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因“有效情境”而精彩——特级教师李君执教《找规律》教学片段赏析

课堂因“有效情境”而精彩——特级教师李君执教《找规律》教学片段赏析

●智慧课堂ZHI HUI KE TANG 课堂因“有效情境"而精彩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 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 一个教学内容,为了沟通学生的生活经 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特级教师李君教 学片段如下。 片段一:在游戏情境中铺垫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 吗?4-师说一个词语,请你们用一个具 体的动作袁示一下。 师:拍手——拍手——拍肩(连续 喊三次),请大家猜一猜接下来该做什 么动作了? 生:拍手——拍手——拍肩。 师:猜得真准,谁能说说你是怎么 知道的? 生:因为老师总是让我们拍两次手 拍一次肩,拍两次手拍一次肩……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日常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样按照一定顺序 有规律的排列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赏析]一个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 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 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 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 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 ——特级教师李君执教《找规律》教学片段赏析 闰瑞利 基础。李老师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 验,创设情境,用游戏接触与数学知识 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探索规律 有关的内容,这样看似简单而随意的设 的兴趣。在这一环节中,李老师充分利 计,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j兴趣,还 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设置生活化场景, 牵动了学生学>---j新知的向往,很自然地 利用多媒体动画特点,将教室布置成庆 引导学生转入到了规律的探究活动。 祝“六一”儿童节的联欢会场,这是学生 非常喜欢和熟悉的场景。这样的场景设 片段二:在生活情境中感知规律 置,很好地架起了生活与数学之间的桥 梁,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理、交流这 师:生活中有规律的东西太多了 一途径,很顺利地说出了生活中所隐藏 (课件演示主题图),这是庆祝“六一”儿 的规律方面的数学知识。通过找规律的 童节,小朋友们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 教学,使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联 察,你l都 了什 , 系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社会的 、 士 、 、学生、灯笼, 联系,能使学生感受到规律在现实生活 还有同学们围成一圈跳舞。 …… …~……………… 师:你发现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 中的大量存在和广泛运用,从而使学生 律的?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运用找规律的思维方法去发现客观世 学生交流后,汇报:我们发现小旗 界中一些隐含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 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经过多个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回 答、表述规律) 片段三:在操作情境中深化规律 师最后小结:红——黄——红—— 苎: 两个为一组循环o(课件演示排列 师:你们真了不起!从漂亮的教室 ’ : 个应该是什… 舶 稚 生 贡色。 砖.相I ,,曼 学生汇报小花、学 师 _开学具盒,我说什么你就从 生、灯笼的排列规律。 盒子 。摆 二排, [赏析]创设生活情境能使课堂教 听明白了吗? 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孩子们能身临其 前一种教学仅仅是教师教学生知识,是 授之以鱼:后一种教学是真正意义的学 生学习,是教师授之以建造渔场的方法; 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是质的提高。那 么,很多的数学教师为什么还要长期坚 持前一种做法呢?究其原因:前一种教 学,所有的重点、难点及思维的关键点都 由教师给出,学生会很顺利的通过课堂 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会节省很多时间,教 46馘豫磁碗疆函圃 师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大量的习题,应 对目前的中考是不成问题。但是大家忽 略非常重要的一点,这种教学培养的学 生,除了会解题,还会什么?除了应付考 试,还剩什么呢?而后一种教学在起始学 年最开始每堂课的教学上肯定需要很 多时间,当学生从思维上、方法上有一定 的积淀,研究的习惯一旦形成,他们不但 可以轻松掌握知识,关键是获得研究数 学问题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这些才是 真正的能力,他们会有很多的潜质被开 发出来,无论对中考乃至高考都是有利 的,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十 分必要的。思维是数学的体操,数学教师 应该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思维的殿堂,让 学生亲自遨游其中,体会数学思维的奥 妙所在,追求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 (作者单啦: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ZHI HUI KE TANG智慧i膛一 师:正方体、圆柱体、正方体、圆柱 体、正方体,下一个该是什么?为什么? 生:圆柱体,因为学具的排列是有 规律的,正方体后面就是圆柱体。 师:(多媒体出示例2的第2组规 律)有规律吗?请同桌摆一摆,最后两个 应该摆什么图形?这一组的规律是什 么?还是每两个一组循环吗? 生:每三个为一组循环。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有每两个 为一组循环的,也有每三个为一组循环 的,那么会不会有每四个为一组循环的 呢?(多媒体显示公园里小朋友们在放 气球的场景) 生:气球的排列有规律,是红—— 黄——蓝——绿,每四个为一组循环。 师:看来,排列的规律是各种各样 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昨天, 朋友送给我一个非常漂亮的手镯。(放 展台展示) 师:你发现规律了吗?是什么? 生:(观察讨论后)一个贝壳和两个 黑珠子为一组循环的规律。 师:(高举戴有手镯的手微笑着问) 美吗? 生:(异口同声)美! 师:这就是规律美,有规律的东西 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师:我也做了一条项链回赠给朋 友,请你们先欣赏一下。(展台展示被遮 挡一个珠子的有规律的项链) 师:有一个珠子看不见了,你们猜 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我猜是蓝色的。 因为我观察到这条项链上的珠子是有 规律的,红——蓝——黄,每三个为一 组循环,红色和黄色之间应该是蓝色 的,所以被遮挡的是蓝色。 [赏析]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 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仍以具体 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俩者之问的矛 盾,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组织学生动 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促进 学生认知发展。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李老师把动手操作与思维活动紧密结 合在一起,在一次次地操作中引导学生 多角度、深层次地感悟规律,归纳出事 物排列的规律,完善了新知的建构,发 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现了“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 规律,探索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 变化趋势”等课程目标。 片段四:在实践情境中创造规律 师:这条项链是老师自己做的,老 师的手是不是很巧?用你们平时夸奖同 学的方法夸夸老师吧!(学生有规律的 节奏拍手) 师:你们夸奖老师时手拍得很有规 律,按规律继续拍下去好吗? (生高兴地一起按规律拍手) 师:真棒!有规律的动作和声音同 样让人感到规律美。如果让你自编一组 这样的动作、声音,可以吗?我们四人小 组合作,自编自演一组动作,配上不同 的声音,比如,学一学猫、狗、鸭子的叫 声等,看看谁是最优秀的动作设计师, 谁是最棒的明星小演员! 组1:X X——X X X.X X—— X×X……(有规律地拍手,简单!) 组2:X X(拍手)——汪汪(小狗 叫),X X(拍手)——汪汪(小狗叫) ……(在上一组同学的基础上有所改 变,活泼!) 组3:X X(拍手)——喵喵(小猫 叫并带有动作)——嘎嘎(小鸭叫并带 有动作)……(学生创造的规律已经较 复杂了,活泼而生动!) (学生分小组表演、展示,课堂气氛 异常活跃,台下的同学不由自主地和台 上的同学一起做起了动作。) [赏析]学生获得新知,并不是学习 的终结,学会应用知识才是最终目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帮助、鼓励 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尝试,使学生在观 察操作、交流合作、总结反思的学习活 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数 学的无穷魅力。在这一环节中,李老师 为学生精心创造了与现实生活亲密接 触的机会,经过示范创造规律、自主创 造规律和展示创造规律等数学活动,凸 显了学生的个性与集体智慧。整个过 程,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真正当了一次知识创造者。 综观以上几个片段所呈现的情境, ~堂有趣、生动、愉快、扎实的“找规律” 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在整个教学 过程中,没有刻意做作的安-N},生硬的 搬套,只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 验创设的情境,采用教师与学生之间谈 话方式,在交流中使知识自然融入学生 脑海,短短四十分钟,真正是教学“无 痕”,精彩“有痕”。 (作者单位:安徽灵璧县实验小学) 

豳固随 

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