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前言: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3月5日上午,倍受关注的十三
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
作报告。报告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
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
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坚持深
化教育改革,完善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必须坚持保基本、
补短板,着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解放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h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
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
教育是国务院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方针的有力举措,定能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支撑。
关键词一:【教师队伍建设】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
职业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的意见》。这是十九大之后中央下发的第一份新时代教育事
革教师管理制度。
三“育”,就是振兴师范教育,培育未来的教师,培训
现有的教师,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适应进行现代化建设、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教师队伍。
四“用”,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最好的是使用他们,
给他们压担子、指路子、出点子、给位子、发票子,让他们
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要对他未来的职业发展作出安
排,拓宽他们的渠道。比如,要提高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所
占的比例,中职学校设正高级职称。
五“保”,就是保障、保护。就是提供经费保障,过去
我们的经费更多是用于硬件改善,今后要更多的用于人的全
面发展,用于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就是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
权益,此外为贫困地区教师建好周转房,让他们履职学习有
一个好的条件。
六“尊”,全社会都提倡尊师重教。我的说法是重振师
道尊严,师道神圣不可违反。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违反了师道,迟早是要受到惩罚的。所
以,我们全社会要创造教师从业的宽松环境。教师也要自律、
自警、自省、自爱,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关键词二:【校外培训】让课外培训成为学生素质教育
的
补充 而非“增压器”
近日《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在朋友圈广泛
流传,抱怨教育给孩子减负变成了是给家长增负,课外辅导
变得更加火热。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针对中小
学生减负问题,要以制度创新形成学生减负的长效机制,合
理设计学生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作业
负担当中解放出来。科学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培训。
政府要优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改变
应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破除
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唯一标准,以此来营造学校、
教师、家长、学生都减压的良好教学大环境。
政府要加强对各类校外培训的管理,让课外培训成为学
生素质教育的补充,而不是变成强化应试的“助推器”、家
长和学生负担的“增压器”,更不能被有些人用来干扰教育
秩序,煽动社会焦虑情绪,成为他们牟取暴利的工具。
学校要坚持科学施教,要建立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的教
学关系,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和课程标准开展教学。要以制度
创新形成学生减负的长效机制,合理设计学生作业的内容和
时间,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作业负担当中解放出来。对于
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也要予以科学的引导。
家长们也要打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要克服从众
心态,不要攀比报班,不额外给学生加压,避免形成“校内
负担减了,校外又增加”。同时学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作息
习惯和高效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三:【留守儿童】要切实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
意识,
动员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当前教育公平的重中之重
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去年冬天云南鲁甸“冰花
男孩”引发广泛关注,贫困地区孩子的教育状况再一次深深
刺痛了大家的柔软的内心。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媒体对“冰花男孩”报道后,社会
各界组织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农村留守
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关心关注。自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民政
部会同有关部门,摸清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底数,开发启用
全国信息系统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动态管理。民政部等8
部委开展了“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帮
助76万多名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落实委托监护责任人,
帮助18万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登记户口,帮助1.6万名失
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基本杜绝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
护现象。 但是,也要看到目前还存在家庭监护意识
有待提高、基层儿童工作力量不足、关爱服务经费缺乏等问
题。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推动基层儿童工作
队伍建设,争取实现乡镇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全
覆盖。二是部署开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
保障示范创建活动。目前,我们已下发了通知,明确了标准。
三是加快推进基层能力建设,推动市、县级流浪未成年人救
助保护中心转型升级,建设成为区域内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
护工作的服务平台和工作载体。四是完善儿童动态监测机
制,指导各地每季度动态更新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有针对性
地做好关爱帮扶。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强化家庭监护主
体责任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儿童。
要依靠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比如说社会组织、社会工
作者、志愿者,广大人民群众,都来关心爱护留守儿童,为
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虽然我是放在最后讲的,实际
上家庭的监护责任是主体责任,要落实好监护人的制度,使
每个孩子真正做到有人负责、有人管理,为留守儿童创造一
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四:【学前教育】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面对学前教
育师资短缺难题,建议分两步走:一方面加快培养大专及以
上学前教育人才,应对未来的常态化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即
将到来的入园高峰,在幼儿教师特别缺乏的地区借鉴过去办
幼儿师范的模式,培养高中起点的幼儿教师,这样的培养周
期短,可解决学前教育教师缺乏的燃眉之急。
最根本的还是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只有加快立法,才能
理顺学前教育的种种问题,包括建园标准、办园性质、规模、
师资、监管主体等问题。学前教育的投入产出比是很高的,
良好的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性格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智力发展
意义重大,必须大力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争取让每个儿
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可负担、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L郑军:当前,贫困地
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仍然不足。要破解这一难题,关
键在创新体制机制。一些地方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基本已
实现“以县为主”,但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县级财政困难,
难以充分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经费。
首先,应构建省级政府统筹的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省级财政增设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加大对农村幼儿教师
专项经费投入,实施省内贫困地区差异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
度。
其次,建立省级统筹的学前教育在编教师招录制度。通
过调研发现,许多农村幼儿园师资严重不足,且专业化水平
不高。为此,建议核定农村公办幼儿园编制,省级统筹建立
幼儿园在编教师招录制度;通过“定向与免费培养相结合”、
在贫困农村地区试点推行学前教育阶段特岗计划、鼓励省级
优质幼儿师范学校为当地农村培养教师等方式,培养补充幼
儿教师;通过农村教师置换培训、跟岗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
合等方式创新教师培训形式。
再次,在坚持公益、普惠的基础上创新办园体制,探索
公私合作的办园新模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