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4月19日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
新体系研究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
2020年4月19日
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1 引言
军工企业多年来贯彻国家“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政策,
按照国家对各企业的战略定位,制定实施相关发展战略,形成了
以各军工行业为特色的主营业务框架。国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进程中,提出在军工建设中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进一步明
确了军工企业新时期发展建设的方向。因此,探索构建军民融合
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促
进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企业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思
想、推动科学发展转型的本质要求和基本保证。
2 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背景
2.1 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富国强军的现实需要
军工企业承担着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
使命,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投入的领域,国防
军工全行业拥有规模几十万的科技队伍和国内一流的科研设施,
是国家推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骨干力量,应当义不容辞地
肩负起引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发达国家,都是经过积极推
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在不断增强军事实力的同时,促进了整个国
家的科技发展和工业发展。因此,国防军工企业要想肩负起引领
科技发展和提升工业基础的重任,只有突破军是军、民是民的体
制束缚,经过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将军用技术更多向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2020年4月19日
民用领域转化,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的良性互动发
展,才能更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服务。
2.2是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促进军工企业科学发展的
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
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军
民结合”到“寓军于民”,再到“军民融合”,这些重要思想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军工的建设和发
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建国以来中国在长期的临战思想指导下实施积极防御的指导
方针,建立了门类齐全,生产能力较强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忽
略了国防工业同国民经济的联系,自我封闭,制约了国民经济的
发展。由于客观影响,军工行业在军转民发展过程中基本维持的
是一个军民分离的工业模式,军民品只在制造层面利用军工制造
技术实现工序间融合,而在科技研发创新层面还是分离的,维持
的是一个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传统的科
技创新体系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投资层
(决策层)的企业技术中心,第二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经营层的
产品开发中心,第三个层次是服务于企业生产层的技术部。军民
分离的工业模式再加上条块分割的科技创新体系,对军民融合战
略思想的贯彻实施产生了明显的阻碍。首先造成科技资源分散,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2020年4月19日
制约了企业科技发展,军品科技投入结合民品发展不够,民品自
主创新能力不足;其次,在军民品科技成果转化中科研与制造工
艺技术缺少统筹协调机制,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军民品科技创新
及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三是军品面临武器装备转型升级,国外新
市场开发,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矛盾和问题归
结到一点就是军民科技层面融合不够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根本
在于在体制上寻求突破。因此,探索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技创新
体系成为企业推进战略实施、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这
也是国防军工全行业普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没有现成
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探索中前进、实践中完善。
3 大型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内涵
构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是以军工企业发展战略为
指导,以支撑企业核心主业发展为根本,打破传统的科技创新体
系建设模式,突破军是军、民是民的科技体制束缚,优化配置军
民融合科技创新要素,建立新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以新体
系的“三个机构”替代传统科技创新体系的“三个层次”,从战
略高度统筹军民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整合军民品科技资源,发挥
企业优势,以科研并行组织模式为基础,搭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平台,建立企业科技系统的执行机构,以市场化、实体化为目标
打造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的五项功能,形成企业军民融合型科
技创新体系的旗舰;加强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建立健全军民融合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
2020年4月19日
型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经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激发军民融合型
科技自主创新的强大力量,推动军工企业向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跨
越,更好肩负起强军富国的神圣使命。
4 主要的做法
4.1着眼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战略及规划,搭建军民融合型科技创
新体系框架
军工企业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必须要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竞
争和适应国内外军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军工企业产品涉及国家安
全和国际战略地位,是国家国防安全的技术和物质保障,在市场
条件下,军工企业要具备二个能力:一是平时和战时武器装备科
研生产和供应能力,二是企业自身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能力。军
工产品的对抗性决定了军工企业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就没有出路,军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托军工技术开展自主
科技创新,发展军民品产业。科技创新的成果是军民品产品,科
技创新的动力是鼓励创新的组织制度,只有制度创新才有科技创
新,军工企业必须打破军民品固有的发展模式,实施军民融合科
技创新战略,整合科技创新要素,建立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
(见图1),才能保持企业经济不断增长和持续发展。
4.1.1 加强战略规划,建立军民融合型科技创新体系
以推进企业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战略实施,促进军民品科技发
展为目标,在新的企业制度建设中实施战略规划。在构建军民融
合型科技创新体系过程中,在企业自上而下建立军民融合型的科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
2020年4月19日
技创新体制与机制,促进科技层面的军民融合发展。
指导原则,一是进行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组织设计。在企业最
高决策层董事会设立科技决策机构,统筹母子公司军民融合科技
创新与发展规划。军民融合由企业顶层决策启动并监督,企业相
关部门协同推进,营造一个有利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
和体制机制。形成行政决策为科技决策提供保障的组织机构。在
企业经营层建立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架构,在军民品科技开发中形
成统筹企业科技资源,实现军民技术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机
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架构设计打破军民品技术分割的传统模
式,发挥企业制造技术优势和科研优势,以并行研发组织模式为
基础,统筹专业体系和研发流程。将部门重组与任务划分结合,
经过职能组织、专业组织、项目组织的体系协同,在母子公司之
间,军民品科技开发中形成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交互的多维度开
放式网络矩阵型管理结构。
二是建立更加开放的产学研官相结合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环
境。主动识别并获取民用领域中产生的高新技术,将她们同企业
民品结合,促进产品产业升级,将她们同部队服役的新旧装备结
合,实现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以此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和保持
部队装备的技术优势。
三是资源配置和机制创新相结合,以军带民。利用国家对军
事项目的投入,加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础,带动企业竞争力和
企业经济的增长,让国防建设成为企业经济建设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