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

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第22卷 2OO7年7月第4期 杨政 

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 9 

中图分类号:TN9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CN51—1694{2ff)7)04—0OO9—03 

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 杨政 (信息综合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6) 摘要:通过对时差定位原理和时差定位误差分布的分析,找出影响时差定位精度的几个方面; 从影响时差定位精度因素的源头入手,研究如何提高时差测量精度,以及多套时差定位系统组 网后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摸索出能够进一步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时差定位精度;时差定位原理;误差分析;时差测量精度;系统组网 

Methods for Enhancing TOA Diference Lo‘ tj】【 Accuracy YANG Zheng (National Information Control Laborotary,Chengdu 610036,China) Abstract:Firstly,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TOA diference locating accuracy are found out through an— alyzing TOA diference locating principl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rrors.Based on them,the methods to enhance TOA diference locating accuracy and grouping network ofmultiple TOA diference locating systems ale presented to in order to obtain a better solution. Key words:TOA diference locating accuracy;TOA difference locating principle;error analysis;TOA measurement accuracy;grouped network 

1 引言 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实现了对辐射源的探测、 测向、定位等多种功能。对辐射源自身发射的脉 冲信号进行定位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定位 方式是利用脉冲信号到达多个点的时间之差(即 时差)进行探测定位,即时差定位。采用时差定位 体制,实现的方式和技术不尽相同,但是技术原理 是基本相同的。 采用时差定位体制的无源探测定位系统在系 统探测和定位精度上,较测向定位系统有了比较 大的提高。但是如果需要将时差定位系统对目标 的探测定位提高到一个可以直接引导火力打击的 精度,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进。本文就时差定位 的原理、误差分析人手,探索提高时差定位系统定 位精度的方法。 

2时差定位原理和误差分析 2.1时差定位原理 时差定位系统既可采用二维定位,也可采用 三维定位,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以二维时差 定位原理(三维定位原理一样)为模型进行研究, 参见图1。 时差定位体制的测量方程为…: 

『 ̄/( — 1) +(Y—Y1) 一 ̄/ +Y =c× , 《 一 【√( —X2) +(Y—Y2) 一 ̄/ +Y =c× 

(1) 其中, 为左时差, :为右时差,C为光速。 求解此方程组,可得到目标的平面位置解。 

收稿日期:2007—01~26:修回日期:2007—03一o9 作者简介:杨政(1974一),男,毕业于西安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 杨政 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第22卷 

2OO7年7月第4期 

A /二 

/ \I / j 

图1时差定位原理(双曲线定位) 2.2定位误差分析 采用二维平面简化时差定位误差分析(三维 误差原理一样),参见图2,设目标点为圆点 0(E( ,Y)),三个探测点的位置分别为 l( l, Y1),R2( 2,Y2),R3( 3,Y3),目标点到三个探测点 的时差为 21、 3lo 

I Y 

R=(xz,y:) / 

E(x,y) n R, y, o’ 一’ 

\R (x y ) 、、‘ 图2定位误差分析图 则时差对应的关系为: C(At21)=RE—RI C(At31)=R3一Rl (2) 对目标点、时差和探测点求微分可得l2_2: catl=c0s口( 2一 )+sina(3y2—3y)一( l一 ) cat2=c0s卢( 3一,Sx)+s ( 3一 )一( l一 ) (3) 

^ [c△tl—cosa ̄lx2一sina ̄y2+3X1]sinf1. 出 —— 厂+ 

[c△t2一cos ̄3+sin ̄y3+△ 1]sina sina+sinfl—sin(口+卢) [ l—eosa2 ̄2一sina ̄y2+zSx1](1一c0s卢)+ 

[cat2一cos/ ̄Sx3+sin/ ̄y3+△ 1](1一c0s口) sina+sinfl—sin(口+卢) (4) 

假设时差测量、位置测量各自独立,且设: (cat ) ]= 夸 ( ) ]= (Ay ) ;,江1,2,3 则定位误差可描述为: !! ± ± ± 一 [sina+sinfl—sin(口+口)] 

[! 二 ±! = 旦 ! ± 圣2± = 盆 [sina+smp—sm(a+卢)] (5) 圆概率误差为: 

R呷:o.75佩=1.06· √[3一c0s口一c0s 一c0s(口+ )] 2P+(2一C0S0t—c0s ) 夸 sina+ —sin(口+ ) (6) 另外可近似计算:当目标处于中心轴线上,两 个基线长度为D,且目标距离较远时,设[ ]a=口, sin2口≈0得: 

1.06 [2—2C06 ̄一28in2t ̄] ;+(2—2C06 ̄) 夸 2sina(1一c0s口) 

 ̄/(1一c0s口)( 2P+ ) U‘ — 五 _ _j_一。 

1.06(罟) √ 2P+ (7) 2.3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分析 通过对时差定位原理和时差定位误差原理的 分析,可归纳出影响时差定位精度的因素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辐射源到基线的相对位置R; 2)探测点之间的基线长度D; 3)时差测量精度△ 。 由于受外界和布站影响,辐射源到侦察站的 相对位置、探测站之间的相对位置这两个因素能 够改变。-因此可从提升时差测量精度△ 出发来 提高系统定位精度。 根据时差定位误差原理,定位误差在长轴和 短轴上的分布可转换为极座标上的距离误差和方 位误差。距离误差即为 ,方位误差在一定范 围内可近似计算为长基线时差测向误差(参见图 3)。因此在时差测量精度一定的条件下(小于 30ns(r.m.s)),时差定位误差在距离上误差大,而 方位误差较小。可充分利用该时差定位误差分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第22卷 2OO7年7月第4期 杨政 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 

特性,通过多套系统拉开站间距组网,进行综合时 差定位,改变定位误差分布(参见图3),从而提升 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 

的 布 

单套系统的定位误差分布 两套系羹 霈的定位 图3组网前后时差定位误差分布原理图 因此另外一条途径是多套时差定位系统组 网,通过组网改变误差分布,从而提高组网后的系 统定位精度。 

3提高时差定位精度的方法 3.1提高时差测量精度 通过对时差定位原理和误差原理的分析,进 行误差分布仿真 J。图4中两条基线长为20kin, 以基线中轴线方向为基准,不同时差测量精度,导 致的定位精度不同,具体计算参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时差测量精度与定位精度 成线性正比关系。 

图4时差定位误差分布图 表1 时差测量误差对定位精度影响表 

要提高时差测量精度,就需要分析影响时差 测量精度的因素。时差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不同 方式因素各不相同,本文以信号转发方式测时差 为例,分析影响时差测量精度的因素: 1)时间量化引入的误差:用频率为. 的时钟 对视频脉冲作量化,参数测量的时间量化分辨率 为AT,离散量化引入的最大误差可能为±AT= 2/ 。设这样引入的误差分布为均匀分布,由此 

引入的时差测量误差为:盯=2△ /√3 2)信噪比对误差的影响:信噪比对测量误差 

的影响为 j:盯 =_兰 √2S^R 3)信道幅度不平衡引入的误差:幅度不平衡 aR(r.m.s)引入的时间测量误差【3j为:盯3=t · 

r (1—10一‘ )/ 3 4)脉冲同步误差:采用信号转发就必须采用 信号同步方式,从而引入了路径和脉冲沿造成的 

误差:盯5= ·S—t ,A1,A2分别是主站和副站 A1A2 的脉冲幅度, 是幅度差,s是门限值,t 是同 

步脉冲上升沿。 因此提高时差测量精度,就需要从上述四种 影响测量的因素出发,改变整个测量的环境: 1)改变时间量化的环境,主要改变 ,即提 高时钟频率,可直接降低时差测量误差; 2)改善接收通道的信噪比,即SNR,SNR越 大,时差测量结果越好; 3)保持多点转发信号通道的幅度一致性,从 而降低AR(r.m.s),降低时差测量误差; 4)改善信号同步脉冲沿的设计,提高沿的质 量,从而提高A1、A2,降低△A,降低时差测量误 差。 3.2多套时差定位系统组网 单套时差定位系统不能直接改变误差在距离 和方位上的分布,可以系统组网,从原理上改变误 差分布 3,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时差定位精度。 以两套系统组网为例,对其误差分布仿真,分 析图参见图5,在两套系统相隔200kin,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其对目标的组网定位误差与单套系 统的定位误差对比结果参见表2。 通过仿真图5和表2分析,组网后的定位精 (下转第5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