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保密工作“四个”着力点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部门的工作内容,围绕保密工作阐述了“保
密”的意义和结构,分析了当前各机关、单位
定密、保密、解密环
节上存在的共性和漏洞。针对保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如何建立定密责任人制度、规范定密程序等问题提出了文中的四
个着力点。只有科学定密、依法定密,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
对保密工作重要性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做到既
保障单位信息安全,又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终确保单
位各级部门秘密的安全。
【关键词】保密 定密责任人 监督 安全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贯彻实施《保密法》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四次会议上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标志着我国保密工作走已经上了科学、规范、法制的轨道。
“保密”是作为社会的一种行为,是人或社会组织在意识到
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果被他人知悉或对社会公开,可能会
对社会组织或自己造成某种损害,而对该事项所实施的一种保护
行为。保密工作是以定密为开端、以保密为重点、以解密为终结
的过程,是各机关、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更是维护
社会、单位自身安全和利益的重要手段。
当前,各级机关、单位、部门定密、保密、解密各环节上还
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保密人员的资质、能力、素质是否具备,
秘密文件由谁定密、怎么定密各地不一,尤其是文件过多过滥、
许多文件没有严格的保密期限,所有文件都是抱着永保不放的思
想。对于保密文件、资料的制作、收发、传阅、使用、复制、保
存、销毁等各个环节, 涉密人员的管理和责任是否具体量化落
实,工作规程是否明确等这些现象各部门都普遍存在。对此,如
何才能更好的做好保密工作,找准保密的着力点,主要从以下四
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提升保密队伍素质,着力加强教育培训
思想教育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能有效提高保密
人员的保密意识,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保密教育,增强针对性和
实用性。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党政领导干部、涉密人员为重点,以
保密法律法规知识为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
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和案例展览、印发宣传材料、
与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等形势进行对保密人员进行规范性、经常性
的培训。借助培训的力量,可以有效的增强保密人才队伍素质,
使其能对保密法、保密纪律、定密原则、定密制度等有全面深入
的了解, 保密工作中能够懂技术、懂法律,做到依法治密。
保密工作中定密责任人是处于源头的位置,不但关系着定密
工作的标准和质量,还直接关系着保密工作的成败,因此对定密
责任人的素质应该有很高的要求。第一、定密责任人上岗前,必
须进行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命,这是定密责任人有效
履行职责的前提,也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保障。第二,定密责
任人要精通本单位的专业工作,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要有权威,
要能够准确界定国家秘密,并确定密级;第三,定密责任人要具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要能经得起诱惑与考验;第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定密责任人还必
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专业知识,适应新形势下加强
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需要。
二、建立定密责任人管理制度,着力规范定密程序
定密是保密工作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保密管理的开展和保密
工作的发展。建立规范合理的定密责任人制度是实现科学定密,
全面提升保守秘密能力的基本保障。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本质是,
由定密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单位建立定密责任人管理制度,就定密而言,主要涉及“谁
能定密”和“怎么定密”两大问题。针对这两大问题,定密责任
人管理制度就必须具备四个特征:一是定密责任人的任职资格。
定密责任人的选择和任前考察工作,应由各级党委负责,并列入
组织人事部门管理的范畴。在定密责任人的任职条件上,要强调
政治、业务、保密等方面的素质,有的还要求定密责任人必须具
备一定行政级别,也有的要求定密责任人必须是单位或者部门负
责人等。二是明确定密责任人的职责。定密责任人不仅要直接负
责对本部门产生的秘密事项进行定密,而且还要编制定密指南,
为派生定密提供指导。定密过程中的审核权、最终确定权,必须
由第一责任人确立。三是定密责任人具有法律地位。定密责任人
不能任意确定,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符合法定条件,经过
书面授权,经过专业培训。定密责任人在履行职能时,应该具有
权威性和决断性,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的定密工作负起完全的
责任。四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各单位、部
门应当加强对本单位、部门定密工作的管理,定期对定密责任人
履行职责情况和定密工作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
正定密不当、不规范、失误等问题,并认真接受保密行政管理部
门的指导。对责任人因公或因私出差、职务升迁、工作变动、离
岗等事项,要建立定密责任人数据库,这样既可以保护责任人的
权益,又充分体现管密先管人的思想,充分做到奖罚分明。
定密科学准确,定得准,才能有效保证单位文件拟定、审核
批准、变更、解除、争议处理等各个环节上不会出现问题。规范
定密,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从严格执行保密范围的规定入手,
树立依法定密、严格遵循依据的意识。二是要及时发现保密流程
中存在的问题,动态跟踪和反馈。三是积极推进保密范围的制定
修订工作,使保密范围更加适应定密工作的需要和实际。
三、找准保密工作切入点,着力抓好薄弱环节
随着现代信息的迅速发展,办公自动化已经取代了以往的手
写办公,然而运用高科技手段窃密的机率也随之加大,黑客、网
络盗窃现象时有发生。保密工作仅靠传统的保密手段,诸如“守
好大门、锁紧柜子、封住嘴巴、管好文件”等常规做法,已远远
不能满足单位保密工作的要求;员工保密意识松懈,对新技术条
件下的保密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有保密知
识欠缺,对新的保密法规和信息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不够,这些都是
制约当代保密工作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重点抓好保密工作中
的薄弱环节,能够有效增强单位、部门保密工作的实效。
为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着力抓好单位、部门保密工作中的
薄弱环节是推进单位稳健发展的保证。首先,保密工作中要加强
法规建设,使保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文件要明确保
密期限、秘密级别和责任人;其次,要做好涉密文件的管理,涉
密文件应由专人负责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对密级文件的传阅进行
跟踪。对不同密级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严防秘密文件的丢失。
抓好涉密文件的保管和销毁,对需要销毁的涉密文件材料,如法律
文书和秘密文件的草稿、修改稿,废弃的复印件等,不允许乱丢乱
放,均由专人负责收集,在规定地点统一销毁,以免造成泄密;最
后,要抓好保密检查工作,建立检查制度,保密工作中日常性检
查要抓紧抓实。节假日前后,由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重点部
位进行检查,特别是重点要害部门做到人员、设备、技术、管理
四个到位。
四、用法律加科技的手段,着力加强技术防范能力
《保密法》的深入实施,是单位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加强
各级领导、党员干部学法、懂法,这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各
级保密工作部门必须切实依法履行职责,加大督促检查和查处失
泄密案件的工作力度,运用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各类泄密行为。做
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确保国家、单位秘密的安
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增加了难度。当大部
分人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
也有一些人利用掌握的技术手段非法侵入他人的信息系统,窃
取、篡改、毁坏重要的信息数据。当前,针对我国计算机信息系
统的主要窃密手段有黑客入侵、非法访问、辐射窃密、线路窃听、
病毒侵入等。此时,为了能加强安全保密工作,就必须运用专门
的定密管理系统,对单位秘密电子文件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定
密、加密和解密,秘密信息的利用光、电、磁等电子载体进行存
储,以及文件的密级分类和归档,有效推动保密工作的信息化、
数字化和科技化。
当前,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日益尖锐复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保密
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进一步提高
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
不我待的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和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各级部
门秘密的安全。
保密工作事关国家、社会、单位的安全和利益,与广大人民
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作为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定密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保密工作良性发展的瓶颈。定密随意性
较大,不定、漏定、滥定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单位定密工作长
期没有开展,定密知识缺乏的问题比较突出。只有科学定密、依
法定密,才能做到既保障单位信息安全,又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豆丁网,《对定密责任人的思考》,http://www. docin.com/
p-104510580.html
(2)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www.gov.cn,
2005年08月21。
(3)张光明,《定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办公室业务》2000
年02期。
(4)刘名,毕颖,《论我国定密权专职化制度的建立》,《湖南社会
科学》2011年01期。
(5)翁东宇,《创新工作思路 构建保密工作新平台》,《办公室业务》
200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