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外交关系。

四、治理网络语言暴力的对策
网络语言暴力是由多种原因产生的,因而对其的整治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多
管齐下、综合治理。

其一、完善网络管理立法,加大以法治网的力度。首先,我国法律对网络语
言暴力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就使得我们很难界定哪些网络语言行为构成侵
权。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地确定网络语言暴力的定义及其法律责任,进而更好的
规范网民的言行。其次,我国法律对于网络语言暴力侵权的规制主要在侵权责任
法以及其他一些法律中,但规定的都比较笼统,在实践中的适用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需要尽快出台配套的司法解释。再次,明确网络服务商义务和责任。作为内
容服务商,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内容,也要承担侵权责任。若其知道违法信息
存在不去删除,亦或是权利人举报侵权信息,要求删除相关内容,网络服务商不
删除就需承担违法责任。

其二、提高公民网络素养,净化网络语言环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
络素养正越来越成为一个公民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要通过教育,提高公民文明
上网、文明使用网络以及识别网络信息真伪的鉴别力,以及正确、公正理解网络
报道的事实的能力。只有这样,网络语言环境就能得到极大的净化,网络语言暴
力就能得到极大的遏制。

其三、强化网上舆论引导,控制、减少各种“噪音”。互联网极大的拓展了民
众的言论空间,各种利益诉求得以表达,各种意见可以平等讨论。但是言论自由
和表达权必须要以符合法律法规、不侵犯他人及公众合法权益为前提的。无端侵
犯他人隐私权,公然诽谤他人、侮辱他人人格,用谣言混淆公众视听,这样的“噪
音”当然必须努力加以控制、清除。
五、结语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
权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言论自由可以滥用,我们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要
考虑到公共利益,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网络语言暴力的发生不仅同公
民的网络道德密切相关,也与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规制网络语
言暴力要采取多种方式,既要注意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采取措施,也要在现实生活
中进行规范。只有在人们心里建立起牢固的门槛,才能将网络语言暴力拒之门外。

参考文献:
[1]戴玉磊.浅析网络语言暴力的心理机制[J].开封大学学报,2009.
[2]程素卿.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透析[J].语文建设,2012.
[3]李宪灵.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
学,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