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文本深圳市宝安区文体旅游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奥德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现状分析 (3)第三章发展定位与目标 (5)第四章发展战略 (6)第五章空间布局 (8)第六章产品体系 (15)第七章旅游形象 (23)第八章旅游目的地营销 (24)第九章旅游要素与产业融合 (25)第十章旅游交通 (31)第十一章旅游解说系统 (33)第十二章旅游可持续发展 (35)第十三章政策保障体系 (37)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8)第十五章分期行动计划 (39)第十六章附则 (40)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建设“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为契机,全面实施“城旅一体化”、“文旅一体化”以及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知名旅游地建设的先进经验,打造华南最具影响力的滨海城区,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区,塑造“滨海宝安,山湖胜地,美食之城”品牌,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拉动作用,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促进宝安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传播宝安城市魅力的形象产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民生产业,使宝安成为高品位、高质量、多体验、低碳化、高满意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依照《旅游规划通则》和《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特编制《深圳市宝安区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作为今后全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街道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本规划范围为宝安区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新安、西乡、福永、沙井、松岗、石岩六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约392km2。
第三条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共5年。
第四条本规划的规划依据包括:(一)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12月)。
(二)部门规范文件与行业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
(三)相关规划及文件资料:《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市的意见(深发[2009]10号)》、《深圳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宝安区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宝安区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宝安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宝安区关于旅游业的相关规划、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的规划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协调原则、市场导向原则、产业联动原则、适度超前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第二章现状分析第六条宝安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有: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相对集中;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
第七条宝安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劣势有:旅游项目弱小,缺少重量级项目;产品项目粗糙且老化,缺乏精品和新品;行政区划调整,资源流失;区域形象遮蔽,难于突破;旅游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还有待提高。
第八条宝安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有:国家宏观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前海中心的加快建设带来空前发展机遇;陆海统筹的深化发展为滨海旅游开发带来契机;都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
第九条宝安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有:生态资源的脆弱性;周边同质旅游资源的替代性竞争;旅游者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得市场需求的变化性较大。
第十条宝安区的旅游市场发展策略为“立足莞深港,面向珠三角,拓展湘赣闽桂”,先近后远,先易后难,逐步发展。
(一)预测宝安区的国内一级旅游市场为以深圳为主的珠三角地区游客;二级旅游市场为广东其他地区游客,湖南、江西、福建、广西、湖北、四川等周边省份游客;三级旅游市场为国内其他地区游客及入港过境的机会游客。
(二)预测宝安区的一级入境旅游市场为港澳台地区游客;二级入境旅游市场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游客;三级入境旅游市场为欧美发达国家游客及其他入境机会游客。
(三)按目标人群划分,宝安区核心旅游市场为山水观光休闲、历史民俗体验、城市周末休闲;拓展旅游市场为都市美食购物、时尚运动、创意/工业体验、商务会议会展。
第十一条总结而言,宝安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外部环境可概况为:(一)宏观背景机遇大于挑战,宝安旅游产业发展顺应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所属区域的总体发展思路。
(二)中观基础坚实稳健,宝安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具备了可观的区内外多层次、多类型客源市场依托。
(三)自身条件特色突出、优势较明显,发展宝安旅游产业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未来,旅游业是宝安区提高居民幸福感的民生产业,也是宝安的形象窗口与对外展示的平台,也将对经济质效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四)宝安区旅游产业发展正面临一个转型关键时期,各项要素亟待新一轮的更新升级。
在战略选择上,应坚持“大项目带动”、“区域联动”、“文化提升”、“多元优化”、“精品品牌”、“创新发展”及“产业融合”七大战略,推进宝安区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章发展定位与目标第十二条宝安区旅游发展总体定位为:以“美丽宝安”和“四个全面”先行区为统揽,以“大湾区”和“大空港”为抓手,充分发挥宝安“山-城-海”的空间特色和多元文化交融的人文特色,以主导景区和宝安中心为主体,以岸线、绿道、公共交通网络为主线,促进旅游业跨界融合,把宝安打造成为一个有文明高度、有文化深度的集休闲度假、文化创意、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国际化湾区名城。
第十三条宝安区旅游业的产业定位为:促进宝安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传播宝安城市魅力的形象产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民生产业第十四条宝安区旅游业发展战略总目标为:深圳滨海旅游新兴目的地精彩深港历史文化溯源地第十五条宝安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目标为:到2020年,全区当年游客接待量达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70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7%;第十六条宝安区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目标为:树立“深港文化溯源地”品牌、“山海生态休闲目的地”品牌、“创意与工业旅游示范地”品牌,并发挥出品牌的溢出效应。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大大提升宝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居民的整体文化休闲素质,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规划期末分别达到2万人、8万人。
第十七条宝安区旅游业发展的环境目标为:经过五年的维护和建设,宝安区将逐渐恢复因多年来发展工业而透支的生态环境。
宝安的城市环境将更加整洁、人文环境将更具品位、生态环境将更显健康、滨海环境将更展魅力,成为珠三角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美丽城区。
第四章发展战略第十八条“文化为魂,全面创新”的内涵战略:调整一直打的生态牌,更应重视宝安区文化的重要性、独特性,在未来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上,以文化为魂,注重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与体验性,全面创新,满足市场的多样性需求。
第十九条“旅游搭台,产业融合”的产业战略:逐渐加强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功能,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以旅游搭台,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深度挖掘、依托、吸纳、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将旅游与其它产业、城市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无缝对接,形成产业互接、旅游互动、生态共建、主题鲜明的产业集群。
第二十条“品牌发展,创造精品”的产品战略:要从产品、服务、管理角度努力打造宝安的旅游品牌,塑造“古韵新宝安,活力湾区城”的旅游品牌。
打造“名湾——西部活力湾区、名山——凤凰山、羊台山、名园——海上田园、孝德园、名泉——石岩湖温泉、名村——凤凰古村、名街——沙井古墟历史风情街、名寺——凤岩古庙、弘源寺、名湖——石岩湖、立新湖、名馆——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沙井蚝博物馆、名人——文天祥、黄舒、郑毓秀”等精品。
同时,在未来应紧抓宝安大湾区、大空港开发建设带来的巨大机遇,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大手笔、高规格开发精品景区,为宝安旅游带来新的眼球吸引物。
通过“修炼内力、借助外力”为宝安旅游创造品牌,打造精品,提升宝安旅游的档次,提升宝安旅游知名度。
第二十一条“多维营销,区域协作”的市场战略:找准目标市场,分析市场需求,选择多样化的营销方式,注重网络营销和新媒体营销,实行重点营销不失为营销宣传的重要手段。
同时,加强与周边主要景区的区域协作,如光明农场、观澜高尔夫、华侨城旗下景区等,凭借其已有的市场和知名度,“借船出海”,合理设计线路,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十二条“保护为先,永续利用”的资源战略: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时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护自然资源的原生性和人文资源的原汁原味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达到永续利用。
第五章空间布局第二十三条宝安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空间架构为“126”的空间结构,即“一心两带六区”。
一心即一个旅游中心,时尚文化商务中心区(新安街道);两带即两条特色旅游发展带,分别是东部(羊台山—凤凰山—罗田的深圳绿道2号线)生态旅游发展带、西部(大湾区—大空港)活力海岸发展带;六区即六个特色主题旅游区,分别是西乡“滨海创意旅游主题区”、石岩“休闲养生旅游主题区”、福永“文化美食旅游主题区”、沙井“古韵蚝都旅游主题区”、航城“商务会展旅游主题区”、松岗“公园工业旅游主题区”。
在“一心两带六区”旅游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宝安区旅游空间联动机制为“一心辐射,两带串联,六区联动”。
第二十四条“一心”指以新安街道为主的宝安中心区范围。
宝安中心区与南山、前海共同组成了深圳市城市双中心之一。
该区域的城市功能定位为:CBD+TBD(中央商务区和科技研发服务区),是深圳西部的商务、商业、总部经济和文化体育中心。
旅游功能定位:宝安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承担商务以及观光游客的接待功能。
主要规划内容:在新安兴建1-2个四星、五星旗舰酒店,引入品牌经济型连锁酒店,提供多层次的酒店住宿消费;推进大型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及图书馆(含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宫(含文化艺术中心)、演艺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建设集商务、商业、滨海文化为一体的现代都市滨海CBD;打造特色中央绿轴,高标准规划建设滨海廊道、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全面提升中心区魅力,塑造标志性湾区;兴建大规模的都市综合购物中心、修建1-2条美食街,1-2条特色酒吧街来营造现代都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