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抵押合同的性质

论抵押合同的性质

论抵押合同的性质

【摘要】

本文介绍了抵押合同性质问题上的三种不同学说,并对抵押合同性质的理论基础——物权行为进行了辨析,指出我国民法中客观上存在物权行为。抵押合同性质的界定脱离不开具体的法律制度,并取决于一国法律的具体规定。因此,按照我国《担保法》第41条及第43条的规定,抵押合同应属物权合同。但由于《物权法》在抵押合同效力问题上作出了不同规定,对于需经登记才能设立的不动产抵押权,其抵押合同的性质应为债权行为,但对于不需登记的动产抵押来说,其抵押合同则兼具债权性和物权性双重属性。

【关键词】抵押合同;物权法;物权行为;债权行为

实践中抵押权通常因抵押合同而创设。抵押合同是抵押人和抵押权人以意思表示设定抵押权以担保债权受偿的双方法律行为。[1]抵押合同的性质如何?其究为债权行为、物权行为,抑或二者兼而有之,不仅在理论上极为重要,而且对于司法实务也有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以便正确认识抵押合同的性质,准确适用法律解决抵押合同纠纷。

一、抵押合同性质的学说

在抵押合同性质问题上,学者间历来存在争议,形成了三种不同

的学说,即物权行为说、债权行为说与折衷说。其中物权行为说与债权行为说为两种极端对立的学说。

(一)物权行为说

该学说认为,抵押合同旨在抵押人的财产之上创设抵押权,而抵押权在性质上属于物权,因此,抵押合同是以抵押权的取得为直接内容的行为,本质上属于物权行为。程啸博士认为,《担保法》中所谓的“抵押合同”只能理解为“抵押权的设定行为”,即物权行为中的双方物权行为——物权合同,而不能再分解出作为债权行为的抵押合同与作为物权行为的抵押权设定行为。[2]在此之前,张谷博士在一篇论文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他指出:“我国担保法所规定的抵押合同、质押合同,亦为物权合同,而设定不动产或动产抵押权之约定,系债权合同,不以书面为必要,其以买卖、赠与之方法而设定,皆无不可。”

[3]

(二)债权行为说

该学说认为,抵押合同本质上仍属于一种债权合同,具有债权行为的性质。邹海林博士认为,我国民法不承认物权行为。当事人之间设定抵押权的合同,其本身为债权行为,在抵押合同之外并不存在所谓的设定抵押权的“物权契约”或“物权合同”。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登

记抵押物而公示抵押权设定的行为,当属抵押合同内容的履行;抵押权的设定为抵押合同履行的结果……所以,在我国民法上,设定抵押权的合同,为债权行为。[4]许明月教授也指出:“单纯的抵押合同仅具有债权行为的性质,登记行为才是物权行为。因为物权行为可以直接产生物权变动的结果,而就抵押合同来说,当事人之间存在有效的抵押合同,仅能产生债权人对抵押人的请求权,即登记请求权等权利,不能直接产生抵押权。将抵押合同视为物权合同,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总之,在任何情况下,抵押合同都仅具有债权行为的性质,而不是物权行为。”[5]

(三)折衷说

该学说认为,抵押合同具有双重性,兼具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性质。徐洁博士认为:“设定抵押权的债权契约也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抵押合同正以书面形式容纳了两种性质的契约,即抵押合同既是约束当事人的债权契约,也是以创设抵押权为目的的物权契约,不过两者生效时间不同,作为债权契约(债权行为)时,意思合致作成书面即可生效,作为物权契约(物权行为)时,与登记结合发生创设抵押权的法律效果。”[6]彭诚信教授也指出:“不动产抵押权的形成来源于不动产抵押登记,而不是抵押合同自身。但这并不是说不动产抵押合同与抵押权互不相干。抵押合同既具有物权性,特定情形下又具债权性,其物权性是登记行为的意思渊源。”[7]

以上关于抵押合同性质的争议,源于物权行为(物权合同)与债权行为(债权合同)的界分。物权行为否定论者否认抵押合同物权性的基本论据之一是我国民法上不存在所谓的物权行为,正因为如此,抵押合同性质上不可能是物权行为。因此,要正确界定抵押合同的性质,首先必须对“物权行为”这一概念及其相关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回答我国民法中是否存在物权行为这一基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合乎逻辑与法理的基础上对抵押合同的性质有个正确的认识。

二、物权行为:抵押合同性质的理论基础

物权行为是指发生物权法上之物权设定、移转、变更、消灭效果的法律行为。物权行为是法律行为的一种,具备法律行为的一般构成要件,与法律行为密切相联。物权行为理论是在19世纪德国普通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法律行为概念和理论予以精细化的产物。

物权行为理论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分离原则、抽象原则和形式主义原则。按照分离原则,以发生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行为与完成物权变动的物权行为,不是一个法律行为,前者为原因行为,后者为结果行为。作为原因的债权行为具备生效要件,就依法成立并生效,当事人应当受合同约束。但债权行为不能直接发生物权效力,物权并不因债权契约的存在而变动,尚须有作为处分行为的履行行为,始能

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物权行为有其独立的意思表示和成立方式,因此,物权行为是与债权行为相互分离并独立存在的法律行为;根据抽象原则,作为处分行为的物权行为,其效力和结果并不依赖原因行为而独立存在。原因行为的无效或被撤销不能导致物的履行行为的当然无效和撤销,物权仍因交付或登记而发生变动,已为物的交付的当事人仅得依不当得利请求权,请求取得人返还不当得利;根据形式主义原则,物权合意必须以一个具有公示性的行为来表达或记载这一物的合意;该公示不仅具有物权一般的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更应该具有表示该物的合意成立的效力,没有该公示行为,物的合意不能成立,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即为无效。为贯彻形式主义原则,《德国民法典》为动产物权的变动选择了交付,为不动产物权变动选择了登记,规定依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非经登记或交付,不生效力。即公示对物权变动起决定作用。

物权行为理论提出后,在德国法学界引起很大争议,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但这些批判不论多么猛烈和尖锐,都没有贬低物权行为理论的真正价值。“抽象原则的产生并被立法所采纳,根本上并不是纯粹的想象和典型的法学思维的结果,这一点表现为不论该原则所提出的一般要求还是根据该原则建立的无可指摘的法律技术上,也表现在它深刻的法律智慧上。尤其重要的是,根据抽象原则建立的法律制度产生后的历史表明,它一直能够顺利地实现法律的功能目的。根据抽象原则建立的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相分离的法律结构从来没有给法

律的交易制造困难。当然,人们在学习法律时对该原则的掌握毫无疑义地有些困难,但是这不能成为改变该原则的理由,因为这不是实践提出的要求。”[8]

我国物权法应否采纳物权行为理论,法学界基本形成了否定说、肯定说与折衷说三种不同见解。[9]但不论采取何种见解,学者们都已深刻地认识到是否采纳物权行为理论是制定我国物权法不能回避的问题。[10]

我们认为,物权行为并非学者的主观臆断与拟制,而是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以物权变动为内容的物权行为。在单方法律行为如动产物权的抛弃中,仅须当事人单独的抛弃意思表示加抛弃行为,即可发生物权法上的法律效果。在此抛弃的意思表示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仅有抛弃的行为,并不能发生物权变动,遗失物尽管脱离了所有人的占有,但由于其欠缺消灭所有权的意思表示,因此不能发生所有权消灭的后果。可见,当事人的意思是物权变动不可缺少的构成要件。[11]在双方法律行为中,物权行为同样存在。以动产买卖为例,在买卖法律关系中,首先存在当事人移转标的物所有权和价金的债权合同。根据该合同,出卖人负有交付标的物并移转其所有权于买受人的义务,买受人则负有支付价金的义务。但是,仅仅具备该债权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并不能发生变动,随后还要进行物的交付,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标的物交付之际客观上存在一

个不同于债权合意的物权合意,不过我们没有觉察到其存在而已,特别是在即时交易中,该物权合意更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如果我们把交付的时间推迟,该物权合意就会显现出来。例如,甲与乙订立电脑买卖协议,约定三个月内交付于乙,而后甲乙又约定电脑租赁协议,甲随即将电脑的占有转移给乙。于是租赁合同得以履行。这时电脑所有权并不因电脑的交付而发生转移,而仅使乙享有占有使用电脑的权利,电脑的所有权仍然掌握在甲的手中。[12]在本例中,甲与乙之间在交付电脑时,由于并不存在移转电脑所有权的合意,因此乙尽管在协议签订后即取得了对电脑的占有,但其占有并非基于买卖协议,而是基于其与甲另行签订的租赁协议,该交付由于欠缺物权变动的合意而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乙不能因此而取得电脑的所有权。因此,单纯的交付这一外在的行为,并不能产生物权的效力,必须在交付时赋予交付以物权变动的意思即物权合意,才能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同样,在不动产物权变动时,登记仅是其外在表征,登记的内容才是其物权合意的构成。因此,物权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它都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按其自身规则发生作用。我国民法应当承认物权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同时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因为立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个价值判断问题,是否采信,应视一国经济政策、法制背景及民众接受程度而定。

三、抵押合同的性质

我国民法中既然存在物权行为,那么抵押合同究竟是物权行为还是债权行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具体分析抵押合同的构成及其效力。

我们认为,抵押合同性质的界定脱离不开具体的法律制度,并取决于一国法律的具体规定。

我国《担保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第43条规定:“当事人以其它财产抵押的,可以自愿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从我国《担保法》的上述规定来看,我国是将抵押物分为“不动产及特殊动产”和“一般动产”两类,分别加以规定的,前者以登记为抵押合同的生效要件,后者则以登记作为抵押权对抗第三人的要件。根据上述规定,以“不动产及特殊动产”抵押的,其抵押合同并不是在成立时起生效,而是必须与登记结合起来才能发生效力,并直接产生抵押权这一物权。如果不登记,抵押合同就不能生效,对于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可见,按照我国《担保法》第41条的规定,在抵押权产生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债的关系存在,抵押合同也存在要么生效并直接产生抵押权和要么不生效两种情形。在这一法律关系当中,抵押合同是以发生抵押权这一担保物权为内容的合同,本质上应属物权行为。“严格地按照其产生的法律效果看,将其解释为

物权行为是很恰当的了,它正好符合物权行为的最经典的描述,由物权的意思表示,与登记或交付相结合而成立之要式行为”。[13]

对于不需要登记即能生效的一般动产抵押合同来说,由于其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并且产生抵押权这一物权,显然该抵押合同仍然属于物权合同。有学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认为抵押合同可以直接产生抵押权而具有物权行为的性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抵押合同可以发生效力,但不能认为合同的生效已经导致抵押权的产生,至少可以说,在此时,作为物权的抵押权并不存在,因为,作为物权的抵押权具有对世的效力,而在此时,债权人的权利并不具有对世的效力,抵押合同仅能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效力,债权人的‘抵押权’不能对抗第三人,实际上,这种抵押合同本质上只是当事人之间就特定财产履行债务所作的预先安排……作为物权意义上的抵押权始终没有产生,因此,也不能据此而认为这种抵押合同具有物权行为的性质。”

[14]的确,对于一般动产上成立的抵押权,在理论上确实是一重大棘手问题,但如果我们因此断定此种抵押权不具有物权性质,又如何解释抵押权是一种不移转物的占有的担保物权?显然这无异于是说动产抵押权不是抵押权,造成概念本身的前后矛盾,这不仅与法律的规定相抵牾,也难以为抵押当事人和公众所接受。因此,我们认为,按照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这种不需要登记而能成立的一般动产抵押权仍然具有物权性质,只不过其物权性相比需经登记才能生效的不动产抵押权及特殊动产抵押权较弱一些,在对世性方面难免有些欠缺,但我

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其物权性,正如船舶、航空器与机动车等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一样,虽然不经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其仍为物权。一般动产抵押权的物权效力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法律规定具有很强的公示效力,其产生的抵押权仍然属于物权。

毋庸讳言,我国《担保法》第41条的规定无疑是具有一定缺陷的。这种缺陷表现在,没有经过登记的抵押合同不能生效,这就将抵押合同的生效与抵押权的生效混为一谈。在抵押当事人签订抵押合同后,如果抵押人拒不履行登记义务,这样该抵押合同就不能生效,受到损害的一方就无权根据有效的抵押合同要求对方履行登记义务。事实上在此情况下,就连学者们所谓的登记请求权也不存在,更谈不上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问题,而只能依缔约过失理论要求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这对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显然是不够的。正如徐洁博士所言:“我国《担保法》第41条确立的‘抵押合同经登记生效’的规则,显然没有反映现实的社会要求,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也未能突破立法的桎梏,而改由追究抵押人的缔约过失责任,不足以保障抵押权人的利益,而个别学者更是死守抵押合同就是物权行为的主张,使理论与实践背道而驰;相反,仅认为抵押合同就是债权行为,只发生债的关系,忽视了抵押合同以创设物权为目的的这一基本内涵,在理论上也难以形成圆满的解释。”[15]

鉴于《担保法》第41条理论上的缺陷及在实践中造成的困难,《物

赠与合同的性质及终止的情况解读(标准版).docx

编号:_____________赠与合同的性质及终止的情况解读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对于赠与合同的了解很简单,也就是把自己的物品无条件的给对方,所需要签订的合同。一般是都是针对价值很高的物品来讲,例如:房屋、车子等等。但是赠与合同的性质又是什么呢赠与合同撤销的情况又有哪些 一、赠与合同的性质是什么 1.双方行为。 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故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 2.是吸收了XX合同与实践合同的合理因素。 XXX。多数国家承袭罗马法的传统,规定赠与合同在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赠与物,即为XXX。 3.无偿行为。 除合同中双方约定附条件的义务外,原则上受赠人并不因赠与合同而承担义务,故为单务合同 二、赠与合同撤销的情况 第一,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是指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得由赠与人依其意思任意撤销赠与合同。但在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第二,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

赠与合同中,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后,赠与人即丧失了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但在以下条件具备时,赠与人仍可享有撤销赠与合同的法定权利: 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 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 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________年内行使。该期间为除斥期间。超过这一期间,赠与人不得再行使撤销权。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予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继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这一期间同样也是除斥期间。 第三,赠与合同的法定解除。 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赠与合同,不再履行赠与义务。该合同解除不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赠与人就原已履行的赠与,无权要求受赠人返还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法律性质及作用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法律性质及作用 一、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保护存款人利益,对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所吸纳的存款提供保险,在投保机构发生经营性困难、破产时予以援助或赔偿的制度安排,具有强烈的公共性。 二、我国存款保险机构的法律性质 我国存款保险机构应当是国务院单独出资设立的独立履行职责的事业单位。 (一)国务院独资设立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由其单独出资设立的存款保险机构直属国务院,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属于官方模式。官方模式的存款保险机构最大的垢病在于受到较大的政治压力。但也有学者认为,非官方存款保险体系仍然是在政府的监管和控制下运行的。 1.提供充足的信心与资金保障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质量参差不齐,五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资产占比40%以上,资金的多寡直接反应出银行的风险。我国是从由国家全额买单的隐形存款保险向法律明文规定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过渡的,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不愿离开政府这强大且免费的救助者。因此,寄希望于各银行自发建立非官方存款保险制度是不可能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富有浓厚的官本位气息,行政权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能够使存款人信服。此外,政府提供资金保障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本金的注入为存款保险基金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有了足够的存款保险基金,才能在成员银行出现问题时,伸以援助之手,为其提供资金、助其继续经营,维护一国金融之稳定。 2.取得监督管理权的资格 倘若存保机构仅按照保险合同收取保险费,消极地等待银行破产进行赔付的话,将不能够实现存款保险制度促进金融稳定、维护存款人的宏大目标。风险防范与控制功能的缺乏,使得其他监管机构一旦对问题银行援助不利,存款机构将付出高额的理赔费用为之买单。监督管理权是存款保险机构救济、清算职能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存款保险机构的影响范围,也是存款保险制度权力配置的大趋势。从性质上说,监督管理权是行政权,应当由行政机构享有,国务院出资设立

2019最高人民法院抵押合同效力裁判规则14条

2019最高人民法院抵押合同效力裁判规则14条最高人民法院抵押合同效力裁判规则14条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抵押担保借款合同,其监护人同时在场并签字确认的,视为监护人的认可,抵押担保有效 2、抵押人出具空白合同,在抵押合同上盖章并且有其法定代表人的签字,该抵押合同并不无效。 3、抵押合同中约定,贷款人与借款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无须经担保人同意,担保人仍承担抵押担保责任的,该约定无效 4、事后抵押无效,抵押权人对于行使抵押权获得的价款没有优先受偿权,已取得该价款的,应依法予以返还 5、以划拨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设定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抵押无效,房屋抵押不因此无效 6、以非自己所有或有处分权的财产设定抵押的合同无效,债权人不能获得对该财产的抵押权 7、抵押合同不因系以查封落空财产设定抵押而无效 8、董事会决议是公司内部事务,不能以此对抗不知情的抵押权人,即使未经董事会决议,抵押合同仍然有效,抵押权及于约定期间发生的债务 9、当事人约定先办理抵押登记后签订主债权债务合同的,抵押登记不因其先于主合同债权成立而无效 10、金融机构以协议形式与债务人达成具有减免债务性质的约定具有合同法律效力,属于建立新的法律关系,当事人应当遵守

11、抵押人以自有房产为债权提供抵押,但抵押人同时有两枚公章,办理抵押登记所用的公章后被法院判决予以收缴,办理抵押时的法定代表人亦因涉嫌犯罪被更换,抵押行为仍然有效 12、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或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均有权对房地产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形下,当事人向其中一个有权登记机关申请并获准进行抵押登记,应认定该抵押合法有效 13、土地使用权与土地上建筑物权利主体不一致,进行抵押并登记的,抵押行为有效,债权人取得抵押权 14、地上建筑物所有权转移后就其占用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单独抵押属无权处分,土地使用权抵押无效

最新企业的性质科斯(中文版)

企业的性质 作者:R.科斯陈郁译 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1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性2,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3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4,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5

1 在探索企业的定义时,像经济学家通常所做的那样,首先考察经济体制或许是比较合适的。让我们来考察一下阿瑟.索尔特爵土对经济体制的描述。6“正常的经济体制自行运行。它的日常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它不需要中央的监查。就人类活动和人类需要的整个领域而言,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这个过程是自动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一位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组织。7经济体制“自行运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私人计划。人们都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着预测和选择。假如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这就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种理论假定资源的流动方向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确实,仅仅试图去做已由价格机制做完的事常常被认为是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一个理由。8然而,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却给出了一个有关我们经济体制的非常不完整的画面。在企业中,这种描述根本不适用。例如,我们发现在经济理论中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如果要素A的价格在X比在Y高,则A就会从Y 流向X,直到X和Y之间的价格差消失为止,除非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其他方面的利益补偿。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发现这种说法在许多地方并不适用。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那些反对经济计划工作的人的理由是,问题已被价格机制解决了。对于这种观

论储蓄合同(标准范本)

论储蓄合同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nd clear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the following terms are reached on the principle of voluntariness,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本合同书下载后可随意修改

合同编号:YH-FS-508532 论储蓄合同 说明:本服务合同书根据有关规定,及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同时对当事人进行法律约束,本着自愿及平等互利的原则达成以下条款。文档格式为docx可任意编辑使用时请仔细阅读。 储蓄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没有规定,因此,储蓄合同是无名合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公民个人经常要与银行打交道,或存款或取款,存款、取款的行为过程,就是储蓄合同产生与消灭的过程,储蓄合同的性质如何、它的内容如何确定、特征如何,中外学者,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对储蓄合同性质有争议,我国学者也有争议,如储蓄合同是属民法调整还是属于经济法调整其性质到底如何确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储蓄合同是一种无名合同,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经营活动如此密切,如果公民与储蓄金融机构发生纠纷,审判机关如何确定其性质并作出判决,这都需要我们法律人对储蓄合同性质及相关内容作出细致的研究,因此,研究储蓄合同的性质及有关理论意义重大。 一、储蓄合同实质上是存款合同。 1.什么是储蓄合同。储蓄合同又叫储蓄存款合同。在定

《企业的性质》内容概要

《企业的性质》 文章序言部分指出了作者要从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概念,同时提出了该文的理论假设,即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和边际替代概念作为本文的分析工具。 文章第一部分提出本文的核心论点即企业的性质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传统理论学家例如文章所提到的阿瑟·索尔特爵士和一位不知姓名的经济学家等认为生产要素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之间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的。但作者不以为然。作者认为这一说法在企业之中并不适用,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代替,企业家指挥生产。显然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作者因此提出了该文的核心论点即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同时引出了本文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即企业为什么存在和企业规模的边界。 文章第二部分则是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答。作者指出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完成这一工作需要进行搜集信息、谈判、签约等任务,而企业的出现则大大减少了这些成本。同时利用价格机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除此之外由于政府常常对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组织同样地交易区别对待,例如政府对市场交易征收销售税,而对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则没有该税收,这一举措必然会鼓励企业规模的扩大。 既然企业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那么为什么所有的生产不是由一个大企业去进行呢,市场交易为何还会存在?这是因为在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是逐步提升的,任何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有一个临界范围。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完

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 文章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为什么作者对企业出现的原因的解释比其他已有的解释更可取。作者对该部分的论述是通过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批判来完成的。厄舍和莫里斯·多布先生认为企业存在是因为劳动分工的需要。他们认为价格机制的存在会导致分工的混乱,因此需要企业的作用。但这一说法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奈特教授认为(市场)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那些具有较好判断力和知识的人成为企业家来预测风险,他们向工人支付工资并控制他人行动。因此企业家这一特殊的阶层便诞生了。但这一说法也值得商榷。因为这部分人可以通过出卖建议和知识获得报酬,不一定亲自参加生产以获得收入或者可以通过与正在进行生产的人缔结契约而不是主动地参加生产也可以以较好的知识和判断力获得报酬。 文章第四部分进一步论证从交易成本角度解释企业规模的合理性。以前传统理论探讨企业规模主要从生产成本的角度予以考虑,得出企业规模受到限制是因为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不愿意付出大于产出的生产代价。该理论在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时具有适用性,但当企业生产两种甚至更多的产品时,若按照该理论的假设则企业的规模会无限大。这种解释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原因是未能考虑到企业的管理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管理成本也会上升,因此确定企业的规模必须考虑市场成本和管理成本两个因素。 文章第五部分说明了本文企业概念是与现实世界情况相一致的。企业组织中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是依靠契约固定下来的。这种契约明确了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雇主依靠他的权利支配和指挥雇员,雇员则依靠他的义务服从雇主的控制和支配。企业组织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企业性质在现实世界中具体体现。

浅谈科斯企业的性质

浅谈《企业的性质》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终于读完了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虽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该文章的具体内容,但也大致了解其表达的意思。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来谈谈我读完《企业的性质》之后的感想。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了一些当时的背景。《企业的性质》在发表之初受到了冷落,然后在它被埋没了三四十年之后,终于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重视,被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科斯引领了人们用经济方法研究制度问题,并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关键概念。沟通了经济学和法学两大科学之间的关系。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以往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的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科斯《企业的性质》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在科斯看来,一种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而运用的分析工具是边际替代概念。传统的经济学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是由价格机制来决定的,但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发现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在整个社会运作层面是有效地,而在企业内部是无效的。所以科斯要论证“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作用是消失的,是被另外一种力量或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被取消的企业(组织)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从而引导出了企业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在他看来,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二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科斯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产生的原因,二是企业的边界问题。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经济计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解释,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但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但科斯认为:他们并没有解释,既然生产和管理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组织为什么还要存在了?并提出了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这一论断。 第二部分,科斯首先列举了几种企业出现的理由。1是相对独立性或是指挥欲的倾向的存在,造成了企业的存在,但认为这不很真实。2是购买者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产的商品更偏爱由企业生产的商品,企业也可能存在,但这种情况很少。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当存在企业时,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其它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的数目大大减少了,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关于企业存在的原因,较早之前的奈特教授给出了说明,他认为,企业至所以出现,是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生产者需要预测未来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新的经济工作人员——企业家,企业家预测从而决定做什么和怎样做,“因此出现了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向他人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并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动”。很显然,科斯认为,奈特教授并没有指出价格机

赠与合同范本

赠与合同范本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邮编:邮编: 电话:电话: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开户行:开户行: 帐户:帐户: 甲乙双方为携手合作,促进发展,满足利益,明确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之相关规定,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原则,结合双方实际,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以求共同恪守: 甲乙双方就赠送(赠与的标的物)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将其所有的(标的物)赠送给乙方,其所有权证明为:(写明证明甲方拥有所有权的证据名称,如赠与房屋,就应有房产所有权证,赠与微机应有购买该微机的发票等) 二、赠与物的交付 (写明交付的条件,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交付,办理什么手续等等) 三、乙方应在期限内办理所有权转移的手续,逾期不办的,视为拒绝赠与(也可以约定其它条件)。 四、本合同自日起生效(可以写自分证之日起生效)。 五、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签约日期:年月日 赠与人的主要义务赠与人的义务主要有如下几项: 第一,移转赠与标的物的权利。赠与合同以使赠与财产的权利归于受赠人为直接目的,赠与人的主要义务是依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地点、方式、标准将标的物转移给受赠人。赠与的财产贪污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赠一合同系无偿合同,因此,依照《合同法》第189条,赠与人只在因故意和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瑕疵担保义务。赠与合同中,一般不要求赠与人承担瑕疵担保义务。但有如下两种例外。首先是在附义务赠与中,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违约责任。所谓附义务的赠与,是指赠与人在赠与时使受赠人负担一定义务的赠与。附义务赠与是一种特殊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单独的义务的赠与。附义务赠与是一种特殊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单独的另一个合同的内容,而是赠与合同的一部分。由于赠与合同为单务无偿合同,因此,附义务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赠与的对价,赠与人不能以受赠人不履行义务为抗辩。原则上,赠与人履地交付赠与财产的义务后,始发生受赠人履行其所附义务的义务。附义务赠与与目的赠与和附条件、附期限赠与不同。目的赠与是指为实现一这目的,达到一定结果而为的赠与。其与附义务赠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目的赠与的赠与人不得向受赠人请求结果的实现,而只能在结果不能实现时请求受赠人返还不当得利;而在附义务赠与中,受赠人不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的,赠与人得请求其履行。附条件或附期限的赠与中,条件或期限直接关系到赠与合同的效力无关,所附义务的履行与否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效力。其次是赠与人故意不告知赠与财产的瑕疵或保证赠与的财产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受赠人主要的权利义务 受赠人的权利义务主要为: 受赠人有无偿取得赠与物的权利,但赠与合同约定负担义务的,受赠人须按约定履行义务。对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物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在赠与属于附义务赠与时,受赠人应在赠与物的价值限度内履行所附义务,受赠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赠与人有权请求受赠人履行其义务或撤销其赠与。 赠与合同的终止 赠与合同的终止得基于以下几种事由: 第一,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是指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得由赠与人依其意思任意撤销赠与合同。但在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第二,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赠与合同中,赠与地产的权利转移之后,赠与人即丧失了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但在以下条件具备时,赠与人仍可享有撤销产与合同的法定权利: 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宾亲属的; 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 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行使。该期间为除斥期间。超过这一期间,赠与人不得再行使撤销权。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予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继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这一期间同样也是除斥期间。 第三,赠与合同的法定解除。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赠与合同,不再履行赠与义务。该合同解除不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赠一人就原已履行的赠与,无权要求受赠人返还。

论我国合同法上赠与合同的性质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http://biz.doczj.com/doc/db6304865.html,/souask/ 论我国合同法上赠与合同的性质 赠与合同为典型的无偿合同,它在无偿合同中的地位与买卖合同在有偿合同中的地位相当。长期以来,对于赠与合同究属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理论上存在着广泛争议。合同法的出台并未能使这场争论平息。而对于赠与合同之要式性或非要式性理论上较少涉及。本文作者结合我国合同法之规定对赠与合同的性质进行阐释,旨在为澄清对赠与合同之若干错误认识尽绵薄之力。 一、从各国立法例看赠与合同性质立法之差异性 综观自罗马法以来各国民法典或民事法律,对赠与合同性质之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一)、罗马法 在罗马法上,赠与一直未被规定为要物契约。由于赠与移转标的物的所有权,所以对量大的馈赠,赠与历来采用要式行为,到了民法大全颁布之后,赠与行为取得了纯粹表意行为的形式。《法学阶梯》规定,“……当赠与人表示他的意思时,不问是否采取书面方式,赠与即告成立。朕的宪令规定这些赠与应以买卖为范例,转让是必要的;但是即使没有转让行为,转让也有完全的效力,并使赠与人负有转让的义务……朕的宪令提高到五百个索拉杜斯,因此不超过此数的赠与,无须登记,又规定某些赠与,根本不需要登记,其本身完全有效……”显然在优帝一世以后,赠与不仅成为诺成合同,而且也成为非要式合同。 (二)、法国法 为避免赠与人在过于轻率或受欺诈的情况下订立合同,法国民法要求赠与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依照法国民法第931条之规定,未依法具备公证形式的赠与合同原则上无效。因此在法国法上,赠与为要式合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们并未恪守此项原则,对未经公证的赠与合同,至少可以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认定为有效,一是即时交付的动产赠与合同,二是被伪装的赠与。法国学者指出,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法国民法典第931条有关赠与合同须公证的规定已成为“死条文”。 (三)、德国法和意大利法 德国民法和意大利民法对赠与合同生效要件之规定与法国司法实践的做法较为相似。德国民法第518条第一款前段规定,为使以赠与的方式约定履行给付的合同有效,约定须经公证人公证。同

作业1:存单的法律性质

存单的法律性质 存单是银行与储户之间订立的存款合同的凭证。存单可以证明储户有在一定时间获取本息的权利,所以存单是一种证券。根据存单记名与否,可分类为记名存单与不记名存单。大额可转让存单(可转让定期存单)是一种特殊的存单。一般储蓄存单就是银行的定期存款。 大额可转让存单仍然是银行的定期存款,但与一般储蓄存单有不同:(1)一般定期存款是记名的,是不能转让的,而存单是不记名的,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2)定期存款虽然有固定期限,但在没到期之前可以提前支取,不过损失了应得的较高利息;存单则只能到期支取,不能提前支取。 一、对于不能转让,可以提前支取型的一般存单: 存单是债权凭证,存单上权利为在要求银行支付本金与利息的债权请求权。(一)物权说的理由是存单可以提前取出,以此证明银行只是占有,储户想拿走时随时拿走,即存单为物权凭证。问题(1)存单有可以提前支取的,也有必须到期支取的。(2)提前取出会损失部分利息,也可以理解为是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储蓄合同的违约责任。(3)如果储户还有所有权,那为何不能决定银行对储金的用途呢?所以,物权说的此项理由不成立。 (二)物权说认为,就像出租方把房子、杯子租给承租方,租期到了其需支付租金和返还物品。租赁关系中,承租方仅仅获得了物品的使用权,没有获得所有权。问题(1)钱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其使用权和所有权是一体的;(2)在正常的租赁关系中,出租方可以自己预先设定出租物品的用途等等,但是储户却无权决定银行里的钱应该如何使用。 (三)由于不能转让,无论记名与否,银行系统里都有存款人的存款记录,因此存单可以挂失,即存单属于有价证券中的资格证券。但法律允许存单质押贷款,为了避免存款人质押存单后又挂失将钱取走的行为,银行普遍施行核押制度。经过核押的存单就有了取款限制。由于质押是一种物权行为,因此也可以被物权说用来证明一般存单的物权性质。但被质押的物并不只能是物或物权,也可以是债权。 (四)债权具有诉讼时效,而物权的所有权是永久的。对于逾期未取的存单,金融机构都给予无限期保管,物权说认为这表明了存单的物权性质。但也可以认为存单是一种特殊的债权。 (五)物权说认为,赋予存单物权凭证性质可以保护储户在银行破产时取回储金。相比债权,物权有跟好的稳定性。但因金融业的特殊性,储蓄是一种非常稳定的投资方式。 二、对于可以转让,不可提前支取型的大额可转让存单: 其不记名,依照背书方式转让,具有了票据的性质。并且因不记名,也不可以挂失,丢了只能通过公示催告的法律途径救济。符合有价证券的特点。 其他法律性质与一般存单相同,均为债权凭证。

担保合同能否独立于主合同效力之外

担保合同能否独立于主合同效力之外?这是法律界人士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担保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主合同无效,从合同亦无效,尤其是独立担保,即使担保人声明:担保合同效力不受主合同效力影响。按照现行的担保法理通说,以及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意见,国内贸易中还未承认独立担保的有效性,担保合同应当依附于主合同而存在。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以及中国政府在世界银行等提供的长期、低息贷款业务中的担保,才能承认其独立性,其他类型的担保,均不能够独立存在。所以,如当事人约定,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仍然有效的约定,是无效的。 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的效力问题(一) 一、相关法律法规 1、《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担保法》第五条 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担保法解释》第八条 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二、对上述法律规定的理解 1、担保合同是否可以约定类似“主合同无效而担保合同继续有效”的条款? 2、“主合同无效而担保合同继续有效”的条款如果可以成立生效,是否违反物权法“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的规定?

企业的性质 问题及回答

1.企业的性质 2.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3.企业存在的意义 4.企业扩张的条件 5.你对文章提得到企业中的契约怎么看? 6.文章中有很多专家的观点,你对哪一个比较感兴趣,为什么? 7.你对现实生活中的企业有什么理解和看法。

3、斯提出市场和企业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手段,“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两者的区别在于:在市场上,资源配置由价格机制自动调节;在企业里,资源配置由权威的组织来完成.但无论用市场机制还是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企业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进行所花费的成本要低.但是企业的组织成本与企业是形影不离的,它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扩张,当在企业内组织交易的成本扩大到等于市场组织交易的成本时,企业与市场的界线也就划定了.科斯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了企业的起源问题,认为当用企业组织交易的费用小于用市场组织交易的费用时,企业就出现了.简单一些说,企业存在是为了节约了交易费用,从而通过自愿交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4、科斯主要是运用交易费用概念解释了企业存在及扩张的意义,也就是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存在扩张以及替代市场的根本原因。当市场的交易费用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费用时,企业就是比市场更有效率的调节机制,因而企业的存在和扩大规模就是必然的结果了。组织费用表明,企业扩张愈快,管理成本就会递增,这就是科斯所说的企业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等于递增的组织成本时,企业的最大规模也就被

决定了,企业规模发展达到了静态均衡。在动态过程中则不然,当既有的静态均衡被打破时,企业规模将继续趋向扩张。反之,企业边界就会受到抑制和收敛。 5、契约就是人们实现合作、利益分配所达成的协议。缔约必然要付出成本,由于契约形式的多样性,达成不同的契约形式会耗费不同量的交易费用,也会产生不同的合作效果。当合作效果相同时,采取交易费用较低的契约形式。从场的角度来讲,在订立契约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是从订立完全契约、依约履行、法庭解决纠纷的角度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这是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假设。而在现实中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订立的契约则是不完全的。 6、富兰克·奈特(Frank Hyneman Knight,1885.11.7 - 1972.4.15)——芝加哥学派创始人 富兰克·H·奈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于经济学发展和经济分析方法的创新做出了多方面的杰出贡献。 在《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奈特正是从理论条件下竞

科斯论文《企业的性质》

科斯《企业的性质》注解 赵永安 原文: ①过去,经济理论一直因未能清楚地说明其假设而备受困扰。②在建立一种理论时,经济学家常常忽略对其赖以成立的基础的考察。③然而,这种考察不仅对于防止因对有关理论赖以成立的假设缺乏了解而出现的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经济学在一系列不同假设的选择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是极为重要的。例如,值得一提的是,④“企业”这个词在经济学中的使用方式与一般人的使用方式就有所不同。由于经济理论中存在一种从私人企业而不是从产业开始分析的倾向;⑤因此就更有必要不仅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就应该搞清楚。⑥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⑦尽管正如罗宾逊夫人所指出的,“较通常的是,一种假设是可处理的,而另一种则是现实的,”可能还有这样的理论分支,其中的假设既是可处理的,又是现实的。⑧下文将表明,一种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这两种分析工具就是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概念。当然,我们的定义必须“与能被准确表达的正规叙述相联系”。 【注解】1: ①西方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经济理论过程中普遍利用“假设”对需要研究的问题给予命题,也就是首先设定“提问”,可是过去的经济理论或经济学家们没有很好的说明这种假设,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时候,设定一系列“假设”又是非常必要的。 ②指出很多经学家对自己设定的“假设”通常并没有深入到社会、行业、产业中进行考察导致这种“假设”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③明确提出考察对解决误解和争论以及对“假设”的推论是非常重要的。 ④科斯在切入主题时候采取不经意的做法,他用“例如”方式点出了主题,提出“企业”这个词汇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说明过去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本文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 ⑤科斯在此处明确了他到底要干什么的问题,他准备做两件事:第一件给出关于“企业”这个词汇的真实含义;第二件是将推论出来的“企业定义”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对比,进而论证他们之间是否完全相吻合。 ⑥罗宾逊夫人: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夫人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琼·罗宾逊夫人虽然未能获得经济学界的这一最高荣誉,但她被世人公认的最高成就是在J.R.沙克尔顿和G.洛克斯利合编的《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一书中榜上有名。 按照罗宾逊夫人的说法,经济学家在研究经经济理论之前对一系列“假设”要给予研析,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这种“假设”能够容易处理吗?另一个是这种“假设”与现实世界能够相吻合吗?

2020赠与合同范文(合同示范文本)

2020赠与合同范文(合同示范 文本) Contracts conclu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have legal effect and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 合同范本 )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编号:MZ-HT-027164

2020赠与合同范文(合同示范文本) 赠与者_____(以下简称甲方)受赠者_____(以下简称乙方),双方就赠与图书事宜签署本契约,其前提如下: 第一条甲方将后记的图书赠与乙方。 第二条甲方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前将后记图书交付与乙方。 第三条乙方将受赠的图书摆设于乙方协会的阅览室,并委任治理员。供给会员阅览,保存用度由乙方累赘。 第四条乙方若未能履约,或善尽保管的任务时,甲方可撤销契约。 第五条乙方职欲遣散协会,则对所受赠图书的处置须按照甲方的唆使。 本契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赠与人(甲方)(签字)_____ 受赠人(乙方)(签字)_____ 签订日期: 赠与合同可以附义务吗 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一、附义务的赠与的概念及其特征 附义务的赠与,也称附负担的赠与,是指受赠人接受赠与后负担一定义务的赠与。附义务的赠与不同于一般的赠与,而属一种特殊的赠与。其特征在于: 1、一般的赠与,受赠人仅享有取得赠与财产的权利,不承担任何义务。而附义务的赠与,赠与人对其赠与附加一定的条件,使受赠人承担一定的义务。 2、附义务的赠与,其所附义务有一定限度,通常低于赠与财产的价值。 3、一般情况下,在赠与人履行了赠与义务后,才发生受赠人义务的履行问题,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也无不可。

论赠与合同的撤销权(示范合同)

( 合同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赠与合同的撤销权(示范合 同) The agreement between parties A and B after friendly negotiation stipulates the obligations and rights that must be performed between each other

论赠与合同的撤销权(示范合同) 摘要 “契约法或许就是源于原始社会中的互惠赠与。”[1]赠与能推动社会进步,我国关于赠与人的撤销权主要集中于合同法赠与合同中11个条文中,由于赠与合同的单务性和无偿性的特点,我国赠与合同法对赠与人赋予撤销权,但是赠与人撤销权的立法规定存在一些不足,缺乏对受赠人信赖利益的保护及赠与人撤销权具体规定,应借鉴国外的一些规定和其它撤销权的有关规定,对其加以完善。(一)赠与人撤销权内涵释义 “契约法或许就是源于原始社会中的互惠赠与。”赠与虽然不可能成为社会中财产所有权移转的主要形式,也起不到直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现代社会,赠与仍具有相当的社会意义:赠与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财富平衡分配;另一方面,赠与可以

沟通赠与双方当事人的感情,进而融洽社会气氛,减少社会矛盾。“赠与合同是典型的无偿合同和单务合同,即赠与人无对价而支付利益,受赠人不负担任何对待给付义务既可获得利益,这一合同关系导致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严重违反公平和等价有偿的交易原则。因此,为均衡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赠与合同的立法中,立法者都尽可能采取措施优遇赠与人。”[2]赠与人的撤销权正是法律为保护赠与人的权利而设定的优遇措施之一。赠与合同的立法建构中,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即出于保持双方利益平衡的考虑,需要对赠与人进行特别保护。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民法将赠与合同或规定为实践合同,或规定为要式合同,均在实践此项价值判断。但是,将赠与合同确认为实践合同或要式合同,只不过为达成此目的的一种途径而已,实际上,在确认赠与合同诺成性的同时,赋予赠与人以任意撤回权亦能保护赠与人的利益。“在此立法例下,赠与合同经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合意即可成立,但在赠与物权利转移前(在动产须交付,在不动产须登记),赠与人可以任意撤回,使赠与合同的效力溯及既往的归于消灭,从而不受赠与合同的约束。可见,其结

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合同是否有效(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3299号)

最高法院: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合同是不是废纸一张作者:王实践时间:2017-04-07来源:互联网浏览量 276 阅读提示 今天分享的案例可堪称“化腐朽为神奇”。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抵押权未办理抵押权登记,抵押权不成立。换言之,如果未办理抵押权登记,债权人即不能就抵押物进行优先受偿。因此,很多人都错误地以为,未办理抵押权登记的不动产抵押合同就是“废纸一张”,对于债权的实现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最高法院审理的这则案例,一举颠覆了很多人心中的这一错误认识,给那些没有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的债权人在本以为是“病入膏肓”的案件中,给了一剂“起死回生”的“治病良药”。其实,法律行为的转换制度的应用不仅限于此,在其他场合也有用武之地。而且只要运用的好,都可以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就看律师、法官如何解释运用了。 最高人民法院 抵押未登记但抵押合同有效,抵押人应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裁判要旨 不动产抵押合同成立,抵押权因未办理抵押登记而未设立,债权人可以主张抵押人在抵押物价值的范围内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债权人不能就抵押物主张优先受偿。 案情简介 一、2012年12月24日,侯向阳(甲方)与韩福全(众邦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丽华(乙方)签订《借款协议》,约定:乙方向甲方借款人民币550万元。乙方提供众邦公司位于商都县商张公路北侧(工业园区)的80004平米的工业用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作为抵押。后侯向阳向韩福全账户汇入511.5万元,其余38.5万元作为利息预先扣除。随后,韩福全将商都县国用(土)第2012-134号《国有土地使用证》交付侯向阳张振东持有,但双方未办理抵押登记。 二、因韩福全、李丽华未偿还借款本息,侯向阳向张家口中院起诉请求:1、韩福全、李丽华偿还借款550万元及利息;2、众邦公司在抵押财产范围内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侯向阳对该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企业性质分类

企业性质分类 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2、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3、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4、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5、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 6、个体工商户:是指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主要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劳动所得归个体劳动者自已支配的一种经济形式。个体工商户有个人经营、家庭经营与个人合伙经营三种组织形式。由于个体工商户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所以个体工商户不具备法人资格。 7、外商投资企业:是外国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各种方式在中国境内投资,并依法律设立的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分为: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8、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用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9、另外还有以前登记的企业,现在已不能登记这种性质的企业: 全民所有制企业: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由国家作为代表行使所有权,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以营得为目的的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指生产资料或财产归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劳动群众共同劳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适当分红为辅、提取一定公共各累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个体,合伙; 国有企业,民营,合资,外资独资 1、国有企业 2、三资企业(其中: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3、集体企业 4、私营企业 企业性质分类 一、企业性质的分类 关于公司、企业的种类,我国《公司法》、《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及有关法规有相关规定。企业法人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公司种类又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又分为国有独资公司和非国有独资公司。从广义上讲,国有公司以出资情况来加以区分,可以分为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参股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