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头闭壳龟现状和保护建议

金头闭壳龟现状和保护建议

头闭壳龟现状和保护建议(特指安徽泾县蔡村镇爱民村) Post By:2007-5-7 14:32:00 金头闭壳龟现状和保护建议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王剑 2006年1月,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中国项目和绿满江淮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组织实施了皖南珍稀爬行动物考察活动。本次活动有9名北京大学、1名中国农业大学、2名安徽农业大学、1名安徽大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WCS工作人员、绿满江淮常务理事周翔和绿满江淮2人也部分参与。活动期间走访了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泾县林业局,并在泾县蔡村镇大康村和泾川镇古坝村开展了入户调查。除了解扬子鳄的生存和保护现状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外,重点考察了金头闭壳龟的野外典型栖息地现状,并与相关研究保护人员交流学习,初步了解了金头闭壳龟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其保护提出了初步设想。 第一部分: 金头闭壳龟生物学和现状 1. 研究简史 金头闭壳龟Cuora aurocapitata为1988年由中学教师罗碧涛、上海自然博物馆宗瑜以安徽南陵的标本发表的新种。发现初期除徐州师范大学邹寿昌、安徽师范大学聂刘旺、黄山学院唐鑫生、上海养龟爱好者陆伟等收集了一些活体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量个体捕捉后除本地人食用玩赏外主要去往华东地区的食物和花鸟市场,包括黄山屯溪公园、上海江阴路、杭州岳王庙、徐州等地,市场价仅几十元。1991年以后徐州师范大学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并初步确定泾县古坝、蔡村、孤峰为主要分布地,其调查时野外捕捉数量已十分稀少,每年仅收购到3只左右。1992年安徽省将其列入省一级保护动物。九十中期以后,开始有人去往产地搜集。南京龟鳖博物馆周婷等人开始不断出版有关龟类饲养的科普书籍,国内龟鳖爱好者群体不断扩大,陆伟等人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子一代成功。1997年的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评估为极危级。1998年以来,国内刮起了一股搜集饲养稀有闭壳龟类的狂潮,日本、美国、港台的科学家和爱好者也不惜重金相求,金头闭壳龟价格一路上扬,产地也有人频繁前往。与此同时,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开始利用手中的金头闭壳龟进行了一些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2000年以后,该龟的野外情况进一步告急,IUCN 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级,CITES公约把其列入附录II。安徽师范大学的张方、吴孝兵,黄山学院的唐鑫生等人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开始进行较深入的野外研究,进一步确定了该龟在安徽泾县和黟县的分布和现状,部分了解了其野外生态,澄清了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人工饲养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湖北武穴、江苏无锡等地的养殖场初步建立了繁殖种群。 2.形态特征背甲长雄性78~127 mm (n=6),雌性109~152 mm (n=7)。背甲隆起,脊部较平,中线有一脊棱;腹甲大,前端圆出而后端微缺,以韧带与背甲相连,胸、腹盾间亦有韧带,腹前后两半可完全闭合于背甲,肛盾沟最长,肱盾沟最短。头大小适中,头背平滑,吻略突出于上喙,上喙微曲,下喙短于上喙。四肢较弱,背面被以覆瓦状鳞片,前肢5爪,后肢4爪,指趾间蹼发达。尾较短,圆锥状,尾下被成对鳞片,正中有一纵沟。背甲黑褐,盾沟及其附近色深,幼龟在第二对肋盾下缘有一棕红色小斑,成体在相应部位有一浅色斑;腹甲黄色,有几呈对称排列的大黑斑。头金黄色,头侧略带黄褐,有3条细黑纹。与近似种潘氏闭壳龟C. pani区别在于头金黄色,腹甲黑色花斑不规则,在前叶通常呈梅花形。与同域分布的黄缘盒龟C. flavomarginata区别在于黄缘盒龟背甲隆起较高,具黄色脊棱,腹甲后缘无刻缺,腹甲全部黑色。 3.分类和分布 金头闭壳龟属于龟鳖目TESTUDOFORMES曲颈龟亚目Cryptodira[淡水]龟科(潮龟科)Emydidae闭壳龟属Cuora ,该属种类还包括马来闭壳龟(安布闭壳龟)C. amboinensis 黄缘盒龟(黄缘闭壳龟)C. flavomarginata黄额盒龟(黄额闭壳龟) C. galbinifrons 百色闭壳龟C. mccordi 潘氏闭壳龟C. pani 三线闭壳龟C. trifasciata 云南闭壳龟C. yunnanensis 周氏闭壳龟C. zhoui ,其中C. flavomarginata 和 C. galbinifrons 有亚种分化,以及化石种古猿闭壳龟C. pitheca和宫田闭壳龟 C.miyatai。以上除宫田闭壳龟外种类都在我国有分布,并发现过C. aurocapitata和C. flavomarginata 的晚更新世化石和C. flavomarginata的新石器时代半化石。可见我国是闭壳龟类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闭壳龟属Cuora 的分类由于大多数种类数量极少且缺少野外资料,一度比较混乱,黄缘盒龟、黄额盒龟曾被提出另立一属盒龟属Cistoclemmys,据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两者应归并到闭壳龟属Cuora。有很多根据贸易获得的标本而发表的新种现已被证实为无效,包括黄缘闭壳龟海南亚种C. flavomarginata hainanensis和海南闭壳龟C. hainanensis(现视为黄额盒龟海南亚种C. galbinifrons hainanensis)、克里卡安闭壳龟C. chriskarananrum(C. pani 同物异名)、白头闭壳龟C. pallidicephala(C. zhoui同物异名)、琼崖闭壳龟C. serrata(C. galbinifrons、锯缘龟Pyxidea mouhotii杂交种)、艾氏拟水龟Mauremys iversoni (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 、 C. trifasciata杂交种),菲氏花龟Ocadia philippeni (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 + C. trifasciata) 、拟眼斑龟Sacalia pseudocellata(C. trifasciata +四眼斑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也可能是杂交种。现存的闭壳龟类中,除C. flavomarginata 分布较广外,其他都分布于我国南方热带地区,而金头闭壳龟仅分布于安徽长江支流青弋江流域,包括泾县琴溪河支流漕溪河古坝段(古坝河)和汀溪河爱民至蔡村段、孤峰河孤峰至昌桥段,黟县清溪河美溪以上河段(美溪河),行政区域包括泾县蔡村镇、泾川镇、昌桥乡和黟县洪星乡、美溪乡,累计分布范围不超过120KM2。文献记载过的南陵、广德等地区的标本都来自泾县。有关云南标本来源可疑,可能是来自市场贸易,缺乏有力证据。值得思考的是,在黟县金头闭壳龟分布于海拔较高的溪流上游,而在泾县仅分布于河流的特定地段,在琴溪河两支流汀溪和漕溪上游(泾县汀溪乡、宁国市板桥乡)以及孤峰河上游(南陵县三里镇、泾县云岭镇)是否也有该龟的分布,是什么生态因子导致金头闭壳龟在该地无分布。在黟县宏潭乡、柯村乡,以及祁门县、石台县、青阳县、黄山区和泾县的其他河流中是否也有分布。 4.生活习性和繁殖据本次调查和与相关科研人员交流,以及该龟四肢明显长于黄缘盒龟,而且扁宽,便于游泳的形态特征,证实该龟仅生存于特定区域的河道中。要求有供其生存隐蔽的具多隙礁石的深潭,也要求深度不少于20cm的沙地,栖息地水质清澈,水体PH值变化较大(张方等泾县测量8.0~8.5,唐鑫生等黟县测量5.5~5.8)。野外常活动于深水中,常于深水边的沙地上或岩石上捕获,幼龟则出现于洄水边。夜行性为主,白天也见活动。以鱼虾、溪蟹、水生昆虫等为食,于沙中产卵,并可能感知当年洪水水位,冬季曾有人用渔网在深潭中捕获,提示其可能于深水中越冬。 人工饲养状态下, 常潜于深水区域,喜躲藏在水底石块缝隙中。喜食动物性饵料, 瘦猪肉、蚯蚓、蝗虫、蜗牛等均食, 鸭血、鱼肠仅食少量。当环境温度为15 ℃左右时, 会出现停食或少食现象, 10 ℃左右进入冬眠状态, 20 ℃时能正常进食。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冬眠时间,6月~8月水温超过30℃时进入半休眠状态。人工饲养条件下, 体重300g 以上的雌龟性已成熟,已知的年龄大约在15龄左右,至少10龄以上。雄龟一般体重达120g 以上即已性成熟。据陆伟资料,每年4~5 月和9~10 月是金头闭壳龟雌性的发情期,雄龟在除冬眠期以外的任何时间都可发情。发情时长时间追逐嗅闻异性,于水中交配,可达40多分钟。金头闭壳龟产卵日期,最早为6 月16 日,最迟为7月17 日。每年产1 窝,有时1 窝蛋较多时会间隔15~20 天左右,分两次产出。卵穴深度一般在12cm 左右,有时达15cm 。该雌龟每年都正常产卵3~7 枚(年均4.16 枚) , 每年的受精卵的比例约为60 %~80 %。卵上覆盖10cm厚的湿沙,把孵化介质的湿度控制在40 %~70 %之间, 通常情况下孵化率可达60 %左右。陆伟的一只雌龟1993~2001年累计产卵46枚,共孵出了24 头稚龟。据徐州师范大学等资料,产卵期集中于7月底到8月初,最迟8月17日,产卵前有少食或拒食先兆。每年产卵1次,可分批产出,年产3~7枚。卵乳白色,椭圆形,卵径35.8-46mm×19.5-22.4 mm,重7.8-15.4 g,卵的大小与此龟体重有关。28℃恒温下孵化期为65d,32℃恒温下孵化期60d。初孵稚龟平均体重10.27g(9.8~11.05g)。 5.种群现状:金头闭壳龟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其本身分布狭窄、繁殖较慢等原因,更主要的是由于人为大肆捕捉,导致数量急剧减少。在泾县蔡村镇,有人在八十年代一天就能在河中捕捉到多只,而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产地每年仅能获得几只。在泾县蔡村镇汀溪河已数年未见,古坝河2003年捕获幼龟2只,本次调查在村民家中发现一只捕于2005年6月的幼龟,黟县近几年一直有1~3只捕获,2005年有未证实的发现报道。据实地调查和上文提及的发现,该龟仅生活于河道环境。在泾县分布区,该龟分布于小河的中游,河流平均宽度不足50m,历史上发现过的河段不超过20km,实际占有面积不足1km2。黟县分布区属于青弋江源头,典型栖息地河道宽度仅10m左右,实际占有面积不超过0.5 km2。总计不超过1.5 km2。以张方等估计的分布密度1~3只/km2来看,该龟实际已灭绝。但从泾县古坝、黟县等地最近几年的发现情况来看,该龟的生存还是有希望的。张方等估计古坝河有25~30只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结合作者调查和其他研究者资料,估计目前金头闭壳龟野外数量可能在50只左右,肯定少于100只。 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