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过总结《硅酸盐工业分析》这门专业课程教" />
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href="#">

[摘要]文章通过总结《硅酸盐工业分析》这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行动导向为理论基础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技能式课程教学模式,为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关键词]硅酸盐工业分析;教学模式;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8-0001-02

《硅酸盐工业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硅酸盐工业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能力,能够应用硅酸盐工业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硅酸盐工业生产中原料,中间产品和产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配合料进行调整。 这是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岗位操作技能,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化验检验任务。显然,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传统的以课程教学模式是不合适的,容易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高效而主动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缩短独立上岗的距离,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反思,并开展了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 “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运行框架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上,课程项目按“入门一主导一自主”进行一体化设计,项目实施场实现课堂一校内实训室一校外实训基地一体化一我们对课程内容、课程项目、课程实施、技能训练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即“职业技能一综合职业能力一职业素质”一体化训练;“理论一实践”一体化教学,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项目教学实施体系。 设置项目的企业工作场景,变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真正融入工作岗位角色扮演中,一切以企业化验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角色一致性。 设计与实际工作一致的学习情境,将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课程学习任务相融合,选择4个项目作为载体,设计项目工作任务,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计划任务,检查任务,评价任务的过程中传授相关知识,在任务完成后对知识作系统、归纳、总结处理,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技能式教学模式运行框架如图l。

2 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与理论依据 2.1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高职院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主体是学生,目标是能力建设。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驱力和创造思维,围绕教学内容和重点,挖掘学生主体的潜能, “知识点”整合原则。“知识点”整合是指在教学设计中有目的地将类似或相近的“知识点”科学地编排在同一教学情景中进行教学; 单一到整体原则。单一到整体原则是指课堂教学中,坚持项目带动、任务驱动,先易后难,从单一的基本技能开始,以综合岗位技能训练结束。 2.2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高职院校是培养和输送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特点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为根本目标。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教,乃是真教,从做中学,才是实学。”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以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技能目标培养。

3 课程教学的操作程序 教学项目来源于一线的实际工作任务,把每个工作任务分为导向、信息、方案制定、实施、评价、总结几部分。 (L)任务导向。指明工作的方向和着手点,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思考,确定需要用到哪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在“玻璃成品主要成份二氧化硅的测定的测定”任务中,简单介绍项目的内容、特点、目标要求、考核标准,讲解控制二氧化硅成分的工艺意义,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分析任务。指引学生根据任务自己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及相关技术标准,并要求学生对所需资料进行记录,锻炼学生查找利用资料的能力;对于知识点先易后难讲授,对较难的操作要进行示范演示。如先讲解比耳定律,在讲解二氧化硅标准曲线的绘制。 (3)制定方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制定出测定方案。准备相应的仪器、药品等,此过程体现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施方案。完成任务。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制订的方案,实际进行测定操作。 (5)分析讨论。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师起引导启发作用 (6)评价总结。任务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提供新知识、新要求,对知识的构建进行引申和提高。

4 教学模式实施的保证条件 4.1建设一体化教室 一体化教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条件。一体化教室建设考虑了一下几点:①有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购置或自制必需的教学实训设备,教室的布局、设备的摆放,室内环境要体现职业特色;②注重一体化教室功能的开发,将专业教室建设为融讲解、实训、实验、考工等于一体、能承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工厂模式,拓展一体化教室多的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③引进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进教室,进实训室,营造企业岗位化工作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密切接触,融入企业文化,感知企业精神,促进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养成。 要保障项目化课程能收到预期的教学结果,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和建筑材料系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①按职业的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对化学分析实训室进行了改建,增加了学习区,为教学做提供了保障条件-对建筑装饰材料检测中心重新进行了布置,购置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所需的设备,建立了建材生产过程模拟仿真实训室,配置相应的教学设施(含电教设备、工具及汽车某部件设备等)供教学使用。 ②配置了项目化课程教学所需的全部教学资料,包括学生登记表、学习流程图、教师指导材料、学生学习材料、学生成绩一览表等等。 ③积极与企业合作,签订了项目化教学合作协议,使校企业关系更加密切,使企业全程深度参与项目化课程教学。 4.2专兼结合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动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弱化,需要一批适应“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能够驾驭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学校除了通过调进人才,或开展继续教育之外,还出台了鼓励教师下厂实践的有关文件,不断将年青有为的专业教师创造到企业实践的机 会,以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

4.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根据课程内容和学习者特征,以学生自我形成工作能力为指导思想,课程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①采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同心圆模型:实施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咨询、激励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辅以讲练结合法、类比法、师生易位互动教学,问题中心教学、渐进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基本理论知识讲解渗透在实践训练过程中,使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⑦使用分组讨论法:将班级分成5―6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有4―5位成员。每个教学项目的完成都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小组讨论制定工作计划,然后一起实施,共同完成工作任务。4个教学项目分别由组内学生轮流担任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群策群力,共同解决。如标定标准溶液的浓度时,小组检测员取用的试剂都是任务3所配制试剂,但各检测员间标定的结果会出现差异,小组成员就有讨论的话题,大家标定用的溶液是一样的,为什么各自标定结果会不同?同样任务5测定物质含量,小组检测员测定时也都是任务1统一预处理的试样,各自测定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另外还会出现小组成员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共同配制的溶液不够用了,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体现了团队的重要性。 ④采用问题探究法:项目小组成员在拟定分析检测方案时,指导教师通过问题引入,启发项目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去讨论,如什么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能用于滴定分析。被检样的取样量的应如何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溶(熔)样方法,所用试剂(包括级别、需用量),溶液浓度及其配制方法,分析结果如何计算,滴定时实验室环境等等。 ④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检测项目很多,学生不可能接触到所有的分析检测项目,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指导教师就只能通过分析一些案例,来增强学生的迁移能力。如酸碱滴定法课程虽然设计了一个酸的项目和一个碱的项目,但没有用蒸馏法和甲醛法,指导教师只能用案例来引领学生学习拓展。 ⑤使用岗位角色扮演法:课程设置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化验室,学生的角色始终为化验员,教师的角色是项目督导员、项目技术员、化验室主任等多种角色。课程以企业劳动组织关系组织教学,制定了化验院岗位工作职责,化验室主任岗位职责,并制定了具体的量化考核方案,基于整体、过程和实践意义的“境”,学生在主动与受动之间转换。

5 教学评价 期末综合考核形式:(1)样品分析:选择仪器分析实验项目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课程实验进行综合考核,按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2)操作技能:随机抽取典型的分析仪器基本操作项目进行技能考核和口试,按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考核具体要求:在考核中,严格参照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精心设计技能操作考核评分表。在完成每个实训项目的训练后,要求学生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自检,互检和教师检,保证公平、公正。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则要求其在开放的实训室完成再训练,直到达标为止。 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由于每一步骤都渗透着一定量的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操,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