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哈密市基本概况

2010哈密市基本概况

一、哈密市基本概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基本概况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乡,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哈密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素有“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为邻,西毗鄯善县、木垒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北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相接,东北与蒙古国隔山相望。国界线46.67千米。全市面积8.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疆总面积的5.2%。哈密市城市规划区面积44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4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1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全市总人口44.33万人,城镇化率达61.81%,有汉、维、哈、回等3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占71.1%,少数民族人口占28.9%。2003年以来,哈密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园林城市”、“中国观赏石之城”等荣誉称号。

(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7.76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一产完成13.93亿元,增长10%;二产完成48.78亿元,增长18.7%;三产完成55.05亿元,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7.46亿元,同比增长50%;招商引资完成投资44.6亿元,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预计12.94亿元,同比增长46.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3615元,同比增长10.6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567元,同比增长16.9%。

哈密区位优势明显,相对于疆内其它地州,距离内地最近,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哈密地处亚欧腹部、中西亚经济圈范围内,拥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战略地位,既是新疆向内地开放的门户,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主要陆路通道和桥头堡,具有向东向西双向开放的地缘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哈密交通正在逐步向以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网络发展,形成了东连甘肃、西接乌鲁木齐、 - 1 - 北邻蒙古国,辐射城乡、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网络。特别是“一主两翼”铁路的规划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罗铁路的建设,嘉峪关—阿拉山口铁路电气化改造,哈密—将军庙、哈密—临河等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使哈密具备了建设东联、西出、南通、北拓功能的立体交通枢纽城市的有利条件,哈密将成为“东联西出、西来东送、南通北拓”的立体交通枢纽。

哈密地区优势资源已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开发的重点,自治区已把哈密确定为新疆“西煤东运”的战略能源基地,多家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哈密参与优势资源开发。哈密市经过多年来自我发展、自我积累所形成的良好条件和发展环境,以及各族干部群众思发展、盼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力,使哈密市的跨越式发展更具坚实的基础保障和无限的生机活力。国家正在启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将支持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国家实施的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哈密有幸得到河南省的对口支援。为哈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

哈密工业园区于2003年2月启动建设,2006年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园区采取“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由广东工业加工区、重工业加工区和有色金属工业加工区组成,已累计投资3亿多元。目前园区已形成以风电设备制造、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加工、煤炭初加工、石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产业积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主要优势资源情况

(一)农牧业资源情况

哈密市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大枣为主的林果业、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等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75亿元。全市现有耕地面积42万亩,天然草场2360 - 2 - 万亩。哈密瓜种植面积 3万亩左右,年产商品瓜7万多吨,红枣种植面积30.3万亩,挂果面积8.5万亩,产鲜枣1.33万吨。2010年末全市牲畜存栏41.25万头(只),出栏74.82万头(只),其中大畜出栏3.53万头、猪5.31万头、羊65.88万只;家禽出栏109万羽;育肥牛羊81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2.08万吨;奶产量达到3.08万吨。

(二)矿产资源情况

哈密市是新疆矿产资源的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目前,已发现探明的各类矿产76种,占新疆已发现矿产种类的65%,储量位居新疆前位的有17种,主要优势矿种有煤炭、铁、镍、铜、石材等,被称为新疆“天然的聚宝盆”。

1、煤炭

哈密市煤炭预测资源量3389.6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7.45%,截止目前,累计千米以浅探求资源量达1176亿吨,可保障建设8.5亿吨/年煤矿总规模均衡生产100年以上。

2、铁矿

哈密目前已发现数百处铁矿(化)点,重点矿区有 26 处。预测资源量22.1亿吨,累计探明储量 4.2亿吨,保有储量3.21亿吨,均居全疆第一位。

3、铜镍矿

哈密目前已发现铜镍矿产地8处,查明镍资源储量118.24万金属吨,预测资源量1584万金属吨,居全疆第一位,仅次于镍都金川,居全国第二位。

4、铜矿

哈密目前已发现铜矿产地14处,查明资源储量148.97万金属吨,预测铜资源量1200万金属吨以上,居全疆第二位。

5、石材

区内石材资源较丰富,以储量大、埋藏浅、品种多、质地优为特 - 3 - 点,岩体分布广,目前探明保有资源量为5276多万立方米,预测资源总量约数亿立方米以上,主要矿区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品种有“天山翠”、“天山白麻”、“小白麻”、“天山兰”、“星星兰”、“双井花”、“双井红”、“紫星云”、“黑冰花”等具有一定特色和知名度,在全国65个名优石材品种中,哈密就占有7种。

此外,其他金属矿钼矿、金矿及非金属矿石英石、石灰石、石盐、钾盐、石膏、白云石、膨润土等矿产在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等方面也具一定优势。

(三)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

1、风能:哈密市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风功率密度≥150W/平方米总面积(资源总量)为17562平方公里,技术开发量达到2652.4万千瓦,

2、太阳能:哈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6214.66兆焦/平方米,全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是全国日照时数充裕的地区之一。哈密市东南部、星星峡等全年日照时数达3500小时,比俗称“日光城”的拉萨还多350小时。。

(四)旅游业资源情况

哈密旅游资源类型全、特色浓、潜力大。自然景观融大漠、绿洲、雪山、松林、山川和草原等南北疆风光于一地,有“新疆缩影”之称,被誉为“游哈密,走遍天山南北”、“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哈密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AAAA级旅游景区2家:哈密王府景区、哈密雅尔当风景区;AAA级旅游景区3家:白石头风景名胜区、哈密瓜园、金色年华度假村;AA级旅游景区2家:天山之夏狩猎场、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哈密市域内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0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2家,一星级1家)。 - 4 - 三、产业发展方向

(一)煤炭资源转换产业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西煤东运”的战略总体规划及《新疆哈密4亿吨/年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哈密市煤炭总体规划产能达到23340万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发展规划》已将哈密作为大型煤电基地、西电东送北通道工程、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的重要电源支撑点。按照电网电源协调发展、电源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哈密市到2015年煤电装机容量达到7290MW。

(二)新能源产业

按照《新疆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规划,2015年哈密市风电总装机规模2500 MW。围绕地区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目标,加快推进建设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发电厂(站)的工程建设,按照《哈密地区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规划报告》规划,2015年哈密市光伏并网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0MW。

(三)高载能产业

依托哈密市丰富的煤、铁、铜、镍、钼、石灰石、硅等资源,积极支持经济技术实力强的高载能产业企业发展高品质的特钢、硅铁合金、金属镁、电解铜镍、钼铁合金、工业硅、多晶硅、电石、高冰镍及镍铁合金等高载能项目,加快形成具有哈密市特色的高载能产业群。

(四)优势资源转换产业

1、黑色金属加工业

大力扶持有实力、有资源保障的铁矿精深加工企业,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铁精粉、氧化球团、生铁和还原铁等系列产品;引进先进的浮选工艺技术,开发低品位、弱磁性铁矿石,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展矿区资源整合,减少矿区资源浪费,提高成矿率。到2015年,开采铁矿石1600万吨/年,生产铁精粉350万吨/年,氧化 - 5 - 球团400万吨/年,还原铁1万吨/年。

2、有色金属加工业

推进铜、镍、钼、铅、锌等有色金属加工业的发展,扩大镍精粉、铜精粉、高冰镍产量,适时开发金属镍、金属铜、镍盐、电解镍、电解铜等系列产品,延伸开发铜材、铜管、铜件和高中低电线缆等铜、镍下游产品;继续加大铅、锌、钼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到2015年生产镍精粉1万金属吨、高冰镍1万金属吨、镍冶炼1万金属吨、铜金属6万金属吨、黄金0.7万金属吨、金属镁6万金属吨、钼1万金属吨。

(五)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

围绕哈密市煤炭、风能、太阳能等优势资源开发,重点引进煤机、风电和光电配套设备制造、矿山机械装备制造、高低压配电设备组装和输变电装备、机电设备维修等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十二五”期间,在重工业加工区规划建设先进的矿山机械制造基地,引进2-3家矿山机械制造企业;加快推进广东工业园区风机设备制造企业的建成投产。努力发展汽车组装、电子、生物制药等产业。

(六)特色农产品、食品和纺织加工业产业

重点研究加快特色农产品、食品和纺织加工产业化进程,推进绿色和有机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农牧产品加工业的产能和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有效提升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棉纺织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引进纺织企业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高档棉纺产品,到2015年棉纱生产规模达到30万锭、有机食品加工0.3万吨、乳制品5万吨、大枣系列加工2万吨、白酒0.5万吨、啤酒5万千升、肠衣6000桶。

(七)建材和盐化工产业

加快建设以星星峡、阿拉塔格、奥莫尔塔格、彩霞山为重点的石材和非金属矿产加工基地,鼓励发展日产25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和配套材料开发项目。鼓励发展平板玻璃、高档专用玻璃和 - 6 - 玻璃制品项目,积极引进超白浮法玻璃技术,加快推进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胶玻璃、工艺玻璃等特种玻璃的加工生产。以发展新型建材为方向,鼓励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密封材料和建筑涂料开发生产项目,支持发展煤矸石、粉煤灰和炉渣系列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发展节能板材、新型管材、高级玻化砖。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鼓励石材资源勘探开发与深加工项目,发展硫化碱、纯碱等产品,到2015年水泥产能420万吨/年、浮法玻璃产能400万重箱/年、板材180万平方米、石材荒料4.5万方。

四、具体洽谈项目

(一)煤机制造项目:按照《新疆哈密四亿吨/年煤炭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哈密地区煤炭产量到2015年达到3亿吨,2020年达到4亿吨以上。哈密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战略的主要煤炭资源开发区。哈密市现有潞新公司一家煤炭生产企业,2010年生产原煤884万吨。目前国投、中电投、中煤、国电、华电、潞安、鲁能、华能等30多家大企业、大集团已入驻哈密市,进行煤炭勘探开发。在哈密建设煤炭机械制造与加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

(二)矿山机械制造、电解铜、硅铁等项目:哈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新疆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哈密已成为资源开发的聚焦城市。目前已有新疆八钢、甘肃酒钢、西宁特钢、西部矿业、大明实业、新疆有色、西安东为等集团在哈密进行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加工。2010年哈密市规模以上企业铁矿石产量428.26万吨、铁精粉产量165.32万吨、铁球团产量241.41万吨、镍金属量3411吨、高冰镍产量6525吨。哈密丰富的铁、铜、镍等矿产资源、众多的矿山开采企业等条件,已具备发展电解铜、硅铁、铁合金等高载能产业及矿山机械制造的优势。

(三)新能源产业项目:哈密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2015年风电累计装机2500MW,2020年累计装机4600MW。目前,北京天润、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