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固回圈国目圈回囤学 差。检查见右侧额纹消失,闭目露睛,右鼻唇沟变浅,人中沟向 左侧歪斜,右口角下垂,鼓腮漏气。舌尖红,苔薄黄,脉数,诊断 为周围性面瘫。采用上述针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并将病情告知 患者,以解除其心理负担。1次治疗后即觉面部有所好转,睡眠 转佳;3次治疗后面部症状明显好转,齿颊间不再有残留食物, 漱口基本不再漏水。8次治疗痊愈。 4讨论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确切病因尚未明确,部分患者 因局部受风吹或着凉而起病,故一般认为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 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 致,属中医学“口眼歪斜”、“口痹”范畴。一般认为本病多因卫阳 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脉络,以致经 气阻滞、经筋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针刺通过疏通经络, 来增加肌纤维的吸收,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使炎症渗 出物得到吸收,从而改善神经冲动的传递,促进神经纤维的再 生,使支配肌肉收缩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推拿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手法可 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并增强针刺的疗效,使受损的肌肉和 神经功能得以尽快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关于病程与疗效的关系,据临床观察发现,病程短,即少于 20 d的患者,起效快,疗效好,治愈率高;病程长,即大于20 d 小于30 d的患者,起效慢,疗效差。治疗组中1例无效患者为 病程30 d,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性情急躁,治疗效 果差。临床中还观察到疗效与伴随疾病相关,如患者有糖尿病、 高血压、冠心病,则起效较慢,疗效较差,在治疗时需与患者说 明这种相关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失为临床上 一种简、便、廉、验的方法,比单纯用针刺治疗效果佳,起效快,。 值得推广和传承。 参考文献 [1]何家荣,马云翔.实用神经医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 11—12. [2]陶天尊.临床常见病诊疗标准fM1.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98. (收稿日期:2010—02—04) 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体会 成秀明 (霍州煤电集团总医院,山西霍州031400) 活血化瘀是祖国医学中富有特色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应 用最广、最多,近代的论著和研究颇多。然笔者对瘀血的治疗, 认为治瘀当重气,辨证是关键。有两大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根据 血与气的关系,治瘀当重“气”,同时要究其成因是气滞导致,还 是气虚所为;是气滞而致血淤,抑或血淤而致气不行;二是注意 瘀血的特点,从而掌握对瘀血的辨证。 气为阳,血为阴,二者有阴阳相随,互为依存的关系。“气为 血之帅”,气行血亦行,所以气在瘀血的形成过程中,是…个很 主要的因素。气滞不行,必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瘀血。气虚不能 推动,血液运行无力,亦可致瘀,气虚无以生化,血也因之虚少, 少则运行涩滞而成瘀。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就提出补气 活血法,所以在治瘀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调气。 治瘀时要根据瘀血的特点,掌握辨证的关键。瘀血的特点: 疼痛有定处,且为刺痛;肿块在内为瘾块,固定不移,外则有创 伤史,发绀可见;眼睑乌黑,皮肤紫斑,唇舌发绀或发暗,或有瘀 斑、瘀点;脉多细涩或细弦。有以上特点可判断有瘀证,然后 再结合其他全身症状,去辨别病之虚实、寒热,制定治疗方案。 辨虚实 虚证,指气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致瘀。常见有:心气(或心阳) 作者简介:成秀明,女,44岁,大专学历,毕业于大同医学专科学校 中医专业,主治中医师。E-mail:cheng37O8@sina.com 虚成瘀和脾气(或脾阳)虚引起的瘀血。心气(或心阳)虚表现 为:心血淤阻,胸痹刺痛,痛引肩背,胸闷不适,气短,动则加剧。 治疗要补心气温心阳,活血化瘀;方如保元汤和丹参饮。脾气 (或脾阳)虚引起的瘀血,常有食少纳呆,神疲乏力,颜面水肿, 妇女会出现月经量多等,可用益气摄血同时加活血化瘀药,如 归脾汤和四物汤。 实证,主要指气滞血淤,是由于气滞不行导致血运行障碍 出现瘀血。常有胁肋胀满,两目暗黑,或肌肤甲错,或性情急躁 善怒,妇女可有痛经、闭经,脉多细涩或弦紧,舌质紫暗或有瘀 斑、瘀点或口唇紫暗。可用逍遥散加桃仁、红花、元胡、苏木等, 或可用血府逐瘀汤治疗。 辨寒热 瘀血的形成,有因寒客血脉形成的血寒证,也有因热与血 结的血热搏结证。 血寒证,感受寒邪,寒主吸引凝聚,因血凝涩不通而淤滞, 《素问・调经论》日:“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 消而去之。”其特点是形寒肢冷,痛喜暖,或得温痛减。治疗常用 温经汤或当归四逆汤。 血热搏结证,多由于热邪伤津灼血,血受热煎熬则凝结淤 滞。常见发热面赤,痛则喜冷,或见皮肤有瘀斑,舌质红绛,或有 脓毒败血症,或有发狂、谵妄等。用桃仁承气汤,或导赤散加桃 814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l4卷9月中旬刊 ■0国回国国目圈回囤学 仁、红花、五灵脂。 创伤形成的瘀血,常表现为局部血络脉道受损,阻滞气机, 形成瘀血,多有创伤史、局部症状。治疗常用跌打丸或云南白 药、红花油等。 总之,瘀血不论虚实寒热及创伤,在临床上都应当进行辨 证施治,重视血与气的关系,不要拘泥于西医学的病名,生搬硬 套,简单地活血化瘀;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气与血相结合,只 有分清虚实寒热,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收稿日期:2o10—09—23) 水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 70例临床观察 王 伟 (永济市妇幼保健院,山西永济044500) 【摘要】目的探讨水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寻找 治疗骨关节炎新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7O例膝骨关节炎进行 水针刀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总结。结果 经水针刀每周1次, 3次为1个疗程的治疗,初期有效率为100%,中期有效率为 95.65%,晚期有效率为66.67%.结论 水针刀治疗手法独特,针 刀药融为一体,疗效确切,经济实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水针刀 膝骨关节炎 中医疗法微创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 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研究表明:骨关节炎在40岁人群的患 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 80%患有骨关节炎,该病的最终致残率为53%【l_.是风湿门诊最 常见的一种风湿病,尤其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最多,严重 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近年来笔者在局部注射的基础上 改用水针刀疗法,配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术后照射治疗 骨关节炎取得明显效果,现将其中7O例(95个膝关节)骨关节 炎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男19例,女51例,年龄41岁~76岁,平均年龄 57.5岁。左膝关节发病l7例,右膝关节发病28例,双膝关节发 病25例,共95个膝关节。病程3个月~30年。临床均有膝关节 疼痛,其中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者36例,不能完全下蹲者34例, 伴膝打软、弹响62例。体检膝关节内外侧及髌周均可触及压痛 点;膝关节梭形肿胀者37例,大小腿均有肌萎缩者6例;x线分 期:早期18例(21膝),中期46例(62膝),晚期6例(12膝)。 2治疗方法 作者简介:王伟,男,46岁,大专学历,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主治 医师。E-mail:sxyjww@163.com 2.1水针刀治疗 先配制松解液:首次使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4-5 mI 、当归注 射液4~6mL、胎盘组织液2-4mL、曲氨奈德注射液l0~20mg. 再次使用2%N多卡因注射液4~5 mL、骨肽注射液4 6 mL、 川I芎嗪注射液4 mI (或当归注射液4 mL)、维丁胶.I生钙2 mL.疼痛 较重时,可加用曲氨奈德注射液1O~20 mg. 选用中号扁圆刃水针刀,采用伸直位或半屈半伸位进行定 位,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别选取髌骨内上角及内侧压痛点,外 上角及外侧压痛点,内外侧膝眼,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等进行 定点。用龙胆紫标明,常规洗手消毒铺洞巾,戴无菌手套,根据 患者肌肉厚薄选取扁圆刃水针刀,水针刀取平行纵轴方向刺 入,当患者有酸麻胀感时注入松解液2-4 mL,用纵横摇摆松解 法松解1~2次,再紧贴骨质做组织推剥、切割,以达到松解作 用。术毕贴创可贴。 2.2手法松解水针刀术后先于平髌骨关节面方向上下 左右推按髌骨(勿向后方按压)松解髌股关节粘连,然后被动屈 伸膝关节,松解胫股关节粘连。 2.3最后用TDP照射10rain 20min. 2.4疗程以上治疗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术后教 育患者要消除或避免致病因素,治疗期间适当休息,避免外出、 爬楼梯等负重活动。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优:治疗后疼痛和晨僵迅速缓解,关 节活动正常。良: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改 善:治疗后疼痛和晨僵改善。无改变: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3.2疗效评定结果本组70例,经水针刀治疗1个疗 程,随访3个月~12个月,按上述评定标准,评定结果见表1 表1 7O例膝骨关节炎疗效统计 4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关节肿痛、骨质 增生及活动受限最为常见。骨关节炎的发病无地域及种族差 异,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 关。现代生物医学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免疫因素等 均与骨关节炎有关,其特征可概括为:①功能改变;②软骨损 伤;③关节表面周围的新骨生成。早期表现为髌股关节的骨性 关 炎;中期发展为进行性内侧关节问隙狭窄、消失;晚期因广 泛软骨破坏常有屈曲畸形。手术置换关节是骨l生关节炎的最终 治疗方法,但因手术创伤大、费用高,不易为患者接受和普及。 且因假体的寿命有限,一般都用于60岁以上的重症患者。故菲 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主要方法。有研究提 示,骨内静脉淤滞、骨内高压和伴有血气异常,在骨关节炎的病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14卷9月中旬刊
815