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
全网发布:2011-06-23 22:00 发表者:郭兆安 2124人已访问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十分常见,发生率约占1/3,导致患者住院率及死亡
率明显升高,且经常处于慢性炎症、疲劳、创伤难以愈合中。其发生原
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 过分的饮食限制使得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或不均衡;
透析不充分,尿毒症毒素以及药物使用、精神抑郁等因素刺激使得胃排
空延迟或时常腹泻,营养物质吸收障碍。

营养物质丢失增加 在透析排毒、除水的同时,一些小分子的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VitB12等也可同时被透出。如血液透析5小时将丢失6-8g氨
基酸,若有消化道出血存在,其100ml全血相当于14~17g蛋白质。

蛋白质分解增加 代谢性酸中毒,内分泌紊乱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1、甲状旁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增加以及慢性
炎症状态均可引起患者蛋白质分解增加,导致营养不良发生。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与厌食、感染、代谢紊乱、透析中营养物质
的丢失等有关,也与透析膜的不相容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进食量不
足,达不到机体的最低需要量。临床上透析者营养不良时会发生诸多不
良后果,如抵抗力下降,常合并细菌感染,甚至霉菌或结核感染,且感
染后不宜控制;还有体力下降,患者常感疲乏,工作精力下降,严重者
生活不能自理;心理上易产生自卑及精神上的困扰,生活质量下降,失
去生活乐趣。营养状况好者可正常透析数十年,而营养状况差者,其尿
毒症合并症和死亡率均增加,病人寿命明显缩短。因此,患者在做好充
分透析的同时,要掌握好有关的饮食常识,注意热卡和各种营养要素的
摄取,以防治营养不良的发生。

对尿毒症合并营养不良者,应尽可能寻找并纠正导致营养不良的可逆
因素,治疗伴发病,强调早期透析和充分透析,并给予营养补充,包括
口服和非肠道两种补充法。

经口补充 口服必需氨基酸是最简便易行、且最符合生理的方法,透析
患者每天要补充15~20g的必需氨基酸;其次要优质高蛋白、高热量、
多维生素等合理、平衡膳食,以加强蛋白质的利用和减少分解代谢。

(2) 非肠道补充 适用于不能很好进食或胃肠吸收不好,而营养状况
差的透析患者或高分解状态透析患者。静脉给予氨基酸、脂肪乳、高
糖,并加用适当的电解质及维生素,补充左旋肉碱,使每日提供给机体
的总热量在100~140kj/kg.d之间,以保证机体供能,避免出现负氮平
衡。

透析患者饮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营养状况的好坏,因此,透
析患者要掌握有关饮食常识,注意热卡及各种营养要素的摄取。具体应
做好以下几点:

蛋白质的摄取 未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d,而血液
透析后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2g/kg.d,其中50%为高生物价蛋白,其每次
血透前的BUN应达26.8mmol/L,体重保持在理想水平。对腹膜透析
者,蛋白质摄入量应为1.2~1.5g/kg.d,血BUN应达28.6mmol/L。

总能量的摄入 包括蛋白质、脂肪及糖,一般透析患者热量摄入应为
96.3~11.3 kj/kg.d。其中糖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量的55%~60%,且以
复杂的糖类为主(如纤维、多糖等);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超过30%,其
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10%。

水、钠摄入 正常人每天钠摄入约为2~6 g,透析病人应视具体情况而
定。有残肾功能,每日尿量超过1升,可轻度限水(<2L/d),限钠
(<3~4g/d),并同时应用利尿剂;无尿血透患者应限水(<1L/d),限
钠(<2g/d),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低于5%干体重。腹透患者水分能
持续清除,若超滤较好,应限水(<2L/d),限钠(<3~4g/d)。若超滤
欠佳,则限水限钠同无尿的血透患者。

钾钙磷的摄入 肾功能衰竭时由于排钾、排磷及VitD转化功能受限或消
失,故血透患者应低钾、低磷、高钙饮食,并适当补充有活性的VitD;
腹透患者因腹透液中不含钾,往往引起低血钾症,一旦发生要及时补
钾。

维生素的摄入 透析可丢失水溶性维生素,故Ronco等提出所有透析患
者必须补充叶酸及B族维生素,饮食中要选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减
少贫血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之,尽管透析患者的饮食限制较多,但仍应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并发
症、经济条件和饮食习惯等加以调整,尽量做到个体化。过分的饮食限
制反而导致营养不良。饮食调查应在透析开始后3~6个月进行一次,而
对饮食限制的依从性应每月调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